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權力與特權|社科文獻1月書訊

甲骨文

佩拉宮的午夜

現代伊斯坦布爾的誕生

───

〔美〕查理斯•金 著

宋非 譯

20世紀初, 伴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暴發、土耳其民族主義的興起,

伊斯坦布爾成為各色人等聚集的地方, 這些人包括試圖爭奪奧斯曼帝國遺產的各帝國的間諜, 白俄難民, 非裔亞美尼亞藝人, 希臘移民女歌手, 列夫•托洛茨基, 海明威, 當然還有凱末爾。 而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與佩拉宮——這座伊斯坦布爾聞名遐邇的大酒店有關聯。 查理斯•金通過描述這些或有名或無名的人物在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的命運起伏, 向讀者展示了伊斯坦布爾在20世紀的歷史變遷, 講述了這座名城所經歷的現代化革新的實驗。

北京的隱秘角落

───

陸波 著

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 北京留存下來的歷史古跡很多, 但也有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 在歷史變遷中消失了, 只留下一個名字。 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北京人, 陸波用自己的目光去追尋定慧寺、宜芸館、藍靛廠、保福寺、櫻桃溝等“隱秘角落”的歷史足跡, 考察那裡的文物遺存, 講述那些在歷史上留下或深或淺印記的人們的故事, 試圖將大時代與小事件勾連起來。

權力與特權

社會分層的理論

───

〔美〕格爾哈特·倫斯基 著

關信平 沉重顯 謝晉宇 譯

倫斯基的《權力與特權》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恢弘的人類社會分層的歷史與現實圖景, 它出版於20世紀60年代, 但至今仍然具有很強閱讀和學術價值, 是社會學領域的經典讀物。 拉爾夫•達倫多夫認為《權力與特權》對於具有決定性後果的不平等現象的一般性解釋至今依然受到推崇。

著手研究工作的學者都會將倫斯基這部富於想像力的、具有深遠意義的著作視為一份不可或缺的指南。

社會學

隱遁的社會

文化社會學視角下的中國鬥蟋

───

牟利成 著

2018年1月出版

作者選取在中國存在了千百年但卻一直沒能進入學術研究視野的鬥蟋群體作為自己的研究物件, 通過七年多的參與式觀察和持續田野調查, 掌握了大量扎實的第一手資料, 並以文化社會學的方法不斷加深問題意識和延伸分析觸角, 揭示了相關群體的基本生存樣態和內在行為的文化邏輯。

農民工的終結

基於社會成本與城鎮化背景的考察

───

劉成斌 著

本研究從農民工流動的社會成本與發展代價出發,分別農民工犯罪、農民工子女社會分化、農民工子女輟學等方面闡述了農民工就業轉移而家庭、住房等分離狀態所付出的社會成本與風險;進而提出農民工終結的問題。

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

───

黃庭康 著

作者介紹批判教育學的起源以及主要理論觀點,並通過鮑爾斯、葛蘭西、布林迪厄、伯恩斯坦及艾波爾的概念反思學校教育如何延續國家權力及階級宰製。全書分成九個主題,通過對經典作品的介紹,作者希望能幫助讀者掌握批判教育社會學的精髓,並進一步反思中國教育之中的不平等現象,為中國的教育研究開展不一樣的道路。

偉大的美國城市

芝加哥和持久的鄰里效應

───

〔美〕羅伯特 J.桑普森 著

陳廣渝 梁玉成 譯

近幾十年,公眾和學界普遍認為“社區已經死亡”。普遍存在兩種理論傾向,個人選擇決定其命運,而其環境的影響則很小;在全球化、資訊化的背景下,個人只能隨波逐流。這兩種觀點都否認或忽略個人生活環境——社區、鄰里——的作用。桑普森教授在大量社會科學研究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芝加哥這座重要的美國城市為研究地,證明人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社區鄰里仍非常重要。

政治學·國際關係

有趣的時代

美國應如何處理中美關係

───

〔美〕傅立民 著 王柏松 王在亮 譯

作為資深的外交官,傅立民的職業生涯可以說與中國密不可分,作為親歷了中美關係從解凍到戰略合作、從衝突頻發再到合作與競爭並存的“活化石”之一,他的這本書脫不開歷史大背景,但是更重在現實和未來。在分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他提出了一個現在和將來幾十年內都非常重要的戰略性問題:在財富、權勢、聲望都在向中國轉移的時代,中美兩國應該如何管理中美關係?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原則和戰略?

中國國際安全研究報告(2017)

───

劉慧 主編

吳慧 趙曉春 副主編

報告圍繞2016年前後的國際安全環境和熱點問題,從全球安全、地區安全、非傳統安全、中國國家安全等維度,開展研究並提出建議;同時還系統綜合了2016~2017年有關國際安全學術研究的重點和理論觀點,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各界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因此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歷史學

文化中的政治

戲曲表演與清都社會

───

〔美〕郭安瑞 著

郭安瑞 朱星威 譯

郭安瑞將戲曲表演作為審視城市文化史的視角,細緻而又有趣地分析了當時北京戲曲表演的多樣性,探索了戲園作為清代北京一個表達公共話語重要場所的角色。戲曲就像一種文化黏合劑,提供了北京範圍內跨越社會性別、階級和族群差異的文化知識。本書揭示了朝廷和各種組織操作戲曲表演的情形,並且為理解晚清社會大變動提供了一個視窗。全書論證透徹嚴密,翻譯語言精練流暢,可讀性強,是一部瞭解清代北京戲曲表演的經典著作。

自創良法

清季新刑律的編修與紛爭

───

李欣榮 著

《自創良法》以清季修律為研究範圍,重點探討以《大清律例》為主體的舊律體系的解構進程,以及新刑律修訂過程中的制度轉換與禮法關係等問題,本書並非法史的專門研究,而是通過討論新刑律創制、修訂和審議進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敘述前人未曾清楚說出的“故事”,以展現清季最後十年政治和思想的發展脈絡。

清代倉儲的制度困境與救災實踐

───

吳四伍 著

作者重在闡述清代倉儲從傳統到現代的複雜演變歷程,以蘇州長元吳豐備義倉為點、江南積穀倉為面、全國倉儲為體,全方位、多層次展示清代倉儲的日常實踐、制度困境及其救災邏輯,論述清代倉儲從“以倉養倉”到“倉外養倉”的轉變路徑,進而探析傳統官僚管理的內在矛盾,探索近代救荒事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及治理經驗。

近代日本對華官派留學史(1871-1931)

───

譚皓 著

作者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中日雙方原始檔案史料,並與時人日記互證,以“二重印證”的方法考證、修訂出近代日本對華官派留學生來華留學的史實,梳理日本中央政府、外務省、陸軍省、海軍省、文部省、農商務省等對華派遣留學生的經過,從而較為系統地還原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大食東部歷史地理研究

───

〔英〕G.勒•斯特蘭奇 著

韓中義 譯注

本書以報達城為中心,由近及遠,按地區展開,分別從自然環境、城鄉聚落、農田水利、商業貿易、道路交通、風俗物產、名勝古跡等諸方面記述了各地區的歷史地理情況。另外,本書中的很多記載可與中國的史籍,如正史、方志、遊記等相比勘、驗證,從而修正古籍記載的訛誤,並補充新的材料。

大型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徽州文書類編·散件文書

(全4冊)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編

《文書》收集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藏的徽州散件文書總計約1400餘份。種類繁多,有各種規約、遺囑、訟訴案卷、票據、官文、謄契簿、收借條等數十種;內容豐富,涉及徽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民間交往及習俗等各個方面,是極為稀見的文書檔案類史料文獻。

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甲編·全15冊)

───

郭秋萍 編

《彙編》主要來源於從未面世的猶太宗教公會的歷史檔案,主要內容包括哈爾濱猶太人戶籍履歷、戶籍檔案、遺址遺跡遺存、社會機構章程、猶太宗教公會會議記錄、家庭登記等九部分內容。本項目在國內外尚屬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隴南金石校錄

(全4冊)

───

趙逵夫 主編

《隴南金石校錄》收錄現今甘肅隴南市行政區域內,商代至民國時期的金石文獻。編者在每一種文獻後面附有校記,包含出土時間地點、形制、收藏地及著錄等資訊,這些稀見的金石文獻為研究甘肅隴南地區及中國西北邊疆古代歷史文化提供彌足珍貴基礎史料。

經濟學

中國債券市場2017

───

李揚 錢龍海 等著

《中國債券市場:2017》立足於國際國內宏觀趨勢大圖景,對中國債券市場在2017年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總結。書中探討了債券市場運行的宏觀經濟背景、債券一級市場、債券收益率曲線的變化、債券市場結構和流動性、政府債券市場、債券市場違約等諸多前沿實踐問題,並對未來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做了展望,提出了若干建議。

中國上市公司品質評價報告

(2017~2018)

───

張躍文 王力 主編

姚雲 於換軍 何敬 副主編

本書收錄了2017年課題組對我國2400余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品質進行評價的成果報告。書中分析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後,上市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以及當前上市公司品質總體特徵和存在的問題。報告還分別評述了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品質以及17個重點行業上市公司品質。

互聯網經濟治理手冊

───

資訊社會50人論壇 主編

《互聯網經濟治理手冊》集合了阿裡研究院、騰訊研究院、社科院法學所、清華大學法學院等一眾專家、學者,圍繞互聯網治理的4個基本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其核心議題包括互聯網時代的經濟活動中,產權的歸屬問題,責任的歸屬問題,實踐與法規的先後次序問題,以及線上與線下的標準問題。

資產負債表衰退

日本經驗

───

謝瑋 著

本書首次系統性提出資產負債表研究法的理論分析框架,同時對相關理論和文獻進行了系統梳理。在對戰後日本經濟進行完整和系統的回顧之後,以“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概念對日本停滯期經濟進行分析,從借貸方的角度定義“流動性陷阱”,以不同於Milton Friedman和Irving Fisher傳統觀點的視角討論日本通貨緊縮的成因。

科技創新政策對經濟社會促進作用及其國際比較

───

張士運 著

作者在科技研發(R&D)理論、經濟系統理論、一般均衡理論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理論等基礎上,定性論述科技創新對宏觀經濟的作用機理,以及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複雜系統相互作用機制,並對比分析了中國、德國和日本的科技創新差異及本質區別。

文化·傳媒

十三邀第一輯:偏見

───

十三邀 著

十三邀是單向空間和騰訊新聞共同出品的一檔訪談節目,邀請當今商界、娛樂界、文化界傑出人物,深入探尋每位嘉賓的成長經歷和思想漣漪,在與十多位“社會切片”的對話中,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本書為第一季的文字版,因時長原因未出現在視頻中的精彩對話也收錄其中,深入挖掘每位嘉賓的成長經歷和思想漣漪。本輯嘉賓是羅振宇、姚晨、蔡瀾、俞飛鴻、陳嘉映、白先勇、賈樟柯、李安、馮小剛、葉准、二次元(從業者未末、董志淩、馳騁)、金承志、王小波(李銀河、李靜、姚勇)。

紫禁涅槃

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

───

吳十洲 著

《紫禁涅槃》主要記述了從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設立“小朝廷”至今的故宮百年歷史,展現了一座皇家宮殿成為國家級博物館的發展歷程,讀者能從中看到一座皇宮的變遷,也能看到一個國家從封建末期到國民革命到內憂外患再到和平時代的歷史軌跡。

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7~2018)

───

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 編

梅甯華 支庭榮 主編

報告對《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媒體的融合表現進行系統梳理,反映媒體融合“國家隊”的新做法、新成效,更好地發揮全國性行業標杆的示範引領作用;將融合矩陣中的“兩微一端”產品講深講透,便於傳媒行業在產品佈局的探索中找准方位,探索出融合傳播力強、市場影響力大的融合之路。

選購1月新書

請長按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 社科文獻2016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發佈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查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微信ID:ssapcn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選購1月新書

農民工的終結

基於社會成本與城鎮化背景的考察

───

劉成斌 著

本研究從農民工流動的社會成本與發展代價出發,分別農民工犯罪、農民工子女社會分化、農民工子女輟學等方面闡述了農民工就業轉移而家庭、住房等分離狀態所付出的社會成本與風險;進而提出農民工終結的問題。

批判教育社會學九講

───

黃庭康 著

作者介紹批判教育學的起源以及主要理論觀點,並通過鮑爾斯、葛蘭西、布林迪厄、伯恩斯坦及艾波爾的概念反思學校教育如何延續國家權力及階級宰製。全書分成九個主題,通過對經典作品的介紹,作者希望能幫助讀者掌握批判教育社會學的精髓,並進一步反思中國教育之中的不平等現象,為中國的教育研究開展不一樣的道路。

偉大的美國城市

芝加哥和持久的鄰里效應

───

〔美〕羅伯特 J.桑普森 著

陳廣渝 梁玉成 譯

近幾十年,公眾和學界普遍認為“社區已經死亡”。普遍存在兩種理論傾向,個人選擇決定其命運,而其環境的影響則很小;在全球化、資訊化的背景下,個人只能隨波逐流。這兩種觀點都否認或忽略個人生活環境——社區、鄰里——的作用。桑普森教授在大量社會科學研究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芝加哥這座重要的美國城市為研究地,證明人們生於斯、長於斯的社區鄰里仍非常重要。

政治學·國際關係

有趣的時代

美國應如何處理中美關係

───

〔美〕傅立民 著 王柏松 王在亮 譯

作為資深的外交官,傅立民的職業生涯可以說與中國密不可分,作為親歷了中美關係從解凍到戰略合作、從衝突頻發再到合作與競爭並存的“活化石”之一,他的這本書脫不開歷史大背景,但是更重在現實和未來。在分析歷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他提出了一個現在和將來幾十年內都非常重要的戰略性問題:在財富、權勢、聲望都在向中國轉移的時代,中美兩國應該如何管理中美關係?應該堅持什麼樣的原則和戰略?

中國國際安全研究報告(2017)

───

劉慧 主編

吳慧 趙曉春 副主編

報告圍繞2016年前後的國際安全環境和熱點問題,從全球安全、地區安全、非傳統安全、中國國家安全等維度,開展研究並提出建議;同時還系統綜合了2016~2017年有關國際安全學術研究的重點和理論觀點,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各界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因此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歷史學

文化中的政治

戲曲表演與清都社會

───

〔美〕郭安瑞 著

郭安瑞 朱星威 譯

郭安瑞將戲曲表演作為審視城市文化史的視角,細緻而又有趣地分析了當時北京戲曲表演的多樣性,探索了戲園作為清代北京一個表達公共話語重要場所的角色。戲曲就像一種文化黏合劑,提供了北京範圍內跨越社會性別、階級和族群差異的文化知識。本書揭示了朝廷和各種組織操作戲曲表演的情形,並且為理解晚清社會大變動提供了一個視窗。全書論證透徹嚴密,翻譯語言精練流暢,可讀性強,是一部瞭解清代北京戲曲表演的經典著作。

自創良法

清季新刑律的編修與紛爭

───

李欣榮 著

《自創良法》以清季修律為研究範圍,重點探討以《大清律例》為主體的舊律體系的解構進程,以及新刑律修訂過程中的制度轉換與禮法關係等問題,本書並非法史的專門研究,而是通過討論新刑律創制、修訂和審議進程中發生的各種問題,敘述前人未曾清楚說出的“故事”,以展現清季最後十年政治和思想的發展脈絡。

清代倉儲的制度困境與救災實踐

───

吳四伍 著

作者重在闡述清代倉儲從傳統到現代的複雜演變歷程,以蘇州長元吳豐備義倉為點、江南積穀倉為面、全國倉儲為體,全方位、多層次展示清代倉儲的日常實踐、制度困境及其救災邏輯,論述清代倉儲從“以倉養倉”到“倉外養倉”的轉變路徑,進而探析傳統官僚管理的內在矛盾,探索近代救荒事業發展的創新模式及治理經驗。

近代日本對華官派留學史(1871-1931)

───

譚皓 著

作者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中日雙方原始檔案史料,並與時人日記互證,以“二重印證”的方法考證、修訂出近代日本對華官派留學生來華留學的史實,梳理日本中央政府、外務省、陸軍省、海軍省、文部省、農商務省等對華派遣留學生的經過,從而較為系統地還原了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大食東部歷史地理研究

───

〔英〕G.勒•斯特蘭奇 著

韓中義 譯注

本書以報達城為中心,由近及遠,按地區展開,分別從自然環境、城鄉聚落、農田水利、商業貿易、道路交通、風俗物產、名勝古跡等諸方面記述了各地區的歷史地理情況。另外,本書中的很多記載可與中國的史籍,如正史、方志、遊記等相比勘、驗證,從而修正古籍記載的訛誤,並補充新的材料。

大型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藏徽州文書類編·散件文書

(全4冊)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編

《文書》收集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藏的徽州散件文書總計約1400餘份。種類繁多,有各種規約、遺囑、訟訴案卷、票據、官文、謄契簿、收借條等數十種;內容豐富,涉及徽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民間交往及習俗等各個方面,是極為稀見的文書檔案類史料文獻。

哈爾濱猶太人檔案文獻彙編

(甲編·全15冊)

───

郭秋萍 編

《彙編》主要來源於從未面世的猶太宗教公會的歷史檔案,主要內容包括哈爾濱猶太人戶籍履歷、戶籍檔案、遺址遺跡遺存、社會機構章程、猶太宗教公會會議記錄、家庭登記等九部分內容。本項目在國內外尚屬空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隴南金石校錄

(全4冊)

───

趙逵夫 主編

《隴南金石校錄》收錄現今甘肅隴南市行政區域內,商代至民國時期的金石文獻。編者在每一種文獻後面附有校記,包含出土時間地點、形制、收藏地及著錄等資訊,這些稀見的金石文獻為研究甘肅隴南地區及中國西北邊疆古代歷史文化提供彌足珍貴基礎史料。

經濟學

中國債券市場2017

───

李揚 錢龍海 等著

《中國債券市場:2017》立足於國際國內宏觀趨勢大圖景,對中國債券市場在2017年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系統地總結。書中探討了債券市場運行的宏觀經濟背景、債券一級市場、債券收益率曲線的變化、債券市場結構和流動性、政府債券市場、債券市場違約等諸多前沿實踐問題,並對未來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做了展望,提出了若干建議。

中國上市公司品質評價報告

(2017~2018)

───

張躍文 王力 主編

姚雲 於換軍 何敬 副主編

本書收錄了2017年課題組對我國2400余家非金融上市公司品質進行評價的成果報告。書中分析了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後,上市公司面臨的外部環境變化,以及當前上市公司品質總體特徵和存在的問題。報告還分別評述了主機板、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品質以及17個重點行業上市公司品質。

互聯網經濟治理手冊

───

資訊社會50人論壇 主編

《互聯網經濟治理手冊》集合了阿裡研究院、騰訊研究院、社科院法學所、清華大學法學院等一眾專家、學者,圍繞互聯網治理的4個基本的問題展開了討論。其核心議題包括互聯網時代的經濟活動中,產權的歸屬問題,責任的歸屬問題,實踐與法規的先後次序問題,以及線上與線下的標準問題。

資產負債表衰退

日本經驗

───

謝瑋 著

本書首次系統性提出資產負債表研究法的理論分析框架,同時對相關理論和文獻進行了系統梳理。在對戰後日本經濟進行完整和系統的回顧之後,以“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概念對日本停滯期經濟進行分析,從借貸方的角度定義“流動性陷阱”,以不同於Milton Friedman和Irving Fisher傳統觀點的視角討論日本通貨緊縮的成因。

科技創新政策對經濟社會促進作用及其國際比較

───

張士運 著

作者在科技研發(R&D)理論、經濟系統理論、一般均衡理論以及區域協調發展理論等基礎上,定性論述科技創新對宏觀經濟的作用機理,以及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複雜系統相互作用機制,並對比分析了中國、德國和日本的科技創新差異及本質區別。

文化·傳媒

十三邀第一輯:偏見

───

十三邀 著

十三邀是單向空間和騰訊新聞共同出品的一檔訪談節目,邀請當今商界、娛樂界、文化界傑出人物,深入探尋每位嘉賓的成長經歷和思想漣漪,在與十多位“社會切片”的對話中,觀察和理解這個世界。本書為第一季的文字版,因時長原因未出現在視頻中的精彩對話也收錄其中,深入挖掘每位嘉賓的成長經歷和思想漣漪。本輯嘉賓是羅振宇、姚晨、蔡瀾、俞飛鴻、陳嘉映、白先勇、賈樟柯、李安、馮小剛、葉准、二次元(從業者未末、董志淩、馳騁)、金承志、王小波(李銀河、李靜、姚勇)。

紫禁涅槃

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

───

吳十洲 著

《紫禁涅槃》主要記述了從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設立“小朝廷”至今的故宮百年歷史,展現了一座皇家宮殿成為國家級博物館的發展歷程,讀者能從中看到一座皇宮的變遷,也能看到一個國家從封建末期到國民革命到內憂外患再到和平時代的歷史軌跡。

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7~2018)

───

北京市新聞工作者協會 編

梅甯華 支庭榮 主編

報告對《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媒體的融合表現進行系統梳理,反映媒體融合“國家隊”的新做法、新成效,更好地發揮全國性行業標杆的示範引領作用;將融合矩陣中的“兩微一端”產品講深講透,便於傳媒行業在產品佈局的探索中找准方位,探索出融合傳播力強、市場影響力大的融合之路。

選購1月新書

請長按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 社科文獻2016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發佈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查看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微信ID:ssapcn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選購1月新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