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

年越來越近,伴著雪花的飛舞,輕輕推開季節的軒窗,越來越濃的年味,彌漫在每一顆期盼的心。

年,是古詩中的抒情。“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掛鞭炮,一杯美酒,一幅喜慶,王安石的《元日》將年的紅火與美好刻畫得淋漓盡致,惟妙惟肖。“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中一句“未歸人”,惹了多少遊子思鄉的淚,痛了多少苦澀的心。而高適的“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更是道盡了天增歲月人增壽的萬千慨歎。

年,是日子裡的期盼。伴著越來越近的年的腳步,越來越多的人在心中開啟了期盼模式。日曆上,將三十的一頁折了又折,深折的印痕中盈滿熱切的憧憬,那是有關團圓的專屬。臘月一過,在家的、在外的人,開始數著指頭算計著日子。漂泊的人,開始悄悄準備歸家的行囊,盤算著帶給每一位親人的禮物;在家的人,將最好吃的食品悄悄儲藏,

想像著甜蜜團聚的那一刻,只等那個風塵僕僕的歸人和一聲動情的呼喚。

年,是遊子的思念。“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倦鳥歸巢,年關越近,思念越深,積壓了365天的期盼在悄然中潛滋暗長。在外打拼的日子,即將畫上頓號,所有的坎坷與磨難,所有的委屈與淚水,都在即將歸家的興奮中風輕雲淡。渴望團聚,盼望數在指尖上的日子過得快些再快些,讓歸家的腳步拂去滿身的疲憊,

讓親人的愛擁抱久違的歡笑。回家過年,再沒有任何一個時刻,讓遊子如此心切。

年,是親人的呼喚。歸家的日子近在咫尺,親人的呼喚穿過遙遠的時空聲聲入耳。電話裡,句句問詢與叮嚀;院門外,苦苦的張望與等待;接站口,焦急的尋找與期盼。

戴著老花鏡的母親,早已將房間打掃得乾乾淨淨,準備好了過年的飯菜;抱著幼兒的妻子,悄悄將丈夫的照片擦了又擦看了又看。此時無聲勝有聲,愛的呼喚源自心底,無論天涯海角,無論颳風下雨,割不斷的是人間的親情摯愛。

年,是門前的一掛鞭炮。親人團聚,鞭炮響起,當滿天的禮花綻放,年,便有了最生動的注釋。孩子的歡叫晶瑩了雪花的美麗,父母舒展的笑容定格了幸福的風景。

劈啪炸響的鞭炮,驅逐了所有分離的痛苦,讓燦爛的笑,飛揚每一個仰望。鞭炮聲聲,祝福聲聲,預示著來年的紅紅火火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年,是除夕夜的一桌團圓飯。這世上,有一種最深情的禮物,那就是把自己打包回家;這世上,有一種最真摯的溫暖,那就是親人的溫暖。除夕燈下,撲鼻的飯菜拉開快樂的序曲,小屋裡彌漫著濃濃的親情與溫馨,真摯的愛隱含在高高舉起的酒杯與祝福聲中,歲月更迭,唯一不變的是濃濃的親情。沒有任何一種感情比親情更濃烈,沒有任何一種溫暖比團聚更溫暖,一桌團圓飯,讓一年的思念沉澱,讓最樸素的親情回歸。

盡情地享受年的味道,縱使有淚,那也是奔放的幸福。

年的味道,愛的味道!

紅塵一笑落筆於2018年1月28日

有一種最真摯的溫暖,那就是親人的溫暖。除夕燈下,撲鼻的飯菜拉開快樂的序曲,小屋裡彌漫著濃濃的親情與溫馨,真摯的愛隱含在高高舉起的酒杯與祝福聲中,歲月更迭,唯一不變的是濃濃的親情。沒有任何一種感情比親情更濃烈,沒有任何一種溫暖比團聚更溫暖,一桌團圓飯,讓一年的思念沉澱,讓最樸素的親情回歸。

盡情地享受年的味道,縱使有淚,那也是奔放的幸福。

年的味道,愛的味道!

紅塵一笑落筆於2018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