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川大人物|劉倫旭:向歐洲醫生傳授一流醫療技術的行業領軍人

冬日的成都寒意正濃, 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約翰格裡夫醫院、德國弗萊堡大學醫院、荷蘭依拉莫斯大學醫學中心等6個歐洲醫學中心的胸外科高年資主刀醫生走進了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的課堂,

此次他們是以學員的身份來參加華西醫院胸外科主辦的國際胸腔鏡學習班(歐洲班)的學員, 專程來成都學習劉倫旭教授全球首創的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系列技術。

劉倫旭,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副院長,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FRCS, AATS會員, 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現擔任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微創外科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分會常委/胸腔鏡外科學組組長,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委會委員, 中國保健醫療國際交流促進會胸外科分會副主委/ERAS學組組長, 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委,

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整合胸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他在國內率先開展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 在國際上創立了“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在國際上第一個開展全胸腔鏡下支氣管肺動脈雙袖式成形手術治療中央型肺癌, 創立了肺癌的“無抓持縱隔淋巴結清掃術”、創立解決胸腔鏡下大出血的“吸引側壓止血技術”, 及困難肺門綜合處理策略。 他還在西南地區首先開展了雙肺移植手術。 曾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榮譽。

潛心治學:“一個優秀的醫生應是醫療技術的引領者, 而非追隨者”

肺癌是我國癌症死因之首, 傳統治療方法是進行開胸手術,

由於切口大、恢復慢、併發症多等弊端, 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1992年世界第一例利用胸腔鏡切除肺癌的手術成功後, 劉倫旭和同事們迅速學習、引進了這種手術方法, 卻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其存在難以操作、不易止血等缺陷, 幾年之間實施的手術屈指可數。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 有新技術卻用不了, 不能給更多的病人帶來福音, 劉倫旭開始構思、摸索、研究胸腔鏡手術的新方法、新路徑。 一項新技術的誕生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尤其是人命關天的醫學技術。 由於平時要正常門診、手術、學術研討等, 所以時間對劉倫旭來講, 顯得十分保貴。 在那段時間裡, 劉倫旭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 他要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研究與應用上。

“華西醫院本就是集教學、科研、臨床為一體的研究型醫院, 胸腔鏡手術的技術難度反而激發了大家的創新意識, 我們攢著一股勁要去找到其中的關鍵問題和病理規律。 ”回想起當初整個團隊一起奮鬥的情形, 劉倫旭依然難掩激動。 華西醫院巨大的臨床工作量為劉倫旭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案例,

“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為我們的創新和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支援, 大量的臨床病例和強大的研究團隊為我們的技術創新和臨床應用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醫院對創新的支援是我們勇攀高峰的強大靠山。 ”

通過夜以繼日地研究和探索, 劉倫旭逐漸摸索出了“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並成功進行了臨床應用。 這一創舉讓劉倫旭和其團隊聲名鵲起, 但他們並不止步於此, 而是以微創技術為切入口, 一點一點地“砍掉”胸腔鏡手術中的“攔路虎”。 胸腔鏡“無抓持整塊縱隔淋巴結清掃術”、吸引器引導電鉤銳性游離技術、腔鏡下大出血處理技術、困難肺癌及中央型肺癌手術等一系列新技術的相繼誕生, 使得一個造福患者的微創肺外科技術體系日臻完善與成熟。回顧這一路走來的科研歷程,劉倫旭感慨道:“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研發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去發現、探索、創新,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案,去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一個優秀的醫生和學者,應該是醫療技術的引領者,而不是亦步亦趨的追隨者。只有不斷的去發現、解決各種疑難病症,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整個人類的健康服務。” 仁心行醫:“希望我們的醫療技術能給更多的病人帶來福音”

千辛萬苦研發出的“絕招”,劉倫旭從不藏著掖著。他說:“從21世紀以來,微創手術逐漸全面化和普及化,但我們的技術是自主研發設計的,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地位。領先的技術需要讓更多的人掌握,才能為更多的患者減輕病痛之苦,這才是我們進行技術創新的最大初衷和衷心期望。”抱著這一信念,劉倫旭和他的團隊舉辦了多屆華西(國際)微創胸外科手術論壇,開辦了全國胸腔鏡學習班和多期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高級培訓班;在國內學術會議上進行胸腔鏡手術演示上百場,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大會上做胸腔鏡肺癌手術演示。經過團隊的努力,“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技術在國內數百家醫院得到普及應用,數萬患者因此受益。

不僅如此,劉倫旭及其團隊還將先進技術推向了國際舞臺。2017年11月底,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胸外科主辦了國際胸腔鏡學習班(歐洲班),用一周時間向來自德國、英國、荷蘭等國家6個歐洲醫學中心的多位高年資主刀醫生進行理論授課、手術演示、病例討論等,將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胸外科的眾多“獨門絕技”傾囊相授。歐洲同行們無不讚歎于華西醫生嫺熟的手法和快速的操作。學員表示:“開胸手術可能都難達到這樣的速度,實在太快了!”還有人感歎“一周時間簡直不夠”,期待再次來華西學習。一個“快”字,融合了無數的創新理念和技術。學員們結業時紛紛表示,會將所學帶回去應用于本國實踐中。看到如此熱烈的反響,劉倫旭團隊和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決定將歐洲班辦成長期專案,並且啟動北美班、非洲班項目,讓更多國家的患者從中受益。

劉倫旭始終把患者放在心上,病人的健康是他不懈科研的最大動力。很多病人這樣評價劉倫旭:“劉教授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醫生。”有位家屬帶著重病的父親從浙江飛來華西醫院看病,但是沒有掛上號,劉倫旭瞭解情況後在住院部義務為病人問診。中午12點多,剛剛做完幾場手術的劉倫旭還沒來得及摘下手術帽,就急匆匆地為患者看片子診斷,還安慰父女倆說問題不大、能治好,並且幫他們開住院單、安排手術事宜。父親手術圓滿結束後,女兒感歎道:“一個仁心仁術的醫生,真是病人的幸運神!”

作為“人氣王”,劉倫旭常常義務延長門診時間為沒掛上號的患者看病,即使誤了飯點也會詳細地為病人說明病情並給出診療意見。患者和家屬為此感動不已,有人在網上發帖說:“我是第一次看到這麼高水準的醫生能這樣對待一個沒有掛號就來就診的病患,沒有一點‘架子’,沒有一點不耐煩,更多地耐心和專業。有這樣的醫生給病人治療,病人就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類似這樣的評價在網上比比皆是。在患者心中,從醫數十年的劉倫旭真正做到了“零差評”、“全好評”。

愛心育人:“用第二課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從求學到任教,華西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重的家國情懷滋養了劉倫旭,現在他也把華西的精神傳遞給了自己的學生。劉倫旭認為,課堂教學是傳授醫學知識的重要平臺,同時第二課堂也是激發學生潛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手段,對於培養未來型國際化人才至關重要。因此他大力支持學院學生學術型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並親自擔任“華西胸外科創新與實踐協會”的指導老師,帶領協會的學生進行科研創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華西胸外科創新與實踐協會”已經發表了將近20篇SCI文章,獲得多次校級獎勵,其參與研發的“DeepNet肺結節人工智慧專案”獲得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劉倫旭也榮獲“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獎”。

除了傳道授業,劉倫旭還特別重視學生組織領導能力的培養。在他的鼓勵下,“華西胸外科創新與實踐協會”的同學們將歷次得獎的獎金統一分配,設立了包括綜合獎、學術獎、貢獻獎、新秀獎等在內的協會獎學金制度,鼓勵全體成員不斷進步、追求卓越。同時協會還牽頭主辦了首屆華西臨床醫學院學術型社團論壇,為整個學院所有學術性社團的發展凝心聚力,貢獻智慧。據劉倫旭透露,協會還計畫在2018年舉行一場全國性的高校學生學術型社團交流會,為推動全國高校學術型社團的交流和建設貢獻力量。在劉倫旭的指導和鼓勵下,學生們不斷的成長進步,而同學們的成長也更加堅定了劉倫旭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決心。

貼心管理:“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做國際醫療引領者,是全體華西人的追求”

醫生、學者、老師、副院長,不同身份所承擔的工作讓劉倫旭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辛苦是當然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加減法來平衡各項工作。”他認為不同方面的工作應該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做一名好醫生是所有工作的重要起點,臨床工作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基礎,教學和科研中的創新成果又提升了我的醫療技術。長期的一線工作經驗讓我能更好地瞭解一線員工,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為大家服務。”雖然各種工作繁忙,但是劉倫旭從來都不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他說:“每個人生階段都有每個人生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做到極致,同時慢慢做加法著手其他事務,再做減法節省時間保證效率,各項事務間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每項工作。”

行政職務給了劉倫旭更高、更宏觀的視野,去思考團隊建設和行業發展,管理者的身份也更加深化了劉倫旭的家國情懷。“四川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非常突出,尤其是在醫療衛生領域,華西醫院作為國內最好的醫院之一,我們正在也將更加努力為緩解地區醫療資源不平衡,為民族邊遠地區民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貢獻力量。”他和同事們長期深入四川甘阿涼地區和西藏地區開展醫療精准扶貧工作,持續推進對這些地區的對口支援和醫聯體建設專案,長期派專家學者前去義診和網路會診,為貧困地區來院進修的基層醫務工作者提供免費進修機會。

在劉倫旭看來,建設“健康中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只有人民群眾的健康有了保障,我們國家的現代化事業才會成功。”他還有許多更具體的“中國夢”:公立醫院更多地踐行公益性原則,為更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健康服務;在全社會構建起全週期、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這些美好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劉倫旭和同仁們積極創新、攻堅克難,做行業中、國際上的引領者,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川大貢獻。

使得一個造福患者的微創肺外科技術體系日臻完善與成熟。回顧這一路走來的科研歷程,劉倫旭感慨道:“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研發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去發現、探索、創新,才能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案,去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一個優秀的醫生和學者,應該是醫療技術的引領者,而不是亦步亦趨的追隨者。只有不斷的去發現、解決各種疑難病症,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整個人類的健康服務。” 仁心行醫:“希望我們的醫療技術能給更多的病人帶來福音”

千辛萬苦研發出的“絕招”,劉倫旭從不藏著掖著。他說:“從21世紀以來,微創手術逐漸全面化和普及化,但我們的技術是自主研發設計的,在國際上都處於領先地位。領先的技術需要讓更多的人掌握,才能為更多的患者減輕病痛之苦,這才是我們進行技術創新的最大初衷和衷心期望。”抱著這一信念,劉倫旭和他的團隊舉辦了多屆華西(國際)微創胸外科手術論壇,開辦了全國胸腔鏡學習班和多期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高級培訓班;在國內學術會議上進行胸腔鏡手術演示上百場,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大會上做胸腔鏡肺癌手術演示。經過團隊的努力,“單向式胸腔鏡肺葉切除”技術在國內數百家醫院得到普及應用,數萬患者因此受益。

不僅如此,劉倫旭及其團隊還將先進技術推向了國際舞臺。2017年11月底,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胸外科主辦了國際胸腔鏡學習班(歐洲班),用一周時間向來自德國、英國、荷蘭等國家6個歐洲醫學中心的多位高年資主刀醫生進行理論授課、手術演示、病例討論等,將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胸外科的眾多“獨門絕技”傾囊相授。歐洲同行們無不讚歎于華西醫生嫺熟的手法和快速的操作。學員表示:“開胸手術可能都難達到這樣的速度,實在太快了!”還有人感歎“一周時間簡直不夠”,期待再次來華西學習。一個“快”字,融合了無數的創新理念和技術。學員們結業時紛紛表示,會將所學帶回去應用于本國實踐中。看到如此熱烈的反響,劉倫旭團隊和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決定將歐洲班辦成長期專案,並且啟動北美班、非洲班項目,讓更多國家的患者從中受益。

劉倫旭始終把患者放在心上,病人的健康是他不懈科研的最大動力。很多病人這樣評價劉倫旭:“劉教授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醫生。”有位家屬帶著重病的父親從浙江飛來華西醫院看病,但是沒有掛上號,劉倫旭瞭解情況後在住院部義務為病人問診。中午12點多,剛剛做完幾場手術的劉倫旭還沒來得及摘下手術帽,就急匆匆地為患者看片子診斷,還安慰父女倆說問題不大、能治好,並且幫他們開住院單、安排手術事宜。父親手術圓滿結束後,女兒感歎道:“一個仁心仁術的醫生,真是病人的幸運神!”

作為“人氣王”,劉倫旭常常義務延長門診時間為沒掛上號的患者看病,即使誤了飯點也會詳細地為病人說明病情並給出診療意見。患者和家屬為此感動不已,有人在網上發帖說:“我是第一次看到這麼高水準的醫生能這樣對待一個沒有掛號就來就診的病患,沒有一點‘架子’,沒有一點不耐煩,更多地耐心和專業。有這樣的醫生給病人治療,病人就有了戰勝疾病的信心。”類似這樣的評價在網上比比皆是。在患者心中,從醫數十年的劉倫旭真正做到了“零差評”、“全好評”。

愛心育人:“用第二課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

從求學到任教,華西深厚的文化底蘊、濃重的家國情懷滋養了劉倫旭,現在他也把華西的精神傳遞給了自己的學生。劉倫旭認為,課堂教學是傳授醫學知識的重要平臺,同時第二課堂也是激發學生潛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手段,對於培養未來型國際化人才至關重要。因此他大力支持學院學生學術型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並親自擔任“華西胸外科創新與實踐協會”的指導老師,帶領協會的學生進行科研創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華西胸外科創新與實踐協會”已經發表了將近20篇SCI文章,獲得多次校級獎勵,其參與研發的“DeepNet肺結節人工智慧專案”獲得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劉倫旭也榮獲“優秀創新創業導師獎”。

除了傳道授業,劉倫旭還特別重視學生組織領導能力的培養。在他的鼓勵下,“華西胸外科創新與實踐協會”的同學們將歷次得獎的獎金統一分配,設立了包括綜合獎、學術獎、貢獻獎、新秀獎等在內的協會獎學金制度,鼓勵全體成員不斷進步、追求卓越。同時協會還牽頭主辦了首屆華西臨床醫學院學術型社團論壇,為整個學院所有學術性社團的發展凝心聚力,貢獻智慧。據劉倫旭透露,協會還計畫在2018年舉行一場全國性的高校學生學術型社團交流會,為推動全國高校學術型社團的交流和建設貢獻力量。在劉倫旭的指導和鼓勵下,學生們不斷的成長進步,而同學們的成長也更加堅定了劉倫旭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決心。

貼心管理:“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做國際醫療引領者,是全體華西人的追求”

醫生、學者、老師、副院長,不同身份所承擔的工作讓劉倫旭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辛苦是當然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加減法來平衡各項工作。”他認為不同方面的工作應該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做一名好醫生是所有工作的重要起點,臨床工作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基礎,教學和科研中的創新成果又提升了我的醫療技術。長期的一線工作經驗讓我能更好地瞭解一線員工,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為大家服務。”雖然各種工作繁忙,但是劉倫旭從來都不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他說:“每個人生階段都有每個人生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必須把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做到極致,同時慢慢做加法著手其他事務,再做減法節省時間保證效率,各項事務間相輔相成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每項工作。”

行政職務給了劉倫旭更高、更宏觀的視野,去思考團隊建設和行業發展,管理者的身份也更加深化了劉倫旭的家國情懷。“四川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非常突出,尤其是在醫療衛生領域,華西醫院作為國內最好的醫院之一,我們正在也將更加努力為緩解地區醫療資源不平衡,為民族邊遠地區民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貢獻力量。”他和同事們長期深入四川甘阿涼地區和西藏地區開展醫療精准扶貧工作,持續推進對這些地區的對口支援和醫聯體建設專案,長期派專家學者前去義診和網路會診,為貧困地區來院進修的基層醫務工作者提供免費進修機會。

在劉倫旭看來,建設“健康中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只有人民群眾的健康有了保障,我們國家的現代化事業才會成功。”他還有許多更具體的“中國夢”:公立醫院更多地踐行公益性原則,為更廣大的人民群眾提供健康服務;在全社會構建起全週期、全覆蓋的醫療保障體系……這些美好夢想的實現,離不開劉倫旭和同仁們積極創新、攻堅克難,做行業中、國際上的引領者,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川大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