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陝西日報:院士湯中立 地球寶藏的探索者

《陝西日報》2018年1月15日 題:院士風采 地球寶藏的探索者

長安大學教授湯中立院士

“男兒要自立、自強, 就得有一技之長, 就要有‘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的情懷。 ”

——湯中立

在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公園內, 湯中立的名字被鐫刻在“鎳都開拓者紀念碑”上。 長安大學教授湯中立院士是我國著名礦產勘查專家、礦產地質學家, 他在礦產勘查實踐和地質礦產理論研究方面的諸多貢獻, 結束了我國缺鎳少鉑的局面, 並對我國金屬礦山的環境問題和治理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 為實現礦山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2年, 18歲的湯中立考入北京地質學院, 他選擇了當時國家最需要, 但工作環境非常艱苦的地質專業。 湯中立至今仍然記得,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在開學典禮上風趣地說:“同學們, 你們應當成為新中國的‘土地公公’, 要熟悉和掌握我們居住的地球。 ”

大學畢業後,

湯中立來到甘肅, 在祁連山地質隊開始了自己的地質生涯。 1958年, 湯中立擔任祁連山地質隊一分隊分隊長和技術負責人, 他和隊員們負責河西走廊東部地區的地質調查工作, 配合並指導群眾報礦。

一天, 湯中立和同事們來到永昌縣河西堡鎮, 查看群眾報礦成果。 在眾多礦石標本中, 一塊佈滿孔雀石的礦石標本引起了湯中立的注意。 問清礦石標本的來歷後, 湯中立和同事們在報礦人的引領下, 立即驅車趕到礦石標本發現地——白家咀子(後更名為金川)含孔雀石的岩體露頭處。

在隨後的兩天裡, 湯中立和同事們經過仔細分析研究, 認為這裡是一個儲量豐富的銅礦, 並向祁連山地質隊的大隊技術負責人陳鑫工程師作了彙報。

幾天後, 礦石的化驗結果出來了, 這就是後來舉世聞名的金昌銅鎳礦床最早的一份礦石標本分析報告。 隨著勘探的深入, 兩年後他們完成了第一礦區初步勘探任務, 提交了礦區第一份地質勘探報告——《白家咀子硫化銅鎳礦床第一礦區地質勘探中間報告》。

當時, 國家鋼鐵工業急需製造合金鋼的鎳, 因此金昌鎳礦的發現和第一礦區的勘探成功, 無疑是中國鎳礦勘探的第一次重大突破, 為我國第一個鎳工業基地的礦山建設和選冶廠設計提供了資源保障和地質依據。

幾年後, 金昌鎳礦第一礦區的地質勘探工作結束, 但第二礦區的勘探工作遲遲未有突破。

對於地下世界的探索, 既需要科學的精神,

更需要魄力和勇氣。 湯中立和他的同事們經過仔細觀察, 推測還沒有勘探到主岩體, 再往深處勘探仍有希望。 也許是探索地下世界的勇氣, 也許是對科學的直覺, 促使他們繼續向下鑽孔勘探, 終於發現了富礦體。

這一礦體的發現和後來的勘探, 使得金昌礦床的儲量翻了幾番, 鎳儲量達到545萬噸, 銅儲量達到350萬噸, 共生和伴生資源還有鈷、銥、釕、硫、碲等, 金昌銅鎳礦躍升為世界級超大型銅鎳礦之一, 金昌成為中國的“鎳都”。 湯中立和同事們完成了一次對地質科學領域探索的重大突破, 中國也由一個貧鎳國進入到世界主要產鎳國的行列。

如今, 回想起這段經歷時, 湯中立淡淡地說:“取得的這些成績是全體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結果,

而我自己只是面對困難不灰心、勇敢去探索而已。 ”

到上世紀80年代, 從事了20餘年地質勘探實踐的湯中立, 認識到科學研究與科學交流應貫穿於今後地質勘探實踐的始終。 之後, 在從事中國鎳礦床的研究中, 湯中立提出“小岩體成大礦”的成礦模式, 並創立了“小岩體成大礦”學說。

1980年5月, 時任甘肅省地礦局總工程師的湯中立, 應邀參與編寫《中國礦床》一書, 他負責編寫了約10萬字的《中國鎳礦床》等相關章節。 在這些章節中, 湯中立等礦床學家依據甘肅、雲南、吉林、廣西、四川、河北、青海等地的礦床實例, 闡述了中國鎳礦的基本特徵, 總結了中國鎳礦的成礦規律。

通過參與這一次編寫工作, 湯中立發現中國鎳礦床的岩體都很小, 這和當時國際上流行的關於岩漿硫化物礦床的權威觀點相左。於是,湯中立通過相關研究,系統闡述了深部岩漿熔離複式貫入的成礦模式,並強調這就是小岩體成大礦的主要機制。這項研究獲得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其後,湯中立依據中國岩漿硫化物礦床的實際情況,通過一系列科研項目,出版多部專著和數十篇論文,宣導並創立了較為系統的“小岩體成大礦”學說,這一學說至今仍被同行廣泛引用並指導著新礦床的勘探工作。

除對中國鎳礦進行研究之外,湯中立還一直致力於區域成礦研究,不斷探索區域成礦前景,為岩漿礦床的地質勘探指明方向。

(資訊採集:薛曉強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這和當時國際上流行的關於岩漿硫化物礦床的權威觀點相左。於是,湯中立通過相關研究,系統闡述了深部岩漿熔離複式貫入的成礦模式,並強調這就是小岩體成大礦的主要機制。這項研究獲得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其後,湯中立依據中國岩漿硫化物礦床的實際情況,通過一系列科研項目,出版多部專著和數十篇論文,宣導並創立了較為系統的“小岩體成大礦”學說,這一學說至今仍被同行廣泛引用並指導著新礦床的勘探工作。

除對中國鎳礦進行研究之外,湯中立還一直致力於區域成礦研究,不斷探索區域成礦前景,為岩漿礦床的地質勘探指明方向。

(資訊採集:薛曉強 審核:刁巧燕)

掃一掃分享本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