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玉米:價格創新低,單產創紀錄,面積再調減,種企遇寒冬!

回顧2017年玉米市場, 在供給側改革的第二年, 玉米價格跌宕起伏, 玉米種企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全球玉米格局發生改變……年終歲末, 我們一起回顧一下2017年的玉米市場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玉米

2000萬畝, 面積再調減

臨近年底, 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大重點任務, 中國全年玉米種植面積減少約2000萬畝。 農業部提出, 2017年以來, 中國種植業供給體系品質效率顯著提升, 無效供給減少, 預計“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麵積調減約2000萬畝。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玉米種植面積5.32億畝, 較2016年減少3.58%。 同時, 受種植面積調減政策影響, 2017年度中國玉米產量小幅下滑,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 2017年中國玉米總產量為2.16億噸, 較2016年2.20億噸下降1.67%。 種植面積及產量小幅下降, 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加1.98%。

2015年11月, 農業部下發《“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提出到2020年, “鐮刀彎”地區玉米麵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 將深入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 擴大玉米大豆輪作試點, 擴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 調動農民主動參與結構調整的積極性。 韓長賦部長強調, 改革過程將以農民增收作為核心目標。

玉米

1528.67元, 價格創新低

2017年的玉米價格出現不同於往年的走勢, 可以說是波譎雲詭。 3月3日, 國內玉米市場價格創下國儲拍賣政策改革後的價格新低, 當日國產三等黃玉米均價為1528.67元(噸價, 下同), 較年初下跌4.14%, 較週期內最高點(2014年8月27日, 2522.67元)大幅下跌39.40%。

與2016年的斷崖式下跌相比, 2017年的玉米價格保持震盪格局, 始終圍繞1600元這一平衡點。 2017年度玉米主產區均價在1674元, 較2016年度主產區均價1826元下跌152元, 跌幅9.09%。 本年度走勢軌跡與2016年正好相反, 運行區間明顯降低, 在前半段連續下移的軌跡中, 2017年2月達到年內最低價1556元, 之後階段性上移, 2017年7月均價為期間最高位1741元。

10月份新玉米上市以來價格先揚後抑, 抑後又揚, 引發了一波不錯的行情。 加工企業利潤豐厚任性收購,

疊加華北玉米品質大幅下滑, 造成全國玉米收購主體湧向東北大肆“搶糧”, 一時間, 東北玉米市場火爆異常, 新玉米價格不斷攀升。 12月底, 東北深加工企業收購價持續上漲, 且漲幅之大令人咋舌, 直接沖上1700元。 、

不過, 價格上漲也導致上下游矛盾重重, 市場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 何況目前中國玉米價格已經遠遠高於國際市場, 年後或明年開春價格再次向下調整的可能性大增。

玉米

減幅28.54%, 制種創新低

資料顯示, 今年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大幅調減, 西北基地受自然災害及病蟲害影響, 單產顯著下降, 今年新種子產量顯著下降。 明年需求增加、今年新產不足, 明年種子期末庫存將降低, 市場壓力有所緩解。 與2015年相比, 國內玉米麵積下降了5000萬畝, 用種量減少1億公斤以上, 玉米種子市值從287.12億元降到260.97億元, 下降25億元。

在11月7~8日, 全國農技中心在上海召開2017年全國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秋季例會, 資料顯示, 2017年雜交玉米制種面積和總產大幅調減。 據各省(區、市)調度統計,2017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收穫面積293萬畝,比上年減少117萬畝,減幅為28.54%,為近15年來的最低水準;新產種子10.58億公斤,比上年減少4.07億公斤,減幅為27.75%。從制種面積來看,2017年為近10年來的最低值,與2014年持平,由2016年的410萬畝調減至295萬畝,降幅28%;其中,新疆、甘肅共減少100萬畝。老品種、大品種制種面積急劇下降,制種的新品種數量增多;同時,試製種品種多,在甘肅制種的460個品種中就有105個。

2017年雜交玉米制種有三大特點,一是制種面積大幅調減,主要原因是玉米種植面積大幅調減和玉米種子庫存壓力較大;二是單產略高於常年水準,儘管西北制種基地局部地區先後遭受低溫、風雹、高溫幹熱風、收穫期降雪和病蟲等災害,但總體災害影響小於預期,全國總水準仍達到每畝361公斤左右;三是繁制新品種數量大幅增加,老的大品種制種面積急劇下降,2018年玉米市場品種結構更新速度將加快。

利潤下降,種企遇寒冬

目前,進入市場的玉米品種除了國審、省審以外,增加了綠色通道、聯合試驗體以及引種備案制等,品種“大躍進”。2017年176個玉米品種通過國審,加上各省審定的品種,當前國內種子市場至少有2000多個品種,大多數縣市在500~1000個,但大部分品種同質化,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與玉米麵積大幅縮減相對應的,是玉米種企的艱難。一方面,隨著品種審定制度重構和審定標準的優化,優良品種入市通道敞開,企業已能把生存發展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種業全面自由公平競爭新時代開啟。另一方面,玉米種業將面對多層級競爭。種企既要面對國際種業四大巨頭的競爭,又要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還有制售假劣種子遊擊隊的圍攻。在當前形勢下,多數玉米種企嚴重不適應,2016年企業經營業績大幅下降。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對90家代表性主營玉米種子企業(玉米種子銷量大於100萬公斤、玉米種子業務占八成)的分析,2016年種子銷售利潤從2015年的15.71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8.41億元,降幅46.5%。2017年上半年形勢更加嚴峻,21家玉米種子上市公司66%的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行業有代表性的30家大中型玉米種子企業65%的利潤同比大幅下降,行業龍頭老大也未能倖免。在今年的全國種子“雙交會”上,全國農技中心主任劉天金指出,當前全球玉米格局出現重大趨勢性變化,國內“繈褓”式保護政策已顛覆性調整,玉米種業競爭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他提出,種業企業必須轉型升級,幫助玉米種植者降成本和增效益,圍繞種子這個核心,以“種子+”延伸產業鏈,由賣種子向賣材料和服務轉型。

406.05公斤,單產創紀錄

國內玉米生產一個可喜的趨勢是,單產水準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玉米單產達到每畝406.05公斤,較2016年的398.18公斤提高1.98%,達到了歷史新高。而2015年玉米單產為392.7公斤,2014年為387.8公斤。

此外,據媒體資訊,今年黑龍江玉米單產、品質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平均單產提高5%以上;吉林玉米單產同樣增高,增加約7%。

不過,與美國、阿根廷等國相比,中國玉米單產水準還較低。同時,中國土地成本上升較快,通過改良品種來提高單產、降低成本極為重要。

2億噸,全球供應達新高

2017年,全球玉米生產格局改變,全球玉米黃金擴張期已經結束。近日,科技部連續第五年面向全球公開發佈《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6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玉米供應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預計2017年中國玉米進口穩中趨降。

劉天金認為,如今全球玉米消費兩大主動力明顯減弱,黃金擴張期似已結束:一是國際玉米能源化需求減弱;二是新興大國玉米飼料消費需求減弱。據OECD-FAO預計,2017~2026年全球玉米麵積將穩中有降,產量和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都將低於17%。

目前全球玉米期末庫存2億噸左右,預計未來全球產量將維持在10億噸左右,庫存將維持在目前的高位。從中長期來看,國際玉米供給充裕,價格低迷狀態短期難改。

非籽粒玉米,迎來機遇

2016年,中央財政對“糧改飼”的補貼增加到10億元,試點範圍擴大到“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17個省份的121個試點縣,落實種植面積678萬畝,減少普通玉米339萬噸,占試點地區玉米總產量的7.3%。“鐮刀彎”地區將繼續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說,在沒有其他粗飼料補充或代替的情況下,未來中國全株青貯玉米將有1億畝的需求潛力。發展全株優質青貯玉米,不僅能使單位面積的生物生產量、營養量、能量都大幅提高,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秸稈處理問題,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

玉米麵積調減,讓眾多已經習慣了種玉米的農戶無所適從,目前,鮮食玉米產區正在從南方向北方轉移,從高成本區域向低成本區域轉移。在廣東、海南鮮食玉米種植開始降溫的同時,以黑龍江哈爾濱、天津武清、新疆昌吉為代表的北方地區,鮮食玉米種植規模迅速擴大。鮮食玉米種植南方遇冷、北方升溫,反映出鮮食玉米生產從南方向北方、從高成本區域向低成本區域轉移的趨勢。

花粒,黃淮海高溫熱害

黃准海地區連續三年氣候異常,特別是今年7月中旬和8月上旬大部分地區遭遇罕見的高溫,今年夏季黃淮海玉米生產和西北基地制種都遭遇熱害,很多玉米品種都出現畸穗、禿尖、花粒、空稈,或稱之香蕉穗、娃娃穗。

綜合專家的說法,今年夏玉米在抽穗時段受長時間乾旱高溫影響,後又連續出現陰雨天,不結實和多穗是開花授粉期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造成。雖然極端外界條件不會一直持續,若出現時恰逢某地塊玉米開花授粉,則該地塊的花粒現象就會嚴重。

抽雄授粉期是玉米一生中對溫度、濕度和土壤水分要求嚴格,反應最敏感的時期。平均氣溫25~28℃、空氣相對濕度65%~90%、土壤相對含水量80%左右,對玉米授粉較為適宜。當溫度高於32℃、濕度低於50%時,開花迅速減少,且花粉在1.5個小時內喪失活性;當溫度在32~35℃、空氣濕度接近30%、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70%時,開花持續時期變短,雄穗花粉迅速乾癟而喪失生命力,雌穗吐絲延遲,導致雌雄花期不遇而造成花粒;當遇到持續高於38℃的高溫天氣時,玉米花粉死亡,花絲喪失受精能力,無法完成受精過程而出現花粒。當空氣相對濕度>90%,花粉吸水膨脹破裂,這是散粉期間下雨導致花粒的原因。

因授粉不良導致的花粒現象,除了高溫為主要因素以外,還有空氣相對濕度、土壤相對含水量、田間肥力和乾旱引起的雌雄穗不協調等原因。

由於近幾年高溫熱害頻發,部分品種將不再“受待見”,明年耐熱玉米品種將受農戶青睞,近兩年熱炒的“紅白軸”概念可能反轉。

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玉米,嚴查種植

中國沒有許可轉基因玉米商業化種植,對非法轉基因玉米制種和生產採取了高壓措施。早在今年1月份,農業部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農業轉基因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突出監管重點,明確繼續做好種子生產、加工、經營環節監管。開展種子加工和銷售環節轉基因成分抽檢,嚴防轉基因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種子冒充非轉基因種子生產經營。5月份,農業部又下發《關於開展2017年玉米制種基地苗期轉基因監管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以縣為單位,對轄區內所有雜交制種基地進行全覆蓋檢查,做到對所有品種、所有制種田塊100%全覆蓋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非法生產轉基因植株要堅決剷除,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依法嚴肅處理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今年內蒙古在溫都爾勒圖鎮巴潤霍德嘎查查處一起非法制種轉基因玉米案,面積高達1236.08畝。

據各省(區、市)調度統計,2017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收穫面積293萬畝,比上年減少117萬畝,減幅為28.54%,為近15年來的最低水準;新產種子10.58億公斤,比上年減少4.07億公斤,減幅為27.75%。從制種面積來看,2017年為近10年來的最低值,與2014年持平,由2016年的410萬畝調減至295萬畝,降幅28%;其中,新疆、甘肅共減少100萬畝。老品種、大品種制種面積急劇下降,制種的新品種數量增多;同時,試製種品種多,在甘肅制種的460個品種中就有105個。

2017年雜交玉米制種有三大特點,一是制種面積大幅調減,主要原因是玉米種植面積大幅調減和玉米種子庫存壓力較大;二是單產略高於常年水準,儘管西北制種基地局部地區先後遭受低溫、風雹、高溫幹熱風、收穫期降雪和病蟲等災害,但總體災害影響小於預期,全國總水準仍達到每畝361公斤左右;三是繁制新品種數量大幅增加,老的大品種制種面積急劇下降,2018年玉米市場品種結構更新速度將加快。

利潤下降,種企遇寒冬

目前,進入市場的玉米品種除了國審、省審以外,增加了綠色通道、聯合試驗體以及引種備案制等,品種“大躍進”。2017年176個玉米品種通過國審,加上各省審定的品種,當前國內種子市場至少有2000多個品種,大多數縣市在500~1000個,但大部分品種同質化,最終會被市場淘汰。

與玉米麵積大幅縮減相對應的,是玉米種企的艱難。一方面,隨著品種審定制度重構和審定標準的優化,優良品種入市通道敞開,企業已能把生存發展的命脈掌握在自己手中,種業全面自由公平競爭新時代開啟。另一方面,玉米種業將面對多層級競爭。種企既要面對國際種業四大巨頭的競爭,又要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還有制售假劣種子遊擊隊的圍攻。在當前形勢下,多數玉米種企嚴重不適應,2016年企業經營業績大幅下降。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對90家代表性主營玉米種子企業(玉米種子銷量大於100萬公斤、玉米種子業務占八成)的分析,2016年種子銷售利潤從2015年的15.71億元下降到2016年的8.41億元,降幅46.5%。2017年上半年形勢更加嚴峻,21家玉米種子上市公司66%的企業銷售額同比下降,行業有代表性的30家大中型玉米種子企業65%的利潤同比大幅下降,行業龍頭老大也未能倖免。在今年的全國種子“雙交會”上,全國農技中心主任劉天金指出,當前全球玉米格局出現重大趨勢性變化,國內“繈褓”式保護政策已顛覆性調整,玉米種業競爭格局發生歷史性變化。他提出,種業企業必須轉型升級,幫助玉米種植者降成本和增效益,圍繞種子這個核心,以“種子+”延伸產業鏈,由賣種子向賣材料和服務轉型。

406.05公斤,單產創紀錄

國內玉米生產一個可喜的趨勢是,單產水準不斷提高。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玉米單產達到每畝406.05公斤,較2016年的398.18公斤提高1.98%,達到了歷史新高。而2015年玉米單產為392.7公斤,2014年為387.8公斤。

此外,據媒體資訊,今年黑龍江玉米單產、品質是近年來最好的一年,平均單產提高5%以上;吉林玉米單產同樣增高,增加約7%。

不過,與美國、阿根廷等國相比,中國玉米單產水準還較低。同時,中國土地成本上升較快,通過改良品種來提高單產、降低成本極為重要。

2億噸,全球供應達新高

2017年,全球玉米生產格局改變,全球玉米黃金擴張期已經結束。近日,科技部連續第五年面向全球公開發佈《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6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玉米供應量達到歷史最高水準,預計2017年中國玉米進口穩中趨降。

劉天金認為,如今全球玉米消費兩大主動力明顯減弱,黃金擴張期似已結束:一是國際玉米能源化需求減弱;二是新興大國玉米飼料消費需求減弱。據OECD-FAO預計,2017~2026年全球玉米麵積將穩中有降,產量和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都將低於17%。

目前全球玉米期末庫存2億噸左右,預計未來全球產量將維持在10億噸左右,庫存將維持在目前的高位。從中長期來看,國際玉米供給充裕,價格低迷狀態短期難改。

非籽粒玉米,迎來機遇

2016年,中央財政對“糧改飼”的補貼增加到10億元,試點範圍擴大到“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17個省份的121個試點縣,落實種植面積678萬畝,減少普通玉米339萬噸,占試點地區玉米總產量的7.3%。“鐮刀彎”地區將繼續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重點發展青貯玉米。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說,在沒有其他粗飼料補充或代替的情況下,未來中國全株青貯玉米將有1億畝的需求潛力。發展全株優質青貯玉米,不僅能使單位面積的生物生產量、營養量、能量都大幅提高,同時也能很好地解決秸稈處理問題,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

玉米麵積調減,讓眾多已經習慣了種玉米的農戶無所適從,目前,鮮食玉米產區正在從南方向北方轉移,從高成本區域向低成本區域轉移。在廣東、海南鮮食玉米種植開始降溫的同時,以黑龍江哈爾濱、天津武清、新疆昌吉為代表的北方地區,鮮食玉米種植規模迅速擴大。鮮食玉米種植南方遇冷、北方升溫,反映出鮮食玉米生產從南方向北方、從高成本區域向低成本區域轉移的趨勢。

花粒,黃淮海高溫熱害

黃准海地區連續三年氣候異常,特別是今年7月中旬和8月上旬大部分地區遭遇罕見的高溫,今年夏季黃淮海玉米生產和西北基地制種都遭遇熱害,很多玉米品種都出現畸穗、禿尖、花粒、空稈,或稱之香蕉穗、娃娃穗。

綜合專家的說法,今年夏玉米在抽穗時段受長時間乾旱高溫影響,後又連續出現陰雨天,不結實和多穗是開花授粉期不利的外界環境條件造成。雖然極端外界條件不會一直持續,若出現時恰逢某地塊玉米開花授粉,則該地塊的花粒現象就會嚴重。

抽雄授粉期是玉米一生中對溫度、濕度和土壤水分要求嚴格,反應最敏感的時期。平均氣溫25~28℃、空氣相對濕度65%~90%、土壤相對含水量80%左右,對玉米授粉較為適宜。當溫度高於32℃、濕度低於50%時,開花迅速減少,且花粉在1.5個小時內喪失活性;當溫度在32~35℃、空氣濕度接近30%、土壤相對含水量低於70%時,開花持續時期變短,雄穗花粉迅速乾癟而喪失生命力,雌穗吐絲延遲,導致雌雄花期不遇而造成花粒;當遇到持續高於38℃的高溫天氣時,玉米花粉死亡,花絲喪失受精能力,無法完成受精過程而出現花粒。當空氣相對濕度>90%,花粉吸水膨脹破裂,這是散粉期間下雨導致花粒的原因。

因授粉不良導致的花粒現象,除了高溫為主要因素以外,還有空氣相對濕度、土壤相對含水量、田間肥力和乾旱引起的雌雄穗不協調等原因。

由於近幾年高溫熱害頻發,部分品種將不再“受待見”,明年耐熱玉米品種將受農戶青睞,近兩年熱炒的“紅白軸”概念可能反轉。

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玉米,嚴查種植

中國沒有許可轉基因玉米商業化種植,對非法轉基因玉米制種和生產採取了高壓措施。早在今年1月份,農業部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農業轉基因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突出監管重點,明確繼續做好種子生產、加工、經營環節監管。開展種子加工和銷售環節轉基因成分抽檢,嚴防轉基因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種子冒充非轉基因種子生產經營。5月份,農業部又下發《關於開展2017年玉米制種基地苗期轉基因監管專項檢查的通知》,要求以縣為單位,對轄區內所有雜交制種基地進行全覆蓋檢查,做到對所有品種、所有制種田塊100%全覆蓋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非法生產轉基因植株要堅決剷除,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依法嚴肅處理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今年內蒙古在溫都爾勒圖鎮巴潤霍德嘎查查處一起非法制種轉基因玉米案,面積高達1236.08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