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腸生“氣”是疝氣,男性比女性更易患此病|中山講堂預告(一)

本月11月25日上午, 廣東科技報攜手省立中山圖書館、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共同主辦的《中山講堂·健康系列講座》, 將邀請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腹壁和疝外科主任醫師陳雙教授;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郅敏講述小腸疝氣和大腸便秘兩個話題, 與市民分享健康知識。

疝氣, 男性比女性發病率高

疝氣, 俗稱小腸氣, 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 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常見的疝有臍疝, 腹股溝直疝、斜疝等。 其中, 腹壁疝多由於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腹內壓增高, 迫使腹腔內的游離臟器如小腸、盲腸、膀胱、卵巢等臟器通過人體的薄弱點或缺損、孔隙進入另一部位。

陳雙表示, 小兒疝氣大多與先天發育有關, 早產兒、男孩比正常寶寶、女孩發生的幾率要高。

小兒疝氣可自愈, 成人需手術

資料顯示, 歐美每年3億人口中約有70萬例疝氣患者, 而我國是100萬以上。

“小兒疝氣約有20%發病率, 大部分的可以長好, 自愈。 ” 陳雙說, 到了2歲左右還沒有長好, 就建議手術治療。 他指出, 成人疝大多是偶發性的,

也無法自愈, 一般情況下, 會越來越大。

“疝氣雖然不會癌變, 但會影響生活品質。 ”陳雙建議, 最好早診早治, 手術是唯一的根治方法。

治療別錯過最佳時機

傳統疝氣手術大多是“打個補丁縫上”的操作, 創口大, 容易感染。 “我們現多採用成熟的腹腔鏡微創手術,

創口小, 癒合較快, 降低感染的風險, 復發率小。 ”但陳雙遺憾地表示, 很多成年人不太重視疝氣的治療, 以為穿上市面上售賣的腹帶就可以治療疝氣。 其實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尤其是一些老人疝氣患者, 如老人癡呆、智障的患者等, 有時講不清自己的病情, 一旦發作就很可能導致腸梗阻壞死、癱瘓等危險。 ”他多次強調, “不要等到不行才治”, 年齡大越要早治。 吃藥、打針是無法根治病情, 千萬不要錯過最佳手術時機, 延誤病情。

專家介紹

陳雙, 胃腸、腹壁和疝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疝和腹壁外科醫師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 《中華疝與腹壁外科雜誌(電子版)》、《中華胃腸外科雜誌》等8種雜誌編委。 從事普通外科的臨床診治30餘年, 在胃腸腫瘤和疝外科治療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是推動我國疝外科學科發展的學科帶頭人之一。 在國內較早提出疝外科治療的規範化與培訓, 是制定我國疝外科臨床診治指南的開拓者與執行人。熟練掌握腔鏡技術,擅長胃腸道腫瘤的手術治療和各類疝外科治療,尤其擅於此類疾病的疑難病處理等。

廣東科技報記者 劉豔芳 通訊員 簡文楊 戴希安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腹壁和疝外科主任醫師 陳雙

責任編輯 姚贊原

本報原創 轉載需注明來源

是制定我國疝外科臨床診治指南的開拓者與執行人。熟練掌握腔鏡技術,擅長胃腸道腫瘤的手術治療和各類疝外科治療,尤其擅於此類疾病的疑難病處理等。

廣東科技報記者 劉豔芳 通訊員 簡文楊 戴希安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胃腸、腹壁和疝外科主任醫師 陳雙

責任編輯 姚贊原

本報原創 轉載需注明來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