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無問西東》主角原型是湖北人!27歲駕機撞艦,以軀捐國,何其壯哉!

七年前開始籌備, 五年前拍攝完成。 近日, 很多人都期待已久的電影《無問西東》終於上映。

很多看過電影的人, 都對其中王力宏飾演的學霸沈光耀, 印象深刻。

而這名主人公的原型, 就是湖北武昌人沈崇誨。

電影《無問西東》中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 出身豪門, 但因為時代的背景, 決意投筆從戎成為了一名空軍飛行員, 自願參與了最殘酷的戰爭, “奔赴一場劫難, 卻像去赴一場盛宴”。

他的原型沈崇誨, 27歲的年齡, 在抗戰中駕機撞艦, 以軀捐國。

沈崇誨

只問盛放 無問西東出生富裕從小成績優異

沈崇誨1911年6月25日出生, 湖北武昌人, 祖籍江蘇江甯, 父親沈家彝是中國著名大法官, 曾是上海特別市高等法院院長。 他出生于富裕家庭, 是那個時代的精英,

是那個時代的“高帥富”。

沈氏三兄弟于北平合照

左起依序為老大:沈崇訓、老二:沈崇誨、老三:沈崇教

沈崇誨的母親善良博學, 不僅教他識字、算術、寫作, 而且還經常給他講岳飛、文天祥等英雄的故事。

1920年春, 沈崇誨入北京成達高等小學讀書。 在這裡,

他受到了嚴格的紀律約束, 成績優秀、名列前茅。

1922年, 他升入著名的天津南開中學。 讀書期間, 他酷愛運動, 體格非常強壯, 學習也很用功, 德智體全面發展。

1928年, 17歲的沈崇誨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這是他青年生活史上的一個大的轉變。

中間為沈崇誨

在清華四年中, 他是學校足球和棒球隊的代表, 並經常作為北平及華北區的運動選手, 參加全國各地的運動會, 獲得不少榮譽。

他南開、清華的老同學黃中孚回憶說:“有一次與外來的球隊決賽, 一球將他的門牙打落, 血流滿臉, 隊長和球員喊他下去, 連觀眾都吼起來了。 他因戰況緊急, 輸贏只差十二分鐘, 頻頻搖手, 毫不遲疑的撐下去, 沈兄愛團體而肯犧牲的精神被認為是無與倫比。 ”

面臨民族存亡危機毅然決然投筆從戎

沈崇誨對岳飛、史可法等英雄人物特別崇敬。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 沈崇誨領導各大學學生組織義勇軍。 1932年在清華大學畢業不久, 面臨民族存亡危機, 他放棄了在綏遠優渥的工作, 毅然投筆從戎, 冒著大雪趕到杭州投考航校, 被錄取入轟炸科,畢業後留校任教官。當時投考飛行員的要求是身體合格、高中畢業,而沈崇誨作為清華土木系畢業生投考航校,可見其報國決心之大。

左四為沈崇誨

1937年七七事變後,8月13日,日軍又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爆發的第二天。日本的鹿屋航空隊18架“九六式”轟炸機,每架攜帶著2枚250公斤的炸彈,從臺北的日本空軍基地起飛,飛向中國大陸。當天下午,淞滬會戰的第一場空戰,就在筧橋機場上空拉開。這場不到 30 分鐘的空中絞殺,結局讓日本人大吃一驚:日本空軍被擊落三架飛機(當時戰報是擊落 6架),擊傷一架,而中國空軍無一損失!

其中,沈崇誨奉命隨第二大隊轟炸日軍第三艦隊。激戰中,正遇日軍在碼頭登陸,遂轟炸之,並炸毀堆在碼頭上的日軍軍火,使日軍傷亡慘重,旗開得勝。

以身撞艦捍衛民族尊嚴

8月19日晨,沈崇誨再次奉命轟炸敵艦,適遇敵戰鬥機襲擊南京、杭州,其護航戰鬥機被迫迎敵,遂在無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與第九中隊飛行員升空執行任務。

沈崇誨飛臨日軍艦時,所駕2904號飛機突然發生故障,尾部冒出濃煙,速度減慢,脫離戰鬥隊形。此時,日軍旗艦“出雲號”正指揮航隊與中國空軍激戰,沈崇誨迅速地計算了一下:一艘大型軍艦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造好,造價在五百萬到二千萬美元之間,艦上有500到1000名官兵。而一架“諾斯羅普”的價格頂多30萬美元。沈崇誨同後座的陳錫純交換了意見,決定用飛機連同他們年輕的生命撞毀敵艦。

破釜沉舟,與陳錫純高喊著空軍誓言:“我的身體、飛機,當與敵人的飛機、兵艦、陣地同歸於盡!”接著便義無反顧地撞向敵艦,與敵同歸於盡。

他們的壯舉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誓死捍衛民族尊嚴的決心。驚天地、泣鬼神!沈崇誨殉國時年僅27歲。一代清華才子,滿腹經綸,以軀捐國,何其壯哉!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抗日空軍烈士墓園裡,沈崇誨烈士的碑文如下:沈崇誨中尉飛行員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畢業,任空軍二大隊九分隊隊長。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龍港洋面駕機撞沉日艦,英勇殉國,時年二十七歲,追贈上尉。

像沈崇誨一樣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戰士,

還有很多,很多……

周卓然(1904-1938,鐘祥人)

帶傷重返前線 黃埔悍將戰死

1904年出生在鐘祥市豐樂鎮。黃埔軍校第6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騎兵旅副旅長、旅長等職。

抗戰全面爆發後,周卓然隨部開赴察哈爾地區,沿平綏路東段阻擊日軍。1938年4月,為策應徐州會戰,打擊日軍,傅作義發動綏南戰役,先後收復清水河、和林縣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周卓然率部增援傅作義的第35軍,在和林縣察圪洞與日軍岩田騎兵聯隊遭遇,激戰兩晝夜,擊潰日軍。周卓然在戰鬥中負重傷,回家鄉養傷。

1938年秋,前方告急,周卓然不顧傷情尚未痊癒,率部趕赴前線。途經山西黃河渡口風陵渡北岸時與日軍遭遇,戰鬥中,中彈犧牲。年僅34歲。

董毓華(1907-1939,蘄春人)

“一二·九”學運領袖 冀東抗日聯軍司令

曾化名王春裕、王仲華等。1907年出生在蘄春縣獅子口鎮董沖。1933年7月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學習。9月,組織成立了中國大學學生救國會,任第一任主席,參與組織“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8年7月,冀東大起義爆發。他親臨前線,率部收復北寧鐵路以南失地,並在友軍配合下,一舉攻克灤南、樂亭兩縣城。後因敵人集結重兵反撲,部隊被迫向平西轉移。10月,率部衝破敵人的重重圍堵,到達平西。在平西整訓期間,被任命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政委,後又任聯軍司令員。1939年6月,因積勞成疾,身患重病,在淶水縣蓬頭村軍區醫院病故。年僅32歲。

為紀念先烈,蘄春縣建立了以董毓華名字命名的毓華中學。

羅忠毅(1907-1941,襄陽人)

指揮蘇南遊擊戰 重圍中激戰犧牲

原名羅宗愚,1907年出生在襄陽。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後到瑞金入紅軍學校學習。1934年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在閩西南地區堅持3年遊擊戰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參與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水陽伏擊戰、官徒門奇襲戰等戰鬥。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渡長江後,留蘇南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1941年4月任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同年11月28日,日軍糾集3000餘兵力,突襲江蘇省溧陽縣塘馬村。羅忠毅為了使機關安全撤出,指揮阻擊部隊竭力拖住日軍,陷入敵軍重重包圍,戰況空前激烈。終因寡不敵眾,羅忠毅和270餘名指戰員全部犧牲。時年34歲。

2009年,羅忠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楊宏明(1910-1942,紅安人)

率兩個團反攻日軍 親自上房用機槍掃射

1910年出生在紅安縣二程鎮三裡崗村。曾參加黃麻起義、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

抗戰全面爆發後,奉命到華北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41年秋至1942年春,調任冀南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

1942年4月,楊宏明率兩個團攻打發動大“掃蕩”的日偽軍,他爬上房頂用機槍掃射敵人。敵人不甘心失敗,月底又糾集大量兵力圍攻。楊宏明指揮部隊聲東擊西,成功突圍。在突圍中,楊宏明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2歲。

新中國成立後,楊宏明烈士的遺骨與左權等英雄遺骨都移葬在河北邯鄲烈士陵園內。河北臨西縣有條“宏毅大街”,即為紀念楊宏明和另一烈士孫毅民。

易良品(1910-1943,麻城人)

參加晉冀豫奠基之役 指揮冀南反掃蕩惡戰

1910年出生于麻城市順河鄉易家畈。1927年參與發動黃麻起義。曾參加長征並身負重傷。

抗戰全面爆發後,易良品任八路軍第129師第772團團長,參加粉碎日軍九路圍攻的長樂村戰鬥,此次戰役的勝利,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舉行了奠基禮。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易良品率部全線攻擊,參加破路。1942年,調任冀南軍區第6軍分區司令員。這年,日軍對冀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合圍”700余次,易良品率領軍民無日不處於緊張的戰鬥生活中。

1943年3月15日,分區在駐地冀縣劉莊召開政工會議,又轉移到棗強縣楊莊宿營。次日,被敵軍包圍。易良品指揮與會人員分路突圍,自己被子彈擊中腹部。25日,因傷勢惡化而犧牲。時年33 歲。

1949年11月,易良品烈士的忠骨被移葬于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趙義京(1914-1943,黃陂人)

突圍時身中數彈犧牲 原棗北縣因他改名

1914年生,黃陂人。曾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戰全面爆發後,趙義京隨八路軍129師開赴太行,轉戰華北,開展遊擊戰爭。1939年9月,調任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參謀長,後任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0年冬,日軍在華北進行“治安強化運動”,實施“鐵壁合圍”和“囚籠戰術”。趙義京派若干小分隊深入敵後,拔掉敵人薄弱據點。

1943年8月30日,冀南第5軍分區在棗北縣開完全區大隊長以上幹部會議後,突然被2000多日偽軍包圍。趙義京指揮部隊連續突圍。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副司令員陳躍元也在這次戰鬥中犧牲。

為了紀念兩位烈士,棗北縣改名為“趙陳縣”。1984年,在當地西江官村,修建了趙陳烈士紀念碑。

丁思林(1913-1939,紅安人)

26歲團長陣亡 鄧小平撰文悼念

1913年出生在紅安縣(原黃安縣,下略)杏花鄉丁家崗。曾參加長征。抗戰全面爆發後,1938年9月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

1939年2月,在曲周縣香城固伏擊戰中,粉碎了敵人破壞冀南根據地的陰謀。因表現出色,新1團被朱德讚譽為“模範青年團”。

1939年7月5日,日軍109師團107聯隊3000多人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大“掃蕩”。6日,丁思林率新1團在雲族鎮同敵人激戰兩天。8日,日軍糾集兵力再次發動進攻,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激戰中,頭部中彈犧牲。年僅26歲。

為表達對丁思林的哀思,時任八路軍第129師政治委員的鄧小平寫了《悼丁思林同志》,刊發於新華日報(上圖)。

吳隆煮 (1914-1940,紅安人)

陳賡帳下虎將 百團大戰中犧牲

1914年出生在紅安縣曹門灣。曾參加長征。抗戰全面爆發後,1937年底到1938年4月,隨部隊轉戰到晉東南地區,屢立戰功。

1938年5月29日,日偽軍800多人偷襲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旅部駐地磁縣彭城鎮,吳隆煮率1營參加戰鬥,連續6次打退敵人進攻。陳賡旅長贊道:這一仗,勝利保衛了彭城。

1939年11月任386旅補充團政治委員。1940年補充團改為17團,任副團長。

1940年8月,參加百團大戰。21日,吳隆煮率領戰士與日軍板津大隊展開白刃格鬥。激戰中,吳隆煮為掩護通信員,中彈犧牲。

項英(1898-1941,武漢人)

與葉挺陳毅創建新四軍 多次粉碎皖南“掃蕩”

原名德隆,曾化名江鈞、張成。祖籍武漢市江夏區舒安鄉項家村,幼時就讀于武昌育才小學。

1920年領導布廠工人罷工。1922年出席中共二大。參與領導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1925年滬西日商紗廠工人罷工。1926年,發動武漢工人配合北伐軍攻克武昌。1928年2月至7月,任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常委。後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第一副主席等職。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與陳毅等一起,堅持艱苦卓絕的南方遊擊戰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政委。在武漢與葉挺共同組建新四軍軍部。隨後與陳毅等分赴各遊擊區,將南方八省13個遊擊區的紅軍和遊擊隊編組成新四軍。與葉挺一道,指揮部隊多次粉碎日偽軍對皖南的進攻和“掃蕩”。

1941年皖南事變後,輾轉隱蔽。3月14日,在安徽省涇縣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殺害。

郭國言 (1913-1942,黃陂人)

指揮作戰時 炮彈在他身旁爆炸

1913年出生在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下略)。1929年參加紅軍。經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隨部隊長征。1937年2月,進抗日軍政大學二期學習。

1937年9月,隨八路軍總部、第129師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40年任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兼山西決死隊第3縱隊副司令員。

1942年2月9日,日偽軍對根據地進行大“掃蕩”。郭國言率部阻擊進犯武鄉縣太有鎮的日偽軍。戰鬥進行至黃昏,敵人用大炮狂轟濫炸。郭國言一面指揮作戰,一面觀察敵情伺機轉移。突然,一顆炮彈在他身旁爆炸,郭國言壯烈殉國。時年29歲。

郭國言犧牲後,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稱讚他為“最忠於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戰士”。

1950年,郭國言的遺骨埋葬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鄭行福(1908-1943,紅安人)

從延安調往新四軍 反“掃蕩”中被俘遇害

1908年出生在紅安縣檀樹崗清水塘。1929年參加紅軍。曾參加長征。

抗戰全面爆發後,1938年3月,從延安調到新四軍工作。1938年11月,任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後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7師供給部部長。

1943年3月17日,日軍第116師團和第15師團各一部及偽軍共6000多人,分8路向皖江抗日根據地巢縣、無為中心區大舉“掃蕩”。鄭行福在反“掃蕩”戰鬥中不幸被俘,押解到安慶遭日軍殺害。

唐克威(1913-1943,棗陽人)

打到最後一顆子彈 慨然飲彈自盡

原名徐德乾。1913年出生于棗陽市七方鎮徐橋村。1932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系。1935年在“一二·九”學生運動中遭逮捕,後被營救獲釋。

抗戰全面爆發後,歷任冀魯豫邊區第3地委書記、第8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被譽為勇於和善於開闢新區的“開荒幹部”。

1943年1月9日,唐克威抵達河南杞縣南部,召開水東地委擴大會議,傳來日偽重兵掃蕩水東根據地中心區的消息。會議決定大家分散活動。1月27日,唐克威率百餘人到達杞縣東南邊緣,與乘坐20多輛汽車的數百敵偽遭遇。唐克威想以河流阻擋敵軍汽車隊的前進,不幸墜馬落入河中,他一邊掩護戰友,一邊撕毀檔,當打到最後一顆子彈時,飲彈自盡。時年30歲。

在棗陽市烈士陵園,存有楊得志、趙紫陽為唐克威烈士的題詞。

楊學誠(1915-1944,黃陂人)

清華學子投筆從戎 率部擊斃日皇室成員

又名奇山。1915年8月出生,黃陂人。1934年秋考入清華大學。1935年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秋任中共清華大學支部書記。1937年5月,跟隨劉少奇、彭真到延安參加中共全國代表會議。

抗戰全面爆發後,先後在北平、武漢、濟南、南京等地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6月後,曾任中共湖北臨時省委委員兼青委書記、中共鄂中特委書記、新四軍第5師鄂皖兵團指揮部政委等職。

1939年3月31日,率應城縣抗日遊擊隊在公安寨設伏,擊斃日軍慰問團團長(日本皇室成員)及以下10餘人。

1943年初,他從鄂南返回江北,身患多種疾病,仍抱病工作。1944年3月,楊學誠隨軍轉移,在大悟山北麓高家窪病逝。時年29歲。

戰爭是殘酷的,犧牲的將士遠遠不止這些……

他們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和平與安寧,戰爭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永存!

向這群熱血報國的男兒致敬!

被錄取入轟炸科,畢業後留校任教官。當時投考飛行員的要求是身體合格、高中畢業,而沈崇誨作為清華土木系畢業生投考航校,可見其報國決心之大。

左四為沈崇誨

1937年七七事變後,8月13日,日軍又大舉進攻上海。1937年8月14日,“淞滬會戰”爆發的第二天。日本的鹿屋航空隊18架“九六式”轟炸機,每架攜帶著2枚250公斤的炸彈,從臺北的日本空軍基地起飛,飛向中國大陸。當天下午,淞滬會戰的第一場空戰,就在筧橋機場上空拉開。這場不到 30 分鐘的空中絞殺,結局讓日本人大吃一驚:日本空軍被擊落三架飛機(當時戰報是擊落 6架),擊傷一架,而中國空軍無一損失!

其中,沈崇誨奉命隨第二大隊轟炸日軍第三艦隊。激戰中,正遇日軍在碼頭登陸,遂轟炸之,並炸毀堆在碼頭上的日軍軍火,使日軍傷亡慘重,旗開得勝。

以身撞艦捍衛民族尊嚴

8月19日晨,沈崇誨再次奉命轟炸敵艦,適遇敵戰鬥機襲擊南京、杭州,其護航戰鬥機被迫迎敵,遂在無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與第九中隊飛行員升空執行任務。

沈崇誨飛臨日軍艦時,所駕2904號飛機突然發生故障,尾部冒出濃煙,速度減慢,脫離戰鬥隊形。此時,日軍旗艦“出雲號”正指揮航隊與中國空軍激戰,沈崇誨迅速地計算了一下:一艘大型軍艦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造好,造價在五百萬到二千萬美元之間,艦上有500到1000名官兵。而一架“諾斯羅普”的價格頂多30萬美元。沈崇誨同後座的陳錫純交換了意見,決定用飛機連同他們年輕的生命撞毀敵艦。

破釜沉舟,與陳錫純高喊著空軍誓言:“我的身體、飛機,當與敵人的飛機、兵艦、陣地同歸於盡!”接著便義無反顧地撞向敵艦,與敵同歸於盡。

他們的壯舉向世界宣告了中國人誓死捍衛民族尊嚴的決心。驚天地、泣鬼神!沈崇誨殉國時年僅27歲。一代清華才子,滿腹經綸,以軀捐國,何其壯哉!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抗日空軍烈士墓園裡,沈崇誨烈士的碑文如下:沈崇誨中尉飛行員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畢業,任空軍二大隊九分隊隊長。1937年8月19日于上海白龍港洋面駕機撞沉日艦,英勇殉國,時年二十七歲,追贈上尉。

像沈崇誨一樣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的戰士,

還有很多,很多……

周卓然(1904-1938,鐘祥人)

帶傷重返前線 黃埔悍將戰死

1904年出生在鐘祥市豐樂鎮。黃埔軍校第6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排長、連長、營長、團長、騎兵旅副旅長、旅長等職。

抗戰全面爆發後,周卓然隨部開赴察哈爾地區,沿平綏路東段阻擊日軍。1938年4月,為策應徐州會戰,打擊日軍,傅作義發動綏南戰役,先後收復清水河、和林縣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周卓然率部增援傅作義的第35軍,在和林縣察圪洞與日軍岩田騎兵聯隊遭遇,激戰兩晝夜,擊潰日軍。周卓然在戰鬥中負重傷,回家鄉養傷。

1938年秋,前方告急,周卓然不顧傷情尚未痊癒,率部趕赴前線。途經山西黃河渡口風陵渡北岸時與日軍遭遇,戰鬥中,中彈犧牲。年僅34歲。

董毓華(1907-1939,蘄春人)

“一二·九”學運領袖 冀東抗日聯軍司令

曾化名王春裕、王仲華等。1907年出生在蘄春縣獅子口鎮董沖。1933年7月考入北平中國大學政治經濟系學習。9月,組織成立了中國大學學生救國會,任第一任主席,參與組織“一二·九”學生運動。

1938年7月,冀東大起義爆發。他親臨前線,率部收復北寧鐵路以南失地,並在友軍配合下,一舉攻克灤南、樂亭兩縣城。後因敵人集結重兵反撲,部隊被迫向平西轉移。10月,率部衝破敵人的重重圍堵,到達平西。在平西整訓期間,被任命為八路軍冀東抗日聯軍政委,後又任聯軍司令員。1939年6月,因積勞成疾,身患重病,在淶水縣蓬頭村軍區醫院病故。年僅32歲。

為紀念先烈,蘄春縣建立了以董毓華名字命名的毓華中學。

羅忠毅(1907-1941,襄陽人)

指揮蘇南遊擊戰 重圍中激戰犧牲

原名羅宗愚,1907年出生在襄陽。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後到瑞金入紅軍學校學習。1934年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在閩西南地區堅持3年遊擊戰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參與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水陽伏擊戰、官徒門奇襲戰等戰鬥。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渡長江後,留蘇南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1941年4月任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同年11月28日,日軍糾集3000餘兵力,突襲江蘇省溧陽縣塘馬村。羅忠毅為了使機關安全撤出,指揮阻擊部隊竭力拖住日軍,陷入敵軍重重包圍,戰況空前激烈。終因寡不敵眾,羅忠毅和270餘名指戰員全部犧牲。時年34歲。

2009年,羅忠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楊宏明(1910-1942,紅安人)

率兩個團反攻日軍 親自上房用機槍掃射

1910年出生在紅安縣二程鎮三裡崗村。曾參加黃麻起義、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

抗戰全面爆發後,奉命到華北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1941年秋至1942年春,調任冀南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

1942年4月,楊宏明率兩個團攻打發動大“掃蕩”的日偽軍,他爬上房頂用機槍掃射敵人。敵人不甘心失敗,月底又糾集大量兵力圍攻。楊宏明指揮部隊聲東擊西,成功突圍。在突圍中,楊宏明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2歲。

新中國成立後,楊宏明烈士的遺骨與左權等英雄遺骨都移葬在河北邯鄲烈士陵園內。河北臨西縣有條“宏毅大街”,即為紀念楊宏明和另一烈士孫毅民。

易良品(1910-1943,麻城人)

參加晉冀豫奠基之役 指揮冀南反掃蕩惡戰

1910年出生于麻城市順河鄉易家畈。1927年參與發動黃麻起義。曾參加長征並身負重傷。

抗戰全面爆發後,易良品任八路軍第129師第772團團長,參加粉碎日軍九路圍攻的長樂村戰鬥,此次戰役的勝利,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舉行了奠基禮。

1940年8月,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易良品率部全線攻擊,參加破路。1942年,調任冀南軍區第6軍分區司令員。這年,日軍對冀南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合圍”700余次,易良品率領軍民無日不處於緊張的戰鬥生活中。

1943年3月15日,分區在駐地冀縣劉莊召開政工會議,又轉移到棗強縣楊莊宿營。次日,被敵軍包圍。易良品指揮與會人員分路突圍,自己被子彈擊中腹部。25日,因傷勢惡化而犧牲。時年33 歲。

1949年11月,易良品烈士的忠骨被移葬于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趙義京(1914-1943,黃陂人)

突圍時身中數彈犧牲 原棗北縣因他改名

1914年生,黃陂人。曾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戰全面爆發後,趙義京隨八路軍129師開赴太行,轉戰華北,開展遊擊戰爭。1939年9月,調任冀南軍區第5軍分區參謀長,後任副司令員、司令員。

1940年冬,日軍在華北進行“治安強化運動”,實施“鐵壁合圍”和“囚籠戰術”。趙義京派若干小分隊深入敵後,拔掉敵人薄弱據點。

1943年8月30日,冀南第5軍分區在棗北縣開完全區大隊長以上幹部會議後,突然被2000多日偽軍包圍。趙義京指揮部隊連續突圍。不幸身中數彈,壯烈犧牲。副司令員陳躍元也在這次戰鬥中犧牲。

為了紀念兩位烈士,棗北縣改名為“趙陳縣”。1984年,在當地西江官村,修建了趙陳烈士紀念碑。

丁思林(1913-1939,紅安人)

26歲團長陣亡 鄧小平撰文悼念

1913年出生在紅安縣(原黃安縣,下略)杏花鄉丁家崗。曾參加長征。抗戰全面爆發後,1938年9月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

1939年2月,在曲周縣香城固伏擊戰中,粉碎了敵人破壞冀南根據地的陰謀。因表現出色,新1團被朱德讚譽為“模範青年團”。

1939年7月5日,日軍109師團107聯隊3000多人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大“掃蕩”。6日,丁思林率新1團在雲族鎮同敵人激戰兩天。8日,日軍糾集兵力再次發動進攻,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激戰中,頭部中彈犧牲。年僅26歲。

為表達對丁思林的哀思,時任八路軍第129師政治委員的鄧小平寫了《悼丁思林同志》,刊發於新華日報(上圖)。

吳隆煮 (1914-1940,紅安人)

陳賡帳下虎將 百團大戰中犧牲

1914年出生在紅安縣曹門灣。曾參加長征。抗戰全面爆發後,1937年底到1938年4月,隨部隊轉戰到晉東南地區,屢立戰功。

1938年5月29日,日偽軍800多人偷襲八路軍第129師386旅旅部駐地磁縣彭城鎮,吳隆煮率1營參加戰鬥,連續6次打退敵人進攻。陳賡旅長贊道:這一仗,勝利保衛了彭城。

1939年11月任386旅補充團政治委員。1940年補充團改為17團,任副團長。

1940年8月,參加百團大戰。21日,吳隆煮率領戰士與日軍板津大隊展開白刃格鬥。激戰中,吳隆煮為掩護通信員,中彈犧牲。

項英(1898-1941,武漢人)

與葉挺陳毅創建新四軍 多次粉碎皖南“掃蕩”

原名德隆,曾化名江鈞、張成。祖籍武漢市江夏區舒安鄉項家村,幼時就讀于武昌育才小學。

1920年領導布廠工人罷工。1922年出席中共二大。參與領導1923年京漢鐵路大罷工、1925年滬西日商紗廠工人罷工。1926年,發動武漢工人配合北伐軍攻克武昌。1928年2月至7月,任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常委。後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委會第一副主席等職。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與陳毅等一起,堅持艱苦卓絕的南方遊擊戰爭。

抗戰全面爆發後,任新四軍副軍長兼政委。在武漢與葉挺共同組建新四軍軍部。隨後與陳毅等分赴各遊擊區,將南方八省13個遊擊區的紅軍和遊擊隊編組成新四軍。與葉挺一道,指揮部隊多次粉碎日偽軍對皖南的進攻和“掃蕩”。

1941年皖南事變後,輾轉隱蔽。3月14日,在安徽省涇縣赤坑山蜜蜂洞被叛徒殺害。

郭國言 (1913-1942,黃陂人)

指揮作戰時 炮彈在他身旁爆炸

1913年出生在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下略)。1929年參加紅軍。經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隨部隊長征。1937年2月,進抗日軍政大學二期學習。

1937年9月,隨八路軍總部、第129師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40年任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兼山西決死隊第3縱隊副司令員。

1942年2月9日,日偽軍對根據地進行大“掃蕩”。郭國言率部阻擊進犯武鄉縣太有鎮的日偽軍。戰鬥進行至黃昏,敵人用大炮狂轟濫炸。郭國言一面指揮作戰,一面觀察敵情伺機轉移。突然,一顆炮彈在他身旁爆炸,郭國言壯烈殉國。時年29歲。

郭國言犧牲後,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稱讚他為“最忠於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戰士”。

1950年,郭國言的遺骨埋葬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鄭行福(1908-1943,紅安人)

從延安調往新四軍 反“掃蕩”中被俘遇害

1908年出生在紅安縣檀樹崗清水塘。1929年參加紅軍。曾參加長征。

抗戰全面爆發後,1938年3月,從延安調到新四軍工作。1938年11月,任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政治部副主任,後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7師供給部部長。

1943年3月17日,日軍第116師團和第15師團各一部及偽軍共6000多人,分8路向皖江抗日根據地巢縣、無為中心區大舉“掃蕩”。鄭行福在反“掃蕩”戰鬥中不幸被俘,押解到安慶遭日軍殺害。

唐克威(1913-1943,棗陽人)

打到最後一顆子彈 慨然飲彈自盡

原名徐德乾。1913年出生于棗陽市七方鎮徐橋村。1932年考入北平大學法商系。1935年在“一二·九”學生運動中遭逮捕,後被營救獲釋。

抗戰全面爆發後,歷任冀魯豫邊區第3地委書記、第8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等職,被譽為勇於和善於開闢新區的“開荒幹部”。

1943年1月9日,唐克威抵達河南杞縣南部,召開水東地委擴大會議,傳來日偽重兵掃蕩水東根據地中心區的消息。會議決定大家分散活動。1月27日,唐克威率百餘人到達杞縣東南邊緣,與乘坐20多輛汽車的數百敵偽遭遇。唐克威想以河流阻擋敵軍汽車隊的前進,不幸墜馬落入河中,他一邊掩護戰友,一邊撕毀檔,當打到最後一顆子彈時,飲彈自盡。時年30歲。

在棗陽市烈士陵園,存有楊得志、趙紫陽為唐克威烈士的題詞。

楊學誠(1915-1944,黃陂人)

清華學子投筆從戎 率部擊斃日皇室成員

又名奇山。1915年8月出生,黃陂人。1934年秋考入清華大學。1935年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同年秋任中共清華大學支部書記。1937年5月,跟隨劉少奇、彭真到延安參加中共全國代表會議。

抗戰全面爆發後,先後在北平、武漢、濟南、南京等地開展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6月後,曾任中共湖北臨時省委委員兼青委書記、中共鄂中特委書記、新四軍第5師鄂皖兵團指揮部政委等職。

1939年3月31日,率應城縣抗日遊擊隊在公安寨設伏,擊斃日軍慰問團團長(日本皇室成員)及以下10餘人。

1943年初,他從鄂南返回江北,身患多種疾病,仍抱病工作。1944年3月,楊學誠隨軍轉移,在大悟山北麓高家窪病逝。時年29歲。

戰爭是殘酷的,犧牲的將士遠遠不止這些……

他們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和平與安寧,戰爭已經遠去,但他們的精神永存!

向這群熱血報國的男兒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