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了or不了」怎一個“罰”字了得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2017年9月1日,北京銀監局公佈了對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後簡稱“北銀消費”)的行政處罰資訊,這是有史以來監管部門對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開出的最嚴厲的一張罰單。北銀消費金融被罰900萬元人民幣,總經理、兩名副總經理及一名業務負責人被處罰,其中兩人被禁業。

諷刺的是,這次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厲的罰單”竟然開給了中國第一家、曾經國內最大的消費金融公司——北銀消費。作為第一批持牌“上崗”的消費金融公司,北銀消費曾斬獲眾多同業的“羡慕、嫉妒、恨”。中國有句老話:身在福中,須惜福。作為為數不多擁有牌照的機構,北銀消費這個消費金融圈子中的“正規軍”顯得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在此次“拉人頭”事件中,

拋開違規拓展業務之說,單與仲介“合作”濫用使用者資訊搞“套現池”一條,就將其“正規軍”所有擁有的可靠形象徹底摧毀。罰款之後,也許並非單此一家,眾多消費金融公司都將面臨風控能力和業務模式的信任危機。

行業准入須持牌

消費金融在我國興起於上世紀80年代,但由於思想觀念、消費水準、經濟水準等因素的制約,並未大規模地發展起來。

2009年,隨著“三駕馬車”拉動經濟,

銀監會開始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工作。北銀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等四家消費金融公司於2010 年先後註冊成立。2013年,銀監會修訂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放鬆了對出資人、營業區域、業務範圍、客戶准入等方面的限制,明確單一客戶貸款額度和消費者權益保護要求,擴大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城市範圍。2016年,人民銀行及銀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大對新消費領域金融支持的指導意見》,
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費領域的細化政策措施。到2017年8月28日,由上海銀行和攜程組建的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佈開業,消費金融公司開始逐漸增多。

由目前消費金融市場可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P2P網貸平臺、分期購物平臺、電商平臺等眾多機構均滲透成為消費金融領域多元化參與主體。

而背景比較雄厚的機構,都在努力獲得消費金融牌照,以期能通更加正規的身份,參與市場競爭。畢竟,由於消費金融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並被廣泛接納,消費金融市場展示出其巨大的市場潛力。

首先,持牌機構不但可以使用“消費金融”字樣從事同業拆借業務;其次,還能夠通過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獲取征信資料,成為政府批准的金融機構;第三,加上消費金融牌照的稀缺性,消費金融牌照及持牌機構的含金量與日俱增,本身也會成為機構本身有價值的資產之一。因此,擁有一張消費金融牌照,被看作是敲開行業大門的“金磚”。

處罰表像下的監管本意

“金磚”敲開大門,持牌入圈的消費金融公司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將業務推向市場,但急躁冒進必然帶來相應的副作用。就在北銀消費被巨額罰款前,3月,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發佈了今年首張行政處罰決定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征信業的相關條款,被罰款39萬元。可見,從合規性上,消費金融亟需有效的、細分的法律制度監管,從頂層設計上肅清行業亂象,從而支撐消費金融行業理性、健康發展。

而就在北銀消費金融遭受監管嚴厲處罰的同時,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117年的中期業績也陸續披露,其中與北銀消費金融同期開業的中銀消費上半年淨利潤6.45億元,同比增長192%;後起的招聯金融上半年營業收入22.97億元,同比增長2602.35%,淨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982%,而上述提到被罰的馬上消費金融上半年營業收入也達到12.7億元,淨利潤1.3億元。這些資料,再結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發佈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中提到的“2016年末居民消費信貸總量估計在6萬億元左右,約占消費支出的19%”,消費金融市場仍是藍海一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信用量化、資料驅動成為消費金融爭奪的下一個目標時,優秀的風控能力和更加穩妥的業務模式,仍將是其“起高樓”的堅實地基。只有不盲目追求規模、速度、利潤,不做有損客戶利益的事情,加大技術投入,在合規中謀求創新,才是消費金融圈中各位需要達成的共識。

一個“罰”字並不足以“了得”從業機構的違規行為,若要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市場參與者還想在藍海中暢遊,那麼就需要從業機構自身從“守”字出發,將違規行為攔在門外。

2017年上半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排名(不完全統計)

來源 | 各消費金融公佈半年度財務資料 單位(億元)

【特別說明】

關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在查閱銀監會官方網站時,我們發現存在“開業批復”和“公司批復”兩種情況。根據批復函顯示,“開業批復”代表機構一切準備就緒,開始運營;“公司批復”內容則保護審核通過和未通過兩種情況。部分媒體未對兩種批復進行嚴謹區分,因此才出現了不盡相同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字。

消費金融牌照及持牌機構的含金量與日俱增,本身也會成為機構本身有價值的資產之一。因此,擁有一張消費金融牌照,被看作是敲開行業大門的“金磚”。

處罰表像下的監管本意

“金磚”敲開大門,持牌入圈的消費金融公司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將業務推向市場,但急躁冒進必然帶來相應的副作用。就在北銀消費被巨額罰款前,3月,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發佈了今年首張行政處罰決定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違反征信業的相關條款,被罰款39萬元。可見,從合規性上,消費金融亟需有效的、細分的法律制度監管,從頂層設計上肅清行業亂象,從而支撐消費金融行業理性、健康發展。

而就在北銀消費金融遭受監管嚴厲處罰的同時,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117年的中期業績也陸續披露,其中與北銀消費金融同期開業的中銀消費上半年淨利潤6.45億元,同比增長192%;後起的招聯金融上半年營業收入22.97億元,同比增長2602.35%,淨利潤5.41億元,同比增長982%,而上述提到被罰的馬上消費金融上半年營業收入也達到12.7億元,淨利潤1.3億元。這些資料,再結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發佈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中提到的“2016年末居民消費信貸總量估計在6萬億元左右,約占消費支出的19%”,消費金融市場仍是藍海一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信用量化、資料驅動成為消費金融爭奪的下一個目標時,優秀的風控能力和更加穩妥的業務模式,仍將是其“起高樓”的堅實地基。只有不盲目追求規模、速度、利潤,不做有損客戶利益的事情,加大技術投入,在合規中謀求創新,才是消費金融圈中各位需要達成的共識。

一個“罰”字並不足以“了得”從業機構的違規行為,若要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市場參與者還想在藍海中暢遊,那麼就需要從業機構自身從“守”字出發,將違規行為攔在門外。

2017年上半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排名(不完全統計)

來源 | 各消費金融公佈半年度財務資料 單位(億元)

【特別說明】

關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在查閱銀監會官方網站時,我們發現存在“開業批復”和“公司批復”兩種情況。根據批復函顯示,“開業批復”代表機構一切準備就緒,開始運營;“公司批復”內容則保護審核通過和未通過兩種情況。部分媒體未對兩種批復進行嚴謹區分,因此才出現了不盡相同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