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雅利安人為什麼能統治印度本地人二千多年?

一個族群, 只要在軍事、技術、組織、文化上能勝過其他族群, 尤其軍事和組織非常重要, 哪怕對方人數比自己多幾倍或幾十倍, 就能輕鬆統治對方。 同樣的道理, 一個階層哪怕人數很少, 但他們在前面說的幾個要素上佔優勢, 他們也能統治比他們人數多出幾倍幾十倍的階層。 這樣的案例, 在人類社會和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先講點案例, 古代羅馬帝國只需要兩三萬軍團, 就能遠征到蠻族地區, 打敗對方, 統治當地一二百萬甚至三四百萬人口, 並且遭遇人數比己方多數倍的叛亂時, 經常能夠平息?原因很簡單,

因為羅馬在軍事、技術、組織、文化上勝過那些蠻族。

羅馬軍隊是古代的國家常備軍, 戰爭是他們的職業, 平時訓練, 戰時出征, 服役期間有國家發放薪水, 為他們購置裝備。 再來看那些蠻族, 他們沒有統一的政治組織方式, 分屬於各個部族和氏族, 自然也就沒有常備軍, 因為經濟發展水準太低, 根本養不起。 軍隊通常都是臨到打仗前才召集起來, 打完仗就解散。 士兵們平時是農民或牧人, 很難長期聚到一起進專業軍事訓練。 每到了農忙季節, 蠻族士兵們無法長期作戰, 得一哄而散回家播種或割麥子, 不然來年大家就要餓肚了。 羅馬軍隊就不用擔心薪資和農活, 專心作戰就可以了, 裝備和訓練都優於那些蠻族。 另外,

羅馬人在工程技術上也佔據優勢, 蠻族一般都居住在草屋或木屋裡, 羅馬人都修築宮殿和大型軍事要塞, 征服一個地方後, 只需投入少量兵力駐守在要塞中, 就可以輻射周邊數百百方公里的範圍, 大大節省了人力。 遇到大規模蠻族反叛, 因為有堅固的堡壘, 裡面儲存有充足糧草, 可以堅持到大股援軍到來。

西元前1500年左右, 雅利安族群從南俄草原、伊朗逐漸侵入印度的示意圖。

再來說說雅利安部族入侵印度的事兒, 西元前15世紀開始, 膚色較淺的雅利安部落從南俄草原活動至伊朗高原、中亞草原一帶, 其中一些部族自印度次大陸的西北部侵入。 當地居民是膚色較黑的原住民, 通常稱為達羅荼毗人。 雅利安人在軍事、組織上占擾了優勢, 自然就征服了原著名。 但是要想維持長期統治, 光靠軍事統治和鎮壓是不行的, 尤其是在統治族群處於人口少數, 身陷被統治族群的汪洋大海中時, 這就還需要文化和宗教。 雅利安對印度的整個征服過程持續了數百年, 印度教文化即“吠陀文化”就是征服者與當地文化融合而成。

雅利安族群征服印度後, 人口結構是這樣的:大多數人是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層平民。 為了固化少數外來征服者貴族統治多數原住民和雅利安底層的政治體系, 維持政治和社會穩定, 雅利安部族中常握了文字, 負責宗教事務的祭司們就發明了“種姓制度”, 並且以宗教作為這個制度的理論基礎。 一般來說, 有四大種姓:第一種姓是祭司或宗教學者, 即婆羅門, 處於種姓最頂部;第二種姓是軍事和政治貴族, 即刹帝利, 處於第二等級, 他們與婆羅門構成了政治與精神的統治階層;第三種姓是平民階層的農工商業者, 稱為吠舍;第四種姓是以原住民為主的人群, 構成第四等級首陀羅階層。

當然, 後來還出現了在四大等級之外的“不可接觸者”, 即從事制革、屠宰、掃廁、埋葬等行業的達利特, 也稱為“賤民”。

種姓的理論大概來說, 就告訴你, 你所處的等級是神定的, 在自己種姓中各盡其職也是神的旨意, 不該有非分之想, 不該有僭越的言行, 反抗高級種姓是罪惡,會遭到神的懲處。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不可交往,也不可通婚。不要小看這些理論的作用,對於完全沒有文化,處於全文盲狀態的族群來說,也會深受影響,甚至很多人深信不疑。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不也會發現,沒文化的人容易被忽悠嗎!不過時間久遠之後,其實很多原住民也與雅利安的底層融合了,起碼在文化和宗教上融合了。後來只能通過種姓來區分,通常高種姓階層膚色較淺,低種姓階層膚色較深。

在古代,種姓制度對於統治階層而言,這種金字塔社會結構的優點是變得很“穩定”,好統治,多數被統治階層聽天由命,逆來順受;但缺點是嚴重阻礙了階層流動,使社會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難以抵抗外來入侵。到了近現代,種姓制度的缺點體現得更嚴重了,會削弱民族和國家認同感,阻礙經濟和文化發展,所以印度有識之士們都達成共識,必須廢除。

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以人體為示意圖來描述的種姓制度和社會結構。

反抗高級種姓是罪惡,會遭到神的懲處。高種姓和低種姓之間不可交往,也不可通婚。不要小看這些理論的作用,對於完全沒有文化,處於全文盲狀態的族群來說,也會深受影響,甚至很多人深信不疑。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不也會發現,沒文化的人容易被忽悠嗎!不過時間久遠之後,其實很多原住民也與雅利安的底層融合了,起碼在文化和宗教上融合了。後來只能通過種姓來區分,通常高種姓階層膚色較淺,低種姓階層膚色較深。

在古代,種姓制度對於統治階層而言,這種金字塔社會結構的優點是變得很“穩定”,好統治,多數被統治階層聽天由命,逆來順受;但缺點是嚴重阻礙了階層流動,使社會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難以抵抗外來入侵。到了近現代,種姓制度的缺點體現得更嚴重了,會削弱民族和國家認同感,阻礙經濟和文化發展,所以印度有識之士們都達成共識,必須廢除。

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以人體為示意圖來描述的種姓制度和社會結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