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內蒙古非遺文化之旅

【拜訪非遺傳承人, 感受蒙族文化】

【內蒙古博物院】

內蒙古博物院有四項基本陳列:“內蒙古古生物陳列”、“內蒙古歷史文物陳列”、“內蒙古革命文物陳列”、“內蒙古民族文物陳列”。

分別展示了內蒙古生物進化的歷程和戈壁的變遷, 展示了匈奴、東胡、鮮卑、突厥、契丹、黨項、蒙古等八個民族的歷史, 展示了內蒙古人民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的革命鬥爭史, 展示了蒙古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人民創造的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院有民族歷史文物4.4 萬多件, 其中不少是國內罕見的珍品, 尤其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中匈奴、鮮卑、契丹、蒙古族的歷史文物以及數量可觀的蒙古族等北方民族、民俗文物, 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院很有特色的藏品。

【塞上老街】

拜訪皮畫的傳承人, 皮畫真是一項博大精深的藝術。 內蒙古皮畫工藝創作靈感來源於古老而遼闊的大草原, 祖祖輩輩放牧牛羊的草原人創作了大量精緻而有價值的藝術作品。 皮畫用的"畫紙"是用優質的整張牛皮,

經過傳統工藝精緻而成, 再在皮上彩繪。 皮畫最早可以追溯到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時期, 經過漫長的演變, 如今皮畫除保持古樸韻味外, 更加融入現代民族工藝技法, 成為一種難得的饋贈佳品和高雅的室內裝飾品。

皮畫最開始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

到最後成品, 需要經過很多道的工序, 真是不容易。

【麥香村燒麥】

麥香村燒麥在呼和浩特是百年老店, 是當地一家特別好的燒麥店。

麥香村有著近八十年的歷史,其有著獨特的發展史,有著獨特的經營方式及獨特的產品,是呼和浩特市餐飲業的一家老字型大小。麥香村聚集著濃厚的內蒙古飲食文化,其在呼和浩特市乃至內蒙古的近代餐飲發展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麥香村也完全符合中華老字型大小的標準。

麥香村的正宗燒麥、燒烤名菜、鴛鴦串湯麵等名菜,不僅口味獨特色澤鮮潤,而且價格便宜,傾倒了許多食客,頗受大多數人的青睞。

【拜訪剪紙傳承人】

和林格爾民間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古代生活在這裡的北方馬背民族在他們的生活中創造了剪紙藝術的先河。北魏鮮卑墓出土的金銀箔透雕飾品,遊牧氈帳上綴縫的裝飾花紋等,其實都是剪紙藝術的鏤空透雕意識的本質反映。

剪紙大師段建珺老師對民間藝術的崇尚,讓我們感受到了內蒙古民間藝術家對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赤誠之心,感受到了內蒙古民間文化的豐富性與深厚性。

老師還手把手地教我們剪紙,非常的和藹,目前老師比較擔心的是傳承人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來學習剪紙。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逐漸轉變,和林格爾剪紙的發展在當前也面臨十分嚴峻的問題。比如,在民間剪紙賴以存在的廣大農村,人們紛紛從昔日的窯舍或木格紙窗的生活環境裡走出來,房子修好了,但剪紙卻慢慢地在人們主觀和客觀條件上大大失去了往日的特殊功能;它原有的生存空間在日漸萎縮,而新的空間又尚未形成;再者,由於歷史原因,民間剪紙的題材缺乏更多的新內容,民間剪紙老藝人紛紛相繼故去,而年輕一代民間剪紙隊伍又未能形成,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況。這些都無疑對寶貴的和林格爾剪紙藝術的生存和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嚴重危機。

經過數代剪紙藝人,主要是勞動婦女的不斷積累和傳承,和林格爾剪紙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如對物象的造型表現上,他們最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不追求過多的瑣碎細節描寫,而重物象的大輪廓的“樣”。這“樣”也正如京劇藝術開場內容的動作“亮相”,傳神、有味。

在大輪廓定勢後,才開始在內部進行必要的裝飾和所心所欲的理想美化。他們會恰到好處地運用鋸齒紋、月牙紋、雨點紋,把一些傳統剪紙裝飾紋樣發揮到非常飽和的狀態。有時為了豐富藝術表現效果,但又不失整體,他們把鋸齒紋做了變體,即不留鋸齒紋常有的間隙,凡剪刀過處冗密而生動,不落俗套,極好地服務於主題。

【冰煮羊】

冰煮羊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據說還有個故事,傳說當年成吉思汗到貝加爾湖一帶征戰之時,條件艱苦,沒有水供給,只有火和冰,於是成吉思汗命令戰士把冰砸破放進頭盔裡,再放進羊肉,然後生火煮化冰水同時煮熟羊肉,後來發現這樣吃起來的羊肉與平時不太一樣,更加鮮美了。

傳統火鍋都是羊肉片,而這裡用的則是錫林郭勒羊身上的元寶肉切成塊。開鍋就可以吃,煮的時間長也不會老,輔料就只有純淨水製成的冰塊、枸杞、紫洋蔥、再無其他。開鍋以後,先別急著吃肉,千萬別錯過一鍋好湯,湯真是又鮮又美味!羊肉剛煮熟後嘗一口,確實非常鮮美,跟老闆談話間又不知不覺過了一段時間,再夾起一塊羊肉居然沒有變老,依舊很鮮嫩。

【拜訪馬頭琴傳承人,體驗當地牧民生活】

【蘇和的白馬】

我們去拜訪的馬頭琴傳承人莫德樂圖老師,為了傳承馬頭琴,自己開了一家蘇和白馬的馬頭琴公司,專門生產製作各種各樣的馬頭琴。

遼闊的草原上住著一位名叫蘇和的牧羊少年,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有一天,蘇和在牧羊歸來的路上撿到一頭白色的小馬駒。從此,白馬走入了蘇和的生命……時光流逝,蘇和與白馬漸漸長大。在王爺舉辦的賽馬大會上,蘇和與白馬一舉獲得第一名,但背信棄義的王爺利用權勢奪走了白馬,還將蘇和打成重傷。在王爺為喜得好馬舉辦的慶功宴上,白馬將王爺甩落馬背,企圖逃走,氣急敗壞的王爺竟然下令射殺白馬。重傷的白馬拼著最後的力氣來到了蘇和身邊……

獨特的琴弦設計造就它多變的演奏形式,蘇和與白馬的悲壯傳說又賦予其神秘的文化色彩。傳承人莫德樂圖大叔輕撚琴弦,拉動琴弓,粗獷悠揚的曲子便溢滿整個房間。

麥香村有著近八十年的歷史,其有著獨特的發展史,有著獨特的經營方式及獨特的產品,是呼和浩特市餐飲業的一家老字型大小。麥香村聚集著濃厚的內蒙古飲食文化,其在呼和浩特市乃至內蒙古的近代餐飲發展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麥香村也完全符合中華老字型大小的標準。

麥香村的正宗燒麥、燒烤名菜、鴛鴦串湯麵等名菜,不僅口味獨特色澤鮮潤,而且價格便宜,傾倒了許多食客,頗受大多數人的青睞。

【拜訪剪紙傳承人】

和林格爾民間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古代生活在這裡的北方馬背民族在他們的生活中創造了剪紙藝術的先河。北魏鮮卑墓出土的金銀箔透雕飾品,遊牧氈帳上綴縫的裝飾花紋等,其實都是剪紙藝術的鏤空透雕意識的本質反映。

剪紙大師段建珺老師對民間藝術的崇尚,讓我們感受到了內蒙古民間藝術家對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赤誠之心,感受到了內蒙古民間文化的豐富性與深厚性。

老師還手把手地教我們剪紙,非常的和藹,目前老師比較擔心的是傳承人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來學習剪紙。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逐漸轉變,和林格爾剪紙的發展在當前也面臨十分嚴峻的問題。比如,在民間剪紙賴以存在的廣大農村,人們紛紛從昔日的窯舍或木格紙窗的生活環境裡走出來,房子修好了,但剪紙卻慢慢地在人們主觀和客觀條件上大大失去了往日的特殊功能;它原有的生存空間在日漸萎縮,而新的空間又尚未形成;再者,由於歷史原因,民間剪紙的題材缺乏更多的新內容,民間剪紙老藝人紛紛相繼故去,而年輕一代民間剪紙隊伍又未能形成,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況。這些都無疑對寶貴的和林格爾剪紙藝術的生存和進一步發展造成了嚴重危機。

經過數代剪紙藝人,主要是勞動婦女的不斷積累和傳承,和林格爾剪紙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如對物象的造型表現上,他們最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不追求過多的瑣碎細節描寫,而重物象的大輪廓的“樣”。這“樣”也正如京劇藝術開場內容的動作“亮相”,傳神、有味。

在大輪廓定勢後,才開始在內部進行必要的裝飾和所心所欲的理想美化。他們會恰到好處地運用鋸齒紋、月牙紋、雨點紋,把一些傳統剪紙裝飾紋樣發揮到非常飽和的狀態。有時為了豐富藝術表現效果,但又不失整體,他們把鋸齒紋做了變體,即不留鋸齒紋常有的間隙,凡剪刀過處冗密而生動,不落俗套,極好地服務於主題。

【冰煮羊】

冰煮羊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據說還有個故事,傳說當年成吉思汗到貝加爾湖一帶征戰之時,條件艱苦,沒有水供給,只有火和冰,於是成吉思汗命令戰士把冰砸破放進頭盔裡,再放進羊肉,然後生火煮化冰水同時煮熟羊肉,後來發現這樣吃起來的羊肉與平時不太一樣,更加鮮美了。

傳統火鍋都是羊肉片,而這裡用的則是錫林郭勒羊身上的元寶肉切成塊。開鍋就可以吃,煮的時間長也不會老,輔料就只有純淨水製成的冰塊、枸杞、紫洋蔥、再無其他。開鍋以後,先別急著吃肉,千萬別錯過一鍋好湯,湯真是又鮮又美味!羊肉剛煮熟後嘗一口,確實非常鮮美,跟老闆談話間又不知不覺過了一段時間,再夾起一塊羊肉居然沒有變老,依舊很鮮嫩。

【拜訪馬頭琴傳承人,體驗當地牧民生活】

【蘇和的白馬】

我們去拜訪的馬頭琴傳承人莫德樂圖老師,為了傳承馬頭琴,自己開了一家蘇和白馬的馬頭琴公司,專門生產製作各種各樣的馬頭琴。

遼闊的草原上住著一位名叫蘇和的牧羊少年,他和奶奶相依為命。有一天,蘇和在牧羊歸來的路上撿到一頭白色的小馬駒。從此,白馬走入了蘇和的生命……時光流逝,蘇和與白馬漸漸長大。在王爺舉辦的賽馬大會上,蘇和與白馬一舉獲得第一名,但背信棄義的王爺利用權勢奪走了白馬,還將蘇和打成重傷。在王爺為喜得好馬舉辦的慶功宴上,白馬將王爺甩落馬背,企圖逃走,氣急敗壞的王爺竟然下令射殺白馬。重傷的白馬拼著最後的力氣來到了蘇和身邊……

獨特的琴弦設計造就它多變的演奏形式,蘇和與白馬的悲壯傳說又賦予其神秘的文化色彩。傳承人莫德樂圖大叔輕撚琴弦,拉動琴弓,粗獷悠揚的曲子便溢滿整個房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