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入百萬,學歷造假,炫富走紅的女律師距離馬蒂爾德陷阱有多遠?

消費主義的本質是暗示自我物化與物化他人, 既助長了男權對女性的物化, 反過來也誘使女性物化自我。

——遇言姐

“剛花五萬在巴黎買的新款包包真不放心交給簽證處門口的大媽保管”

“我抬起戴了卡地亞手錶手鐲的那只手撩撩頭髮看看表”

“穿了平時開庭穿的整套巴寶莉襯衫西服, 香奈兒13寸(公分?)的黑色高跟鞋, 在等待時將羊毛大衣搭在手腕上, 偶爾看下卡地亞的表”

“我抖抖手腕, 整整巴寶莉羊毛西服的衣領”

▲原本想劃劃重點, 看完她的朋友圈都劃不出重點了, 全篇都是她的卡地亞、2萬多的婚紗, 和她Burberry的羊毛西服......

渾身是戲的敘事中穿雜著一大串目不暇接的品牌標籤, 塑膠公主的名媛夢一眼望穿。 在如今, 這種小時代式的行文註定是要遭到群嘲的。 畢竟, 近年來大夥都精乖了, 連郭敬明自己也不好意思有失逼格的使蠻力炫富了。

▲看看人家這兩萬起的婚紗。

稍後, 無所不能的吃瓜群眾將妹子的身家背景扒了個底朝天, 連閑魚帳戶都翻了出來(論實名的風險)。 已爆出的情況是, 張小姐是北大的函授生, 兩年前拿到的律師執照, 不符合律所合夥人條件, 在二手網站上買賣衣物, 被停過信用卡。 此外, 雖然律政界不乏年薪百萬的大神, 但據盈科出身的員工反映, 實習律師的工資十分微薄, 即便拿到執照, 頭幾年也未必能積攢下足夠的客戶, 張小姐提到的月消費5萬較為可疑。

由此看來, 張小姐的日子恐怕並非如同表面所說的那樣風光,

現在又被爆出頭銜造假, 學歷注水, 行事疏漏, 前途也是堪憂啊。

▲頭銜造假, 學歷注水已經收到廣東律師協會的“邀請”了。

人生, 總比我們預想的要慘澹一些

去年日劇《東京女子圖鑒》播出時引發了眾多國人女性的共鳴。 這部一直提問、不斷反省、價值多元、沒有結論的電視劇令每一位奮鬥在北上廣深的女孩心有戚戚。

與家住鄉下, 嚮往東京的綾一樣, 張小姐通過杜拉拉和郭敬明對繁華都市中的白領生活充滿憧憬, 她至今仍然在關心小四又買了些什麼, 用了些什麼, 對能彰顯身份的標籤十分看重, 上網註冊全部使用職位+真名。在大家年輕的時候,或許激勵你向上攀爬的動力並不高尚,只是一種純粹的欲望。

看到淩出走、搬家、升職,一步一步成為職場精英,我們欽佩。看到淩分期付款,不惜支付高利貸買下一件禮服裙,我們歎惋。

看到張小姐函授、自考、4年後終於考到律師執照,我們唏噓。看到張小姐在二手網站買賣朋友圈中曬出的奢侈品,我們沉默。

淩說,不想一輩子待在秋田鄉下,想要做大都會中的時髦女性。張小姐說,08年時自己還是鄉村殺馬特非主流,只知道LV,後來進化到去東京買限量款,再後來是去巴黎買香奈兒。

在現代社會的層層鄙視鏈中,人們以消費符號為基礎建立價值共同體,實現自我認同和身份建構。然而,戲裡戲外,消費主義最終難免帶有悲觀的意味。

淩無法通過一件高價禮服而打破與富二代男友之間的階級壁壘。為了物質享受,她任由三個不靠譜的男人啃噬了太多的光陰,當衣服包包唾手可得之時,真心反而成了奢侈品。而張小姐呢,投入不菲、苦心經營的高大上人設如今成了全網的笑料。更要命的是,作為律師,這次的失足怕是要斷送她的職業生涯。

▲《東京女子圖鑒》劇照

“做夢喜歡上一個皇子,幫他奪了王位。後來他被突厥俘虜,我另立新君。他被放回來時,沒有問能否復位,只是問我還愛不愛他。”

妹子啊,你這麼逗比,你的客戶知道嗎?

原本看笑話的網友們,現在都在說:

“笑完有點傷感,這姑娘讓人想到自己,在我們不堪回首的QQ空間中,何嘗不是同樣中二、奇葩、虛榮過。”

年少無知的時候,我們多少都癡信過奢侈品所帶來的身份認同和心理安撫,隨著閱歷增長,有人已經逃出生天,謹言慎行,有人則還深陷其中,執迷不悟。

奢侈品並不能點亮我們慘澹的人生。這個似曾相識的故事,莫泊桑在130年前就已經寫過了。那篇小說叫做《項鍊》,女主角瑪蒂爾德是個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漂亮姑娘,她曾說:

世上最教人丟臉的,就是在許多有錢的女人堆裡露窮相。

最終,為了一條不丟臉的鑽石項鍊,她付出了半輩子的代價。

一百年之後,社會變了,時代更迭,同樣的故事卻一直在上演。

消費主義是為中產階級而設的陷阱

雙11、雙12、618、520,電商造節運動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好看的女孩都自帶燒錢屬性》、《會花錢的姑娘才會賺錢》、《如何讓月入5千看起來像月入5萬》......

每天,我們都能在行銷號上看到這些10萬+的文章。各路時尚博主和品牌廣告都在告訴你,消費是對自己的獎賞,你配得上更好的物質,包包和鞋子的搭配不能錯,口紅的系列和色號很重要。

這不止是一隻手袋、一瓶面霜、一雙鞋子,更是人生轉捩點的信物。

消費主義擅長的,正是創造消費的正義性和緊迫性。而新時代的消費主義更是精妙的裹挾了“獨立女性”這個標籤,來看一下咪蒙教主的標題:

捉姦的時候,該塗什麼口紅?

口紅我自己買,你給我愛情就好!

口紅這麼純潔的事,不要被愛情沾侮了。

明明是口紅的軟文,帶給你的感覺卻是:我有錢、我自立、我不懼。天空任鳥飛,只要買了這支300塊的口紅,我就是勢均力敵的存在,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推廣迪奧的一款口紅時,咪蒙是這樣寫的:

撕逼、捉姦必須用這只口紅啊!如果你20歲以後還沒有一隻正紅色的唇膏,那未來的人生可能會過得很艱難。

在推廣Christian Louboutin的限量款時,咪蒙更是直接了當的告訴你:

買它就是為了滿足虛榮而裝逼,它的存在價值就在於在朋友圈中拉仇恨。

這種價值觀,與其說是女性精神的逆襲,不如說是與男權不相上下的,另一種畸形文化的崛起。打著平等、獨立的大旗,教唆女性放縱自己的欲望。

消費主義的本質是暗示自我物化與物化他人,既助長了男權對女性的物化,反過來也誘使女性物化自我。叔本華說,欲望是左右搖晃的鐘擺,到達了一個滿足的頂點後便迅速下跌,需要新的一輪投喂。十幾,二十歲正是被欲望浸泡的年紀,沒有被物質高高舉起過的姑娘難免陷入這個痛苦的輪回。

瑪蒂爾德、綾、張小姐,都是本性不壞,只是有點小虛榮的普通姑娘。

瑪蒂爾德為了償還借債辛苦勞作了十年,終於能夠心平氣和的面對自己的有錢朋友。綾翻過一山又一山,千帆過盡,鬥志不減。張小姐通過函授、完成律考,進入知名公司。

這本來是三個勵志的故事,只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們為她們的“項鍊”付出的太多了。

歡迎關注頭條號遇言不止,這裡是專業主義精英女性的聚集地,一場獨立女性的新風潮,從這裡開始~ 上網註冊全部使用職位+真名。在大家年輕的時候,或許激勵你向上攀爬的動力並不高尚,只是一種純粹的欲望。

看到淩出走、搬家、升職,一步一步成為職場精英,我們欽佩。看到淩分期付款,不惜支付高利貸買下一件禮服裙,我們歎惋。

看到張小姐函授、自考、4年後終於考到律師執照,我們唏噓。看到張小姐在二手網站買賣朋友圈中曬出的奢侈品,我們沉默。

淩說,不想一輩子待在秋田鄉下,想要做大都會中的時髦女性。張小姐說,08年時自己還是鄉村殺馬特非主流,只知道LV,後來進化到去東京買限量款,再後來是去巴黎買香奈兒。

在現代社會的層層鄙視鏈中,人們以消費符號為基礎建立價值共同體,實現自我認同和身份建構。然而,戲裡戲外,消費主義最終難免帶有悲觀的意味。

淩無法通過一件高價禮服而打破與富二代男友之間的階級壁壘。為了物質享受,她任由三個不靠譜的男人啃噬了太多的光陰,當衣服包包唾手可得之時,真心反而成了奢侈品。而張小姐呢,投入不菲、苦心經營的高大上人設如今成了全網的笑料。更要命的是,作為律師,這次的失足怕是要斷送她的職業生涯。

▲《東京女子圖鑒》劇照

“做夢喜歡上一個皇子,幫他奪了王位。後來他被突厥俘虜,我另立新君。他被放回來時,沒有問能否復位,只是問我還愛不愛他。”

妹子啊,你這麼逗比,你的客戶知道嗎?

原本看笑話的網友們,現在都在說:

“笑完有點傷感,這姑娘讓人想到自己,在我們不堪回首的QQ空間中,何嘗不是同樣中二、奇葩、虛榮過。”

年少無知的時候,我們多少都癡信過奢侈品所帶來的身份認同和心理安撫,隨著閱歷增長,有人已經逃出生天,謹言慎行,有人則還深陷其中,執迷不悟。

奢侈品並不能點亮我們慘澹的人生。這個似曾相識的故事,莫泊桑在130年前就已經寫過了。那篇小說叫做《項鍊》,女主角瑪蒂爾德是個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漂亮姑娘,她曾說:

世上最教人丟臉的,就是在許多有錢的女人堆裡露窮相。

最終,為了一條不丟臉的鑽石項鍊,她付出了半輩子的代價。

一百年之後,社會變了,時代更迭,同樣的故事卻一直在上演。

消費主義是為中產階級而設的陷阱

雙11、雙12、618、520,電商造節運動已經持續了好幾年。《好看的女孩都自帶燒錢屬性》、《會花錢的姑娘才會賺錢》、《如何讓月入5千看起來像月入5萬》......

每天,我們都能在行銷號上看到這些10萬+的文章。各路時尚博主和品牌廣告都在告訴你,消費是對自己的獎賞,你配得上更好的物質,包包和鞋子的搭配不能錯,口紅的系列和色號很重要。

這不止是一隻手袋、一瓶面霜、一雙鞋子,更是人生轉捩點的信物。

消費主義擅長的,正是創造消費的正義性和緊迫性。而新時代的消費主義更是精妙的裹挾了“獨立女性”這個標籤,來看一下咪蒙教主的標題:

捉姦的時候,該塗什麼口紅?

口紅我自己買,你給我愛情就好!

口紅這麼純潔的事,不要被愛情沾侮了。

明明是口紅的軟文,帶給你的感覺卻是:我有錢、我自立、我不懼。天空任鳥飛,只要買了這支300塊的口紅,我就是勢均力敵的存在,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推廣迪奧的一款口紅時,咪蒙是這樣寫的:

撕逼、捉姦必須用這只口紅啊!如果你20歲以後還沒有一隻正紅色的唇膏,那未來的人生可能會過得很艱難。

在推廣Christian Louboutin的限量款時,咪蒙更是直接了當的告訴你:

買它就是為了滿足虛榮而裝逼,它的存在價值就在於在朋友圈中拉仇恨。

這種價值觀,與其說是女性精神的逆襲,不如說是與男權不相上下的,另一種畸形文化的崛起。打著平等、獨立的大旗,教唆女性放縱自己的欲望。

消費主義的本質是暗示自我物化與物化他人,既助長了男權對女性的物化,反過來也誘使女性物化自我。叔本華說,欲望是左右搖晃的鐘擺,到達了一個滿足的頂點後便迅速下跌,需要新的一輪投喂。十幾,二十歲正是被欲望浸泡的年紀,沒有被物質高高舉起過的姑娘難免陷入這個痛苦的輪回。

瑪蒂爾德、綾、張小姐,都是本性不壞,只是有點小虛榮的普通姑娘。

瑪蒂爾德為了償還借債辛苦勞作了十年,終於能夠心平氣和的面對自己的有錢朋友。綾翻過一山又一山,千帆過盡,鬥志不減。張小姐通過函授、完成律考,進入知名公司。

這本來是三個勵志的故事,只是,故事裡的主人公們為她們的“項鍊”付出的太多了。

歡迎關注頭條號遇言不止,這裡是專業主義精英女性的聚集地,一場獨立女性的新風潮,從這裡開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