華文網

妻子瞞著丈夫瘋狂網購140萬,刷爆17張卡,丈夫打算賣房還債!

對於女人來說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困擾:

即便衣服堆成山

依舊沒有衣服穿!

下麵這位女主

300多條牛仔褲

200多雙鞋子

……

她的衣帽間全是衣服、鞋子、包包

滿到連門都關不上……

其中絕大部分都沒穿過

而且這還只是網購“戰利品”的一部分

然而

她的丈夫卻快崩潰了

兩年時間妻子瞞著他瘋狂網購

花完積蓄、刷爆信用卡

還向親戚和網貸平臺借錢

加上利息高達140多萬元!

妻子買買買刹不住

一天就收27件快遞

劉成今年37歲,家住廈門東渡路一帶,有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妻子月入近萬元,三口之家住的是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樓中樓,市中心還有一套小兩居。

這是一個讓人羡慕的小康家庭,然而由於女方網購成癮,這個家庭發生了變化。

一個週末,劉成在家休息時,一天之內竟然來了6個快遞員,

送來了27件快遞,全部都是妻子網購的商品。

當時他心想,即便妻子再怎麼愛買,每件物品也就一兩百元,也沒有影響到家庭生活,所以他沒再深究。

網購兩年花了上百萬

還欠下了不少外債

今年8月,劉成陸續接到一些網貸平臺的電話,說他妻子借錢未還,他這才警覺起來。催債電話一個接一個,已影響到自己的工作。回到家,他向妻子求證,妻子這才說了實話。

聽了妻子的介紹,

劉成險些暈倒。家裡30多萬元存款全花光了

“後來她像擠牙膏一樣,把這兩年的開銷和欠款情況全部告訴我了。”劉成說,除了幾家網貸平臺上欠的錢,17張信用卡都被刷爆了,總計欠了62萬元(包括20多萬元利息),她還以理財為由向親戚借了20萬元,再算上30多萬元存款,

也就是說,這兩年他妻子網購和網貸的花銷,加起來達到140多萬元。

這筆鉅款都花到哪裡去了?打開妻子的衣帽間後,

劉成找到了答案。整整一個房間全都是妻子網購的東西……

“連櫃門都關不上。”劉成粗略算了一下:

牛仔褲有300多條,各款鞋子200多雙,秋冬款大衣50多件,各款包包40多個……

“這些還是擺放整齊好算的,至於T恤、外套等,更是不計其數,很多衣服連標籤都還沒撕。”劉成說,

他妻子的單位有制服,平時她根本沒機會穿牛仔褲,也不知道她買這麼多牛仔褲幹什麼,還有,那些秋冬款大衣也不適合廈門的天氣,那些包包也沒見她用過。

他準備賣房還債

劉成說,他妻子的每部手機都裝滿了能叫得上名字的購物平臺APP,網貸平臺的APP也下載了40多個。眼下當務之急是還債,“我已經將那套小兩居掛在仲介處售賣了,那套房子原本是計畫給我們養老的。”

這是典型的購物狂特徵

需要看心理醫生

廈門醫學院附屬醫院(廈門市第二醫院)心理門診醫生朱麗君說:“劉成妻子是典型的‘購物狂’,但還不至於到病態的程度。”

為何出現這種情況?

可能和她之前的經歷有關,“以前有過類似案例,家裡管得嚴,不讓買東西,造成當事人有匱乏感,無法滿足購物欲望,後來能賺錢後,就拼命買買買,來彌補自己幼年時的這種匱乏感。”

“可以是行為上的治療,比如制定一個減少購物的計畫,完成計畫就定期獎勵,也可以是認知層面的治療,向她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羅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曾講了這樣一個道理:

市場往往受情緒驅動,而非價值判斷驅動。情緒相互傳染,會使市場走向越來越偏離價值判斷,也越來越繁榮。

同樣的道理,在“雙十一”期間,在價格誘惑的表面刺激下,消費者的非理性需求被大大激發出來,並在一天之內集中釋放。

當身邊的媒體都在報導“雙十一”活動,當身邊的朋友都在挑選自己想要的打折商品時,個體消費者就會不自覺地融入這種狀態中,將“敗家”行為在心理上合理化,從而大幅削減花錢購物的內疚感和負罪感,大幅提高購物的興奮感和愉悅感,最終導致過度消費,在“雙十一”那天買下了許多自己其實並不需要的東西。

這是典型的購物狂特徵

需要看心理醫生

廈門醫學院附屬醫院(廈門市第二醫院)心理門診醫生朱麗君說:“劉成妻子是典型的‘購物狂’,但還不至於到病態的程度。”

為何出現這種情況?

可能和她之前的經歷有關,“以前有過類似案例,家裡管得嚴,不讓買東西,造成當事人有匱乏感,無法滿足購物欲望,後來能賺錢後,就拼命買買買,來彌補自己幼年時的這種匱乏感。”

“可以是行為上的治療,比如制定一個減少購物的計畫,完成計畫就定期獎勵,也可以是認知層面的治療,向她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羅伯特•希勒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曾講了這樣一個道理:

市場往往受情緒驅動,而非價值判斷驅動。情緒相互傳染,會使市場走向越來越偏離價值判斷,也越來越繁榮。

同樣的道理,在“雙十一”期間,在價格誘惑的表面刺激下,消費者的非理性需求被大大激發出來,並在一天之內集中釋放。

當身邊的媒體都在報導“雙十一”活動,當身邊的朋友都在挑選自己想要的打折商品時,個體消費者就會不自覺地融入這種狀態中,將“敗家”行為在心理上合理化,從而大幅削減花錢購物的內疚感和負罪感,大幅提高購物的興奮感和愉悅感,最終導致過度消費,在“雙十一”那天買下了許多自己其實並不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