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瑩:教師論文豈可“來之即評”?

西部貧困地區某縣, 有教職工7000余人, 中小學校126所。 2017年縣教育科學研究所通報, 在縣教科所組織的論文評選中, 共有3552篇論文獲獎。 一次縣級層面的論文評獎, 就有3500多篇獲獎, 獲獎率占全體教職工人數的二分之一。 表面看來, 該縣教研氛圍濃, 教師撰寫論文積極性高, 教科研成果豐碩, 是教育科研形勢大好的表現。 但果真如此嗎?(1月10日 中國教育報)

前段時間有記者爆出河北大學一助教涉嫌抄襲他人學術論文一事, 河北大學學術委員會工作人員表示, 該校學術委員會通過對相關材料進行核對, 最終認定該教師論文抄襲屬實。

西部的一個小小貧困縣, 在縣教科所組織的論文評選中竟有3500篇論文獲獎, 獲獎率將近50%。 但仔細一看這些論文的品質, 著實令人堪憂。 一次論文評選的獲獎率如此高, 論文品質卻不盡人意, 如果任何論文都可以“來之即評”, 這樣的評選還有什麼意義呢?

在大力推行義務教育的背景下, 很多學校對教師的考核標準也有了調整。 以往教師考核都是拿分數“說話”, 而現在發表論文、研究課題的數量成了不少學校評價教師的重要指標。 績效工資、職稱評定都與之相關, 於是很多老師紛紛將對考試分數的追求變成了對論文數量的追求。 這樣一來, 不僅教師論文的品質開始大幅下滑, 抄襲現象也開始日漸嚴重。

寫論文本應當是身為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 作為教師評選的標準後竟然滋生出一系列亂象, 讓人們不得不開始懷疑教育行業有失公允。

為了自身利益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品質, 不僅對自身發展不利, 也影響了整個教師隊伍的發展。 如今的教師隊伍中有太多不和諧的現象, 為了評職稱買論文、抄襲論文, 通過其他地下手段發表論文, 甚至還滋生出一條“論文產業鏈”, 實在有辱師德師風。 每一位教師都要將心思放在教科研究上, 讓每一篇論文都成為自己精心研究的成果, 而不是評職稱、選先進的手段。

關於教師隊伍論文的亂象, 相關部門也應當認真反思。 教師論文評選不能“來之即評”, “評之即獎”, 教師論文評選要有一定的標準,

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優秀論文並進行獎勵, 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教科研究再上一個臺階。

稿源:荊楚網

作者:張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