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上的家庭教育實踐案例, 綜合了作者一年半的正面管教PD實踐經驗和一禮拜鼓勵諮詢EC的學習體會:
爸爸媽媽們看了,
正面管教講師看了, 可以作為家長工作坊實戰案例分享及EHE;
鼓勵諮詢師看了, 可以作為來訪者諮詢案例分析和EC小組分享;
總之, 就是老少鹹宜, 業內外通吃, 嘿嘿。
全天背景:
今日老公出差, 由於他出差前一大早在家磨嘰, 害我為了賢妻良母的形象, 沒有拋下他去打太極拳, 心裡就百爪撓心的……
我察覺自己一方面照顧了老公的情緒, 於親密關係而言是好事情, 一方面又有點缺失自我, 好像是在怕老公覺得我成天玩物喪志不顧家庭?(在昨天周日丟下全家去插了一整天花的背景之下, 是有點頂風作案有恃無恐的勁頭哈)
然後上午又忙碌於買菜, 幫人列印, 寫調研報告等雜事, 下午陪弟弟睡了一覺起來就接木木,
回家晚上木木還要玩, 八點半了還沒開始寫作業;弟弟在家裡橫衝直撞地騎車, 由於掌握不好拐彎又發脾氣大喊大叫並以車撞牆, 還要摔東西;木木還能一邊寫作業一邊開小差, 自省地說一句“都是跟我不好的榜樣學的!”, 搞得我又好氣又好笑。 。 。
然後耗到十點, 弟弟終於呈困倦狀態, 我終於能帶他進屋睡覺了, 木木卻又發脾氣說每次他寫完作業我們就睡覺, 不能一起玩了……
導火線:
所以我和弟弟已經在臥室關燈吃奶的時候, 本該在做作業的木木又忍不住跑進來在我身邊呆著, 光線和悉悉索索的動靜, 自然立刻又把弟弟搞醒了……我心中積聚的煩躁頓時爆發了,
“不吃了, 你也別睡了, 你哥哥現在要想玩, 大家就都別想睡覺了!把燈打開了大家一起玩吧!”
木木在我倆身後床上本來期期艾艾的, 這會兒也有點懵圈, 因為他無數次這種干擾時, 我要麼就是強硬地給他做NO的手勢或者甚至推他出去, 要麼就是索性懷柔地輕輕摟摟他拍拍他安頓好他, 今天是我第一次說這種特別沒水準的氣話反話。
所以他反應了好一會兒才氣道:
“你什麼意思?”
我還是在氣頭上, 不過接下來的氣話讓我自己都有點若有所思:
“我的意思是你自己不高興了, 就要讓大家都不得安寧!”
我一聽完自己的話, 咦, 木木這不就是典型的錯誤目的表中第三行的“報復行為”嘛,
孩子受到了傷害, 就要報復性地搞破壞, 但其實他的潛臺詞只不過是:
“我很受傷, 請認同我的感受!”
這是極度缺乏歸屬感的表現啊。
可惜, 我這個學習得不夠徹底的偽講師, 居然只學會了按圖, 卻沒有能量去索驥。
我當時其實已經明白我應該去找尋一些正面管教工具卡的做法, 比如錯誤目的表上面明確指出的:
“認同孩子的感受”,
“反射式傾聽”、
“主動道歉與改正,示範榜樣的力量”
等。
但是我就是氣得不行,就是想讓木木看到他的破壞性有多大,對弟弟的干擾和對媽媽的摧殘有多大,所以我就冷冰冰地說了一句:
“以你的智商和那麼多次的經驗,明明知道媽媽可以馬上把弟弟搞睡著,我就可以出來陪你,你還偏偏永遠都要進來騷擾,因為你想玩比什麼都重要,那就陪你一起玩吧。”
木木氣憤地走了,我也無心對已經不困的堅果戀戰,於是堅果說要起來玩,我就甚至帶點慫恿地說去吧去吧,所以堅果光著屁股叭叭叭跑去了客廳,我也拖著身體起來跟著,一臉鬱結晦氣殺氣地來到客廳。
客廳裡,其實木木很快恢復了平靜,已經開始用手機做一起作業網了,並且看到我們出來,他還開心地叫堅果,還撒嬌地讓我坐他旁邊去,我勉強地坐過去了,木木靠過來,我也勉強地摟扶著他,但是,我似乎還是覺得這只不過是他氣頭過去了的一種示好,而他造成的後果——大晚上十點多弟弟光著屁股在客廳裡上躥下跳——他卻置若罔聞,這讓人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多說一句,木木此時正在做的一起作業網的完成情況之糟糕,可能也是一個我的情緒trigger。跟讀完全都沒聽懂朗讀者的發音,他居然也有膽子稀裡呼嚕給糊弄過去,我真是醉了!
其實阿姨在木爸出差的日子都加班住我們家,所以其實我一直是有一個幫手在的,只不過兩個都要我陪,一會兒鬧一會兒叫的,所以我還是有一種分身乏術的疲憊,還是一晚上沒喝上一口水!
再加上此時,阿姨雖然也都不顧自己休息,十點多了也出來還想幫我帶著堅果,給他穿衣服襪子,方便我陪木木完成作業,可是我今天真有一股破罐子破摔的氣,我就執意讓阿姨進屋休息,我就想讓木木看到媽媽無暇顧及他們倆,尤其是凍著了堅果,讓他反省內疚一下!(也有我知道自己賭氣丟人,不好意思讓外人看到的原因)
頓時我也意識到,我也在錯誤目的表上同時中了兩招啊:
一是權力鬥爭:我想讓木木在晚上的時間計畫上聽我的,所以陷入了與他的權力鬥爭;
一是報復:我想讓他知道他剛才闖進來害得媽媽多慘,所以出來晃著讓他內疚!
天知道我好幾次也想動手揍他,應該也是報復的錯誤目的在鼓揪我吧。。。。。。
其實我腦中也一直在天人交戰,我甚至想到了:
對於木木這樣一個經常陷入權力鬥爭的孩子來說,因為這種錯誤目的的潛臺詞就是“讓我幫忙,給我選擇”,所以我其實有個最佳的方案——
——應該是在我們倆都不忙、很輕鬆快樂的時候,一起坐下來,我請求他的幫助:
“關於媽媽晚上一個人不能帶好你們倆的問題,你能幫我想想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或者放到家庭會議上,做一個腦洞大開的頭腦風暴,該是多好的一次關於尊重、關於幫助、關於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和示範啊。
但是,也許那些好的想法,都是“在腦子裡”;(Brain)
而我的憤怒、委屈和傷心,都是“在心裡”,;來得更真實和爆發;(Heart)
甚至更深的,我的“靈魂裡”(God and Soul),有這樣一些更深的,也許自己平時並沒有意識到的答案,因為潛藏得太好,所以當它們主宰我時,我完全無力抵抗,無形中招。
而當我用鼓勵諮詢裡面的“關於憤怒的活動”來拷問自己:
“是什麼讓你憤怒 ?”,
顯露出了以下這些也許是“靈魂裡”的答案:
1.到底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木木總是打擾我給弟弟餵奶哄睡覺讓我憤怒;
2.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他不聽我的勸告和警告讓我憤怒;(從事件轉向關係)
3.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的語言對他無效讓我憤怒;(從對外看他人轉向對內看自己)
4.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作為一個媽媽的無能,以及學習正面管教的無效讓我憤怒;(從看自己的事實轉向看自己的能力)
5.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並沒有把正面管教和鼓勵諮詢真正地運用於實踐!這說明我沒有足夠的內動力驅動?!(從我的能力轉向看我的動力)
6.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難道我現在還不知道到底什麼對我更重要?!(從動力轉向自我認知)
7.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從小就是個懵懂的狀態,現在我長大了,應該有勇氣改變啊?!(從現在轉向內在小孩)
這個活動很奇妙,其實應該也是一種覺察吧,我記得我在第一次被格格導師帶這個活動的時候,就感覺自己頓悟了;之後每次試煉,都有一種把自己剝光了的感覺。
到這裡,我覺得無須再追問了,可以開始給自己做一個建設性的3A了:
1.Awareness:我察覺自己經常對自己的角色懵懵懂懂,分不清主次和輕重;
2.Acceptence:不加評判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也許跟我小時候的一些經歷和決定有關係,讓我習慣了不在最清晰堅定的情況下做判斷選擇和行動,我理解了一些原因,這很有意思,它確實局限了我;
3.Action:我覺得我現在既然已經長大,又有那麼多支持,我有能力和勇氣做出一些改變,不用太大,一點點就行,比如:還是要定位在自己目前最根本的母親角色,不管是親子教育還是插花太極,這些學習都是為了做一個更好的媽媽,所以千萬不要捨本逐末,本來想為了好好複習二十四式太極拳下週五參賽以取得考段資格,現在我決定明天先帶堅果去補打疫苗,不再等待。
不知道堅果此時會不會在夢中打個噴嚏:
“真是悲催,媽媽學了個勞什子可怕的鼓勵諮詢,怎麼最後的結論就是把我送去打針了!”
最後要補充一下今晚的記錄前的終結活動:
我把堅果哄睡了以後,還對睡前一直冷臉面對木木的自己無法釋懷,於是去臥室跟他道晚安,踏進臥室的左腳和右腳之間還在躊躇著要不要跟他道歉。
看他22:56還在看書,其實我又是有點生氣的,不過看他有點驚弓之鳥似的趕緊做出一副要關燈的樣子,我又忍不住內疚,於是終於決定聽從我的God, 給孩子情真意切地道個歉。
我就從曾經與他一起分享過的錯誤目的表出發,告訴他,我那時候的氣話給我自己的啟發,然後我試著問他,其實你內心是不是想讓媽媽知道你那時候覺得很委屈,受到了傷害?
木木點頭,嗓音在黑暗中顫抖哽咽了,我伸出手去摸著他的頭,暗自下了一個決心:以後不能保證自己不犯錯,但是一定要保證自己事後及時給孩子認錯。。。
不然,我真不希望他們以後成年了還記得那些委屈和傷痛,成為他們人生最大的桎梏啊。。。
後來我們又聊了幾句,道歉後也說到了我自己的情緒,好像在他的療愈中,就自然將我也療愈了。最後我們溫馨地互道晚安,我準備起身走了,木木叫住我:
“媽媽,我還能再問一個問題嗎?”
我無盡溫柔又堅定地回答:
“當然可以!”
————
“你覺得蒙迪歐這款車怎麼樣?”
………………
“認同孩子的感受”,
“反射式傾聽”、
“主動道歉與改正,示範榜樣的力量”
等。
但是我就是氣得不行,就是想讓木木看到他的破壞性有多大,對弟弟的干擾和對媽媽的摧殘有多大,所以我就冷冰冰地說了一句:
“以你的智商和那麼多次的經驗,明明知道媽媽可以馬上把弟弟搞睡著,我就可以出來陪你,你還偏偏永遠都要進來騷擾,因為你想玩比什麼都重要,那就陪你一起玩吧。”
木木氣憤地走了,我也無心對已經不困的堅果戀戰,於是堅果說要起來玩,我就甚至帶點慫恿地說去吧去吧,所以堅果光著屁股叭叭叭跑去了客廳,我也拖著身體起來跟著,一臉鬱結晦氣殺氣地來到客廳。
客廳裡,其實木木很快恢復了平靜,已經開始用手機做一起作業網了,並且看到我們出來,他還開心地叫堅果,還撒嬌地讓我坐他旁邊去,我勉強地坐過去了,木木靠過來,我也勉強地摟扶著他,但是,我似乎還是覺得這只不過是他氣頭過去了的一種示好,而他造成的後果——大晚上十點多弟弟光著屁股在客廳裡上躥下跳——他卻置若罔聞,這讓人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多說一句,木木此時正在做的一起作業網的完成情況之糟糕,可能也是一個我的情緒trigger。跟讀完全都沒聽懂朗讀者的發音,他居然也有膽子稀裡呼嚕給糊弄過去,我真是醉了!
其實阿姨在木爸出差的日子都加班住我們家,所以其實我一直是有一個幫手在的,只不過兩個都要我陪,一會兒鬧一會兒叫的,所以我還是有一種分身乏術的疲憊,還是一晚上沒喝上一口水!
再加上此時,阿姨雖然也都不顧自己休息,十點多了也出來還想幫我帶著堅果,給他穿衣服襪子,方便我陪木木完成作業,可是我今天真有一股破罐子破摔的氣,我就執意讓阿姨進屋休息,我就想讓木木看到媽媽無暇顧及他們倆,尤其是凍著了堅果,讓他反省內疚一下!(也有我知道自己賭氣丟人,不好意思讓外人看到的原因)
頓時我也意識到,我也在錯誤目的表上同時中了兩招啊:
一是權力鬥爭:我想讓木木在晚上的時間計畫上聽我的,所以陷入了與他的權力鬥爭;
一是報復:我想讓他知道他剛才闖進來害得媽媽多慘,所以出來晃著讓他內疚!
天知道我好幾次也想動手揍他,應該也是報復的錯誤目的在鼓揪我吧。。。。。。
其實我腦中也一直在天人交戰,我甚至想到了:
對於木木這樣一個經常陷入權力鬥爭的孩子來說,因為這種錯誤目的的潛臺詞就是“讓我幫忙,給我選擇”,所以我其實有個最佳的方案——
——應該是在我們倆都不忙、很輕鬆快樂的時候,一起坐下來,我請求他的幫助:
“關於媽媽晚上一個人不能帶好你們倆的問題,你能幫我想想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或者放到家庭會議上,做一個腦洞大開的頭腦風暴,該是多好的一次關於尊重、關於幫助、關於共同解決問題的學習和示範啊。
但是,也許那些好的想法,都是“在腦子裡”;(Brain)
而我的憤怒、委屈和傷心,都是“在心裡”,;來得更真實和爆發;(Heart)
甚至更深的,我的“靈魂裡”(God and Soul),有這樣一些更深的,也許自己平時並沒有意識到的答案,因為潛藏得太好,所以當它們主宰我時,我完全無力抵抗,無形中招。
而當我用鼓勵諮詢裡面的“關於憤怒的活動”來拷問自己:
“是什麼讓你憤怒 ?”,
顯露出了以下這些也許是“靈魂裡”的答案:
1.到底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木木總是打擾我給弟弟餵奶哄睡覺讓我憤怒;
2.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他不聽我的勸告和警告讓我憤怒;(從事件轉向關係)
3.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的語言對他無效讓我憤怒;(從對外看他人轉向對內看自己)
4.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作為一個媽媽的無能,以及學習正面管教的無效讓我憤怒;(從看自己的事實轉向看自己的能力)
5.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並沒有把正面管教和鼓勵諮詢真正地運用於實踐!這說明我沒有足夠的內動力驅動?!(從我的能力轉向看我的動力)
6.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難道我現在還不知道到底什麼對我更重要?!(從動力轉向自我認知)
7.那又是什麼讓你憤怒呢?
我從小就是個懵懂的狀態,現在我長大了,應該有勇氣改變啊?!(從現在轉向內在小孩)
這個活動很奇妙,其實應該也是一種覺察吧,我記得我在第一次被格格導師帶這個活動的時候,就感覺自己頓悟了;之後每次試煉,都有一種把自己剝光了的感覺。
到這裡,我覺得無須再追問了,可以開始給自己做一個建設性的3A了:
1.Awareness:我察覺自己經常對自己的角色懵懵懂懂,分不清主次和輕重;
2.Acceptence:不加評判的,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這也許跟我小時候的一些經歷和決定有關係,讓我習慣了不在最清晰堅定的情況下做判斷選擇和行動,我理解了一些原因,這很有意思,它確實局限了我;
3.Action:我覺得我現在既然已經長大,又有那麼多支持,我有能力和勇氣做出一些改變,不用太大,一點點就行,比如:還是要定位在自己目前最根本的母親角色,不管是親子教育還是插花太極,這些學習都是為了做一個更好的媽媽,所以千萬不要捨本逐末,本來想為了好好複習二十四式太極拳下週五參賽以取得考段資格,現在我決定明天先帶堅果去補打疫苗,不再等待。
不知道堅果此時會不會在夢中打個噴嚏:
“真是悲催,媽媽學了個勞什子可怕的鼓勵諮詢,怎麼最後的結論就是把我送去打針了!”
最後要補充一下今晚的記錄前的終結活動:
我把堅果哄睡了以後,還對睡前一直冷臉面對木木的自己無法釋懷,於是去臥室跟他道晚安,踏進臥室的左腳和右腳之間還在躊躇著要不要跟他道歉。
看他22:56還在看書,其實我又是有點生氣的,不過看他有點驚弓之鳥似的趕緊做出一副要關燈的樣子,我又忍不住內疚,於是終於決定聽從我的God, 給孩子情真意切地道個歉。
我就從曾經與他一起分享過的錯誤目的表出發,告訴他,我那時候的氣話給我自己的啟發,然後我試著問他,其實你內心是不是想讓媽媽知道你那時候覺得很委屈,受到了傷害?
木木點頭,嗓音在黑暗中顫抖哽咽了,我伸出手去摸著他的頭,暗自下了一個決心:以後不能保證自己不犯錯,但是一定要保證自己事後及時給孩子認錯。。。
不然,我真不希望他們以後成年了還記得那些委屈和傷痛,成為他們人生最大的桎梏啊。。。
後來我們又聊了幾句,道歉後也說到了我自己的情緒,好像在他的療愈中,就自然將我也療愈了。最後我們溫馨地互道晚安,我準備起身走了,木木叫住我:
“媽媽,我還能再問一個問題嗎?”
我無盡溫柔又堅定地回答:
“當然可以!”
————
“你覺得蒙迪歐這款車怎麼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