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荊州著力構築大交通 打造“水陸空鐵”立體交通網

俯瞰長江黃金水道和荊州長江大橋

近年來, 荊州市委市政府著力構築大交通, 機場、鐵路、橋樑、高速路網和水運航道組成大交通立體化格局。

橫豎對折中國版圖, 十字交叉定位荊州, 其區位優勢不言而喻。

區位優勢如何成為發展優勢?市委、市政府提出“構築大交通”的發展戰略。 這些年, 特別是今年來, 荊州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火力全開”:

完善高速網路——結束4縣不通高速歷史, 改變一江兩岸交通受阻格局, 市域1小時交通圈形成;

爭取鐵路項目——構建“兩縱兩橫”鐵路網, 江漢平原鐵路、漢宜鐵路、蒙華鐵路、荊荊鐵路將在荊州“井字形”交叉;

優化水道交通——利用483公里的長江“黃金水道”, 推進荊州港“一港十區”建設;

重啟藍天夢想——1929年, 沙市擁有了機場, 上世紀八十年代客運量達歷史高峰, 歷經停航陣痛;2019年, 荊州新機場將建成通航。

高速交通加速“補課”

“十一五”末, 黃岡、恩施這些大山裡的市州早已縣縣通高速,

而地處江漢平原的荊州還有4個縣市不通高速。

荊州市交通局副局長盧有志介紹, 按照版圖面積和人口計算, 荊州高速公路里程應占全省9%以上, 而“十一五”末荊州高速公路里程214公里, 僅占全省5.8%;“十二五”末為364公里, 占全省5.9%。

如果不能與各縣市區緊密聯繫, 荊州中心城區首位度和吸引力將會喪失, 江漢平原和長江中游“中心城市”的夢想就會落空。

荊州交通開始加速“補課”。

2014年底, 江南高速通車, 結束松滋、石首兩縣不通高速歷史;2016年底, 江北高速通車, 結束江陵不通高速歷史;同期, 武漢城市圈環線洪湖段通車, 結束洪湖不通高速歷史。 4縣不通高速歷史結束, 市域1小時交通圈形成。

近兩年, 荊州快馬加鞭,

交通建設持續加速, 加速態勢前所未有。

2016年, 荊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344公里增加至433公里, 增長26%。

2017年, 荊州交通設施建設續加壓力, 全年完成投資126.6億元, 超出省交通廳考核目標45%, 占全省交通投資計畫805億元的15.6%, 高速公路續建82.4公里。

荊州劃江而治, 打破一江兩岸交通受阻格局尤為關鍵。

目前, 蒙華鐵路荊州長江公鐵大橋、石首長江大橋、洪湖嘉魚長江大橋、洪湖赤壁長江大橋4座大橋在建, 荊州交通格局巨變在即——

蒙華鐵路荊州長江公鐵大橋是國內首次跨越長江的重載鐵路橋梁, 連接江陵、公安, 現已全面進入鋼橋面瀝青鋪攤階段, 預計2018年5月建成通車;

石首長江大橋銜接起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 其北岸主塔現已順利合龍,

預計明年6月實現南北合龍、2019年建成通車;

洪湖嘉魚長江大橋是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公路樞紐工程, 大橋建設者開展勞動競賽, 力爭在2018年春節前完成主塔封頂, 整座大橋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

洪湖赤壁長江大橋是我省公路運輸網重要工程, 是天門、仙桃、洪湖至赤壁公路的過江通道, 預計2020年前建成通車。

不久的將來, 4座大橋陸續建成通車, 加上已經通車的荊州長江大橋和荊岳長江大橋, 荊州將有6條過江通道, 不僅打破南北阻隔的交通瓶頸, 還能大大增強江漢平原與洞庭湖平原之間的物資運輸, 推動湘鄂兩地經濟互補, 真正實現“兩湖熟、天下足”的美願。

“兩縱兩橫”接軌全國

“火車一響, 黃金萬兩”。 歷史上, 荊州曾4次與建設客運火車站擦肩而過。

2012年7月, 漢宜鐵路通車, 荊州結束了沒有客運火車的歷史。

目前, 每天穿梭往返於荊州站的列車已經達到94.5對, 北上首都、南抵廣深、東臨滬杭、西至川渝, 荊州旅客皆可一票直達。

作為長江中游城市群、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國家產業轉移示範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等四大國家級戰略機遇疊加區域, 荊州接軌全國的步伐剛剛起步。

嚴冬時節, 江寒風冷, 江陵縣馬家寨長江段, 蒙華鐵路荊州長江公鐵大橋施工現場火熱朝天。 “十三五”期間, 江陵將抓住蒙華鐵路過境的重大機遇, 建設一批能源項目, 包括火電產業集群、煤炭儲配基地、煤制天然氣等, 總投資約600億元, 打造煤電港化產業園。

國家“能源通道”蒙華鐵路“借道”江陵, 正是荊州積極謀劃、全力爭取的結果。

按原計劃,蒙華鐵路會從宜昌過江。“荊州水運優勢得天獨厚,既有荊岳鐵路線路已是優中選優,鐵水聯運更具優勢。”荊州據理力爭,多方爭取。最終,蒙華鐵路確定採用荊岳鐵路線路,從荊州過江。

“爭取蒙華鐵路項目,我們跳起來摘桃子!”荊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荊州人的艱辛努力,終於得到回報。

大(同)秦(皇島)鐵路,讓不產煤的秦皇島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港。蒙華鐵路在荊州境內長度約94公里,在岑河鎮東約1.5km處設荊州東站,在江陵與長江交匯,使鐵水聯運在荊州成為現實,將讓江陵成為內陸的“秦皇島”。

貨運接軌國家“能源通道”,客運還將建設首條高速鐵路。11月28日,備受關注的荊門至荊州鐵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批復同意。

荊荊高鐵的建設,從全省鐵路佈局來看,使襄陽、荊門、荊州三座城市實現國家鐵路的連接,強化了荊州與省內周邊城市的互聯互通;從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來看,將加強荊州與岳陽、常德、益陽、張家界等環洞庭湖經濟圈、長株潭城市群各城市間的鐵路銜接,對湘鄂區位經濟發展建立起紐帶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荊荊高鐵連接呼南高鐵,接軌這條貫穿我國中部地區的南北向大動脈,這意味著,荊州將正式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

此外,7月14日,江漢平原鐵路延伸至洪湖、監利事項通過評審,建成後將與漢宜鐵路、蒙華鐵路、荊荊鐵路組成“兩橫兩縱”鐵路網。

這“一縱一橫”貨運鐵路,是助推荊州發展的“經濟通道”和“資源通道”,給荊州及沿線城市的交通格局、產業格局、經濟版圖帶來巨變。

另“一縱一橫”客運鐵路,將重新丈量荊州與全國的“時空距離”。在經濟發展的大舞臺上,荊州承接東西部的重要性凸顯。

“一港十區”吞吐開放

自古以來,荊州依水而興。當前,在構築大交通的藍圖下,荊州48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成為“一港十區”的主戰場。

從松滋車陽河碼頭到洪湖新灘碼頭,十餘個港航項目建設現場火熱繁忙,水裡的輪船等著靠岸,岸橋吊索起起落落,貨車在港區來往穿梭其間……

2010年,國家出臺《長江幹線航道總體規劃綱要》,荊州打造億噸組合港“一港十區”的大幕由此拉開。

鹽卡港區是“一港十區”建設的核心所在。

荊州港鹽卡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斌介紹,近年來,鹽卡港集裝箱發展突飛猛進,箱量僅次於武漢港,穩居全省第2位。港口輻射到襄陽、十堰、荊門、潛江等地以及湘北的常德地區,成為長江中游、江漢平原和湘鄂邊地區交通樞紐港。

港口作為荊州對外開放的視窗和橋樑,是江漢平原、湘鄂邊地區通江達海的門戶,水陸聯運的重要交通樞紐。

“十二五”期間,荊州已全面鋪開以鹽卡港區為主體等10個港區為組成部分的“一港十區”建設,包括荊州港區、沙市港區、鹽卡港區、江陵港區、公安港區、松滋港區、石首港區、監利港區、洪湖港區、洪湖濕地港區。

荊州市港航局局長陳義宏介紹,“一港十區”各有專攻,有的專做集裝箱,有的主攻電煤,有的瞄準農產品。

相較鐵路和公路運輸,水運具有運量大、成本低、污染少、安全係數高的天然優勢,這也是荊州的發展優勢。資料統計至今年8月,我市已完成港口貨物輸送量2421.86萬噸,服務和帶動了我市石油、化工、電力、水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貿易、旅遊、鋼材貿易、造船等八大產業。

“十三五”期間,荊州港航建設規劃重點專案39個,總投資207億元,以長江航道為主幹,江漢平原骨幹航道網和荊州港口群為依託的綜合水運體系將指日可待。

飛速發展的港航事業,正帶領荊州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未來。

重返藍天 荊州騰飛

荊州是鳳凰的故鄉,志在鳳鳴九天。

荊州人都知道,2019年,新建的民航機場將建成通航;荊州人更知道,早在1929年,荊州就擁有了機場,曾逐夢藍天。

重啟藍天夢,不僅是荊州人的執著,更是荊州發展迫在眉睫的需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6年9月7日下午,國務院網站上發佈消息: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復同意新建荊州民用機場。

消息一出,立刻引爆荊州乃至全省。荊州此前3年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

其實,在2011年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的民航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並未將荊州新建機場列入其中。

荊州是“半路殺出”的!

荊州人民的呼聲層層向上傳遞,在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和湖北省發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荊州機場建設最終得到了中國民用航空局認可。

2013年8月,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民航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作為“新增”前期研究專案之一,荊州機場成功擠進規劃項目的“籠子”。

隨後,好消息接踵而至。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新建荊州民用機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荊州民用機場開工前的9個要件全部完成。下一步,將轉入總體規劃、導航台選址、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主體工程招標階段。

民用機場的建設,讓荊州得以依託航空運輸業,實現對其他產業的巨大帶動,成為我市又一個發展新引擎。

落子于沙市區岑河鎮的荊州民用機場,距市中心直線距離17.5公里、公路距離22公里,已成建設熱土。圍繞臨空經濟,荊州正積極規劃臨空物流產業園發展,加快空港口岸、城北快速路等配套專案建設。

翻開荊州民用機場及周邊臨空區域規劃情況示意圖,可以清楚看到:機場東、南、西、北面,分別是潛石、江北、沙公、滬渝等4條高速公路,機場正被這4條高速公路組成的“井”字型高速公路交匯網路所簇擁;正西方向有蒙華鐵路荊州東站,西北方向有漢宜鐵路荊州站,蒙華鐵路貨運通道與漢宜鐵路客運通道在這裡交匯;西南方向,緊鄰荊州港,呈現出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少有的臨港優勢。

一個涵蓋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方式的立體化、全通型交通網絡,將在機場和周邊臨空區域形成。

不久的將來,飛機起落間,快速流動的人流、物流和資訊流圍繞荊州民用機場高度彙聚,這片區域將形成新的臨空經濟生態。

荊州的交通區位,賦予了荊州建立“水陸空鐵”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的自然條件;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又賦予荊州必須建立起“通江達海、南北溝通”的綜合性運輸樞紐的歷史使命。可喜的是,荊州搶抓到了機遇,擔起了使命!

正是荊州積極謀劃、全力爭取的結果。

按原計劃,蒙華鐵路會從宜昌過江。“荊州水運優勢得天獨厚,既有荊岳鐵路線路已是優中選優,鐵水聯運更具優勢。”荊州據理力爭,多方爭取。最終,蒙華鐵路確定採用荊岳鐵路線路,從荊州過江。

“爭取蒙華鐵路項目,我們跳起來摘桃子!”荊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荊州人的艱辛努力,終於得到回報。

大(同)秦(皇島)鐵路,讓不產煤的秦皇島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港。蒙華鐵路在荊州境內長度約94公里,在岑河鎮東約1.5km處設荊州東站,在江陵與長江交匯,使鐵水聯運在荊州成為現實,將讓江陵成為內陸的“秦皇島”。

貨運接軌國家“能源通道”,客運還將建設首條高速鐵路。11月28日,備受關注的荊門至荊州鐵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批復同意。

荊荊高鐵的建設,從全省鐵路佈局來看,使襄陽、荊門、荊州三座城市實現國家鐵路的連接,強化了荊州與省內周邊城市的互聯互通;從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來看,將加強荊州與岳陽、常德、益陽、張家界等環洞庭湖經濟圈、長株潭城市群各城市間的鐵路銜接,對湘鄂區位經濟發展建立起紐帶作用。更為重要的是,荊荊高鐵連接呼南高鐵,接軌這條貫穿我國中部地區的南北向大動脈,這意味著,荊州將正式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

此外,7月14日,江漢平原鐵路延伸至洪湖、監利事項通過評審,建成後將與漢宜鐵路、蒙華鐵路、荊荊鐵路組成“兩橫兩縱”鐵路網。

這“一縱一橫”貨運鐵路,是助推荊州發展的“經濟通道”和“資源通道”,給荊州及沿線城市的交通格局、產業格局、經濟版圖帶來巨變。

另“一縱一橫”客運鐵路,將重新丈量荊州與全國的“時空距離”。在經濟發展的大舞臺上,荊州承接東西部的重要性凸顯。

“一港十區”吞吐開放

自古以來,荊州依水而興。當前,在構築大交通的藍圖下,荊州483公里長江“黃金水道”,成為“一港十區”的主戰場。

從松滋車陽河碼頭到洪湖新灘碼頭,十餘個港航項目建設現場火熱繁忙,水裡的輪船等著靠岸,岸橋吊索起起落落,貨車在港區來往穿梭其間……

2010年,國家出臺《長江幹線航道總體規劃綱要》,荊州打造億噸組合港“一港十區”的大幕由此拉開。

鹽卡港區是“一港十區”建設的核心所在。

荊州港鹽卡集裝箱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斌介紹,近年來,鹽卡港集裝箱發展突飛猛進,箱量僅次於武漢港,穩居全省第2位。港口輻射到襄陽、十堰、荊門、潛江等地以及湘北的常德地區,成為長江中游、江漢平原和湘鄂邊地區交通樞紐港。

港口作為荊州對外開放的視窗和橋樑,是江漢平原、湘鄂邊地區通江達海的門戶,水陸聯運的重要交通樞紐。

“十二五”期間,荊州已全面鋪開以鹽卡港區為主體等10個港區為組成部分的“一港十區”建設,包括荊州港區、沙市港區、鹽卡港區、江陵港區、公安港區、松滋港區、石首港區、監利港區、洪湖港區、洪湖濕地港區。

荊州市港航局局長陳義宏介紹,“一港十區”各有專攻,有的專做集裝箱,有的主攻電煤,有的瞄準農產品。

相較鐵路和公路運輸,水運具有運量大、成本低、污染少、安全係數高的天然優勢,這也是荊州的發展優勢。資料統計至今年8月,我市已完成港口貨物輸送量2421.86萬噸,服務和帶動了我市石油、化工、電力、水泥建材、農副產品加工貿易、旅遊、鋼材貿易、造船等八大產業。

“十三五”期間,荊州港航建設規劃重點專案39個,總投資207億元,以長江航道為主幹,江漢平原骨幹航道網和荊州港口群為依託的綜合水運體系將指日可待。

飛速發展的港航事業,正帶領荊州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未來。

重返藍天 荊州騰飛

荊州是鳳凰的故鄉,志在鳳鳴九天。

荊州人都知道,2019年,新建的民航機場將建成通航;荊州人更知道,早在1929年,荊州就擁有了機場,曾逐夢藍天。

重啟藍天夢,不僅是荊州人的執著,更是荊州發展迫在眉睫的需要。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2016年9月7日下午,國務院網站上發佈消息: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復同意新建荊州民用機場。

消息一出,立刻引爆荊州乃至全省。荊州此前3年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

其實,在2011年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的民航發展“十二五”規劃中,並未將荊州新建機場列入其中。

荊州是“半路殺出”的!

荊州人民的呼聲層層向上傳遞,在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和湖北省發改委的大力支持下,荊州機場建設最終得到了中國民用航空局認可。

2013年8月,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民航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作為“新增”前期研究專案之一,荊州機場成功擠進規劃項目的“籠子”。

隨後,好消息接踵而至。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新建荊州民用機場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荊州民用機場開工前的9個要件全部完成。下一步,將轉入總體規劃、導航台選址、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和主體工程招標階段。

民用機場的建設,讓荊州得以依託航空運輸業,實現對其他產業的巨大帶動,成為我市又一個發展新引擎。

落子于沙市區岑河鎮的荊州民用機場,距市中心直線距離17.5公里、公路距離22公里,已成建設熱土。圍繞臨空經濟,荊州正積極規劃臨空物流產業園發展,加快空港口岸、城北快速路等配套專案建設。

翻開荊州民用機場及周邊臨空區域規劃情況示意圖,可以清楚看到:機場東、南、西、北面,分別是潛石、江北、沙公、滬渝等4條高速公路,機場正被這4條高速公路組成的“井”字型高速公路交匯網路所簇擁;正西方向有蒙華鐵路荊州東站,西北方向有漢宜鐵路荊州站,蒙華鐵路貨運通道與漢宜鐵路客運通道在這裡交匯;西南方向,緊鄰荊州港,呈現出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少有的臨港優勢。

一個涵蓋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種方式的立體化、全通型交通網絡,將在機場和周邊臨空區域形成。

不久的將來,飛機起落間,快速流動的人流、物流和資訊流圍繞荊州民用機場高度彙聚,這片區域將形成新的臨空經濟生態。

荊州的交通區位,賦予了荊州建立“水陸空鐵”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的自然條件;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又賦予荊州必須建立起“通江達海、南北溝通”的綜合性運輸樞紐的歷史使命。可喜的是,荊州搶抓到了機遇,擔起了使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