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隱身衣:這是什麼面料?用布擋住身體,人不見了?

近日, 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 一位元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 當布擋住身體時, 人就真的消失了, 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 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 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 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近日網傳視頻稱, 中國某高校研製出“隱身衣”, 有網友稱該高校是浙江大學。 視頻截圖

連日來, 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 引發網路關注。 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在轉發這一消息時稱, 浙江大學研發成功國產“量子隱身衣”,

可以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

昨日, 新京報記者從浙江大學方面確認, 儘管多年前即以啟動對於隱身技術的研究, 但網傳這一所謂“研究成果”與浙大無關。 隱身技術專家, 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雲貴表示, 隱身技術目前在理論上完全可行, 但具體實踐仍困難重重, 尤其要實現民用, 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

△視頻截圖

某視頻製作公司專業人士看完這段視頻後否認了以上猜測, 稱這是一段通過後期摳像技術而合成的一段影片, 有不少視頻後期合成軟體都可以做出這樣的效果。 並解釋了這段視頻的製作原理:

第一遍, 先拍攝無人純背景。

第二遍, 人物拿著綠布再拍一遍。

然後, 用軟體把綠布部分摳除,

把兩次的視頻合成, 就出來了“隱形衣”這種效果。

△電影拍攝現場 綠布背景、穿綠衣的工作人員

為何會被傳為是“浙大老師發明的隱身衣”?

視頻傳出後, 為什麼有眾多網友認為是“浙大老師發明的隱身衣”?

原來, 2013年的時候, 浙江大學信電系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確發明過一種“隱身衣”。 雖然是叫“隱身衣”, 其實並不是衣服或者布料, 而是一個每條邊大約5釐米的六邊形柱狀體, 裝置周圍都是普通的有機玻璃, 核心的“隱身通道”, 由特殊光學玻璃構成。

在實驗中, 他們使用這項隱形裝置成功使貓、魚以及鉛筆之類的物體“隱形”。 陳紅勝教授團隊完成的這項“在可見光波段實現大型物體的隱形——電磁波‘隱身衣’機理”的研究成果, 于當年10月24日發表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

但是此“隱身衣”非彼“隱身衣”, 和網傳視頻根本不是一回事。

現有技術不足以研發“隱身衣”

昨日, 浙江大學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 網傳國產“量子隱身衣”消息出現後, 曾經向校內從事隱身技術這一領域的專家求證, 得到的回應是“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學術界也沒有這方面文獻和討論”。

“隱身”技術專家、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雲貴向新京報記者確認, 浙大沒有開發過國產“量子隱身衣”, 更沒有拍攝視頻進行發佈, 甚至“量子隱身衣”本身也是個偽概念。 其表示, 現有的技術條件下, 還無法生產網傳視頻中的“隱身衣”。 在看完視頻後, 馬雲貴也表示, 比較傾向于“後期合成”這一說法。

上述浙江大學工作人員稱, 網傳視頻之所以被冠以“浙大出品”之名, 與浙江大學一直在進行隱身技術方面研究相關。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 2013年10月, 浙江大學陳紅勝研究團隊曾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論文《在可見光波段實現大型物體的隱形——電磁波“隱身衣”機理》。 不過, 當時媒體報導稱, 這一“隱身”技術原理, 是通過吸收電磁波, 讓反射回去的電磁波達到最小。 項目團隊曾表示, 因為存在材料參數苛刻、不夠輕便等技術瓶頸, 要製造出穿在身上的隱身衣, 目前還非常困難。

“隱身衣”理論上可行 技術上尚有困難

馬雲貴是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長期研究新型光電磁調製技術、人工光電磁材料與器件等領域,

也是國內較早一批關注“隱身”技術的科研工作者。 馬雲貴告訴新京報記者, “隱身衣”目前在理論上完全可行, 但具體實踐仍困難重重, 尤其要實現民用化, 還有很長的距離要走。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真的有了隱身衣, 大家是不是又有什麼大膽的想法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