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扶志”和“扶智”是扶貧的“雙劍”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說:“2017年, 又有1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340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照著這樣的速度,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肯定可以實現。 不過, 已經脫貧的人還有可能返貧, 甚至出現新的貧困人口。 那麼, 怎麼辦?習近平早就提出了兩個辦法:一是“扶貧先扶志”, 一是“扶貧必扶智”。

“扶志”, 就是匡扶志氣, 幫助貧困人口樹立脫貧致富的志向, 建立克服困難的信心, 擁有嚮往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 習近平強調:“弱鳥可望先飛, 至貧可能先富, 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 首先要看我們頭腦裡有無這種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

就沒有努力的方向和動力, 也就不可能達致美好的生活。 現實生活中, 確實有一些貧困群眾不思進取、窮且志短, 甚至安於貧困, 這種狀態是脫貧的大敵。

據報導, 在“孔子書包勵志助學”公益活動中, 就曾發生這樣的事情:在廣西淩雲縣的一所偏遠的貧困小學, 組織者問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十年後你在幹什麼?”他給出的答案竟然是“在南寧打工”。 為什麼呢?因為他爸爸媽媽正在南寧打工。 這不禁讓筆者想到了那則“放牛娃放牛是為了賺錢娶媳婦, 而娶媳婦是為了生娃放牛”的經典故事。

也是在那個山村, 政府出資讓村民下山創業或做些小生意, 以期形成“造血”功能, 但有些貧困戶拒領這筆款項,

因為他們擔心拿了這筆錢, 以後就領不到定期發放的貧困補助了。 政府在山下新建了安居房, 讓村民們下山居住, 但很多村民住不了幾天就又回到了山上, 繼續固守貧困, 或者過著“等、靠、要”的生活。 這種心態, 怎麼可能徹底擺脫貧困呢?

大人這樣, 孩子如此。 循環往復, 代際傳遞!

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若無志, 一事無成。 所以, 一定要把扶貧與扶志有機地結合起來, 既要送溫暖, 更要送志氣、送信心。 外力可助脫貧致富, 但關鍵還是取決於自身的努力。 “老當益壯, 甯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 不墜青雲之志。 ”越是處於艱難困苦之中, 越是要有發憤圖強的志氣。

當然, 光有志氣也是不夠的, 還要有智慧和能力。

眼高手低, 志大才疏, 同樣不能成就事業。 技不如人, 身無長物, 只能空有一腔抱負。 “缺志”者不少, “缺智”者更多。

如何“扶智”?要靠教育。 教育是啟迪智慧的主要方式, 學校是培養能力的主要場所。 而教育要趁早, 所以要從孩子抓起。 習近平一再強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 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 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要脫貧致富, 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為了保障基本的教育公平, 國家早就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 根據法律規定, 政府和家庭必須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 然而, 近年來, 輟學現象卻讓人不得不引起重視。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 2003年農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率平均為10.7%,

而2013年農村初中生的毛輟學率就高達15.5%!多項調查結果表明:孩子輟學大多是自願的, 主要原因不是貧窮, 而是覺得“讀書無用”!

初中都沒有讀完, 其“智”肯定不夠用。 要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必須把學齡孩子留在學校。 既要扶其物質之“窮”, 也要扶其精神之“困”。 勵其志, 長其氣, 支教助學, 多管齊下。

“精神扶貧”, “精准脫貧”, “精准施策”。 如何“精准”?習近平曾提出六個標準:扶持物件精准、專案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 其實, “扶貧先扶志”和“扶貧必扶智”也是“精准”的表現, 因為抓住了兩個關鍵。 “輸血”也好, “造血”也罷, 歸根結底都與“志”和“智”有關。 可以說, “扶志”和“扶智”就是扶貧的“雙劍”——雙劍合璧,

戰無不勝!

隨著扶貧攻堅的不斷推進, 物質上貧困的人口越來越少, 仍然沒有脫貧的大都源於精神上的貧困。 因此, 扶貧的戰略也應該有所調整和創新, 即把扶貧重心從“物質扶貧”轉移到“精神扶貧”上來。

文/盛大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