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幫孩子克服自卑:讓來自河南山區的小狗蛋告訴你

我的生命是所有條件的組合, 就是這些塑造了我。

當我承認了自己之後, 我忽然發現這一切都釋然了。

我忽然發現, 其實這個世界上,

並沒有真正值得我們一直“自卑”的東西。

我先來做一個描述, 大家可以自己找一找, 裡面有多少個地方, 是會讓人產生自卑的:

一個男孩兒, 出生在河南某山區的農村, 為了好養活, 起了賤名叫做狗蛋——因為村裡已經有了一個大狗蛋, 所以就只能叫做小狗蛋。

他小時候來到一個小城市, 住在遙遠的郊區, 緊鄰火葬場, 路頭是烈士陵園。

他只考上了省會一所工科院校的專科, 還在學校裡因為長期的曠課被勒令退學, 後來調了一個系畢業。 為了養活自己, 他幹過發傳單、擺地攤、賣機票、賣保險、跑船務……十幾個工作。 最後一事無成, 連固定住所都沒有。

他一直都長得又矮又胖又黑, 幾乎沒有脖子, 臉上佈滿了雀斑和黑痣, 小小年紀就遺傳了少白頭。

他英語很差, 近視眼, 臉盲, 不善言辭, 不懂交際。

這就是我前24年的真實的人生。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因為某些東西而自卑, 對於我而言, 這裡面讓年輕時候的我感到深深自卑的地方有:

河南, 農村, 狗蛋, 郊區, 火葬場, 烈士陵園, 專科, 機械系, 退學, 沒有好工作, 沒有住的地方, 沒有錢, 矮, 胖, 黑, 短脖子, 雀斑, 黑痣, 白頭發, 英語差, 近視, 不會說話……

我知道, 有的人看了會說, 這有什麼?每個人小時候不都這樣嗎?比你更不堪的生活多了去了!

的確, 我承認, 我沒有寫出來的, 比如我父親是專業軍人, 在當時生活水準還可以等等情況。 但是, 我想說的是另一個層面, 就是以上的這些事實, 每一個都曾經給我帶來深切的長久的自卑感。

可以給我帶來自卑感的源頭, 以上有那麼多, 而我也都沒有浪費, 把能夠讓我自卑的都自卑了起來:

我從來不敢跟別人說我的小名是小狗蛋。

越是長大, 越是去到大城市, 我越是介意自己出生在河南, 而且是很貧瘠的農村。

我不敢跟同學說我住在哪裡, 因為我們家最近的地標就是火葬場。

我不好意思提自己上的大學, 也不敢承認自己並沒有學位。

我不好意思講自己在哪些公司, 做過哪些工作。

我故意假裝不在乎個子矮、雀斑等等, 心裡卻很在意。

現在, 看起來很矯情的這六個自卑情結, 曾經深深地困擾著我、影響著我——從二十出頭開始, 我又足足用了20年, 才把這些自卑給拋在了身後——甚至, 反轉為“不以為恥, 反以為榮”的地步了。

有人說了, 自卑怎麼了, 誰沒有點兒自卑的情結呢?影響人生發展, 有那麼嚴重嗎?我想說, 於我而言, 是的。

自卑給我帶來的人生缺憾

以及轉機

這些自卑讓我退縮、懦弱、逃避, 最關鍵的是——不自信。

其實, 我原來沒有覺得“不好意思講出來”的個人的事情, 就是自卑。 年輕人嘛, 都喜歡為自己貼金, 如果沒有什麼金可以貼, 也要把“不那麼閃亮的東西”給藏著掖著——這也不算是撒謊嘛, 只是選擇性講對自己有利的資訊而已。

剛開始, 我還挺為這種“小聰明”得意的。

比如, 在說到自己家位址的時候, 說距離那裡幾公里的一個公園的名字, 而不是說火葬場把別人嚇著;在去應聘的時候, 故意裝作看岔了, 在“學位”一欄裡寫上“大學”;在說到老家的時候,

就說自己很小就從農村出來了, 是在重慶長大的, 他們聽說我的故鄉是河南的時候, 馬上發出真摯的羡慕的感歎:中國文化的發源寶地啊;我每年都會專門去河南、陝西;總是看不完, 愛不完……

剛開始, 我覺得他們是客套, 後來我發現是真的。

而這也促使我重新認識我的故鄉, 為什麼我視為僻壤的地方, 他們視為珍寶;為什麼全國地域中, 河南備受歧視, 而在世界文化中, 它又那麼偉大?

再到後來, 我陸續去了很多國家, 我看到了歷史、文化, 對於一個地域的價值何在。 這個時候, 我開始感受到河南在中國所具有的無可替代的價值, 我為自己身為河南人而真正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至於個人外貌, 就更不用說了。 隨著閱歷的增加, 年齡的漸長,我明白生理的外貌是天生的,但是後天的氣質是自己塑造的。

也就是說,小的時候,我們是靠天生的臉和身材來贏得外在的眼球的。我們必須承認,長得漂亮和俊俏的小姑娘、小夥子,的確挺招人喜歡、招人待見的。

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需要的更是能幹活的,有能力的。如果自己屬於長得不好的,那就多提升自己的能力唄。

而且啊,我發現越是年輕時靠外貌的,他的價值曲線是下滑的——因為誰也無法抗拒歲月無情的力量。而像我們這些長得一般、不善交際,業務能力強、愛看書學習的人,反而越往後越吃香。

慢慢的,自信也有了,氣質也就好了,到了中年反而有人會誇你帥——這是我前30年從來沒有想到會和我有聯繫的一個詞彙。

後來啊,我在工作中採訪到的一些人,就說王石和潘石屹吧,僅從外貌來看的確不是帥哥,但是他們自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和氣場。你會覺得王石刀刻一樣硬朗的臉龐,潘石屹背著手像農民看莊稼一樣看他的樓盤時,是有個人魅力的。

我想,其實作為一個人,最後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整體的印象,外在和內在的結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格魅力。在人格魅力中,外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就算是長得很醜的,這個時候,你也會產生一種“奇人必有異相”的感慨。

所以啊,我對外貌、身材的這些自卑,就這樣不治自愈了。而且,我更發現了自己到了這個時候,反而可以憑藉我最擅長的最喜歡的內在,來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了。

前一個階段,大家都在討論保溫杯、油膩中年的話題。恰恰相反的是,我無比喜歡我的中年,享受我現在的人生狀態,我覺得現在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我更加熱愛我的人生和生活,我對以後的生活充滿著好奇、期待和衝動。

青少年要認識自我,克服自卑

否則自卑就跟隨你一生

作為成年人,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事兒不是事兒”,所以,當孩子的生活中出現一些家長所不認可的“消極”“膽怯”“自卑”“退縮”這表現的時候,家長會很不當一回事兒,覺得“當頭棒喝”就可以了。

殊不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小事兒往往都是大事兒。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每一個小事兒都會醞釀成大事兒,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一,家長不要給孩子醞釀自卑的溫床

很多家長自己不覺得,但在日常生活中所流露出的負面價值觀,往往是孩子自卑的來源。

比如,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你沒有生在富貴人家,就只能靠自己了”“爸爸這輩子沒有出息,你可別跟我學”“你可別跟那誰誰玩兒,人家有錢有勢的,和咱們不一樣”“你就沒那個享福的命”“就你那長相,做夢去吧”……

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除非擁有極其強大的內心,否則的話,很容易被家長心理暗示,接受自己生下來就註定是一個“失敗者”的角色。

而且,神奇的是,就算這個孩子很聰明、很努力,上了很好的學校,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悲觀和失敗”也會主動地找上門來。這,往往就是自己從小自卑、沒有自信所吸引來的後果。

其二,對於不可改變的——承認、接納、自嘲

小孩子很容易會因為個子高矮、身材胖瘦、皮膚黑白、眼睛近視、雀斑痘痘……這些生理上的差異而產生自卑感。

其實,我們要幫助孩子明白一個事實,就是這些所有的生理特徵,在長期的人生中,是不會成為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核心的。而且,就算在友誼、愛情等等人與人之間關係上看,性格因素也要遠遠大於外貌因素。

那麼,我們首先要承認這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要接納這就是獨特自我的表現之一。當我們不在以外貌特徵作為我們的價值、與人交往的條件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魅力所在。

當然了,隨著你其他魅力的體現,你會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喜愛自己。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用這些特徵來自嘲,那真的就說明你的內心已經強大到“以此為榮”的新的境界了。

其三,能夠通過努力改變的——學習、提高、轉變

不是每個人都生在權貴階層,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就讀名校獲得博學位士。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後天不可推卸給他人的自卑呢?

其實,我發現“學校學習”和“實際工作”是兩個跨度很大的領域。就是說,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你並沒有就讀名校、學熱門的專業,獲得碩士博士的學位,其實,你在“工作”的領域可以開闢另一個戰場。

我們現在有一個誤導,就是名校就意味著工作能力強。其實,名校意味著學術能力強,而不是實際工作能力強。絕大多數的領域,在大學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工作能力的。

比如:行銷能力,談判能力,程式設計能力,採訪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這些在工作中運用最多的能力,和大學直接的學習並沒有關係。而作為企業領導者,誰能夠真正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在學校裡的人生,只是一個人生命中的一個階段而已。我們要讓年輕人知道,做事情的時候,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管理的就把團隊帶好,程式設計的就把代碼寫好,行銷的就把東西賣出去,談判的就把條件談清楚,採訪的就把文章寫好……這就是真本事。

其四,要逐一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找到人生的自信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自卑,如果一直都帶著這些自卑生活,會很沉重,很拖累。

我一直都夢想著做記者,但大學學的是機械,這讓我一直都很自卑。在尋找記者的工作時,我只敢去不知名的、小的,甚至是不正規的媒體求職。

但是,後來我到了中國最好的媒體之一的單位工作之後,我才發現真正的媒體行列的,最需要的反而就是這種真正熱愛新聞的人——因為我的自卑,我不敢去最想去的媒體嘗試,我的這個選擇至少晚了好幾年。

我覺得,我們在人生的成長中,要通過閱歷和思想,逐步克服自卑。而不是陷入“自卑-失敗-更加自卑”的惡性循環。

作為家長,我覺得無論我們遇到多麼大的困難,遭遇到什麼樣的失敗,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被徹底擊垮。就是說,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失敗,但不能喪失鬥志。

作為家長,我們並不是用更多的財富、更大的權力,去幫助孩子減少自卑的情緒(這根本不可能,因為永遠有人比你更有權更有錢),而是用面對的勇氣去影響孩子。

其五,與其和別人比較,不如發掘自我價值

我真的聽到已經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還在抱怨已經年邁的父母:“為什麼你們沒有給我留下拆遷房,不讓我少奮鬥二十年”“你們怎麼沒有當大官,給我找個好工作”。

我當時在心裡暗笑,他的孩子聽到爸爸這樣抱怨爺爺奶奶,他們長大後是不是可以一樣理直氣壯地抱怨爸爸呢?!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讓我們自卑的東西,都只是暫時的。我不否認,這個世界只有相對公平,沒有絕對公平。

有的人就是生在好家庭裡,就是長得漂亮,就是天生聰明,就是有人幫忙找工作,就是有人給錢去創業……

但是,如果我們甘於承認自己起點低,再努力也不行,從此就自卑下去的話。那麼,就算這個時候你把好家庭、聰明,漂亮、權利、財富都給他,他也照樣能給玩兒砸了!

反之,那些讓你自卑的東西,真的有那麼不可逾越嗎?我一點兒也不這麼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去獲取的話,不是更有成就感嗎?

其六,熱愛自己的一切,讓所有以你為榮

無論是我們的故鄉,我們的家庭、自己的身體、還有頭腦,都是獨一無二的我的組成部分。按照這組合而來的,全世界七十億人裡,只有我一個。

我因此而來,就是這些塑造了我,我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就是不承認我自己。

當我承認了我自己之後,我忽然發現這一切都釋然了。

我不再因為籍貫、家庭、學校、外貌而自卑,當然了,如果我的籍貫、家庭、學校、外貌本來就高人一等,我也不會因此而驕傲。

我如果是屬於我自己的,我應該讓籍貫、家庭、學校、外貌因為我而驕傲。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一生都是以外在的東西而驕傲的話,那麼,這一輩子其實是很沒有自我價值,很悲哀,很值得同情,也很容易被遺忘的。

你想啊,一個人活著的時候,以自己是北京人為驕傲,以自己畢業于清華北大哈佛耶魯為驕傲,以自己出身于高貴家庭為驕傲,以長得英俊漂亮為驕傲……那麼,就說明這個人已經不能再為這些增加價值,只是在消耗這些“品牌”而已。

當這個人離開人世之後(這是註定的),那些城市還在,那些學校還在——而和這個人已經沒有任何關係。

就像一個學校,因為有了魯迅,胡適之、錢理群、王小波,才成就了一所名校,我們不是要以考上這樣的學校為榮,我們要讓那些我們上的學校,以我們為榮。

就像一個地方,因為有了蘇東坡之于海南、白居易之於杭州、魯迅之于紹興、沈從文之於鳳凰、韓愈之於潮州……如果我們僅僅是去消耗這種榮耀,沒有去增添它,那麼,我認為這樣的人反而是無力的、虛弱的。

甚至,就連外貌也是如此。我們現在會覺得一頭蓬鬆頭髮是智慧的象徵,可能就是源於愛因斯坦;而大鬍子會是哲學家的象徵,可能源於馬克思和恩格斯;我覺得以後大家也會覺得個小瘦弱、大頭的樣子會發財,那是源于馬雲奇特的長相。

所以啊,我忽然發現,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值得我們一直“自卑”的東西。

所以啊,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因某種東西而產生了自卑,造成了困擾,甚至干擾了人生的軌跡,那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所以啊,無論我們給孩子是什麼樣的生活,都不要為此自卑,更不要把任何自卑的情緒傳達給孩子。

如果孩子有些自卑的話,你就可以給孩子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兒,叫做小狗蛋……

___END___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年齡的漸長,我明白生理的外貌是天生的,但是後天的氣質是自己塑造的。

也就是說,小的時候,我們是靠天生的臉和身材來贏得外在的眼球的。我們必須承認,長得漂亮和俊俏的小姑娘、小夥子,的確挺招人喜歡、招人待見的。

但是,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需要的更是能幹活的,有能力的。如果自己屬於長得不好的,那就多提升自己的能力唄。

而且啊,我發現越是年輕時靠外貌的,他的價值曲線是下滑的——因為誰也無法抗拒歲月無情的力量。而像我們這些長得一般、不善交際,業務能力強、愛看書學習的人,反而越往後越吃香。

慢慢的,自信也有了,氣質也就好了,到了中年反而有人會誇你帥——這是我前30年從來沒有想到會和我有聯繫的一個詞彙。

後來啊,我在工作中採訪到的一些人,就說王石和潘石屹吧,僅從外貌來看的確不是帥哥,但是他們自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和氣場。你會覺得王石刀刻一樣硬朗的臉龐,潘石屹背著手像農民看莊稼一樣看他的樓盤時,是有個人魅力的。

我想,其實作為一個人,最後給人的感覺應該是整體的印象,外在和內在的結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格魅力。在人格魅力中,外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就算是長得很醜的,這個時候,你也會產生一種“奇人必有異相”的感慨。

所以啊,我對外貌、身材的這些自卑,就這樣不治自愈了。而且,我更發現了自己到了這個時候,反而可以憑藉我最擅長的最喜歡的內在,來提升自己的個人魅力了。

前一個階段,大家都在討論保溫杯、油膩中年的話題。恰恰相反的是,我無比喜歡我的中年,享受我現在的人生狀態,我覺得現在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我更加熱愛我的人生和生活,我對以後的生活充滿著好奇、期待和衝動。

青少年要認識自我,克服自卑

否則自卑就跟隨你一生

作為成年人,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事兒不是事兒”,所以,當孩子的生活中出現一些家長所不認可的“消極”“膽怯”“自卑”“退縮”這表現的時候,家長會很不當一回事兒,覺得“當頭棒喝”就可以了。

殊不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小事兒往往都是大事兒。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每一個小事兒都會醞釀成大事兒,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其一,家長不要給孩子醞釀自卑的溫床

很多家長自己不覺得,但在日常生活中所流露出的負面價值觀,往往是孩子自卑的來源。

比如,很多家長都會說,“孩子,你沒有生在富貴人家,就只能靠自己了”“爸爸這輩子沒有出息,你可別跟我學”“你可別跟那誰誰玩兒,人家有錢有勢的,和咱們不一樣”“你就沒那個享福的命”“就你那長相,做夢去吧”……

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裡,除非擁有極其強大的內心,否則的話,很容易被家長心理暗示,接受自己生下來就註定是一個“失敗者”的角色。

而且,神奇的是,就算這個孩子很聰明、很努力,上了很好的學校,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悲觀和失敗”也會主動地找上門來。這,往往就是自己從小自卑、沒有自信所吸引來的後果。

其二,對於不可改變的——承認、接納、自嘲

小孩子很容易會因為個子高矮、身材胖瘦、皮膚黑白、眼睛近視、雀斑痘痘……這些生理上的差異而產生自卑感。

其實,我們要幫助孩子明白一個事實,就是這些所有的生理特徵,在長期的人生中,是不會成為一個人的人生價值的核心的。而且,就算在友誼、愛情等等人與人之間關係上看,性格因素也要遠遠大於外貌因素。

那麼,我們首先要承認這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要接納這就是獨特自我的表現之一。當我們不在以外貌特徵作為我們的價值、與人交往的條件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魅力所在。

當然了,隨著你其他魅力的體現,你會更加坦然地面對自己,喜愛自己。如果有一天,你可以用這些特徵來自嘲,那真的就說明你的內心已經強大到“以此為榮”的新的境界了。

其三,能夠通過努力改變的——學習、提高、轉變

不是每個人都生在權貴階層,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就讀名校獲得博學位士。那麼,我們該如何面對後天不可推卸給他人的自卑呢?

其實,我發現“學校學習”和“實際工作”是兩個跨度很大的領域。就是說,如果因為種種原因,你並沒有就讀名校、學熱門的專業,獲得碩士博士的學位,其實,你在“工作”的領域可以開闢另一個戰場。

我們現在有一個誤導,就是名校就意味著工作能力強。其實,名校意味著學術能力強,而不是實際工作能力強。絕大多數的領域,在大學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工作能力的。

比如:行銷能力,談判能力,程式設計能力,採訪能力,管理能力,溝通能力……這些在工作中運用最多的能力,和大學直接的學習並沒有關係。而作為企業領導者,誰能夠真正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

在學校裡的人生,只是一個人生命中的一個階段而已。我們要讓年輕人知道,做事情的時候,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管理的就把團隊帶好,程式設計的就把代碼寫好,行銷的就把東西賣出去,談判的就把條件談清楚,採訪的就把文章寫好……這就是真本事。

其四,要逐一幫助孩子克服自卑,找到人生的自信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的自卑,如果一直都帶著這些自卑生活,會很沉重,很拖累。

我一直都夢想著做記者,但大學學的是機械,這讓我一直都很自卑。在尋找記者的工作時,我只敢去不知名的、小的,甚至是不正規的媒體求職。

但是,後來我到了中國最好的媒體之一的單位工作之後,我才發現真正的媒體行列的,最需要的反而就是這種真正熱愛新聞的人——因為我的自卑,我不敢去最想去的媒體嘗試,我的這個選擇至少晚了好幾年。

我覺得,我們在人生的成長中,要通過閱歷和思想,逐步克服自卑。而不是陷入“自卑-失敗-更加自卑”的惡性循環。

作為家長,我覺得無論我們遇到多麼大的困難,遭遇到什麼樣的失敗,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被徹底擊垮。就是說,我們可以坦然面對失敗,但不能喪失鬥志。

作為家長,我們並不是用更多的財富、更大的權力,去幫助孩子減少自卑的情緒(這根本不可能,因為永遠有人比你更有權更有錢),而是用面對的勇氣去影響孩子。

其五,與其和別人比較,不如發掘自我價值

我真的聽到已經四十多歲的中年人,還在抱怨已經年邁的父母:“為什麼你們沒有給我留下拆遷房,不讓我少奮鬥二十年”“你們怎麼沒有當大官,給我找個好工作”。

我當時在心裡暗笑,他的孩子聽到爸爸這樣抱怨爺爺奶奶,他們長大後是不是可以一樣理直氣壯地抱怨爸爸呢?!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讓我們自卑的東西,都只是暫時的。我不否認,這個世界只有相對公平,沒有絕對公平。

有的人就是生在好家庭裡,就是長得漂亮,就是天生聰明,就是有人幫忙找工作,就是有人給錢去創業……

但是,如果我們甘於承認自己起點低,再努力也不行,從此就自卑下去的話。那麼,就算這個時候你把好家庭、聰明,漂亮、權利、財富都給他,他也照樣能給玩兒砸了!

反之,那些讓你自卑的東西,真的有那麼不可逾越嗎?我一點兒也不這麼認為。憑藉自己的能力去獲取的話,不是更有成就感嗎?

其六,熱愛自己的一切,讓所有以你為榮

無論是我們的故鄉,我們的家庭、自己的身體、還有頭腦,都是獨一無二的我的組成部分。按照這組合而來的,全世界七十億人裡,只有我一個。

我因此而來,就是這些塑造了我,我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就是不承認我自己。

當我承認了我自己之後,我忽然發現這一切都釋然了。

我不再因為籍貫、家庭、學校、外貌而自卑,當然了,如果我的籍貫、家庭、學校、外貌本來就高人一等,我也不會因此而驕傲。

我如果是屬於我自己的,我應該讓籍貫、家庭、學校、外貌因為我而驕傲。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一生都是以外在的東西而驕傲的話,那麼,這一輩子其實是很沒有自我價值,很悲哀,很值得同情,也很容易被遺忘的。

你想啊,一個人活著的時候,以自己是北京人為驕傲,以自己畢業于清華北大哈佛耶魯為驕傲,以自己出身于高貴家庭為驕傲,以長得英俊漂亮為驕傲……那麼,就說明這個人已經不能再為這些增加價值,只是在消耗這些“品牌”而已。

當這個人離開人世之後(這是註定的),那些城市還在,那些學校還在——而和這個人已經沒有任何關係。

就像一個學校,因為有了魯迅,胡適之、錢理群、王小波,才成就了一所名校,我們不是要以考上這樣的學校為榮,我們要讓那些我們上的學校,以我們為榮。

就像一個地方,因為有了蘇東坡之于海南、白居易之於杭州、魯迅之于紹興、沈從文之於鳳凰、韓愈之於潮州……如果我們僅僅是去消耗這種榮耀,沒有去增添它,那麼,我認為這樣的人反而是無力的、虛弱的。

甚至,就連外貌也是如此。我們現在會覺得一頭蓬鬆頭髮是智慧的象徵,可能就是源於愛因斯坦;而大鬍子會是哲學家的象徵,可能源於馬克思和恩格斯;我覺得以後大家也會覺得個小瘦弱、大頭的樣子會發財,那是源于馬雲奇特的長相。

所以啊,我忽然發現,其實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值得我們一直“自卑”的東西。

所以啊,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因某種東西而產生了自卑,造成了困擾,甚至干擾了人生的軌跡,那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所以啊,無論我們給孩子是什麼樣的生活,都不要為此自卑,更不要把任何自卑的情緒傳達給孩子。

如果孩子有些自卑的話,你就可以給孩子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小男孩兒,叫做小狗蛋……

___END___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