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川峨眉山

峨眉山(Mount Emei)山頭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的萬佛頂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

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處於多種自然要素的交匯地區,區系成分複雜,生物種類豐富,特有物種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植被體系,有植物3200多種,約占中國植物物種總數的1/10。峨眉山還是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宗教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構成了峨眉山歷史文化的主體,

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多古跡、寺廟,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勝跡,是中國旅遊、休養、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為蝕餘山,介於北緯29°16′-29°43′,東經103°10′-103°37′之間,為邛崍山南段餘脈,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體南北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約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組成。

山的中、下部分佈著花崗岩、變質岩及石灰岩,山頂部蓋有玄武岩。

峨眉山-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峨眉山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峨眉山為主體的峨眉山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峨眉山的土壤,因成土母質多樣,土壤類型各異,主要土壤類型為黃壤、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暗棕壤及亞高山灰化土。土壤垂直分佈明顯,可分為四個土壤垂直帶,海拔1800米以下屬於黃壤、山地黃壤夾紫色土帶,海拔1800-2200米屬於山地黃棕壤帶,海拔2200-2600米屬於地暗棕壤帶,

海拔2000米以上屬於山地灰化土,山地草甸土帶。

大峨山

大峨山是峨眉山的主峰,海拔3099米,山脈峰巒起伏,重岩疊翠,山麓至峰頂50余公里,石徑盤旋,直上雲霄。在金頂有大面積抗風化強的玄武岩覆蓋,構成了傾角在10~15度間的平坦山頂面。而在金頂的東側為古生代碳酸岩,

由於流水沿背斜裂隙強烈溶蝕,形成了高達800米的陡崖(捨身崖)和深澗。

二峨山

二峨山又名綏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由花崗岩、白雲岩等構成。主峰形似覆釜,海拔1909米。林木多柳杉、雜木、竹類,建有林場。土產茶葉、竹筍、桐油、生漆等,並產中藥材。西麓豬肝洞,為道教名勝。南有紫芸洞,相傳是唐呂純陽修煉處。

三峨山

三峨山又名西皇山,位於樂山沙灣鎮西南。長13千米,寬7千米,主峰海拔2027.1米,高出沙灣鎮江面1625米。出露地層有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和二疊系,山頂覆蓋玄武岩。東坡陡。開始形成於新第三紀末。有銅、鋁等礦產。

四峨山

四峨山在四川省大峨眉山之北二十裡,峨眉山市區北五公里,海拔982米。因山形棱瓣如花,故又名花山,或謂即《水經注》之武陽龍尾山。山有圓通寺,山巔則有最早修建的古刹觀音庵,為明代高僧印宗禪師(四川綿州人)談禪結茅之處。

對於峨眉山名來歷,眾說紛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於世。而峨眉山名,早見於西周,據晉代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以褒斜(今陝西漢中)為前門,熊耳(今四川青神縣境內)、靈關(今四川雅安蘆山縣西北)為後戶,玉壘(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內)為城廓。”晉左思的《蜀都賦》寫道:“引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但為什麼稱之為“峨眉”。其說不一。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愛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為是山,才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這種說法系近代文人趙熙之論,“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戰國以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西麓豬肝洞,為道教名勝。南有紫芸洞,相傳是唐呂純陽修煉處。

三峨山

三峨山又名西皇山,位於樂山沙灣鎮西南。長13千米,寬7千米,主峰海拔2027.1米,高出沙灣鎮江面1625米。出露地層有震旦系、寒武系、奧陶系和二疊系,山頂覆蓋玄武岩。東坡陡。開始形成於新第三紀末。有銅、鋁等礦產。

四峨山

四峨山在四川省大峨眉山之北二十裡,峨眉山市區北五公里,海拔982米。因山形棱瓣如花,故又名花山,或謂即《水經注》之武陽龍尾山。山有圓通寺,山巔則有最早修建的古刹觀音庵,為明代高僧印宗禪師(四川綿州人)談禪結茅之處。

對於峨眉山名來歷,眾說紛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峨眉山就聞名於世。而峨眉山名,早見於西周,據晉代常璩撰寫的《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杜宇以褒斜(今陝西漢中)為前門,熊耳(今四川青神縣境內)、靈關(今四川雅安蘆山縣西北)為後戶,玉壘(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內)為城廓。”晉左思的《蜀都賦》寫道:“引二江之雙流,抗峨眉之重阻。”但為什麼稱之為“峨眉”。其說不一。一說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說是因“兩山相峙。”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邊上,大渡河古稱“涐水”山愛水而得名,故稱“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為是山,才離開了水,由“涐湄”變成了“峨眉”。這種說法系近代文人趙熙之論,“是山當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戰國以後,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