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清銅幣_你不得不瞭解的一件收藏品

今天給大家講講大清銅幣的種類及歷史收藏價值

大清銅幣, 學名清代機制銅圓, 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 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 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 兩側為年份。 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 下端為“當製錢十文”。 錢背中央為蟠龍, 上端是“光緒(或宣統)年造”, 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樣(大清帝國銅幣)。

★中文名 : 大清銅幣

★外文名 :Qing Dynasty coins

★朝 代 : 清

★始 鑄 : 1900年

★停 鑄 : 1911年

★市場價值 : 收藏價值

各地鑄造比較統一。 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 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 流通時間較短。 因其版面設計優雅, 雕刻精良, 且存世量極為稀少, 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譽品之一。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 尤以當十者為最。 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 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使交易逐漸便利起來。 而如今, 大清銅幣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 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目標。

銅幣區別

一、以鑄造地不同為區別

清代機制銅圓的鑄造由廣東伊始,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 兩廣總督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准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圓。 機制銅圓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 市商樂用, 流通順暢。 次年, 清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 爾後, 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圓。 故當十銅圓的鑄造地各異, 這是區分不同當十銅圓的最明顯特徵。

清代當十銅圓主要分為兩大類:

1、“光緒元寶”

“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 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 地方各省所鑄銅圓, 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計有:1、中央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蘇;17、安徽;18、廣西;19、新疆。

其中, 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 現今存世僅數枚而已, 自然無法收集。 “新疆省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 存世極少, 極不易得。 所以, 收藏清代當十銅圓, 一般以集齊十七省局為准。 廣西“光緒元寶”當十銅圓, 則根本不去奢望。 在餘下的十七省局中, 吉林, 奉天兩省所鑄銅圓, 現存世相對較少, 餘皆多見。

2、“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 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 地方各省所鑄銅圓, 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 計有:1、中央戶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雲;10、滇;11、川滇;12、贛;13、閩;14、粵;15、浙;16、蘇;17、皖;18、東;19、寧。 其中, 吉字最少;川滇、雲字次之;滇、贛、蘇、浙、東字再次之;餘皆多見。

二、以鑄造年代不同為區別

清代鑄造機制銅圓訖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始, 至1911年(宣統三年)止, 歷時十餘年。 1900年廣東開鑄銅圓之後, 清政府諭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鑄時, 並未規定統一的格式。 全國各地皆自行開模鑄造, 各行其是。 因此, 大多未曾鐫刻紀年, 僅江南、江蘇、奉天三省, 除鑄造無紀年當十銅圓之外, 另鑄造了數種干支紀年銅圓。

三、以鑄造工藝及鑄幣材質不同為區別

當十銅圓的鑄造工藝的不同, 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 也是區別當十銅圓版別的重要之處。 清代當十銅圓一般為光邊, 但是 也有少數省局鑄有齒邊當十銅圓 。亦有極個別的省局鑄造了大於常品,或厚于常品的當十銅圓。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明文規定鑄造銅圓的材質為以紅銅97%--98.3%、鋅2-3%、錫1%以及其他配合,此含銅量為普通版別,當時的官版為銅含量75%-85%之間,大多省局鑄造的當十銅圓是合乎規定的紅銅圓;而且,大多省局鑄造的當十銅圓是合乎規定的紅銅圓,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鑄造了含銅量僅占七成的黃銅圓。

現已在存世的當十銅圓中發現,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東、河南、福建等省局鑄造的黃銅圓。其中,奉天造當十銅圓絕大部分是黃銅質,紅銅者極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黃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多,尚不難覓。其餘省局鑄造的黃銅質當十銅圓,存世極其罕少,現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幣背龍型圖案不同為區別

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在按鑄地省局名,按年號,按材質分門別類收藏當十銅圓時,尚容易分辨,而按龍圖區分,則相對比較困難。所以,首先必須從幣背龍圖明顯區別之處著手。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別鑄造了多種背龍圖案的當十銅圓,尤其是在“光緒元寶”當十銅圓中,這種現象相當突出。如湖北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即有大蟠龍、小蟠龍、特大龍、水龍、坐龍、珠圈水龍、珠圈坐龍等多種背龍圖案。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為整頓圜法,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由中央統一頒發祖模。故“大清銅幣”的背龍圖案相對比較統一,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區別。如“鄂”銘“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則有“部頒大清龍”與“湖北大清龍”之分;“湘”銘“大清銅幣”,也有“部頒大清龍”、“乙字龍”、“駝背龍”、“掃帚龍”之分。

一般來說對當十銅圓背龍圖案小版式的區分,主要是看龍頭(大頭龍、小頭龍、葫蘆頭)、龍尾(大尾龍、細尾龍、七尾龍、八尾龍)、龍角(角內彎、角外彎)、龍爪(四爪、五爪、龍爪下單寶、龍爪上下雙寶)、龍珠(大龍珠、小龍珠、龍珠三火焰、龍珠五火焰)、龍刺(龍刺朝上、龍刺朝下),以及龍身周圍祥雲(大祥雲、小祥雲、雲團多寡)等等細微處的不同。由於現今銅圓圖譜拓制及印刷的關係,銅圓的細小差別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時更重要的是必須進行銅圓與銅圓的比較。

五、以中花,邊花,珠圈及字體差異等為區別

清代末期各省局鑄造銅圓時,由於模具損毀的原因,往往頻繁修模換模,因此,不少省局鑄造的銅圓,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類型的銅圓,也存在著差異。隨著對清代當十銅圓各種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對小版式的區別亦會相應的逐漸熟練。以文飾,字體及龍紋細微處等差別,劃分出的當十銅圓小版式,相當繁多。

大清銅幣由於生產年限短,收藏價值高,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也不容小覷。

現有大清銅幣數枚,花案圖騰清晰,保存完好,收藏價值極高,可出手,歡迎有興趣者諮詢。

但是 也有少數省局鑄有齒邊當十銅圓 。亦有極個別的省局鑄造了大於常品,或厚于常品的當十銅圓。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明文規定鑄造銅圓的材質為以紅銅97%--98.3%、鋅2-3%、錫1%以及其他配合,此含銅量為普通版別,當時的官版為銅含量75%-85%之間,大多省局鑄造的當十銅圓是合乎規定的紅銅圓;而且,大多省局鑄造的當十銅圓是合乎規定的紅銅圓,但是,仍有部分省局鑄造了含銅量僅占七成的黃銅圓。

現已在存世的當十銅圓中發現,四川、奉天、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北洋、山東、河南、福建等省局鑄造的黃銅圓。其中,奉天造當十銅圓絕大部分是黃銅質,紅銅者極少。四川、湖南、浙江三省造黃銅圓,現存世相對較多,尚不難覓。其餘省局鑄造的黃銅質當十銅圓,存世極其罕少,現今已可遇而不可求。

四、以幣背龍型圖案不同為區別

初入門的銅圓收藏愛好者,在按鑄地省局名,按年號,按材質分門別類收藏當十銅圓時,尚容易分辨,而按龍圖區分,則相對比較困難。所以,首先必須從幣背龍圖明顯區別之處著手。

清代末期,不少的省局分別鑄造了多種背龍圖案的當十銅圓,尤其是在“光緒元寶”當十銅圓中,這種現象相當突出。如湖北造“光緒元寶”當十銅圓,即有大蟠龍、小蟠龍、特大龍、水龍、坐龍、珠圈水龍、珠圈坐龍等多種背龍圖案。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為整頓圜法,下令停鑄“光緒元寶”,改鑄“大清銅幣”,並由中央統一頒發祖模。故“大清銅幣”的背龍圖案相對比較統一,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區別。如“鄂”銘“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則有“部頒大清龍”與“湖北大清龍”之分;“湘”銘“大清銅幣”,也有“部頒大清龍”、“乙字龍”、“駝背龍”、“掃帚龍”之分。

一般來說對當十銅圓背龍圖案小版式的區分,主要是看龍頭(大頭龍、小頭龍、葫蘆頭)、龍尾(大尾龍、細尾龍、七尾龍、八尾龍)、龍角(角內彎、角外彎)、龍爪(四爪、五爪、龍爪下單寶、龍爪上下雙寶)、龍珠(大龍珠、小龍珠、龍珠三火焰、龍珠五火焰)、龍刺(龍刺朝上、龍刺朝下),以及龍身周圍祥雲(大祥雲、小祥雲、雲團多寡)等等細微處的不同。由於現今銅圓圖譜拓制及印刷的關係,銅圓的細小差別不容易看清楚。所以,此時更重要的是必須進行銅圓與銅圓的比較。

五、以中花,邊花,珠圈及字體差異等為區別

清代末期各省局鑄造銅圓時,由於模具損毀的原因,往往頻繁修模換模,因此,不少省局鑄造的銅圓,即使是同一省局,同一類型的銅圓,也存在著差異。隨著對清代當十銅圓各種大版式熟悉程度的增加,對小版式的區別亦會相應的逐漸熟練。以文飾,字體及龍紋細微處等差別,劃分出的當十銅圓小版式,相當繁多。

大清銅幣由於生產年限短,收藏價值高,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也不容小覷。

現有大清銅幣數枚,花案圖騰清晰,保存完好,收藏價值極高,可出手,歡迎有興趣者諮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