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智囊》:如何處理突發事件,往往能考驗一個人的忠誠和才幹

原 典 

漢昭帝五年(西元前82年), 有一個可疑的男子來到皇宮前, 自稱是漢武帝時的衛太子。 漢昭帝得報後, 下詔命令公卿以下的官員前去辨認此人的真偽。

面對那人一副信心十足的神情, 文武百官都不敢輕易開口說話。 京兆尹雋不疑最後才趕來, 看了那人一眼, 當即命令隨從將那人捆綁了起來。 大家見他這一突如其來的行動都感到迷惑不解, 雋不疑解釋道:“衛國的蒯聵逃往國外, 晉國派人把他送了回來, 衛出公拒絕接納他, 這在《春秋》中是受到稱讚的;衛太子得罪了先帝(漢武帝), 私自逃了出去, 沒能被立即處死, 已經是對他的寬大了, 如今他自投羅網, 當是個有罪的人。 ”於是就將他投進獄中。 漢昭帝與霍光聽說這件事後, 稱讚雋不疑道:“公卿大臣, 應當用那些既懂得經學而又深明大義的人來擔任。 ”後來, 廷尉對那個偽太子進行了審問, 以欺騙朝廷的罪名,
將他腰斬於鬧市。 自此以後, 雋不疑在朝中名聲顯赫。

智 慧

天無兩日, 國無兩君。 在漢昭帝已作為漢武帝的太子即位, 此時又冒出一個先帝的太子的複雜情況下, 要想統一人心, 杜絕謠言, 只能像雋不疑那樣快刀斬亂麻。 雋不疑所說的雖然不合《春秋》的本意, 但是, 當時正推崇經學, 如不能斷章取義, 也就不能取信於眾人。

如何處理突發事件, 往往能考驗一個官吏的忠誠和才幹。 雋不疑處理此事, 一是不以真偽迷惑視聽, 如今已有一個皇帝, 即令真的再冒出一個太子, 也為先帝所廢, 名不正言不順;二是冷靜沉著, 穩住陣腳後再審問, 以辨明事情的真偽。 至於文武百官見有人自稱衛太子, 嚇得不敢開口, 統統是奴才本性使然。

更可笑的是那個闖蕩江湖的假太子, 企圖以冒充太子來求得榮華富貴, 結果弄巧成拙, 自尋死路。 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