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肖璐:夯實“責任鏈條”的中間一環

一分部署, 九分落實。 隨著十九大的勝利召開, 落實變成了重中之重。 然而一面是新三步走的宏偉目標和“兩個一百年”偉大夢想, 一面是“關鍵少數”的亞歷山大和“基層一線”的不堪重負, 我們會發現許多落實過程中的難題往往來自中間層級的軟弱塌陷, 簡稱“中梗阻”。

中層力量是決定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樞紐, 也是決定群眾能有多少“獲得感”的關鍵閘門。 然而當下, 或者是無腦的照搬甩鍋, 或是是權責不配的肌無力, 或者亂彈琴的變形走樣, 亦或者是實操中的選擇性失明, 這些中間力量的衰弱, 最終都會導致政策的良好意圖無法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

該給群眾的福利無法抵達。

舉例子來說, 在當下深化改革進程中, 仍有部分地方採取“用檔落實文件, 用會議落實會議”的情況;在扶貧攻堅領域, 也有不少州市扶貧部門的意見被忽略, 扶貧專案直接分配到縣, 導致州市一級扶貧部門只有責任沒有權力;甚至在教育、醫療等這些關鍵民生領域, 也因為對原有部門、行業利益調整力度較大, 導致一些既得利益部門在政策落實上採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 出現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態度。 這些發生在發展進程中的“梗阻”現象, 不僅大大衰減了政策落實的效率, 更主要的是難以讓老百姓看到改革的真效果、得到改革的真實惠,

嚴重影響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那麼在整個改革進程中如何能夠勇於突破各種形式的“中梗阻”?筆者認為還是要夯實責任鏈條的中間那一環。 首先來說就是要做好頂層設計, 達到權責分明。 其實在工作實際中很多中間層級的機構往往存在著“責任無限大而權力卻無限小”的尷尬。 說是承上啟下, 然而往往給予中層發揮的空間並不足, 工作就難以推進。 若長此以往下去, 不僅會消磨幹事創業的銳意, 還容易滋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毒瘤。 破解這一難題, 我們從權責優化配置入手。 要堅持能責匹配的原則, 合理分配責任, 讓上級的歸上級, 中層的歸中層, 給予彼此科學的權力劃分, 使之各司其職, 各盡其責。

除了權責分明之外, 中層力量能否“自身硬”也決定著力量傳導的效率和結果。 有權必有責, 有責需擔當。 那麼這份擔當除了要考驗執政者的態度, 其實更考驗著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提到要“不馳於空想, 不騖於虛聲”, 這就告誡著我們要在新時代增強狠抓落實本領, 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 適用於中層, 一方面就是要做好基層的“加油站”, 要保證力量下沉, 給予幹事創業更多的資源力量。 另一方面, 要做好統籌規劃, 將上層的指令政策進行本地移植, 待融會貫通後變為適合自身推廣的“金點子”進一步推動工作落地。 此外, 對於下級群眾反映的困難和問題, 能解決的及時解決, 不能解決的, 第一時間將問題向上級請示彙報,

爭取上級部門幫助解決。

最後, 從內外因來看我們除了加強自身建設, 外部監督也必不可少。 對此, 不僅我們可運用上級督查的形式, “以督促辦”將工作做進一步推進、完善;還可以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 依法加強民眾對工作落實的監督, 例如某些地方正在提倡的城市留言板, 就可以運用好這些技術手段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真正做到“權在用, 民在看”。 如此這般, 方能內外發力夯實責任鏈條這中間一環, 讓“梗阻”去無蹤。

稿源:荊楚網

作者:肖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