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晏一琳:讀懂讓流浪人員平安過冬的“治理溫情”

這兩天北京氣溫驟降, 為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平安過冬, 政府相關人員上街尋人。 1月23日當夜發現32位流浪露宿人員, 其中9人被接回救助站, 23人拒不接受救助, 工作人員只得現場將羽絨服、被子及食品送到流浪人員手中。 (1月25日 《北京晨報》)

城市流浪人員, 是每個時代均存在的共同特徵, 不論國力如何強大, 不論國民有多麼富裕, 不論何種社會制度, 城市流浪人員都是城市的一道“傷疤”。 而這些流落在街頭的流浪人員, 有些人不願意到救助站接受借助, 政府工作人員送衣送被送食物, 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流浪人員平安過冬,

我們可以從中讀懂社會治理溫情。

很難想像, 零下13攝氏度的氣溫, 又有北京市16個區救助管理機構在街頭的巡視行動, 集中走訪流浪或路宿人員, 而仍然有大部分人員不願意到救助站接受借助。 或許他們的世界我們不懂, 不過他們的內心仍然值得尊重。 因此, 救助站工作人員便採用送衣送被送食物的方式, 讓他們能夠生活好一點, 冬天暖和一點。

這就是社會治理該有的姿態。 從“管理”到“治理”, 一字之差, 最大程度地尊重老百姓。 正是因為民政部門的救助沒有強制權力, 碰上不願意接受救助的, 會送一些食物或者衣物、被褥等。 在他們需要幫助時, 及時施以援手, 讓他們感受到社會溫度。

社會生活千變萬化,

在日益進步的社會中, 如何讓弱勢群體感受到幫助, 如何讓他們最大程度地接受政府的救助, 考驗著黨委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準。 説明是出於真心的, 不需要虛情假意, 更應該含情脈脈, 而尊重流浪人員的意願, 最大程度地讓他們接受救助, 即便不願意接受救助, 也可以通過物質和精神救助, 讓他們感受到社會溫情。

城市是大家的城市, 城市的風景也各不相同, 或許我們正待在有暖氣的室內, 或許我們正在家中烤火, 抑或在單位的空調房裡, 但是, 我們都不應該忘記, 城市的角落裡, 還有一群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流浪漢, 還有一群需要我們關心和關愛的人。 他們不應該被城市所遺忘, 這便是讓流浪人員平安過冬的“治理溫情”所在。

稿源:荊楚網

作者:晏一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