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索智:與道路“城市病”結緣 足跡綿延不息

北京建築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索智

新華網北京11月9日電(陳夢瑤)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公路, 每天都被人們無情地踏在腳下。

當人們遇到交通堵塞時, 總會抱怨道路上的“城市病”問題。 然而, 又有誰想到了有這樣一些人正孜孜不倦地投身于這項艱辛事業中, 他們以生態宜居型道路建設技術研究為己任, 以化解交通領域的突出城市病問題為抓手, 創造出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因為, 他們深知城市道路在發展中國家國民經濟建設中所處的地位, 更因為, 城市道路那綿延不息的足跡已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這樣一群人中有這樣一個人, 他2012年從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後, 來到北京建築大學。 作為來自市屬本科院校的一名普通教師, 短短兩年後, 他於2014年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 這個人就是索智。 此後3年, 課題組每一項創新發明的產生和落地,

每一名帶著自信笑臉走出去的畢業生, 都飽含了他的心血和睿智, 也堅定了他立足行業、投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和培養高端行業人才的信心和責任感。

“要致富、先修路”。 這是老百姓家喻戶曉的口頭禪。 然而, 路面的維修與改造, 整天要在塵土飛揚的工地上揮鎬動鐵, 帶來了廢棄材料堆積如山、垃圾圍城等一系列問題。 索智以烹飪廢油為原料, 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質高效瀝青再生劑, “以廢治廢”“雙廢利用”實現了廢舊路面材料的迴圈利用。 相關研究成果成功地應用于河北省遷曹公路的大修工程中, 在保證路用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 使路面中的廢舊材料比例提高到40%以上, 降低再生成本近一倍。

“記得那是2009年的一個寒冬,

當時正值下班晚高峰, 我透過辦公室的燈光可以看到外面是霧濛濛的一片, 我就設想能不能研究出一種可吸附大氣中霧霾的路面材料。 ”索智回憶道。

索智經過理論求索和反復試驗, 帶領團隊最終研製出一種新型瀝青鋪面材料, 可以始終保持道路瀝青材料表層保有一層水膜, 能夠吸附空氣中的可吸入顆粒物。 這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抑塵型路面, 實現了道路主動吸附空氣中水分與全天候抑制路表揚塵的效果, 取得了抑塵減霾的顯著成效。

此外, 為了應對冬季“冰雪封城”問題, 索智開發了融雪阻冰型路面條件下小雪可自融、大雪不結冰的技術產品, 切實提高了冬季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針對夏季“熱浪襲城”問題, 索智還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保水彩色路面生態主動控溫技術, 試驗結果表明其夏季路表溫度可降低10-15℃, 與國外技術相比提高30%以上, 且造價降低1倍以上。

“在道路從傳統向著功能化提升過程中, 新技術的應用帶來了相關工程成本的提高。 與國外技術相比, 雖然通過自主研發顯著降低了相關費用, 工程總體造價提高比例控制在了10%以內, 但是相關科研試驗與研究僅僅是整個行業應用推廣的一個環節, 之後還有相關技術標準、產業化生產等環節需要不斷推進。 ”為了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有觀念, 儘快實現“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道路功能提升系列技術”的產業化進程, 索智團隊借助北京市科委等搭建的科技成果對接平臺,

與資本和科技成果孵化器機構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使科創果實落地生根, 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作為北京市科技新星, 索智在與北京市科委接觸過程中感慨頗多:“上到科委領導, 下到每一名專案工程師, 只要老師們有需求, 在微信、QQ群等平臺說一聲, 科委第一時間就會給予回饋和答覆, 並發動各種資源幫助解決問題。 針對我們團隊成果落地難的情況, 北京市科委通過自身管道, 積極向各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推薦, 有力推進了相關科研課題的立項。 ”

在索智眼中,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側重選題價值和人才潛力, 以北京建設發展需求導向, 涵蓋了各個行業, 其支持對象重點放在科研一線崗位學術新人, 為引領青年人才投身北京需求開展自身科研起到了帶頭作用。北京市科委為每一位入選者搭建了青年科研的交流地,為解決實際困難多方位協助其答疑解惑,可謂是青年科研的優秀引領者。

“隨著城市生態建設和人們對環境的需求提高,城市道路功能將不斷提升,最大程度降低城市道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是我們永恆的追求,接下來團隊將致力於多功能型路面的開發研究工作。”索智說,道路作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載體,占城市總面積近1/3,僅僅以車輛通行安全、舒適、快捷為目標的傳統道路建設理念,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宜居城市交通的需求。如何開展生態宜居型道路建設技術的研究工作,使道路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意義重大。

“過去,道路服務的是‘車’,包括車的行駛狀態、行駛軌跡、行駛安全等等,現在更多考慮的是人的需求——如何以人文化視角解決‘城市病’引發的問題。當你以人的視角看待這個行業時,就會從中孵化出新的科研成果,就會使其變得更加人文化,更有人情味兒。”把親手做的科研“鋪”在道路上去,達到了預期效果,也服務了周圍的人們,是索智從事科研工作的最大樂趣。

與道路結緣的索智始終堅持‘幹一行,愛一行’的原則,他認為,只要全力以赴,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工作,一定能為道路的“城市病”問題做出貢獻。“當你的科研成果展現在那裡,並且效果很好的時候,你的成就感與獲得感就在那一刻體現出來!”索智說。

為引領青年人才投身北京需求開展自身科研起到了帶頭作用。北京市科委為每一位入選者搭建了青年科研的交流地,為解決實際困難多方位協助其答疑解惑,可謂是青年科研的優秀引領者。

“隨著城市生態建設和人們對環境的需求提高,城市道路功能將不斷提升,最大程度降低城市道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是我們永恆的追求,接下來團隊將致力於多功能型路面的開發研究工作。”索智說,道路作為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載體,占城市總面積近1/3,僅僅以車輛通行安全、舒適、快捷為目標的傳統道路建設理念,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對宜居城市交通的需求。如何開展生態宜居型道路建設技術的研究工作,使道路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相統一,意義重大。

“過去,道路服務的是‘車’,包括車的行駛狀態、行駛軌跡、行駛安全等等,現在更多考慮的是人的需求——如何以人文化視角解決‘城市病’引發的問題。當你以人的視角看待這個行業時,就會從中孵化出新的科研成果,就會使其變得更加人文化,更有人情味兒。”把親手做的科研“鋪”在道路上去,達到了預期效果,也服務了周圍的人們,是索智從事科研工作的最大樂趣。

與道路結緣的索智始終堅持‘幹一行,愛一行’的原則,他認為,只要全力以赴,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工作,一定能為道路的“城市病”問題做出貢獻。“當你的科研成果展現在那裡,並且效果很好的時候,你的成就感與獲得感就在那一刻體現出來!”索智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