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關注兩會」政協委員為太倉改革發展建言獻策

如何系統推進我市建築行業現代化?

新時代我市如何邁出“融入上海”新步伐?

如何對標“1123”行動計畫, 共推新興產業發展……

今天(2日)下午, 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 進行大會發言, 委員們圍繞“現代田園城、幸福金太倉”總目標, 就我市如何高品質建設“兩地兩城”, 努力在創新轉型、改革開放、城鄉融合、文化繁榮、民生幸福、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發展, 積極建言獻策。

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

市政協委員 李文騫(民革太倉市委):目前, 我市建築產業現代化工作正處於起步階段, 對照目標要求, 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形勢嚴峻。

為進一步系統推進我市建築產業現代化, 我市應強化政策引導, 加快出臺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配套政策, 充分調動預製生產、建設開發、設計、施工各方積極性;充分考慮產業轉型初期可能會出現的成本增加、工期延長、效率下降等因素, 科學把握推進節奏, 避免矛盾問題集中爆發;全面梳理現有政策和辦事流程, 加大對已出臺各項措施執行情況的督查;強化對裝配式建築各個環節的監管, 確保建築產業現代化平穩推進;充分發揮建築行業協會在推進建築產業現代化推進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邁出“融入上海”新步伐

市政協常委 孫建國(民建太倉市委):近年來, 我市深入推進融入上海發展戰略, 在融入上海多個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獲得了不少可喜成績, 但從對接深度、對接領域、項目引入等方面來看, 仍存在不少困難。

為順應區位一體, 深度融入上海, 加快建設“兩地兩城”, 我市應在創新體系融入打開新思路, 從融入上海科技創新中心等載體著手, 加快融入上海步伐;在產業對接融入出臺新舉措, 緊盯上海發展體系,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進與上海產業錯位發展;在社會事業融入再上新臺階, 繼續深化與上海教育政策對接和拓展校際合作、進一步增強與上海醫療機構間更緊密合作;在體制機制融入實現新突破。 積極向上爭取江蘇省和蘇州市的支持, 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 配足配強融入上海工作機構和人員, 整合現有政府、行業協會、民間的資源, 形成資訊互通、資源分享的工作格局。

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市政協常委 朱自元(民進太倉市基層委員會):全域旅遊強調“城市即旅遊, 旅遊即生活”的理念, 對拉動經濟增長、拓寬富民管道、提升城市品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儘管我市發展全域旅遊有廣闊的客源市場、完善的配套設施、有較好的旅遊產品, 但依然面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旅遊載體存在短板運營管理不夠專業等短板。

為加快我市全域旅遊發展,我市應從促進旅遊+農業、促進旅遊+文化、旅遊+體驗等方面著手,推進旅遊產品集成化,打造一批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旅遊品牌;採取強化規劃引領、改革組織架構、凝聚開發活力等舉措,推進旅遊開發整體化,探索一條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旅遊路子;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團隊、建立智慧平臺等方面著手,推進旅遊服務體系化,營造一個在華東乃至全國最優良的旅遊環境。

共推新興產業發展

市政協委員 王益清(市工商聯):深入實施市委提出的“1123”行動計畫,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促進民營經濟向中高端邁進是民營經濟轉型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在對標“1123”行動計畫中,我市新興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著民企中間產品較多,缺少行業的話語權、企業佈局較為分散,龍頭企業和區域特色不夠明顯等問題。

為促進民營新興產業邁向中高端,我市應答好“創新四問”,進一步加大創新扶持力度、放大重點骨幹新興產業企業創新發展示範效應;強化智慧製造,發展互聯網+新興產業;突出龍頭引領,加快引進風機、電池等產業鏈關鍵環節龍頭企業,儘快完善風電等產業鏈,打造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鏈;升級載體平臺,推進民企集約利用資源;強化政企互動,深入掛鉤優化政策扶持,進一步探索 “政府+商會+企業”模式,形成常態化的政企溝通交流機制。

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

市政協常委 王燕(市無黨派知識份子聯誼會):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既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對於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宜居性、促進城市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為加快推進太倉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我市應加強領導,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形成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合力;放大特色,夯實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基礎。圍繞“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總體風貌,按照“四個十萬畝”主導產業發展定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夯實創建基礎,以構建“一心兩湖三環四園”生態空間佈局為重點,打造成為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的亮點;推進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從規劃引領、擴大綠量、文化建園等方增量提質,彰顯生態園林城市特色魅力;補齊短板,著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加大宣傳,激發全民參與創建熱情。

加快科創載體平臺建設

市政協常委 宋福榮(市政協經科委):近年來,我市全面加快推進各類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各級認定的載體平臺數量已達32家。但與先進地區比,還存重項目招商,輕載體建設,創新投入相對不足、對產業支援不強,沒有突出優勢特色產業,與現有產業融合度不高、運管理水準不高等薄弱環節。

為進一步加快科創平臺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我市應從制定科創載體平臺建設戰略規劃,謀劃未來產業戰略佈局入手,加快平臺建設步伐;創新招商引資商業模式、加強科創要素市場調查和研究、加大科創要素招商力度;從引進專業管理營運團隊、打造孵化鏈、加強績效考核管理等方面著手,創新載體平臺營運管理方式;以創新科創要素資源管理模式、發揮企業在創新要素資源整合中的主體作用、引導科創要素資源向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聚力特色優勢新興產業。

打造致和塘歷史文化街區

市政協委員 張忠(文體新聞和藝術界別組):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元明海運貿易,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彌補了我市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不足,還把太倉的歷史文化地位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市應儘快以樊村涇元代遺址為核心打造致和塘歷史文化街區(暫名)。為了加快推進這一專案工程建設,建議把致和塘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一個弘揚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功能、充滿生活氣息、集文化展示、創意體驗、特色餐飲、商業零售、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採取“修舊如舊、保護為主”的原則,以樊村涇元代遺址為核心載體,科學規劃樊村涇元代遺址保護利用、設置若干個展示太倉人文的博物館、設置門樓、牌坊、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移建部分控保建築以“航海/海運”文化為主題元素,集中整合太倉現有特色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旅遊、商業休閒綜合體。

創新社會治理 放大鄉賢作用

市政協委員 陸紅玉(城廂鎮政協工委): 2016年城廂鎮舉辦了“和諧村風 鄉賢參與社會治理”系列活動,通過授牌“鄉賢議事廳”、聘請老娘舅志願者為鄉賢代表等舉措,為鄉賢的組織化發展提供平臺和載體。通過扎實開展“一村、十崗、百人”鄉風文明崗、“善行義舉榜”等活動,引導鄉賢成為紮根於城廂鄉土文化的重要力量,也讓人們看到了鄉賢這個群體對於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探索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獨特的作用。

通過城廂鎮發揮鄉賢參與社區治理的探索實踐,我們認為在全市社區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強化機制保障,健全議事規則、明晰三治結合,加強民意溝通。在建立鄉賢議事廳之後,應將其成為村情民意傳遞的紐帶,把黨委的導向、政府的要求與居民的意願在同一個平臺上實現三向互動,為人民群眾反映問題、提出建議意見提供制度化、常態化的管道;宣導和諧村風,凝聚文明合力,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土鄉賢文化;堅持實際出發,完善功能定位,促使更多群眾支持鄉賢參與社會治理。

【太報融媒記者:李華/文 姚建平/圖】

【編輯:海水】

為加快我市全域旅遊發展,我市應從促進旅遊+農業、促進旅遊+文化、旅遊+體驗等方面著手,推進旅遊產品集成化,打造一批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旅遊品牌;採取強化規劃引領、改革組織架構、凝聚開發活力等舉措,推進旅遊開發整體化,探索一條在華東地區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旅遊路子;從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團隊、建立智慧平臺等方面著手,推進旅遊服務體系化,營造一個在華東乃至全國最優良的旅遊環境。

共推新興產業發展

市政協委員 王益清(市工商聯):深入實施市委提出的“1123”行動計畫,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促進民營經濟向中高端邁進是民營經濟轉型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在對標“1123”行動計畫中,我市新興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著民企中間產品較多,缺少行業的話語權、企業佈局較為分散,龍頭企業和區域特色不夠明顯等問題。

為促進民營新興產業邁向中高端,我市應答好“創新四問”,進一步加大創新扶持力度、放大重點骨幹新興產業企業創新發展示範效應;強化智慧製造,發展互聯網+新興產業;突出龍頭引領,加快引進風機、電池等產業鏈關鍵環節龍頭企業,儘快完善風電等產業鏈,打造新能源汽車等新產業鏈;升級載體平臺,推進民企集約利用資源;強化政企互動,深入掛鉤優化政策扶持,進一步探索 “政府+商會+企業”模式,形成常態化的政企溝通交流機制。

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

市政協常委 王燕(市無黨派知識份子聯誼會):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既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對於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宜居性、促進城市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為加快推進太倉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我市應加強領導,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行職責,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形成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合力;放大特色,夯實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基礎。圍繞“城在田中、園在城中”的總體風貌,按照“四個十萬畝”主導產業發展定位,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夯實創建基礎,以構建“一心兩湖三環四園”生態空間佈局為重點,打造成為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中的亮點;推進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推進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從規劃引領、擴大綠量、文化建園等方增量提質,彰顯生態園林城市特色魅力;補齊短板,著力提升城市環境品質,加大宣傳,激發全民參與創建熱情。

加快科創載體平臺建設

市政協常委 宋福榮(市政協經科委):近年來,我市全面加快推進各類創新載體平臺建設,各級認定的載體平臺數量已達32家。但與先進地區比,還存重項目招商,輕載體建設,創新投入相對不足、對產業支援不強,沒有突出優勢特色產業,與現有產業融合度不高、運管理水準不高等薄弱環節。

為進一步加快科創平臺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我市應從制定科創載體平臺建設戰略規劃,謀劃未來產業戰略佈局入手,加快平臺建設步伐;創新招商引資商業模式、加強科創要素市場調查和研究、加大科創要素招商力度;從引進專業管理營運團隊、打造孵化鏈、加強績效考核管理等方面著手,創新載體平臺營運管理方式;以創新科創要素資源管理模式、發揮企業在創新要素資源整合中的主體作用、引導科創要素資源向特色優勢產業集聚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聚力特色優勢新興產業。

打造致和塘歷史文化街區

市政協委員 張忠(文體新聞和藝術界別組):太倉樊村涇元代遺址的發現對於研究元明海運貿易,對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彌補了我市歷史文化遺產資源的不足,還把太倉的歷史文化地位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我市應儘快以樊村涇元代遺址為核心打造致和塘歷史文化街區(暫名)。為了加快推進這一專案工程建設,建議把致和塘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一個弘揚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功能、充滿生活氣息、集文化展示、創意體驗、特色餐飲、商業零售、旅遊休閒於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採取“修舊如舊、保護為主”的原則,以樊村涇元代遺址為核心載體,科學規劃樊村涇元代遺址保護利用、設置若干個展示太倉人文的博物館、設置門樓、牌坊、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移建部分控保建築以“航海/海運”文化為主題元素,集中整合太倉現有特色文化資源,打造文化、旅遊、商業休閒綜合體。

創新社會治理 放大鄉賢作用

市政協委員 陸紅玉(城廂鎮政協工委): 2016年城廂鎮舉辦了“和諧村風 鄉賢參與社會治理”系列活動,通過授牌“鄉賢議事廳”、聘請老娘舅志願者為鄉賢代表等舉措,為鄉賢的組織化發展提供平臺和載體。通過扎實開展“一村、十崗、百人”鄉風文明崗、“善行義舉榜”等活動,引導鄉賢成為紮根於城廂鄉土文化的重要力量,也讓人們看到了鄉賢這個群體對於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和探索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獨特的作用。

通過城廂鎮發揮鄉賢參與社區治理的探索實踐,我們認為在全市社區治理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強化機制保障,健全議事規則、明晰三治結合,加強民意溝通。在建立鄉賢議事廳之後,應將其成為村情民意傳遞的紐帶,把黨委的導向、政府的要求與居民的意願在同一個平臺上實現三向互動,為人民群眾反映問題、提出建議意見提供制度化、常態化的管道;宣導和諧村風,凝聚文明合力,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本土鄉賢文化;堅持實際出發,完善功能定位,促使更多群眾支持鄉賢參與社會治理。

【太報融媒記者:李華/文 姚建平/圖】

【編輯:海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