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昌平練兵,直指平昌——張藝謀揭秘平昌冬奧會“北京8分鐘”

新華社記者姬燁 汪湧

將於2月25日, 並於正月初一(2月16日)啟程前往韓國平昌。 目前, 演出設備都已運到韓國前方。 “因為我們是客場, 前方條件有限, 所以我們基本上所有東西都要從國內帶過去, 就連一個螺絲釘都要帶。 ”

過去的幾個月, 表演團隊幾乎每個星期都有人去韓國, 與韓國閉幕式導演團隊、轉播團隊、技術團隊、國際奧會和平昌奧組委官員等方方面面進行溝通, 確保萬無一失。

張藝謀坦言, 此前韓國的編導團隊注意力都在開幕式上, 因為開幕式成功, 奧運會就成功一半了。 與韓國方面溝通閉幕式,

他們有時候會顧不上。 好在隨著冬奧會臨近, 閉幕式方案和流程逐步落實, 韓國方面也表示會全力以赴配合“北京8分鐘”。 表演團隊在抵達韓國之後將參加三次閉幕式整體彩排, 張藝謀表示將向組委會再爭取兩次單獨彩排機會, 把入場、退場等細節都落實到位。

邀請世界 展現自信

2004年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通過紅燈籠、茉莉花等中國元素, 首次在奧運會閉幕式的舞臺上集中展現了中國文化。 那時同樣擔任總導演的張藝謀回憶說:“04年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想要展現很多東西, 那是第一次(在奧運舞臺亮相), 大家都有很多欲望要表達, 但由於客場受到很多限制, 最後做了一個像拼盤一樣的東西, 而且起了一個非常大的名字——《從奧林匹亞到萬里長城》。

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洗禮, 世界進一步瞭解中國, 中國也進一步瞭解世界。 今日中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日益走到世界舞臺中央。

如今, 第二次執導“北京8分鐘”, 張藝謀希望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的“北京8分鐘”可以“更純粹地回到具體的節目上, 就是一個創意, 然後傳遞一個資訊, 這樣也許藝術上能更有發揮”, 要潛移默化地傳遞中國文化, 而不是變成一個宣傳片或者櫥窗。 因此, 整個主創團隊花費了很長時間在創意上面。

在張藝謀看來,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8分鐘”不僅希望傳遞出當今中國的發展, 更要展現中國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信心, 中國人歡迎世界朋友來作客的熱情。 “這是一個要表達的非常重要的資訊。

他說:“今天的中國和十幾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再加上我們也辦過奧運會, 向世界講述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 這次我們不太想體現‘向後看’的東西, 而是要反映一些當代中國的新成就。 ”

科技助力 創新形式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2009年國慶60周年聯歡晚會、2014年APEC歡迎晚宴文藝演出、2016年G20峰會“最憶是杭州”文藝演出……即便拋開電影, 在大型活動演出方面, 張藝謀的經驗也毋庸置疑。

對於“北京8分鐘”, 張藝謀用了兩個“希望”。 “首先我希望它新, 不是老一套。 其次希望它有科技含量, 用一些革新技術, 跟我們傳統的表演結合起來, 其實挺有意思, 會帶來新氣象。 所以這次我想嘗試這樣的方式, 展現當代中國的科技水準和中國的新發展。

其實,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 數位影像技術結合燈光、焰火等多種表現手段愈發成為奧運會等大型活動和文藝演出的“標配”。 張藝謀並未回避在平昌“北京8分鐘”大量應用新技術的話題。

不過張藝謀坦言, 一台演出科技含量很高也會成為“雙刃劍”。 “我們常做演出都知道, 人是最不會出問題的, 基本上人出現問題可以立即補上。 但如果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表演, 就要非常謹慎, 要確保設備在極端天氣、溫度下方方面面正常運轉。 歷史上(開閉幕式表演)出現過五環變四環, 都是因為基本線路出現問題。 ”

在表演形式上, 張藝謀透露不一定是傳統的唱歌和跳舞。 “冬奧會要表達冬奧元素, 我們希望表達滑雪、滑冰這樣的姿態,

所以在挑選演員時, 未必就是舞蹈演員, 我們要選有這樣(冬季運動)技能的人。 但也不能全選運動員, 因為還要有表演, 所以(在挑選演員時)實際上是運動技能和表演的結合。 ”

從2001年開始拍攝北京申奧宣傳片開始, 張藝謀與奧林匹克結下了不解之緣。 時至今日, 張藝謀依舊清晰地記得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兩三個小時, 作為總導演的他去鳥巢做最後一次巡查, 看到上萬名已經為此排練七八個月的演員在等待入場。 “大家化好妝, 穿好衣服, 人群當中, 每個人都在看著你, 那股勁兒, 那個等待, 那個磁場, 可能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 你會覺得所有人的心都在一起跳動, 你會感覺到全國人民的那種期待——我們要給全世界看中國人的開幕式。 那時候不用總導演再說什麼了,什麼都不用,就像一個機器,全部到位,只差按電門就開動了。”

從那一刻開始,張藝謀認為在奧運舞臺上,那些普通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那些幕後默默無聞工作的人是最可貴的,“表演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們代表著國家”。

責編:產娟娟

那時候不用總導演再說什麼了,什麼都不用,就像一個機器,全部到位,只差按電門就開動了。”

從那一刻開始,張藝謀認為在奧運舞臺上,那些普通的演員和工作人員,那些幕後默默無聞工作的人是最可貴的,“表演的時候你會覺得他們代表著國家”。

責編:產娟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