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盛軸承

被市場忽略的高端裝備高科技 公司,建議回落後積極參與趨勢性行情。

公司是我國自潤滑軸承 行業的高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集聚于高品質、高性能新型自潤滑材料的系列化研發及在軸承行業的產業化。

2008 年,公司自潤滑軸承材料研發中心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

2011年,公司被省經信委認定為省企業技術中心;

2015 年,浙江長盛滑動軸承技術研究院被浙江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浙江省經濟和資訊化 委員會認定為省級研究院。公司先後被評為浙江省專利示範企業和浙江省創新型示範企業。

公司分別於2007 年、2012 年被評為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於

2008 年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並於 2011 年、2014 年通過複審。

公司先後被客戶授予“卡特彼勒戰略合作夥伴”、“三菱 MMX 最佳合格供應商”、“克諾爾優秀供應商”、“一汽東機工優秀供應商”、“卡拉羅合作夥伴”等榮譽。

公司的 CSB-850S 鋼基鎳合金自潤 滑 軸 承 、 MJF-800 雙金屬摩擦焊帶擋邊軸套被認定為國家重點新產品,CSB-650T 高分子塗層特大型浮吊專用軸承、CSB-650HN 蒸氣發生器支撐用自潤滑球鉸、CSB-50CW 超微內徑汽車 電磁閥襯套、CSB-50K5 渦旋壓縮機專用自潤滑軸承、CSB-RPM 汽車轉向器支撐套、CSB-250HN 反應堆壓力容器支座用自潤滑板等 51 項被認定為省級工業新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或通過省級驗收。

目前,公司無鉛自潤滑軸承、鋼基銅合金鑲嵌固體潤滑軸承、鋼基鎳合金自潤滑滑板、雙金屬摩擦焊帶擋邊軸套、集裝箱 港口吊機專用自潤滑軸承、壓縮機自潤滑斜盤、高性能銅基粉末冶金含油自潤滑軸承、纏繞式自潤滑軸承等核心技術和其產品已形成了初步完備的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和產業化能力,

成為我國自潤滑軸承行業引領材料研發的知名企業。

下游需求旺盛,軸承行業高速增長

自潤滑軸承下游應用集中於工程機械 和乘用車 等領域。根據我們的測算,2018~2019年全行業挖掘機需求將分別達到17萬台和18萬台,按照一台挖掘機需要雙金屬邊界潤滑卷制軸承40套、金屬基自潤滑軸承20套,

粗略計算未來兩年國內挖掘機需求為1400萬套雙邊金屬邊界潤滑卷制軸承和700萬套金屬基自潤滑軸承。同時,根據測算,預計2018-2020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分別為7224萬輛、7458萬輛和7702萬輛,中國乘用車產量分別為2784萬輛、2951萬輛和3128萬輛。按照一輛乘用車需要30套軸承粗略計算,則未來兩年全球和中國地區對金屬塑膠 聚合物自潤滑卷制軸承的需求分別為44億套和17億套,
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國內自潤滑軸承龍頭,客戶資源優質未來大有可期

2013年以來,公司研發持續高投入,研發費用和研發人員數量均居行業領先地位,為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奠定基礎。近五年公司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保持在4%以上,截至2017年上半年,公司研發及技術人員共計81人,占比10.71%,涵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備 、高分子材料、模具製造等專業領域。

公司是國內優秀軸承企業代表,其自潤滑軸承系列產品技術水準先進,遠銷海外市場。公司目前已經進入卡特皮勒,富豪、小松等全球知名主機廠,並與美馳、博世、克諾爾、振華重工、海天塑機等諸多國內外知名汽車及工程機械零部件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公司技術水準先進,客戶資源優質,作為自潤滑龍頭,未來有望享受下游行業需求持續增長和國產替代兩方面紅利 ,高增長 可期。

典型的小而美的隱形龍頭,盈利能力強(毛利率 40%以上、淨利率 20%左右),同時下游行業景氣度高,業績較為確定。 長線邏輯為進口替代+產品替代,對標的三家國際競爭對手合計 100億人民幣左右,且各自優勢領域不同;而自潤滑軸承憑藉自己的優越性逐步替代市場空間為 2000 億左右的滾動軸承。 公司作為自潤滑軸承領域國內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企業戰略較為保守,現已逐步轉為積極開拓的策略,上市後有望利用募投資金打破目前產能不足的瓶頸,從而加快縮小其與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兩年之內公司增長的速度基本與產能釋放的節奏一致

公司是國內優秀軸承企業代表,其自潤滑軸承系列產品技術水準先進,遠銷海外市場。公司目前已經進入卡特皮勒,富豪、小松等全球知名主機廠,並與美馳、博世、克諾爾、振華重工、海天塑機等諸多國內外知名汽車及工程機械零部件廠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公司技術水準先進,客戶資源優質,作為自潤滑龍頭,未來有望享受下游行業需求持續增長和國產替代兩方面紅利 ,高增長 可期。

典型的小而美的隱形龍頭,盈利能力強(毛利率 40%以上、淨利率 20%左右),同時下游行業景氣度高,業績較為確定。 長線邏輯為進口替代+產品替代,對標的三家國際競爭對手合計 100億人民幣左右,且各自優勢領域不同;而自潤滑軸承憑藉自己的優越性逐步替代市場空間為 2000 億左右的滾動軸承。 公司作為自潤滑軸承領域國內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企業戰略較為保守,現已逐步轉為積極開拓的策略,上市後有望利用募投資金打破目前產能不足的瓶頸,從而加快縮小其與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兩年之內公司增長的速度基本與產能釋放的節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