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五臺山形象為靈鷲峰, 又有風水大師說像白鶴騰飛。 五臺山菩薩頂又名大孚靈鷲寺, 據民間傳說, 全山五爺廟最為通靈,
在這裡坐落著一座古建築, 是留存至今的唐代伐木結構建築也是中國最早的木構殿堂之一-----------佛光寺(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中國最早的木構殿堂只有兩座, 都在五臺山)
佛光寺建于大中十一年(857)。 佛光寺是一座中型寺院, 坐東向西, 大殿在寺的最後即最東的高地上, 高出前部地面十二三米。 大殿為中型殿堂, 面闊七間, 通長34米;進深四間, 17.66米;殿內有一圈內柱, 後部設“扇面牆”, 三面包圍著佛壇, 壇上有唐代雕塑。 屋頂為單簷廡殿, 屋坡舒緩大度, 簷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 簡潔明朗, 體現出一種雍容莊重, 氣度不凡, 健康爽朗的格調, 展示了大唐建築的藝術風采。
當年, 幾個號稱對中國文化頗有研究的日本學者,
中國大陸已經不可能找到唐代的木構遺存了, 要想看, 只能去我們京都、奈良!
日本人的言論, 讓國人顏面掃地, 卻得到當時世界範圍內, 絕大多數古建築學權威的認同。
研究中國古代建築, 竟然只能由日本人完成?最古老的中式木建築結構, 竟然只存在於日本?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建築輝煌, 難道就這樣在故土消亡了?
▲日本奈良東大寺
不服!
國人不服!
古建築學家梁思成更不服!
從1932年到1937年初, 梁思成和林徽因率領考察隊頻頻走出北京, 實地考察了137個縣市,1823座古建築。 苦心人, 天不負。
終於, 在1937年6月, 幸運之神讓他們發現了五臺山佛光寺。
從此, 日本人徹底閉嘴。
▲梁思成 林徽因夫婦
據記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西元471——499年)。
唐武宗會昌五年(西元845年), 大舉滅佛, 佛光寺因此被毀, 僅一座祖師塔倖存。
西元847年, 佛教再興, 佛光寺得以重建。 之後, 宋、金、明、清, 均對佛光寺進行了修葺。
▲ 梁思成在大殿測繪
佛光寺因勢而建,坐東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內現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餘間。
其中,東大殿七間,為唐代建築;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築,其餘的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
然而在7年前已被定為局部危房的佛光寺東大殿,如今,有10多處漏雨了!古建築愛好者唐大華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於8月27日上午參觀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山西佛光寺東大殿時發現,殿內有10餘處漏雨點,擔心會對這一唐代木結構古建築造成損害。
2015年負責佛光寺維護的山西古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鄭先和告訴北青報記者,研究所已經瞭解到了相關情況,目前已經在東大殿屋頂遮蓋了塑膠布,東大殿的大修方案此前已經上報,目前正處於專家評議階段。
佛光寺修葺中
80年前的1937年6月,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到山西考察時,認為佛光寺東大殿是他多年考察所發現的唯一一處唐代木結構建築,打破了日本學者“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結構建築”的斷言。
修復佛光寺是個大工程,至今依然未完全修建好。但相信不久後可以重新看到當年雄風,讓我們一起期待
▲ 梁思成在大殿測繪
佛光寺因勢而建,坐東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內現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餘間。
其中,東大殿七間,為唐代建築;文殊殿七間,為金代建築,其餘的均為明、清時期的建築。
然而在7年前已被定為局部危房的佛光寺東大殿,如今,有10多處漏雨了!古建築愛好者唐大華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於8月27日上午參觀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山西佛光寺東大殿時發現,殿內有10餘處漏雨點,擔心會對這一唐代木結構古建築造成損害。
2015年負責佛光寺維護的山西古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鄭先和告訴北青報記者,研究所已經瞭解到了相關情況,目前已經在東大殿屋頂遮蓋了塑膠布,東大殿的大修方案此前已經上報,目前正處於專家評議階段。
佛光寺修葺中
80年前的1937年6月,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到山西考察時,認為佛光寺東大殿是他多年考察所發現的唯一一處唐代木結構建築,打破了日本學者“中國大地上沒有唐朝及其以前木結構建築”的斷言。
修復佛光寺是個大工程,至今依然未完全修建好。但相信不久後可以重新看到當年雄風,讓我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