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慶城“331+”創出精准脫貧新模式

當地群眾都說“湖羊”已經成為慶城縣驛馬鎮楊灣村的脫貧致富法寶, 湖羊到底有什麼好?1月2日, 記者一行前往楊灣村一探究竟。

來到村子裡, 記者一家挨著一家的看, 幾乎走遍了整個村子, 但既沒聽到羊叫, 也沒看到羊舍, 羊哪兒去了?村民李興旺告訴記者, 要看羊得去合作社。 原來, 楊灣村所有養羊的貧困戶家中並沒有羊, 不需要他們餵養管理, 每年卻照樣能有羊產業帶來的穩定收入,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該縣探索創出的精准脫貧“331+”模式。

慶城縣以農村“三變”改革為契機, 以驛馬鎮楊灣村為試點, 按照“政府引導,

企業帶動, 農戶入股, 合作社託管”的工作思路, 創新推出“331+”模式, 即:中盛公司、合作社、貧困群眾三方合作;貧困戶飼草地等變資產, 貸款購羊入股變股金, 參與合作社分紅變股東的“三變”改革;採取合作社全程託管, 統一飼養管理;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共同發展, 變“死錢”為“活錢”, 變“輸血”為“造血”。

“331+”模式運轉效率效益如何?群眾滿意度如何?記者進行了調查。

資金哪裡來——貸款無抵押, 年終有分紅

“養羊養牛來錢快, 可咱最大的難題就是缺少啟動資金。 ”驛馬鎮楊灣村村民常廣科很是無奈。 近兩年, 他女兒和兒子相繼考上大學, 每年僅學費就近2萬元, 家庭開銷很大。 於是常廣科想在家裡養些牛羊, 可手頭沒錢的他跑了縣上多家銀行,

卻因沒抵押或擔保吃了“閉門羹”。 像老常一樣, 想致富、缺資金成為擺在諸多貧困戶面前的一大難題。

興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小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以每戶20只基礎母羊, 兩年三胎, 三年五胎, 每胎2只計算, 每只基礎母羊可產羔羊10只, 保證出欄8只。 戶均三年出欄羔羊160只, 8月齡出欄時平均活重45公斤, 以每公斤27元的回收價格計算, 毛收入在20萬元左右, 扣除飼養成本和管理費用, 每戶三年純利潤9萬元, 每年3萬元, 按照3:7的比例分成, 農戶每年分成都在1.6萬元到2.2萬元左右。

“以4口之家為例, 人均純收入都在5000元以上, 僅此一項便可實現穩定脫貧。 這幾年在我這裡幹活的貧困戶先後有20多人已經實現了‘小康夢’。 ”李小軍說。

鏈條如何造——建起合作社,

村村有產業

有了資金, 如何用好用活, 發揮其最大作用?

“現在我們農民的思想觀念也轉變了, 知道在這山裡要靠種地脫貧致富基本不可能。 這兩年, 鎮上村裡也做了不少工作, 鼓勵我們搞養殖, 扶貧貼息貸款、金橋貸款、婦女小額貸款……

錢倒是不少, 可是養殖沒有規模, 自然也就沒大的效益了。 ”楊灣村村委會主任常偉告訴記者。

面對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 慶城縣積極調整扶貧思路, 一面減輕農民負擔, 一面制定產業扶貧方案, 把特色種養作為重點產業, 將貧困戶和產業“扶貧鏈”連起來。 這不僅可以解決貧困戶脫貧問題, 在脫貧後繼續使用這一模式發展, 也能確保貧困戶脫貧後有穩定收入。

興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

經過多年的發展, 包括貧困戶在內的社員已達到100多戶, 早期加入的貧困戶預計到今年6月收入可達到6萬多元。 目前, 像興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這樣扶貧領域的合作社, 全縣累計達到1319家。 合作社在組織化程度上初步實現了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有機銜接, 形成了以本地特色農畜產品為主, 上接市場, 下連農戶, 帶動基地的產業鏈。

楊灣村村集體依託產業互助資金籌集20萬元, 入股合作社, 以4個農戶為單位參與分紅, 每年收入達到8萬元以上, 解決了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問題。 貧困戶除每年獲得合作社分紅收益外, 有勞動能力的還可以就近在合作社打工。 這樣一來, 既富了農戶, 也富了村。

風險誰承擔——企業當龍頭,

致富不用愁

“為徹底消除貧困戶的後顧之憂, 政府除了為貧困戶貼息, 去年我們還投入560萬元, 建成了標準化羊場, 並為貧困戶入股的湖羊買了保險, 讓老百姓確確實實享受到了紅利。 ”慶城縣縣長梁世剛說, “‘331+’模式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龍頭企業對扶貧產業的支持。 在企業的選擇上, 我們只選那些經濟實力雄厚、社會責任感強、信譽好的來幫扶扶貧合作社發展扶貧產業。 ”

去年, 慶城縣通過招商引資, 引進投資20億元的慶城縣中盛產業園項目。 該專案是甘肅中盛華美羊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核心專案, 目前正在驛馬鎮儒林村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通過統一技術、統一配方、統一標準、統一防疫、統一銷售, 帶動全縣肉羊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轉變。

在楊灣村村民常廣科與中盛公司簽訂的合同書中,記者還看到,公司承擔管理和技術指導,並承擔湖羊市場風險,貧困戶出欄的羔羊以每公斤27元的保護價回收,並承諾積極吸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入扶貧農場務工。這一系列承諾和措施,給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李小軍告訴記者,合作社託管並不是讓貧困戶撒手不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必須要到合作社義務勞動15天至20天,讓他們對合作社運營情況進行監督,並且“跟班”學習飼養技術,確保3年後,都能夠獨立飼養。

“年年有分紅,3年後還可以有母羊和羔羊61只,這是多好的事啊。”貧困戶李興旺開心地說,“我和妻子再加把勁,打點零工,種上幾畝青貯飼料,今年准能脫貧。”

慶城縣“331+”模式的試驗,帶出了產業扶貧的新路子,全縣畜牧養殖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縣新建規模養殖場81個,標準化養殖社區26個,千隻良種羊擴繁場30個,千隻規模育肥場30個,發展百隻規模養羊戶1550戶。通過“331+”模式,2017年實現1269戶5364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7.71%下降到5.53%。

帶動全縣肉羊產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轉變。

在楊灣村村民常廣科與中盛公司簽訂的合同書中,記者還看到,公司承擔管理和技術指導,並承擔湖羊市場風險,貧困戶出欄的羔羊以每公斤27元的保護價回收,並承諾積極吸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入扶貧農場務工。這一系列承諾和措施,給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李小軍告訴記者,合作社託管並不是讓貧困戶撒手不管,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每年必須要到合作社義務勞動15天至20天,讓他們對合作社運營情況進行監督,並且“跟班”學習飼養技術,確保3年後,都能夠獨立飼養。

“年年有分紅,3年後還可以有母羊和羔羊61只,這是多好的事啊。”貧困戶李興旺開心地說,“我和妻子再加把勁,打點零工,種上幾畝青貯飼料,今年准能脫貧。”

慶城縣“331+”模式的試驗,帶出了產業扶貧的新路子,全縣畜牧養殖產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全縣新建規模養殖場81個,標準化養殖社區26個,千隻良種羊擴繁場30個,千隻規模育肥場30個,發展百隻規模養羊戶1550戶。通過“331+”模式,2017年實現1269戶5364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7.71%下降到5.5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