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一個湘西妹子的大半生

母親的三重人生

柴華

一、倔強的細妹子

三年自然災害那幾年, 我的母親出生在湘西的一個小縣城裡。 她是我嘎公嘎婆(姥姥姥爺)的第一個孩子。 那個年月湘西四處缺糧洪澇, 世代哺育我們的沅水發了瘋般亂漲, 湘西沒了往日的風彩。 母親究竟是怎樣長大的還真不知曉, 我們時常覺得那真正是生命的奇跡。

母親在家中排行老大, 又是姑娘, 自然也就沒有進學堂的權利。 倒是從小習得一套帶孩子、做家務的本事。 母親兩歲便隨父下放鄉里, 直到十幾歲才回城。 她從四歲開始就幫著嘎婆帶孩子, 一連帶了三個,

直到後來跟著嘎公跑門路, 再到下鄉修水庫, “保姆”生涯才宣告結束。

我嘎公是個很有謀生頭腦的頂樑柱, 未娶我嘎婆之前在鄉里跟一位老師傅學了門手藝做了裁縫, 就這門手藝在那年月裡養活了一大家子的人。 母親七八歲的光景就開始一面帶孩子一面跟著嘎公學手藝。 都說手藝這玩意兒是傳男不傳女, 但咱家是傳女不傳男, 男孩一出生就是奔著功名去的。

母親十一二歲就跟著嘎公下鄉跑門路, 家裡沒有裁縫鋪, 那時候又講究量體裁衣, 做衣服就得上人家裡去, 給雇主量尺寸, 完了再做, 吃住都在人家裡。 湘西四面是山, 出門得爬山路, 那時候嘎公跑生意總是挑著一副大擔子, 裡頭裝著縫紉機和工具,

母親則背著縫紉機頭和換洗衣服, 爺倆一走就是一整日。

嘎公口碑很好, 十裡八村的人都認他, 人前人後說到肖師傅那得翻大拇指。

母親幹這行有天賦, 沒幾年就完全承襲了嘎公的把勢, 青出於藍更甚于藍。 再往後的幾年, 那片鄉里一提起肖師傅就曉得那家還有一個大女兒, 水靈聰慧, 那雙手比老師傅的還巧。

街坊鄰居見了母親也總喜歡跟她客套, 大老遠就叫:“肖妹子, 跑門路回來了啊?”

“這細妹子長的瓜(漂亮), 哪個娶了有福氣。 ”

母親話少, 每次見人誇自己總害羞地笑笑, 點點頭, 匆匆地走。

母親年輕的時候長得秀氣是十裡八鄉公認的, 隨了我嘎婆, 鵝蛋臉、大眼睛、高鼻樑、櫻桃小嘴、唇紅齒白, 一頭烏髮編了長辮直溜溜的能打到屁股。 蜜桃未熟的季節就有人上門來提親了。 嘎公覺得都好, 看花了眼。 可偏母親不想。

“你個妹子家能這般搶手那是福氣。

“嗲嗲(爸), 你莫港(別說了), 反正我不會嫁。 ”

“妹子家不嫁人能做嘛?這會子人家搶著要你, 你不肯, 等過幾年沒人要了看你怎麼辦?”

“沒人要就不嫁, 反正我有手藝, 出克(去)餓不死。 ”

“女子不找男人還能活成嘛樣?你克(去)看身子比別人矮半截。 ”

“我背挺的直, 怎嘛(怎麼)會比別人矮。 ”

“你個細妹子喲, 要氣死人嘀。 ”

為什麼當時不趁熱把自己給嫁出去, 母親說她不想把嘎婆走過的路再走一遍, 就想換個活法, 活成自己樂意的樣子。

母親十五歲那年, 一個人跟著大隊到偏僻的鄉里修水庫。

十五歲, 正值豆蔻年華, 她每天卻要挑土擔沙走山路。 若干年後母親調侃家中六子妹就數她個兒最矮, 一是出生那幾年日子過得最苦, 沒米吃, 連米湯都喝不上;一是修水庫, 挑土擔沙給壓了個。

母親在隊裡年紀小,一起做事的鄉親都很照顧她,但日子過得還是艱難異常。有一年初冬,山路上的泥巴地結了冰很滑,母親挑著一擔沙晃晃悠悠地走,不留神摔下坡去。雖說坡不算太陡,但那一摔還是很重,據說頭磕到樹樁上,流了很多血,昏在坡下,被人救上來時奄奄一息。那時候醫療條件還很差,鄉親都覺得活不成了,哪曉得最後還是活了過來。

“都說我命硬,那一摔自此便落下頭疼的毛病。日子是苦著哩,但心裡頭舒服。你不曉得我看著你嘎婆這一生連個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得不上,我就覺得真正苦。”

七十年代中後期嘎公迎來了事業的高峰,不光家裡在原來的宅地上蓋了最好的吊角樓,本人進了縣煤礦廠,自家裡還開了裁縫鋪,日子越過越紅火。裁縫鋪歸我母親打理,那會兒母親手下除了我大姨還帶了一個學徒,就這樣幹了兩年的個體戶,縣裡制衣廠招工,母親偷偷跑去報了名。嘎公知道了氣得跺腳:“自個屋裡頭有鋪子克(去)那廠子裡做嘛?這鋪以後哪個管喲?”

“大妹大了能管事,我要出克(去)看看。”

“妹子家心太野,橫豎都是給人做衣服,哪裡做不一樣。”

“那不一樣得很,那可是國營單位,聽港(說)那裡用的都是自動縫紉機,速度可比我們這快多了。還……能吃公糧,分房子。”

“妹子家沒個男人還想搬出克(去)自個住?臉皮哩!你個妹子喲,要氣死人嘀!”

母親做妹子的時候和嘎公鬧了好幾次,每次都能把嘎公氣得跳腳,但她說不管嘎公怎麼罵她,她知道嗲嗲(爸爸)心裡還是有她。

母親喜歡過集體生活,你拘她一人在一處時間長了她就不幹。在單位那些年她常說是人生中特別快樂的一段時光,與年紀相仿的姐妹成了一輩子的密友,和父親的相識相戀,所有青春的美好都留在了那裡。

二、執子之手,相濡以沫

那位血氣方剛的漢子沒有踩著七色祥雲來接她,倒是踩著自行車,帶著三大件充滿誠意地來了。

我的父親是名軍人,同我母親的相識頗有點戲劇色彩。那年父親回鄉探親,在開往湘西的火車上正好遇上了從外地回來的母親。在那輛綠皮火車上,他兩對面坐著。

父親說沒見著人就聽到銀鈴般的笑聲近了,心想哪來的妹子好歡快,自然地抬頭看了一眼。這一看,心魂就被勾了去,一刹那間,明朗燦爛伴著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頓覺得心裡既溫暖又開心。

一路上父親沉默的不知該說什麼,連招呼也不會打,就那樣癡癡地偷看了一眼又一眼,心裡頭打著鼓。不知母親要在哪裡落車,若是提前就落去了,往後再上哪找……這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鬥爭了一路。好在緣分這東西都是順著紅繩挷好的,紅繩兩頭牽著誰,月老那兒是記得仔細著。

那年陪同母親一起外出的還有她同事李阿姨。李阿姨熱心腸,心直口快,還特別懂察言觀色,真正的紅娘最佳人選,一開金口便成就了一對壁人。

只是母親每次回想跟父親的第一次見面總有些許不滿:“他那一身綠可扎眼,瞧著一眼印象就格外好。我曉得他的意思哩,可是哪有妹子家先開口嘀,等了一路他也不說話,真正是一個勺(笨蛋),得虧李阿姨看出了門道。他一出聲我們都喜了,還是同鄉。”

婚禮是在部隊辦的,婚後父親和母親便開啟了漫長的兩地分居之路。直到我準備上小學,父親才回家。起初父親進了縣裡的建築公司,日子過得還行,我小升初那年父親下崗了,早兩年母親的單位效益不好停產了,再加上那些年母親身體狀況也不好,家裡青黃不接,連我的學費都快交不上,父親整日裡愁眉不展。

那一日,我記得很清楚,母親很早出門直到天黑了才進屋。我和父親正吃著飯,母親進來的時候父親驚得連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她把留了幾十年的大粗辮給剪了,換了幾百塊錢。

“怎嘛?好看的讓你們都忘記吃飯了。最近流行款哩,這樣子還蠻涼快舒服,原來那頭上像掉了幾斤重的秤砣,現在輕巧的很,還方便梳洗。”母親說完笑嘻嘻地拿碗盛飯去了。

那天父親心疼地流著淚,指天發誓一定要給我們賺回金山銀山。母親卻說:“嘛金山銀山,你要曉得你是我們最大的靠山。”

有蠻長日子,一瞧著母親的臉就覺得陌生,倒像換了一個人,記憶中的大粗辮沒了,頂著一頭西瓜皮,連相貌都變了。

母親靠那幾百塊錢支了攤和父親一同賣小吃,然後攢了錢買了輛改裝後的小三輪,父親載客,母親仍舊賣小吃。再後來三輪車載客的生意不好做了,母親和父親又把車賣了,母親開起了小吃店。有些年縣裡大搞建設,母親和父親把攢下的錢拿去包工程當起了包工頭,起初從小專案開始包,然後包些較大的,此後,家裡的日子是好過了。

三、天涯海角,母愛常隨

自小母親就管我叫兒,不叫妹。我畢業以後選擇去了離家不近的城市工作生活。父親想我回老家,找份安穩的工作好生度日,但我不想回去。這樣執念的原因很簡單,我想走出去。很多年我都想不明白當年走出去的父親為什麼又跑回來,這裡四面都是山,從縣城去市里彎彎轉轉,山路十八彎,彎得我想吐。小時候看電視,那裡頭告訴我外邊的世界很大,有我沒見過的世面,於是我跟母親說,外邊有我的夢,人要有夢才能活,我得出去。

她遺憾一生未讀過書,鬥大的字也不識一個,她望著我能多讀。母親小時候嘎公嘎婆告訴她女子是地,男人才是天,是家裡的天,是女人的天,所以功名跟女人沾不上邊,但她覺得這話不對,女人也可以有功名,女人也能撐起一片天。她監督我功課,讓我去考學。她跟我說,人要有闖的念想,無論男女。後來我要走時,父親反對,她卻又說,“你自此去,好的歹的全盤收下,莫要怕,按著你的心一直往前走就是了,但你要知曉這裡是根,累了就回。” 很多年,我記憶裡總有母親送我去月臺,不停向我揮手的離別印象。

我在那座城市裡努力的奔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處境卻還是差強人意,十年後仍然一事無成。年歲大了,晃眼間已過而立,父親倒沒再埋怨我當年的離開。母親常說,“你莫愁,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要轉運了。我和你父親能給你的就只這麼多,我曉得你心比我當年要大,你想要的得靠自己去掙。想幹的卯足勁幹,能成事。”母親是覺得我一定能掙來,遲早的事。從小到大也不知她是哪裡來的勁,就那麼篤信一個人,信父親,信我。

幾十年如白駒過隙,母親走著走著就走過了大半生。這大半生裡母親沒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也沒閑下耽擱一件小事。從一地換到另一地,她日忙夜忙,忙白了頭,忙花了眼,忙佝了背。母親不是什麼大人物,沒進過學堂,沒看過幾眼書,甚至常自嘲說話上不了檯面,沒文化,但就是這樣的母親卻總能給我和父親帶來溫暖。母親真正是一個普通的人,溫暖的又不失勤勞本色的普通人。她給了我生命又賦予了愛,她教會我的讓我受益終生。 1

謝謝楓葉紅了推薦

圖片源自網路

編輯齊濼

挑土擔沙給壓了個。

母親在隊裡年紀小,一起做事的鄉親都很照顧她,但日子過得還是艱難異常。有一年初冬,山路上的泥巴地結了冰很滑,母親挑著一擔沙晃晃悠悠地走,不留神摔下坡去。雖說坡不算太陡,但那一摔還是很重,據說頭磕到樹樁上,流了很多血,昏在坡下,被人救上來時奄奄一息。那時候醫療條件還很差,鄉親都覺得活不成了,哪曉得最後還是活了過來。

“都說我命硬,那一摔自此便落下頭疼的毛病。日子是苦著哩,但心裡頭舒服。你不曉得我看著你嘎婆這一生連個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得不上,我就覺得真正苦。”

七十年代中後期嘎公迎來了事業的高峰,不光家裡在原來的宅地上蓋了最好的吊角樓,本人進了縣煤礦廠,自家裡還開了裁縫鋪,日子越過越紅火。裁縫鋪歸我母親打理,那會兒母親手下除了我大姨還帶了一個學徒,就這樣幹了兩年的個體戶,縣裡制衣廠招工,母親偷偷跑去報了名。嘎公知道了氣得跺腳:“自個屋裡頭有鋪子克(去)那廠子裡做嘛?這鋪以後哪個管喲?”

“大妹大了能管事,我要出克(去)看看。”

“妹子家心太野,橫豎都是給人做衣服,哪裡做不一樣。”

“那不一樣得很,那可是國營單位,聽港(說)那裡用的都是自動縫紉機,速度可比我們這快多了。還……能吃公糧,分房子。”

“妹子家沒個男人還想搬出克(去)自個住?臉皮哩!你個妹子喲,要氣死人嘀!”

母親做妹子的時候和嘎公鬧了好幾次,每次都能把嘎公氣得跳腳,但她說不管嘎公怎麼罵她,她知道嗲嗲(爸爸)心裡還是有她。

母親喜歡過集體生活,你拘她一人在一處時間長了她就不幹。在單位那些年她常說是人生中特別快樂的一段時光,與年紀相仿的姐妹成了一輩子的密友,和父親的相識相戀,所有青春的美好都留在了那裡。

二、執子之手,相濡以沫

那位血氣方剛的漢子沒有踩著七色祥雲來接她,倒是踩著自行車,帶著三大件充滿誠意地來了。

我的父親是名軍人,同我母親的相識頗有點戲劇色彩。那年父親回鄉探親,在開往湘西的火車上正好遇上了從外地回來的母親。在那輛綠皮火車上,他兩對面坐著。

父親說沒見著人就聽到銀鈴般的笑聲近了,心想哪來的妹子好歡快,自然地抬頭看了一眼。這一看,心魂就被勾了去,一刹那間,明朗燦爛伴著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頓覺得心裡既溫暖又開心。

一路上父親沉默的不知該說什麼,連招呼也不會打,就那樣癡癡地偷看了一眼又一眼,心裡頭打著鼓。不知母親要在哪裡落車,若是提前就落去了,往後再上哪找……這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鬥爭了一路。好在緣分這東西都是順著紅繩挷好的,紅繩兩頭牽著誰,月老那兒是記得仔細著。

那年陪同母親一起外出的還有她同事李阿姨。李阿姨熱心腸,心直口快,還特別懂察言觀色,真正的紅娘最佳人選,一開金口便成就了一對壁人。

只是母親每次回想跟父親的第一次見面總有些許不滿:“他那一身綠可扎眼,瞧著一眼印象就格外好。我曉得他的意思哩,可是哪有妹子家先開口嘀,等了一路他也不說話,真正是一個勺(笨蛋),得虧李阿姨看出了門道。他一出聲我們都喜了,還是同鄉。”

婚禮是在部隊辦的,婚後父親和母親便開啟了漫長的兩地分居之路。直到我準備上小學,父親才回家。起初父親進了縣裡的建築公司,日子過得還行,我小升初那年父親下崗了,早兩年母親的單位效益不好停產了,再加上那些年母親身體狀況也不好,家裡青黃不接,連我的學費都快交不上,父親整日裡愁眉不展。

那一日,我記得很清楚,母親很早出門直到天黑了才進屋。我和父親正吃著飯,母親進來的時候父親驚得連筷子都掉在了地上。她把留了幾十年的大粗辮給剪了,換了幾百塊錢。

“怎嘛?好看的讓你們都忘記吃飯了。最近流行款哩,這樣子還蠻涼快舒服,原來那頭上像掉了幾斤重的秤砣,現在輕巧的很,還方便梳洗。”母親說完笑嘻嘻地拿碗盛飯去了。

那天父親心疼地流著淚,指天發誓一定要給我們賺回金山銀山。母親卻說:“嘛金山銀山,你要曉得你是我們最大的靠山。”

有蠻長日子,一瞧著母親的臉就覺得陌生,倒像換了一個人,記憶中的大粗辮沒了,頂著一頭西瓜皮,連相貌都變了。

母親靠那幾百塊錢支了攤和父親一同賣小吃,然後攢了錢買了輛改裝後的小三輪,父親載客,母親仍舊賣小吃。再後來三輪車載客的生意不好做了,母親和父親又把車賣了,母親開起了小吃店。有些年縣裡大搞建設,母親和父親把攢下的錢拿去包工程當起了包工頭,起初從小專案開始包,然後包些較大的,此後,家裡的日子是好過了。

三、天涯海角,母愛常隨

自小母親就管我叫兒,不叫妹。我畢業以後選擇去了離家不近的城市工作生活。父親想我回老家,找份安穩的工作好生度日,但我不想回去。這樣執念的原因很簡單,我想走出去。很多年我都想不明白當年走出去的父親為什麼又跑回來,這裡四面都是山,從縣城去市里彎彎轉轉,山路十八彎,彎得我想吐。小時候看電視,那裡頭告訴我外邊的世界很大,有我沒見過的世面,於是我跟母親說,外邊有我的夢,人要有夢才能活,我得出去。

她遺憾一生未讀過書,鬥大的字也不識一個,她望著我能多讀。母親小時候嘎公嘎婆告訴她女子是地,男人才是天,是家裡的天,是女人的天,所以功名跟女人沾不上邊,但她覺得這話不對,女人也可以有功名,女人也能撐起一片天。她監督我功課,讓我去考學。她跟我說,人要有闖的念想,無論男女。後來我要走時,父親反對,她卻又說,“你自此去,好的歹的全盤收下,莫要怕,按著你的心一直往前走就是了,但你要知曉這裡是根,累了就回。” 很多年,我記憶裡總有母親送我去月臺,不停向我揮手的離別印象。

我在那座城市裡努力的奔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處境卻還是差強人意,十年後仍然一事無成。年歲大了,晃眼間已過而立,父親倒沒再埋怨我當年的離開。母親常說,“你莫愁,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是要轉運了。我和你父親能給你的就只這麼多,我曉得你心比我當年要大,你想要的得靠自己去掙。想幹的卯足勁幹,能成事。”母親是覺得我一定能掙來,遲早的事。從小到大也不知她是哪裡來的勁,就那麼篤信一個人,信父親,信我。

幾十年如白駒過隙,母親走著走著就走過了大半生。這大半生裡母親沒做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也沒閑下耽擱一件小事。從一地換到另一地,她日忙夜忙,忙白了頭,忙花了眼,忙佝了背。母親不是什麼大人物,沒進過學堂,沒看過幾眼書,甚至常自嘲說話上不了檯面,沒文化,但就是這樣的母親卻總能給我和父親帶來溫暖。母親真正是一個普通的人,溫暖的又不失勤勞本色的普通人。她給了我生命又賦予了愛,她教會我的讓我受益終生。 1

謝謝楓葉紅了推薦

圖片源自網路

編輯齊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