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北伐?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 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 始以木牛運。 時曹真病重, 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 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鹵城(今甘肅省天水市與甘穀之間), 諸葛亮屯兵鹵城,佔據南北二山,堵水築圍牆。 司馬懿攻破圍牆,諸葛亮夜間逃走,魏軍追擊,大破蜀軍,俘獲斬首以萬計。 魏明帝曹叡派使者慰勞官兵,增加司馬懿的封地。 當時軍師杜襲、督軍薛悌都說明年麥熟,諸葛亮必定來侵擾,隴右無糧,應趁冬天預先運糧。

司馬懿說:“諸葛亮兩次出祁山,一次攻陳倉,都受挫而返。 即使以後他還會出兵,將不再攻城,而是尋求野戰,地點必在隴東,而不會在西邊。 諸葛亮常以糧少為恨,回去後必然廣積糧草,我估計不經過三年,他是不會出兵的。 ”於是向魏明帝上表,遷徙冀州農民到上邽種田,在京兆、天水、南安興辦官營冶鐵業。 六月, 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 張郃追亮退兵至木門, 中箭身亡——此為二出祁山。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 諸葛亮率大軍出斜穀道, 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 屯田於渭濱, 與司馬懿對於渭南, 並約吳國共同發兵。 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書, 又致巾幗婦人之飾,

以激怒宣王司馬懿, 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 並以“千里請戰”的妙計平息將怒。 諸葛亮乃分兵屯田, 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 打算長期駐紮下去, 但諸葛亮卻因過於操勞而病重。

諸葛亮北伐的原因、動機

第一:為報先帝, 以完遺願

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先帝知臣謹慎,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 夙夜憂慮, 恐託付不效, 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 兵甲已足, 當獎率三軍, 北定中原, 庶竭駑鈍, 攘除奸凶, 興複漢室, 還於舊都”(出於《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可看出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報答先帝對他的知遇之恩, 完成先帝光復漢室的遺願。

第二:不攻曹魏, 蜀漢必亡

自從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孫資的建議, 對蜀國採取

據守要塞, 大力恢復魏國實力後。

諸葛亮已經意識到, 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 那麼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 蜀國只能坐以待斃。 只有出蜀, 佔領雍州、涼州, 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 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回空間,

發動大規模作戰。

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 對於蜀國來說, 山峻之險無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可是這有相對性!別人攻不進來, 但你也殺不出去!

用一句話來形容蜀地:“天下大亂, 勝天堂、天下一統, 死牢房”。

天下大亂, 佔據蜀地。 可以發展自己的經濟, 擴充自己的軍隊, 意圖天下。

但是天下將要一統,那麼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險山峻嶺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不能大規模作戰,別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別人。

兩軍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最終結局是你無兵源、無財力、無民心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第三:北伐中原,轉移矛盾

蜀國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在蜀地建立的政權。

所以在蜀國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才是蜀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蜀地本土勢力)。

在蜀國,該執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

由於蜀國建國之初,擁有荊州與益州,三方勢力的矛盾並不明顯。但是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大慘敗後,荊州集團在經歷失荊州、敗夷陵,可謂是元氣大傷,三方矛盾日漸突出。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托孤之時,除了任命諸葛亮為“正托孤大臣”還任命李嚴為“副托孤大臣”。一來可以使雙方互相監督,二來可以借機拉攏東州集團。況且李嚴也算是半個荊州集團,不與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相衝突。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而且可以使蜀國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但是天下將要一統,那麼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險山峻嶺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不能大規模作戰,別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別人。

兩軍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最終結局是你無兵源、無財力、無民心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第三:北伐中原,轉移矛盾

蜀國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在蜀地建立的政權。

所以在蜀國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才是蜀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蜀地本土勢力)。

在蜀國,該執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

由於蜀國建國之初,擁有荊州與益州,三方勢力的矛盾並不明顯。但是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大慘敗後,荊州集團在經歷失荊州、敗夷陵,可謂是元氣大傷,三方矛盾日漸突出。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托孤之時,除了任命諸葛亮為“正托孤大臣”還任命李嚴為“副托孤大臣”。一來可以使雙方互相監督,二來可以借機拉攏東州集團。況且李嚴也算是半個荊州集團,不與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相衝突。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而且可以使蜀國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