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165年歷史的英國V&A博物館,她的中國展館驚豔開幕!

英國V&A博物館

V&A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座設計藝術史博物館, 它擁有不可比擬的豐富館藏。 12月2日, V&A在中國合作的展館——設計互聯旗下V&A展館隆重開幕, 開幕展呈獻近300件精彩藏品, 全面探索價值與設計之間的關係。 這無疑將成為中國藝術與設計愛好者們必去的打卡聖地。

V&A博物館 | 設計互聯

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簡稱V&A)位於英國倫敦, 創立於1852年, 是一座擁有165年歷史的世界級藝術、設計與表演博物館。

V&A Exhibition Road Quarter, designed by AL_A. © Hufton+Crow

在英國, 它是規模僅次於大英博物館的第二大國立博物館, 其豐富的館藏展示了全球最佳的藝術與設計創作典範,

並為英國的設計師與製造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 V&A的館藏持續不斷地啟迪它的觀眾, 無疑是世界級博物館中的尊者。

The Sackler Courtyard and Cafe, V&A Exhibition Road Quarter, designed by AL_A. © Hufton+Crow

實際上, V&A博物館與中國早早結下了不解之緣。 它是世界上擁有東亞地區以外最全面的中國藝術與設計藏品系列的博物館之一, 多達一萬八千件藏品, 年代跨度從西元前3000年至今。

Tsui gallery of Chinese art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實際上, 這次V&A與中國的成功合作開始於七年前。 當深圳被譽為“設計之都”後, 招商蛇口決定將最好的一塊寶地留給文化事業。 於是, 深圳招商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林通過收藏家馬未都等人, 一步步結識了當時的英國V&A博物館館長馬丁·羅斯(Martin Roth), 並達成了V&A在中國合作展館的共識。

Tsui gallery of Chinese art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七年間,

V&A博物館的團隊給予了許多的幫助與指導, 但很遺憾, 馬丁·羅斯於此前不幸離世, 未能前來一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在新聞發佈會上, 張林談到馬丁幾度哽咽, 他們在多年來的合作中建立了極其深厚的友誼。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建築實景圖, 圖片攝於2017年8月 ©設計互聯

作為世界上第一座設計博物館的V&A, 目前也是中國第一個以設計為主題的綜合創新文化平臺——設計互聯基金會的創立夥伴。 此次V&A與招商蛇口的合作, 是歷史上中國重要企業與英國公共機構間建立的首次同類合作, 也是V&A博物館海外發展的重要一站。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建築實景圖, 圖片攝於2017年8月 ©設計互聯

由設計互聯策劃並運營的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是日本建築大師槇文彥主持的槇綜合計畫事務所在中國的首個力作。 建築的主體空間分別面向山、海、城市三重視野, 引發文化的對話和人與人的交流。

設計互聯 | 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 拍攝於 2017年9月29日 ©設計互聯

合作期間, V&A將以其專業經驗支援機構運營模式研究及專業人員培訓, 精心策劃V&A常設展, 梳理並展示V&A藏品中20與21世紀國際設計典範。 設計互聯, 無疑將成為中國又一處探索設計和藝術的目的地, 也是深圳的藝術文化新地標。

V&A館藏精華來到中國

12月2日, 設計互聯與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A)聯合呈獻的V&A館藏精華大展“設計的價值”開幕, 展館由山姆·賈科布工作室(Sam Jacob Studio)設計。

上至西元900年、下至當代,

穿越時空的近300件展品, 廣泛探索了“價值”和“設計”之間的關係。 主要探討了這樣兩個問題: 我們如何衡量事物的價值?以及這些價值觀如何反過來驅動設計的發展。

WeChat display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2017年9月, V&A正式宣佈將微信作為館藏, 微信進而成為首款被V&A納入藏品行列的社交通訊類產品。 此次“設計的價值”展覽中, 也呈現了40多件V&A在近兩年內於中國本土最新收藏的藏品。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V&A對於設計價值觀的理解, 它不是書寫下的教條 , 而是以多元的形式存在。

首席策展人柯鹿鳴(Brendan Cormier)

重新看待與思考設計的價值

芭莎:通過策劃這次V&A館藏的展覽, 你希望由此給觀眾傳遞怎樣的思考?

柯鹿鳴:實際上, 設計中所體現的價值一直不斷地塑造著我們的文化,

影響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 通過此次展覽, 我們希望觀者能夠重新看待與思考設計的價值, 更進一步反思設計如何影響著我們所處的世界。 甚至, 人們由此對設計產生的新的認識將會影響人類的未來。

芭莎:經過幾年的籌備終於在中國呈現了這個展覽, 你有哪些感觸?

柯鹿鳴:能為中國觀眾呈獻V&A豐富多彩的永久館藏, 我感到非常興奮。 展覽“設計的價值”展出的眾多不同的物件, 讓觀眾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認識設計, 探索設計對日常生活的意義。

Unidentified Acts of Design as part of LDF in the Tsui Gallery in autumn 2016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設計的價值”

展覽特別構思了關於設計的七大主題——性能、解決問題、材料、身份、溝通、成本、奇觀。 下面就來介紹此次展覽的部分藏品, 以及關於“設計的價值”這一問題的多個角度與線索的討論。

1

性能 | Performance

設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物品性能。設計師們致力於把各種物品設計得更加靈活耐用、小巧且高效,並不斷為之注入新功能,更好的產品性能意味著全新的優化體驗。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然而對性能的癡迷也伴生著副作用:市場上充斥著無關痛癢的升級和求新求異的優化,這不僅加快了商品的淘汰速度,還造成了大量浪費。

世界上第一把瑞士軍刀造於1891年,此種折疊刀能實現多種簡單的功能,專供士兵使用。自此之後,瑞士軍刀就成為多功能工具的標誌。SwissChamp XAVT將多功能特性提升到極致,一把軍刀配備了80種工具。

2

解決問題 | Problem Solving

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比如全球範圍的貧困、環境惡化和社會公平等等,這些問題向我們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設計作為一種實用工具,提供了系統化的思考方式,讓我們能更好地應對這些世界性難題。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然而,在人類活動或工業生產中,設計也會製造新的問題。設計刺激了消費文化,所以對於現代製造業中自然資源的消耗殆盡、日益嚴重的浪費污染以及不道德的勞力使用等問題,設計也負有部分責任。

Fairphone是由Bas Van Abel提出的一項倡議,以解決智慧手機生產帶來諸如工作環境惡劣及自然環境污染等社會和環境問題。該倡議所使用的資源均收集自無衝突區域,手機採用了特別設計,令使用者可以自行維修。

這些陶罐由Unknown Fields Division及陶瓷藝術家Kevin Callaghan創作,以內蒙古有毒湖水中所採集的泥土製作而成。湖中的幅射性是開採稀土的副產品,這種物料廣泛應用于高端電子及綠色科技,其中包括智慧手機、羽量級手提電腦及智慧汽車電池芯。

3

材料 | Materials

材料與設計密切相關。貫穿整個20世紀,我們見證了新材料的發現及批量應用,雖然這些材料的發現最初主要歸功於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恰恰是設計師賦予材料以形式,使其具備了實用功能,併發展出新的表現風格。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如今,倫理和道德因素使材料與設計的關係變得愈加複雜。設計師必須更全面地考慮材料可能造成的後果,包括開採和生產過程是否合乎準則,材料再用和回收的前景,及其對環境的整體影響。

19世紀初,龜殼被廣泛用於製造梳子、眼鏡架等小件物品。1862年,Alexander Parkes製造的Parksine為歷史上最早的人造塑膠,以較低的成本來仿製龜殼。使龜殼禁令得以推行,保護其免受滅絕之災。

4

身份 | Identity

設計為我們身邊的物品賦予身份象徵。我們用這些物品來表達“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想要成為誰”。通過一個商標或一個巧妙的暗指,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身份資訊。反過來,我們使用設計出的物品來表達我們的個性、社會階層、民族根源或文化。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但是,“身份”是一種不穩定的媒介。隨著時間的推移,符號不斷發生變化,並指代不同的意義。在當下,意義截然不同的視覺符號充斥著我們的世界,對“身份”的設計也日趨複雜、微妙和充滿變化。

在17-19世紀的歐洲,有資格在宮廷裡參與正式場合的人會身著特色鮮明的宮廷禮服。這類服飾將其與普羅大眾區分開來,代表了精英階層的尊貴身份。

5

溝通 | Communication

所有設計都在傳達資訊。一把椅子傳達“我是椅子”的資訊,因為它具備我們認為椅子該具備的要素;它的形式表明了它的功能。此外,設計也可以進行更複雜的溝通,實現快速有效的資訊傳達。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如今,我們面臨爆炸式的資料和資訊,需要通過設計手段梳理,使這些資訊更清晰易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設計絕非一個客觀中立的過程。設計作為一種工具,既能啟發,也會產生誤導。

這款設計完美地詮釋了Rams“少即是多”的哲學。操作介面巧妙地以不同顏色進行了區分,方便使用。最常使用的等號鍵則選用了醒目的黃色。

6

成本 | Cost

設計影響產品成本。綜合考慮材料、配送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因素,設計能使產品價格降低,從而讓更多人能買得起。價格降下來,生活品質才能提上去。

18世紀90年代,款式簡單的女式平底拖鞋,或稱“涼鞋”風靡一時。簡約的設計使其製造成本低廉,顏色也非常豐富。那時的女性一般都擁有多雙這種涼鞋,以搭配不同的衣服。

然而,低成本設計也會助長浪費型消費的惡習。“快時尚”意味著每個季節人們都能對自己的衣櫥進行毫無必要的大換血,家裡裝滿了一次性商品。同時,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環境污染等負面效應也日益加劇,成本進一步複雜化。這樣看來,廉價設計的成本或許還會高於標價。

Maarten Baas的木雕傢俱取材于傳統手工藝和中國當代批量生產大文化現象的交叉。通過奢侈的手工方式和榆木原料複製了一把基本造型的塑膠草坪椅,反映了大規模生產的日常用品與珍貴的手作工藝品之間的對比。

7

奇觀 | Wonder

設計擁有令人驚豔的力量。它能引發敬畏感,刺激我們的感官,讓我們意識到原來還存在更多可能。對驚豔的欲求是歷史上藝術和科學成就的動力之一,它不斷拓寬著人類局限的邊界。

然而,驚豔感或許會隨著我們期望值的變化和提高而轉瞬即逝,再看第二眼就不覺得新鮮了。因此設計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尋求激發驚歎的方式。

Christian Dior在1956年設計了這條深藍色無肩帶絲絨連身短裙,上面精巧的刺繡出自Rébé之手。刺繡部分包含了絲絨制的鳥巢和一束束珍珠製成的鳥蛋。

原來它們這麼有趣!

芭莎:此次V&A的經典館藏首次在中國展出,對於藏品的選擇以及中國本土觀眾的視角做了哪些思考?

Sam Jacob:我們特別找到V&A的一位中國策展人張弘星作為此次展覽的諮詢師,幫助我們篩選展品,甚至在顏色的使用上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向我們提出建議。此次策展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希望能觸及到所有層面的人,讓深圳本地居民能夠理解和接受,並對“設計”這個概念有全新的認識和思考。

芭莎:此次展出40多件中國本土收藏的展品,實則是中國觀眾平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品,你如何看待這種視角轉變的意義?

Sam Jacob:放遠看,展覽展出的藏品來自於世界各地,都是當地人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當它們成為展品,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再一次被觀看,觀者會意識到原來它們這麼有趣。這背後不僅包含了物品在設計之初就帶有的內涵,也能照見設計究竟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內容。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1

性能 | Performance

設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物品性能。設計師們致力於把各種物品設計得更加靈活耐用、小巧且高效,並不斷為之注入新功能,更好的產品性能意味著全新的優化體驗。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然而對性能的癡迷也伴生著副作用:市場上充斥著無關痛癢的升級和求新求異的優化,這不僅加快了商品的淘汰速度,還造成了大量浪費。

世界上第一把瑞士軍刀造於1891年,此種折疊刀能實現多種簡單的功能,專供士兵使用。自此之後,瑞士軍刀就成為多功能工具的標誌。SwissChamp XAVT將多功能特性提升到極致,一把軍刀配備了80種工具。

2

解決問題 | Problem Solving

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比如全球範圍的貧困、環境惡化和社會公平等等,這些問題向我們提出了巨大的挑戰。設計作為一種實用工具,提供了系統化的思考方式,讓我們能更好地應對這些世界性難題。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然而,在人類活動或工業生產中,設計也會製造新的問題。設計刺激了消費文化,所以對於現代製造業中自然資源的消耗殆盡、日益嚴重的浪費污染以及不道德的勞力使用等問題,設計也負有部分責任。

Fairphone是由Bas Van Abel提出的一項倡議,以解決智慧手機生產帶來諸如工作環境惡劣及自然環境污染等社會和環境問題。該倡議所使用的資源均收集自無衝突區域,手機採用了特別設計,令使用者可以自行維修。

這些陶罐由Unknown Fields Division及陶瓷藝術家Kevin Callaghan創作,以內蒙古有毒湖水中所採集的泥土製作而成。湖中的幅射性是開採稀土的副產品,這種物料廣泛應用于高端電子及綠色科技,其中包括智慧手機、羽量級手提電腦及智慧汽車電池芯。

3

材料 | Materials

材料與設計密切相關。貫穿整個20世紀,我們見證了新材料的發現及批量應用,雖然這些材料的發現最初主要歸功於科學家和工程師,但恰恰是設計師賦予材料以形式,使其具備了實用功能,併發展出新的表現風格。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如今,倫理和道德因素使材料與設計的關係變得愈加複雜。設計師必須更全面地考慮材料可能造成的後果,包括開採和生產過程是否合乎準則,材料再用和回收的前景,及其對環境的整體影響。

19世紀初,龜殼被廣泛用於製造梳子、眼鏡架等小件物品。1862年,Alexander Parkes製造的Parksine為歷史上最早的人造塑膠,以較低的成本來仿製龜殼。使龜殼禁令得以推行,保護其免受滅絕之災。

4

身份 | Identity

設計為我們身邊的物品賦予身份象徵。我們用這些物品來表達“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想要成為誰”。通過一個商標或一個巧妙的暗指,我們可以從中發現身份資訊。反過來,我們使用設計出的物品來表達我們的個性、社會階層、民族根源或文化。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但是,“身份”是一種不穩定的媒介。隨著時間的推移,符號不斷發生變化,並指代不同的意義。在當下,意義截然不同的視覺符號充斥著我們的世界,對“身份”的設計也日趨複雜、微妙和充滿變化。

在17-19世紀的歐洲,有資格在宮廷裡參與正式場合的人會身著特色鮮明的宮廷禮服。這類服飾將其與普羅大眾區分開來,代表了精英階層的尊貴身份。

5

溝通 | Communication

所有設計都在傳達資訊。一把椅子傳達“我是椅子”的資訊,因為它具備我們認為椅子該具備的要素;它的形式表明了它的功能。此外,設計也可以進行更複雜的溝通,實現快速有效的資訊傳達。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如今,我們面臨爆炸式的資料和資訊,需要通過設計手段梳理,使這些資訊更清晰易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設計絕非一個客觀中立的過程。設計作為一種工具,既能啟發,也會產生誤導。

這款設計完美地詮釋了Rams“少即是多”的哲學。操作介面巧妙地以不同顏色進行了區分,方便使用。最常使用的等號鍵則選用了醒目的黃色。

6

成本 | Cost

設計影響產品成本。綜合考慮材料、配送及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因素,設計能使產品價格降低,從而讓更多人能買得起。價格降下來,生活品質才能提上去。

18世紀90年代,款式簡單的女式平底拖鞋,或稱“涼鞋”風靡一時。簡約的設計使其製造成本低廉,顏色也非常豐富。那時的女性一般都擁有多雙這種涼鞋,以搭配不同的衣服。

然而,低成本設計也會助長浪費型消費的惡習。“快時尚”意味著每個季節人們都能對自己的衣櫥進行毫無必要的大換血,家裡裝滿了一次性商品。同時,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環境污染等負面效應也日益加劇,成本進一步複雜化。這樣看來,廉價設計的成本或許還會高於標價。

Maarten Baas的木雕傢俱取材于傳統手工藝和中國當代批量生產大文化現象的交叉。通過奢侈的手工方式和榆木原料複製了一把基本造型的塑膠草坪椅,反映了大規模生產的日常用品與珍貴的手作工藝品之間的對比。

7

奇觀 | Wonder

設計擁有令人驚豔的力量。它能引發敬畏感,刺激我們的感官,讓我們意識到原來還存在更多可能。對驚豔的欲求是歷史上藝術和科學成就的動力之一,它不斷拓寬著人類局限的邊界。

然而,驚豔感或許會隨著我們期望值的變化和提高而轉瞬即逝,再看第二眼就不覺得新鮮了。因此設計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尋求激發驚歎的方式。

Christian Dior在1956年設計了這條深藍色無肩帶絲絨連身短裙,上面精巧的刺繡出自Rébé之手。刺繡部分包含了絲絨制的鳥巢和一束束珍珠製成的鳥蛋。

原來它們這麼有趣!

芭莎:此次V&A的經典館藏首次在中國展出,對於藏品的選擇以及中國本土觀眾的視角做了哪些思考?

Sam Jacob:我們特別找到V&A的一位中國策展人張弘星作為此次展覽的諮詢師,幫助我們篩選展品,甚至在顏色的使用上從中國文化的角度向我們提出建議。此次策展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希望能觸及到所有層面的人,讓深圳本地居民能夠理解和接受,並對“設計”這個概念有全新的認識和思考。

芭莎:此次展出40多件中國本土收藏的展品,實則是中國觀眾平日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物品,你如何看待這種視角轉變的意義?

Sam Jacob:放遠看,展覽展出的藏品來自於世界各地,都是當地人們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當它們成為展品,以一種全新的角度再一次被觀看,觀者會意識到原來它們這麼有趣。這背後不僅包含了物品在設計之初就帶有的內涵,也能照見設計究竟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內容。

設計互聯V&A展館“設計的價值”展覽現場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