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5世紀鎏金佛像,兼職巧奪天工

中國佛教雕塑藝術到唐代達到高峰, 宋以後隨著佛教的衰落, 漢地佛教雕塑藝術水準也隨之逐漸下降。 元代以後, 藏區與內地聯繫日益緊密, 藏傳佛教東向發展傳播內地, 促進了藏漢佛教文化藝術的密切交流, 為中原漢傳佛教藝術注入了新鮮的元素, 誕生了以漢藏佛教藝術結合為特徵的佛教雕塑。

到了明朝永樂、宣德時期, 為了政治上的需要, 皇室鑄造了一定數量的佛像及法器, 頒賜給西藏的高僧和政界要人。 這類佛像, 除現存西藏文物管理部門外, 故宮博物院也有一定數量的收藏, 題材包括文殊、彌勒、觀音、尊勝佛母等,

其衣飾華麗精美, 豐贍繁縟, 突顯了其時宮廷造像的富麗精工。 這類佛像, 延續了元代開啟的以漢藏交融為特色的佛教藝術潮流, 並以金銅佛像雕塑為代表達到了一個高潮, 面相方中見圓, 五官勻稱, 豐滿端正。 眉眼細長, 靜穆柔美, 略帶笑意。 其衣飾華麗精美, 豐富繁縟, 深深具備了宮廷造像輝煌富麗的風格、氣韻, 並且融合藏、漢兩地造像風格於一身。 明代永宣時期, 宮廷製作了大批此類佛像, 題材豐富、造型優美、工藝精湛, 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 在明清佛教雕塑藝術史上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從現存的文物看, 永樂、宣德以後明宮廷製造佛像極少, 這與當時經濟、政治等客觀原因密切相關。

15世紀 銅鎏金觀音像, 請賞析:

尺 寸:高38cm;寬26cm

創作年代:15世紀

拍賣成 交 價:RMB 1,840,000

圖示觀音面相圓滿, 五官勻稱, 靜穆柔美, 趺坐, 結禪定印。 裙裳、帛帶、瓔珞、臂佩飾繁美精緻, 下承仰覆蓮座, 通體鎏金, 其色富麗。

觀世音菩薩結跏趺坐, 一面二臂, 頭戴八葉寶冠, 高髮髻前雕化佛一尊, 繒帶束髮, 捲曲於耳際, 雙耳垂。 五官勻稱, 眉眼細長, 雙目微闔, 鼻樑高直挺括, 面相圓滿, 寂靜慈祥, 靜穆柔美中略帶笑意。 袒上身, 細腰寬肩, 呈倒三角形, 胸前垂掛瓔珞, 臂釧、手鐲、腳鐲, 佩飾繁密華美。 帛帶自雙肩繞臂婉轉身側, 自小臂外側盤成環狀, 正面雕刻紋飾。 雙手交疊, 結禪定印。 手掌拇指與食指間生出兩莖蓮花, 沿左右臂衍生至肩部, 蓮瓣上雕飾壺、經篋各一。 佛座左右各垂下一衣帶,

兩旁各生一莖蓮藕, 枝葉生動。 觀音下著裙, 裙擺鋪座, 裙邊捲曲作波浪形, 衣飾附於佛身, 曹衣出水, 線條流暢, 韻律感強。 冠後髮絲雕刻精細。

佛座為雙層仰覆蓮座, 蓮瓣上飾卷雲紋, 蓮頭上翻, 仰蓮瓣略短, 覆蓮瓣稍細長挺拔, 仰覆蓮瓣間夾成銳角, 蓮瓣上下飾以聯珠紋, 極為整飭, 工藝嚴謹, 蓮座底部略大於上部, 平穩均衡。 造像通體鎏金, 寶光輝映。

觀音面相圓滿, 五官勻稱, 靜穆柔美, 趺坐, 結禪定印。 裙裳、帛帶、瓔珞、臂釧佩飾繁美精緻, 下承仰覆蓮座, 通體鎏金, 其色富麗。

此件銅鎏金觀音像當為其時眾多佛像之一。 因年代久遠故, 觀音面部鎏金惜有磨滅, 其餘部位則保存較完好。 從其材質、比例結構與鑄造工藝等方面看,

皇家造像的雍容高貴仍然充盈於表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