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節目在口袋裡跳舞——五問五答看BBC的變與不變

核心閱讀:恐龍級的傳統媒體公司——英國廣播公司(BBC)對英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構建了傳媒行業的標準與表達方式。 在新媒體席捲全球的狂潮下, 不僅沒有衰落, 反而是生機勃勃;非但沒有淘汰, 反而是與時俱進、新招不斷。 今年夏天, 筆者作為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第三屆英國培訓班的一員, 懷揣著問題前往, 攜帶著答案而歸, 深刻感受到了這家聞名世界的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技術應用、生產流程等方面的創新與實踐。 同時, 也感受了英國各媒體在面對挑戰時的執著堅守和極具魄力的變革創新。

在變與不變中求發展

新媒體正在以勢不可擋的趨勢席捲全球, 作為世界老牌媒體, BBC是如何在夾縫中生存, 迎接新媒體的挑戰並依然煥發活力的?

這個問題在BBC全媒體轉型主導者之一、全媒體融合高級顧問、BBC旗艦新聞節目《新聞之夜》前主編Sam Whipple的課程中得到了釋疑。 其關鍵字為, 在變與不變中求發展。

BBC成立於1922年10月, 在過去的90多年時間裡, 電視執照費是它的主要收入來源。 一路走來, BBC憑藉著對市場的高度敏感, 準確把握媒體發展方向, 不斷變革創新, 在互聯網大潮帶來的生存危機面前, BBC提出並實踐了“統一編輯部”(Unified Newsroom)理念, 全面革新了組織架構及新聞生產模式, 進而實現了內部資源的優化, 提高了核心競爭力。

基於這一理念, BBC從2007年就開始整合之前按媒介形態劃分的多個新聞部門, 打造一個唯一的、統一的、多媒體的新聞編輯部, 簡稱為“統一編輯部”, 以促進新聞團隊內部的資源分享, 打破部門間的界限, 改變不同團隊各自為政的局面。 2012年, “統一編輯部”集體搬遷到BBC的新廣播大廈, 3000人放在同一個屋簷下辦公, 利用跨平臺的數位化採集、處理及發佈系統, 集中處理來自所有管道的新聞資訊, 再將素材組合包裝成適合不同媒介的產品發佈。 每一條新聞、素材都被彙聚到內容庫, 供BBC所有管道的製作人採用、加工。 每條新聞資源的共用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準。

而在新媒體浪潮面前, BBC卻一直沒有改變賴以生存的一大基本原則和三大編輯方針。

BBC的基本原則是以資訊、娛樂、教育為核心, 主要編輯方針是以受眾為先、內容為先、品質為先。 也正因為這樣, 在市場碎片化、分眾化、媒體融合的今天, BBC得以形成一條以品牌節目為依託的完整的全媒體產業鏈。

流程的精准與保障性

在電視節目創意方面, 英國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 現今國際綜藝節目市場上, 擁有英國版權的綜藝節目佔據了輸出市場七成份額, 成為各國電視臺採購的搶手貨。 英國綜藝節目輸出流程十分成熟、規範, 是什麼保障節目最終得以完美呈現?

英國電視節目有一個多年不變的工業化制播流程。 這個流程的精准與保障性, 在BBC大型活動導播Nick Parry為我們上的實踐課程中得到充分展示。

在課上,

Nick Parry給我們帶來了厚厚的電視節目腳本。 這些腳本完全按照工業化流程操作, 所有的工種配合分工明確, 配合得井井有條。

在導播間, 除了導演、導播之外, 還有腳本統籌(即導演助理, 簡稱“SS”)。 每個畫面切什麼, 什麼時間切, 並不是導播決定的, 而是由SS事先劃分好歌曲節拍, 製作成BREAK DOWN, 再由導演設計畫面的內容及切點, 最終確認腳本。 腳本製作完成後會分發給各個工種, 在錄製過程中嚴格執行腳本內容, 導播按照腳本上標明的切點切換鏡頭畫面, SS一邊數拍子, 一邊提示接下來要拍攝的畫面。 在錄製前, 導演就完成了大約70%的工作, 正式錄製時, 則只需完成臨時調整的部分, 會有更多的時間關注錄製進程。 這就是英國用標準化、工業化的體系所帶來的效果,

將人的因素降到最低, 但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 用Nick老師的話說, 就算直播當晚導演無法到場, 手持完整腳本, 直播也不會受任何干擾, 依然能夠在螢幕上呈現完美的演出。

BBC的電視工作人員以一種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尋求最完美效果。 英國所有的攝像團隊都由專人牽頭, 在接到導演組的任務後, 很快完成團隊組建工作。 專業化程度非常高, 有體育攝像、新聞節目攝像、娛樂節目攝像。 一檔老牌節目的工作人員會一直堅持幾年甚至十幾年, 對這個節目的瞭解與熟悉程度可想而知。 即使這樣, 在正式進行錄製時, 仍是非常嚴格地按腳本來進行作業。 終於明白為什麼英國的電視節目, 特別是娛樂節目沒有一個廢鏡頭的直接原因——簡單的模式加上成熟的電視語言, 保障了節目的完美呈現。

同時為了保證節目高質高效生產,保證將優質的節目快速、高效地送到使用者終端,BBC也有一套高度工業化的節目生產流程:提出需求與問題—研究策劃創意—科學製作節目—有效評估—宣傳兜售。這套工業化生產的“流水線”式垂直系統,事先劃分,有分工有協作,降低溝通成本,提高運作效率,極大提升了BBC的節目生產力。

媒體發展需要哪些新思維

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發展需要哪些思維?BBC又有何突破?

這個問題在BBC全媒體融合高級顧問、BBC旗艦新聞節目《新聞之夜》前主編Sam Whipple的課程中以及BBC受眾調查研究員Alice alden &Emily allen的課程中都找到了答案。

1.內容定制,實現“觀眾”到“用戶”的轉換。BBC一直非常注重受眾調查,並以使用者為中心,發展內容定制,完善使用者體驗,在規模使用者的基礎上實現商業運營。建立完整的用戶體系,掌握用戶的收視行為、習慣、偏好、個人資訊等資料,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節目體驗,也為精准廣告、線上交易等商業模式提供了空間。

2.管道從單一到多元化裂變,聯合運營,實現多管道變現。BBC在維護好傳統管道的同時,快速嗅到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迅速適應並積極投入到新技術變革當中;BBC2007年就推出了網路視頻播放機iPlayer,建立自己的新媒體分發管道,還“借船出海”,設立了網路視頻團隊,並以BBC NEWS等帳號的名義,借助其他社交平臺進行發佈。

3.勇於嘗試新技術。在目前的新媒體領域內,BBC的數位播放機iPlayer依舊是明星產品。雖說現在幾乎所有的商業電視臺都有自己的播放機,但仍然沒有一家做得比BBC好。除了智慧終端機外,BBC還啟動了DMI(Digital Media Initiative)數位媒體計畫,用數位化技術支撐“統一編輯部”的實踐,完成資訊的採集、加工、模組化、回饋和傳播。

另外,Sam Whipple也介紹了BBC目前在推的手機平臺的新產品,每天可以推出6個小視頻,用手機構圖拍攝。除此之外,還推出了具有翻譯功能的平臺,直接可以將頁面進行同步翻譯,方便新聞的國際化傳播。之前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和物理距離造成的跨國內容協作的障礙得以消除,這種共用的技術思維和方案,帶編輯室逃離了桎梏。

4.反覆運算思維,不斷總結經驗,調整節目產品。BBC新媒體產品是以三個星期為週期進行總結和分析的,過程中會進行很多的嘗試和調整。做A/B兩套節目供選擇,然後進行分析來調整下一階段的產品。這種不斷的試錯和更新,就是互聯網的反覆運算思維。

創意的終極武器是什麼

英國一直是節目創意生產量和輸出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全球有40%的節目模式輸出都來自英國。英國節目創意如此發達的終極武器究竟是什麼?

創意,是此次英國之行課程中涉及最多的名詞。從BBC開始延伸,英國電視節目創意至上的概念在前ITV節目部主任Clare Thompson的課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英國在電視節目創意方面歷史悠久、成果顯著。風靡全球的《英國偶像》《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交換空間》《X元素》等,都是在這個領土面積並不大、媒體數量並不多的國家誕生。這既讓人驚歎,也讓人好奇——他們緣何會有如此強大的創新能力?

英國政府於1989年“亮出”創意經濟的旗幟,電視也被納入其中。多年來,英國已經成為創意生產量和輸出量最大的國家之一。英國娛樂節目發達的終極武器就是創意至上。

創意從哪裡來?Clare老師說,“創意就像上一條船,過程是需要碰撞,創意來自於生活”。悉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處於萌芽狀態的好點子。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溝通對話,從不同的領域搜集和獲得靈感,不斷地穿越時間,記錄靈感,並打破規則,進行不同程度的呈現和視覺化表達。

英國為什麼創意做得好?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流程是有先進性的,這就又回到問題二和問題三。在創意的過程中轉換思維,跳出原有電視盒子的概念,會有更新的認識和收穫。而在實踐過程中保護創意最原始、最重要的特徵,嚴格遵循科學的工業化操作流程,就是對創意生產的保障。

在英國,娛樂節目競爭非常激烈,各電視臺都有一些自己的名牌節目,如BBC的《Strictly Come Dancing》,ITV的《Dancing On The Ice》。英國娛樂節目的製作走的是市場化道路,實行制播分離。英國的慣例就是把頻道廣告收入的60%用於節目製作,把辦娛樂節目當做生產產品一樣來投入。而這其中,就包含大量創意投入的比重。創意提升節目核心競爭力。

未來是否會出現一些最新的節目形態和樣本

不僅是BBC,這是全球媒體都在尋找答案的一個問題。最後一節課中,Fremantke Media國際事務部主管Vasha Wallace為我們提供了震撼性的提示。

Vasha Wallace稱,在目前的電視形式下,大家一直想找尋一檔擁有最新科技、最炫呈現、能帶給觀眾360°互動體驗的節目。AR+VR技術的結合,讓一檔醞釀三年之久的電競節目,最終精彩呈現。

這檔將AR+VR完美結合的節目《Lost in time》,後期由《駭客帝國》製作團隊完成,2014年9月開始創意成型,由兩個團隊開始創作。2016年被挪威電視臺採購,2017年3月製作完成播出後,收視率翻了400%!

這類遊戲類節目結構相對傳統,但視覺呈現卻是關鍵。讓電視變得非常酷,讓年輕受眾喜歡接受。

隨著VR、直播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互聯網+”的催化下,全新綜藝態勢已經出現。綜藝節目紛紛開始嘗試與VR技術融合,即時直播技術更成為許多綜藝節目俘獲年輕受眾的最新武器。綜藝的表現不再只靠鏡頭說話,而是讓觀眾可以自主選擇他們想看的東西。在技術已經做好準備的當下,更多的挑戰將轉嫁給致力於內容創意的人。先進的技術對內容發展具有引領、顛覆的作用,未來的綜藝創作與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尋求內容與技術雙贏的結合點。

技術與內容之爭,最終也將變成打破網路綜藝與傳統電視綜藝之間隔膜的內生力量,台網融合的加速也將進一步推動節目內容創新的步伐。

這是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也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在新媒體大潮之下,BBC堅持創新與堅守兩頭抓,既在戰略高度重視新媒體技術與未來發展佈局,又一如既往地堅持服務受眾,生產有品質、有內容的節目,打造高品質+數位化的全媒體節目生產鏈,做到讓節目在口袋裡跳舞,在變與不變中努力前進,這就是這個老牌媒體巨艦能夠實現全新蛻變,再次揚帆起航的秘密武器。(童曉霞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電視教育科技頻道)

保障了節目的完美呈現。

同時為了保證節目高質高效生產,保證將優質的節目快速、高效地送到使用者終端,BBC也有一套高度工業化的節目生產流程:提出需求與問題—研究策劃創意—科學製作節目—有效評估—宣傳兜售。這套工業化生產的“流水線”式垂直系統,事先劃分,有分工有協作,降低溝通成本,提高運作效率,極大提升了BBC的節目生產力。

媒體發展需要哪些新思維

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發展需要哪些思維?BBC又有何突破?

這個問題在BBC全媒體融合高級顧問、BBC旗艦新聞節目《新聞之夜》前主編Sam Whipple的課程中以及BBC受眾調查研究員Alice alden &Emily allen的課程中都找到了答案。

1.內容定制,實現“觀眾”到“用戶”的轉換。BBC一直非常注重受眾調查,並以使用者為中心,發展內容定制,完善使用者體驗,在規模使用者的基礎上實現商業運營。建立完整的用戶體系,掌握用戶的收視行為、習慣、偏好、個人資訊等資料,為使用者提供個性化節目體驗,也為精准廣告、線上交易等商業模式提供了空間。

2.管道從單一到多元化裂變,聯合運營,實現多管道變現。BBC在維護好傳統管道的同時,快速嗅到互聯網帶來的機遇,迅速適應並積極投入到新技術變革當中;BBC2007年就推出了網路視頻播放機iPlayer,建立自己的新媒體分發管道,還“借船出海”,設立了網路視頻團隊,並以BBC NEWS等帳號的名義,借助其他社交平臺進行發佈。

3.勇於嘗試新技術。在目前的新媒體領域內,BBC的數位播放機iPlayer依舊是明星產品。雖說現在幾乎所有的商業電視臺都有自己的播放機,但仍然沒有一家做得比BBC好。除了智慧終端機外,BBC還啟動了DMI(Digital Media Initiative)數位媒體計畫,用數位化技術支撐“統一編輯部”的實踐,完成資訊的採集、加工、模組化、回饋和傳播。

另外,Sam Whipple也介紹了BBC目前在推的手機平臺的新產品,每天可以推出6個小視頻,用手機構圖拍攝。除此之外,還推出了具有翻譯功能的平臺,直接可以將頁面進行同步翻譯,方便新聞的國際化傳播。之前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語言和物理距離造成的跨國內容協作的障礙得以消除,這種共用的技術思維和方案,帶編輯室逃離了桎梏。

4.反覆運算思維,不斷總結經驗,調整節目產品。BBC新媒體產品是以三個星期為週期進行總結和分析的,過程中會進行很多的嘗試和調整。做A/B兩套節目供選擇,然後進行分析來調整下一階段的產品。這種不斷的試錯和更新,就是互聯網的反覆運算思維。

創意的終極武器是什麼

英國一直是節目創意生產量和輸出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全球有40%的節目模式輸出都來自英國。英國節目創意如此發達的終極武器究竟是什麼?

創意,是此次英國之行課程中涉及最多的名詞。從BBC開始延伸,英國電視節目創意至上的概念在前ITV節目部主任Clare Thompson的課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英國在電視節目創意方面歷史悠久、成果顯著。風靡全球的《英國偶像》《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交換空間》《X元素》等,都是在這個領土面積並不大、媒體數量並不多的國家誕生。這既讓人驚歎,也讓人好奇——他們緣何會有如此強大的創新能力?

英國政府於1989年“亮出”創意經濟的旗幟,電視也被納入其中。多年來,英國已經成為創意生產量和輸出量最大的國家之一。英國娛樂節目發達的終極武器就是創意至上。

創意從哪裡來?Clare老師說,“創意就像上一條船,過程是需要碰撞,創意來自於生活”。悉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處於萌芽狀態的好點子。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溝通對話,從不同的領域搜集和獲得靈感,不斷地穿越時間,記錄靈感,並打破規則,進行不同程度的呈現和視覺化表達。

英國為什麼創意做得好?因為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創造流程是有先進性的,這就又回到問題二和問題三。在創意的過程中轉換思維,跳出原有電視盒子的概念,會有更新的認識和收穫。而在實踐過程中保護創意最原始、最重要的特徵,嚴格遵循科學的工業化操作流程,就是對創意生產的保障。

在英國,娛樂節目競爭非常激烈,各電視臺都有一些自己的名牌節目,如BBC的《Strictly Come Dancing》,ITV的《Dancing On The Ice》。英國娛樂節目的製作走的是市場化道路,實行制播分離。英國的慣例就是把頻道廣告收入的60%用於節目製作,把辦娛樂節目當做生產產品一樣來投入。而這其中,就包含大量創意投入的比重。創意提升節目核心競爭力。

未來是否會出現一些最新的節目形態和樣本

不僅是BBC,這是全球媒體都在尋找答案的一個問題。最後一節課中,Fremantke Media國際事務部主管Vasha Wallace為我們提供了震撼性的提示。

Vasha Wallace稱,在目前的電視形式下,大家一直想找尋一檔擁有最新科技、最炫呈現、能帶給觀眾360°互動體驗的節目。AR+VR技術的結合,讓一檔醞釀三年之久的電競節目,最終精彩呈現。

這檔將AR+VR完美結合的節目《Lost in time》,後期由《駭客帝國》製作團隊完成,2014年9月開始創意成型,由兩個團隊開始創作。2016年被挪威電視臺採購,2017年3月製作完成播出後,收視率翻了400%!

這類遊戲類節目結構相對傳統,但視覺呈現卻是關鍵。讓電視變得非常酷,讓年輕受眾喜歡接受。

隨著VR、直播等技術的迅猛發展,在“互聯網+”的催化下,全新綜藝態勢已經出現。綜藝節目紛紛開始嘗試與VR技術融合,即時直播技術更成為許多綜藝節目俘獲年輕受眾的最新武器。綜藝的表現不再只靠鏡頭說話,而是讓觀眾可以自主選擇他們想看的東西。在技術已經做好準備的當下,更多的挑戰將轉嫁給致力於內容創意的人。先進的技術對內容發展具有引領、顛覆的作用,未來的綜藝創作與發展最為重要的就是尋求內容與技術雙贏的結合點。

技術與內容之爭,最終也將變成打破網路綜藝與傳統電視綜藝之間隔膜的內生力量,台網融合的加速也將進一步推動節目內容創新的步伐。

這是一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也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在新媒體大潮之下,BBC堅持創新與堅守兩頭抓,既在戰略高度重視新媒體技術與未來發展佈局,又一如既往地堅持服務受眾,生產有品質、有內容的節目,打造高品質+數位化的全媒體節目生產鏈,做到讓節目在口袋裡跳舞,在變與不變中努力前進,這就是這個老牌媒體巨艦能夠實現全新蛻變,再次揚帆起航的秘密武器。(童曉霞 浙江廣播電視集團電視教育科技頻道)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