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從波音披露“黃貂魚”競標機說起……

2017年12月19日, 美國波音公司通過社交網站公佈了一張MQ-25“黃貂魚”項目競標原型機的正面照片。 照片顯示, 該競標原型機採用常規氣動佈局、大角度V形尾翼、背負式進氣道、帶有彈射掛鉤的艦載機起落架及1個尺寸較小的腹艙, 腹艙及起落架艙門等形狀連接處均為線型邊緣, 未進行鋸齒狀隱身處理。 波音公司稱, 該原型機將於年初開展甲板適應性測試。

MQ-25“黃貂魚”是美海軍“艦載無人空中加油系統”專案將要開發的無人機型號。 該項目的起源, 要追溯到本世紀初。

2000年6月,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與美海軍希望聯手研發一款艦載無人作戰飛機,

能夠執行海上偵察、攻擊和壓制敵方空防任務。 彼時的美國空軍已經有了“捕食者”等, 而海軍的無人機在航母上的起降尚是問題。

2007年8月, 諾-格公司的X-47B方案贏得艦載無人作戰飛機技術驗證合同。 在隨後的幾年裡, X-47B先後成功驗證了艦上自主起降、艦機適配性及空中加油等關鍵技術, 有力推動艦載無人作戰飛機技術逐步走向成熟。

根據美軍的研發順序, 下一步將根據需求, 決定要不要繼續立項, 研發一款作戰機型。 與此同時, X-47B結束其作為驗證機的任務和使命, 全身而退。

同時, 美國海軍於2011年6月分別授出四份“艦載無人空中監視與打擊系統”專案概念研究合同, 要求為研製一型用於執行持久情報、監視與偵察(ISR)及精確打擊任務的艦載無人作戰飛機開展相關工作。

據披露, 美海軍提出的要求包括:

至少能攜帶1361千克有效載荷;在無空中加油支持下, 具備在距離航母1112千米處建立兩個巡邏圈, 或在距離航母2224千米處建立一個巡邏圈的能力;執行打擊任務時, 無人作戰飛機的任務半徑可達到3706千米;航時方面, 具備現有海軍艦載機2倍以上的能力水準, 即不低於12小時的續航時間;此外, 具備一定的低可探測能力, 滿足在低烈度衝突環境執行打擊任務, 在高烈度衝突時能為艦隊和友鄰飛機提供感測器和目標瞄準資料等。

然而, 在專案推進的過程中, 軍方高層對於這一專案的具體任務需求一直爭論不斷。 雖然X-47B項目的順利推進已經驗證了艦載無人作戰飛機的主要關鍵技術,

具備了立項開展型號研製的條件, 但在國防預算受限、海軍作戰能力的迫切需求、軍方高層的博弈等因素綜合作用下, 該專案最終下馬。

2016年2月, 美國國防部正式決定將“艦載無人空中監視與打擊系統”專案調整為“艦載無人空中加油系統”專案。 編號為MQ-25, 綽號“黃貂魚”。

美海軍希望, 利用MQ-25緩解現有“超級大黃蜂”作為夥伴加油機所消耗的飛行小時。 目前, “超級大黃蜂”20%~30%的出動架次用於空中加油, 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海軍航母艦載機聯隊的作戰能力。 未來MQ-25裝備以後, “超級大黃蜂”的任務定位將更加聚焦。 同時, 在MQ-25的支持下, “超級大黃蜂”的有效作戰半徑將從當前的833千米延伸至約1300千米。

應該說, MQ-25“黃貂魚”項目目前僅立足於通過提供空中加油與有限的ISR能力, 來快速提升美軍航母艦載作戰體系作戰的整體效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 依託該型裝備的發展, 美國將在已經獲得艦載無人作戰飛機技術先發優勢的基礎上, 逐步建立艦載無人作戰飛機在融入航母作戰體系及實戰能力建設方面的經驗累積優勢。 因此, 需要高度警惕未來艦載無人作戰飛機的列裝對美國海軍全球作戰能力的影響。

另外, 從技術發展來看, 艦載航空作戰裝備的無人化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 未來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 艦載無人機所執行的任務將進一步擴展, 進而導致海軍航母艦載作戰體系的全面無人化。

因此, 需要抓住機遇, 大力推進艦載無人作戰飛機技術的發展, 力爭在全球海軍航空作戰裝備無人化的浪潮中不落人後。

(圖片來自波音公司官方網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