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品讀|面子

[英]麥高溫 朱濤 倪靜/譯

“面子”在漢語中是一個舉足輕重同時又很有趣的詞。 在這個擁有四億人口(1909年)的泱泱大國裡, 這個詞並不是用來描述人的相貌的,

而代表了滲透于整個社會生活中的一種觀念。 中國人總想在別人面前顯得體面和優越些。 能夠做到這一點就算是有“面子”, 反之則是“丟面子”。 中國人深知體面的好處, 因而總在旁人面前像演戲一般表現得很體面。

“面子”一詞包含兩種主要意思。 第一種是榮譽或聲望。 例如, 有一個人為公眾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由此贏得崇高的榮譽, 並且京師的報紙刊登了他的大名和貢獻, 使之在全國範圍內家喻戶曉。 於是, 這個人就有了很大的“面子”, 這使他成為舉國上下敬仰的人物, 而他那些住在偏遠省份的窮鄉親也會不厭其煩地讀有關他的報導, 欲使之一代接一代地流傳下去。

“面子”這個詞包含的另外一層含義是自尊或尊嚴,

這是中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全力維護的東西。 例如, 一個苦力得知他的老闆對他很不滿意且欲解雇他, 他立刻編造出一些讓他的老闆莫名其妙的瞎話, 說自己不想幹了。 這個苦力離開老闆時面帶微笑, 因為他儘管丟掉了工作但挽回了“面子”。 在這之後的兩三天內, 他在朋友面前走路的樣子都是趾高氣揚的。 他的一個朋友遇到他說:“聽說你現在不在某某人那兒幹了。 ”“不了。 ”他答道, 鄭重得儼然是一位法官, “我再也無法忍受他了。 他懇請我留下, 甚至願意增加我的工錢;但他應該知道, 錢並不意味著一切。 ”“你當然不應該再幹下去了。 ”朋友說。 他們倆都一本正經地看著對方, 好像都很認真的樣子,
其實卻不然。 這個朋友並沒有受騙, 他知道那個傢伙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在做戲, 並且憑著一種中國人的本能, 他也進入了角色。

“面子”思想並不是現在的產物, 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了。 據記載, 周朝時一位有名的君王發現他的六卿中有人常收受他人的絲綢賄賂。

周王並不想責罰他, 因為很需要他的輔佐。 為了使他改掉這個毛病, 又不傷他的“面子”, 周王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 一天, 周王送給他大量的絲綢作為禮物。 他很驚訝, 不知道周王為何要送他這麼貴重的禮物。 “我聽說, ”周王說, “你很喜歡這樣的禮物, 所以我想你收到我給的這份禮物會很高興。 ”他立刻意識到自己收受賄賂的事情敗露了。 但看到周王用這種和善的方式來告誡自己, 他知道周王這次寬恕了他。 同時, 他也保全了“面子”, 所以可以繼續輔政。

(摘自《領導文萃》2017年10月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