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奇人梁登慧

奇人梁登慧

說他是奇人, 其實他很普通;說他普通, 他又的確與眾不同。 他, 就是包頭市書畫研究院院長、市老年大學特聘導師梁登慧。

梁登慧, 字止柔, 號九雲居士。 不高的身材, 充滿活力, 飽滿的前額, 深藏著智慧, 聲若洪鐘, 步履輕盈, 鶴髮童顏, 精神矍鑠, 讓人很難相信, 這是一位“年過七十古來稀”的老人。

五臺山, 佛教聖地, 這裡供奉著釋迦穆尼, 也養育了農家的兒子梁登慧。 當初誰也未曾料到, 日後, 他會走出大山, 遨遊在藝術的海洋, 自學成才, 成為享譽一方的丹青妙手。

我與登慧相識於上世紀70年代, 那時,

他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小夥子。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幾十年一路走來, 我們成了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 他的多才多藝, 他的敏捷思維, 他的獨到見解, 無不令人稱奇。

登慧自幼酷愛繪畫, 幾十年臨池不輟, 主攻中國書畫和金石篆刻, 繼承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畫風, 學為所用, 融會貫通, 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深諳作畫之妙。 他主張以氣發力, 意在筆先, 畫盡意在, 腕運成象。 登慧不僅筆下生花, 理論上亦研究頗深。 他的畫, 筆墨生動、造型精妙、虛實相生, 意境深遠, 令人過目難忘。 創作之餘, 他還注重古文字以及詩詞歌賦的學習研究, 喜收藏, 工鑒賞, 頗具藝術眼力。

國畫創作令人刮目相看, 書法功力亦常人難及。 登慧自幼習字, 先是顏體楷書,

後習鐘、張、二王, 諳熟《祭侄》文稿和《蘭亭序》, 繼學蘇黃米蔡, 王鐸、傅山及現代名家, 博採眾長, 自成一體。 他的字, 灑脫自如, 雄健遒勁, 廣受歡迎。

欣賞登慧的書畫藝術, 不能不提到他的篆刻。 上追秦漢封泥, 下習西泠諸家, 苦學楊沂孫、鄧石如、吳昌碩石鼓文, 對齊白石篆刻情有獨鍾。 他的篆刻變化有度, 疏密有致, 佈局奇巧, 刀法既多變又統一, 讓我們從方寸、紅白之中, 玩味出藝術的真諦以及傳遞的情趣與內涵。 觀賞登慧治印, 是一種享受, 一刀一式透露出的是運功有道、取法有源、疾徐從容的氣韻, 透過每一方印章, 我們看到的是篆刻家包容的胸懷, 儒雅的氣質和高尚的情懷。

登慧之奇, 還奇在身懷氣功絕技。 他說:“修德不練功,

到老一場空。 ”在年少時, 即習練劉貴珍的強壯功與內養功, 後習胡耀貞的“自發動功”, 行、住、坐、臥不離其身。 在養生之餘, 把氣功運用於書畫創作和金石篆刻之中, 認定藝術創作的成敗全在“氣”, 有意就有氣, 有氣就有力, 強調整體觀 察和用腕運筆是達到氣韻生動的關鍵。

善於觀察, 勤於總結, 是登慧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對於運筆方法, 他從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得到啟發, 作了形象的比喻:

執筆單筯清萊盤,

腕運猶如搓衣板,

推車下坡以勒勁,

厾筆原來似揪面。

登慧注重研究《周易》與老、莊哲學中的樸素辯證法, 融詩、書、畫、印於一爐, 孜孜不倦, 樂此不疲, 不知老之將至。 曾自刻“老來方知熟後生”、“古稀後生”兩印自娛。

或許是受佛家的影響,

抑或是爹娘胎裡造就, 登慧從來不吃肉, 包括豬、牛、羊、雞等所有動物肉類, 一概與他無緣。 不僅肉類, 所有令人垂涎的海鮮, 此生不知何滋味。 素食不但沒有造成營養不良, 反倒使他的身體更硬朗, 奇怪的現象令醫生瞠目結舌。

雨果說:“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 這也是好事, 常人望而卻步, 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辛勤的付出, 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他的作品被收入《九十年代中日書畫交流作品展》、《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五台書畫集》等出版物, 並多次在國內外展出。

如今, 登慧每天靜守心齋, 讀書、寫字、作畫、治印。 他的生活, 恰如他那跌宕起伏、抑揚頓挫的筆墨, 有的空靈恬淡, 有的風起雲湧。 面對人們的讚賞, 他平靜而淡然地說:“人生的路上五彩繽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走自己的路, 不虛度光陰, 看淡名利, 過平淡的日子, 此生足矣!”

X

登慧為我治印:敬雲

登慧為我治印:敬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