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馬上評|救命藥“特事特辦”只因“將心比心”

李克強總理近日對媒體報導“白血病患兒遭遇廉價國產藥短缺, 進口藥一瓶超千元”作出批示, 要求有關部門“切實加大國產廉價藥生產供應保障力度”。 李克強在批示中還說, “白血病患兒缺藥將使這些家庭雪上加霜, 要將心比心”。

11月15日澎湃新聞報導, 2015年前後, 巰嘌呤片缺藥問題陸續在全國各地出現, 2016年底起, 上海陸續“斷藥”。 海外代購藥不僅價格高昂, 真偽難辨、是否會給中國患兒帶來身體不耐受等問題, 都困擾著中國家長。

最新消息稱, 浙北藥業正積極和浙江省食藥監部門溝通, 預計本周可以將產品供應給各醫藥公司和醫院。 至此, 這些家庭懸著的心可以放下了。 這是一次輿論與行政部門良性互動。 李克強批示中“將心比心”四個字的分量最重, 只要將民生痛點放在心上, 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救命藥短缺是市場局部失靈的表現。 一是藥物定價低廉,

藥企嫌成本高、利潤低。 二是上游原料藥企業因經濟原因或者藥物標準認證等問題, 暫停提供原料。 解決激勵機制問題需要一個過程, 疾病卻不等人。 當務之急是窮盡各種手段, 動員相關企業先把救命藥生產出來, 解患兒家庭的燃眉之急。

因為藥品是一種關乎國民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 所以無論市場化改革進行到何種程度, 都有特事特辦的空間。 “下情上達”管道的暢通, 便是一個關鍵環節。

當然, 治標更要治本。 巰嘌呤片不是個案, 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報導, 國內多種有療效廉價藥消失。 這兩年“廉價藥去哪兒了”之問不時出現。 牛黃解毒丸、紅黴素消炎軟膏、魚精蛋白、西地蘭注射液、絲裂黴素等常用的廉價藥, 都出現過斷檔或停產。

解決藥物短缺要從全國層面統籌, 多部門共同協作, 已是各方的共識。 2017年6月27日, 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8部門發佈《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 提出了完善短缺藥品監測預警和清單管理制度、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分級聯動應對機制以及實行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分類精准施策三項重點任務措施。

藥品價格交給市場, 在總體上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才能平衡需求、激勵創新。 但是對於市場競爭中出現的廉價救命藥短缺問題, 應該果斷伸出“行政之手”。 整體市場競爭與局部政府干預不衝突。 比如, 政府可以建立廉價救命藥目錄, 指定若干企業進行生產,

加上特定利潤之後投放市場。 也就是說, 對某種廉價藥的臨時性“特事特辦”, 可以上升為對一批廉價救命藥的常態化“特事特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