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豆瓣8.7分,奧斯卡最大熱門,每一個配角都演技炸裂

橫掃金球獎最佳女主、最佳男配、最佳劇情片、最佳編劇四項大獎, 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一個最佳劇本獎和一個金獅獎提名, 馬丁·麥克唐納執導的《三塊看板》無疑是2018年北美頒獎季的最大熱門。

影片在豆瓣獲得8.7的高分, 並且將在今年3月引進內地, 雖然是小範圍的藝術院線上映, 如果能在奧斯卡拿下幾個重量級獎項, 一定能引起觀眾的觀影熱情。

《三塊看板》最大的亮點就是不落俗套的劇本, 一個被電影節評委和觀眾普遍認可的劇本有哪些特點?大海作為一名觀影老司機, 簡單總結了以下幾點:

1、揭傷疤, 反體制

在好萊塢的電影中, 其實有兩種美國:一種是紐約、洛杉磯、華盛頓這樣的繁華都市, 雖然有怪獸、外星人以及各種反派的威脅, 但也有超級英雄守護城市的安寧;另一種則是廣大鄉村, 這些地區往往人口稀疏、經濟滯後、民風彪悍, 超級英雄也不屑于在這種地方維持秩序。

《三塊看板》講的就是第二種美國, 故事發生在密蘇里州的一座小鎮, 女主是一名單親母親, 她的女兒死于一場奸殺案, 警方卻遲遲無法抓到真凶。

女主文化不高, 覺得上面都是“按鬧分配”, 於是她租下了三塊看板, 在上面分別寫道:“慘遭奸殺”、“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抓到兇手?”、“這是為什麼?威洛比局長?”並請來電視臺報導, 直接向警方喊話。

影片很多情節展示了警方的種族歧視和不作為, 用女主的話說, 這些員警寧可把時間花在虐待黑人和吃甜甜圈上, 也不願意去抓捕真正的犯人。

面對質疑, 威洛比局長毫不遮掩的道出美國執法隊伍的現狀:如果因歧視言論而開除員警的話, 那早就無人可用了。

後來, 員警狄克森找到了一名嫌犯, 對方曾在酒館裡吹噓自己迷奸了一名女孩。 但是新上任的黑人局長釋放了嫌犯, 理由是案發時嫌犯正在軍隊服役, 駐紮在國外, 而警方無權對軍人在國外的行為執法。

黑人局長含糊其辭的向狄克森透露, 這名嫌犯所在部隊駐紮的地方有沙漠, 因此可以推測是伊拉克、阿富汗之類的戰亂國家。 美軍長期在這些國家駐紮, 並且不受當地法律約束, 期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就任憑觀眾想像了。

2、善惡邊界模糊, 人物形象立體

《三塊看板》的戲劇衝突很多, 在這些衝突中你無法斷言誰一定是好人, 誰一定是壞人。 奸殺案牽扯出受害者家屬、警方、廣告商、小鎮居民等多方群體, 即使是戲份不多的配角, 也在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中塑造出立體的形象。

影片的卡司陣容豪華, 全員演技線上, 因此在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分別獲得了最佳群戲。

在受害者家屬中,身為母親的女主一直為女兒的死感到自責,她與前夫的關係劍拔弩張,兒子羅比也反對她用看板喊話的做法。

當前夫帶著19歲的新歡來到女主家中,兒子羅比是很高興見到父親的。不過當前夫與女主爆發爭吵,並對其拳腳相加的時候,羅比突然用刀架在父親的脖子上,逼他放開母親。

僅此一個鏡頭,就說明了兒子長期生活在家暴的環境中,雖然他經常與母親爭吵,內心卻依然愛母親多過父親。

兩個員警角色中,雖然女主用看板斥責警方不作為,但故事並沒有朝著受害者家屬與警方對峙的方向發展。因為威洛比局長並非一個腐敗官僚,他早已身患絕症,並且在小鎮深得民心。

威洛比局長內心深處是非常希望將兇手繩之于法的,但他也知道這種案件告破的希望很渺茫,因此他用三封遺書告別家人,向女主道歉,並鼓勵下屬繼續追查這個案件。

狄克森是一名有暴力傾向和種族歧視的員警,在女主用看板羞辱威洛比局長之後,他多次找女主和廣告商的麻煩,甚至把廣告商從二樓窗戶扔了下去。

但狄克森也是一名富有正義感的員警,當他收到威洛比局長的信件後,為了保護案件卷宗不惜被大火燒傷;當他目睹體制腐敗,任由嫌犯逍遙法外後,感到信仰崩塌,甚至萌生了自殺的想法。

而那個被狄克森從二樓扔下去的廣告商,也是一個複雜多面的形象。他一方面是市儈的,多次向女主索要租金,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原則,頂住壓力拒不撤掉廣告。

當他看到痛扁自己的狄克森全身燒傷躺在病床上,雖然很憤怒的拒絕對方道歉,最後還是遞給狄克森一杯果汁,表現了這個角色善良的一面。

3、開放式結局

雖然《三塊看板》的主線是尋找兇手,但是一個好劇本通常都沒有真相大白的環節,反倒是那種欲言又止、似是而非的開放式結局能夠引起觀眾的討論。

影片最後,狄克森找到了一個嫌犯,DNA卻與案件不符,但狄克森知道他一定是其他奸殺案的兇手,於是和女主通了個電話,被仇恨折磨的女主得知有一名嫌犯逍遙法外,當即同意與狄克森一起去嫌犯的家裡。

在路上的時候,女主和狄克森討論要怎樣對待那個嫌犯,要不要殺死他?他們沒有做出決定,小鎮奸殺案的真正兇手是誰,影片也沒有給出答案。

主人公只能通過“私刑正義”的方式消弭內心的仇恨,這再一次表達了影片創作者對司法體制的失望。

值得慶倖的是,經過一系列的衝突,女主終於不再像刺蝟一樣,傷害身邊那些企圖幫助她的人們,狄克森也收斂了暴戾的性格,雖然他失去了警徽,卻得到了主持正義的機會。

在受害者家屬中,身為母親的女主一直為女兒的死感到自責,她與前夫的關係劍拔弩張,兒子羅比也反對她用看板喊話的做法。

當前夫帶著19歲的新歡來到女主家中,兒子羅比是很高興見到父親的。不過當前夫與女主爆發爭吵,並對其拳腳相加的時候,羅比突然用刀架在父親的脖子上,逼他放開母親。

僅此一個鏡頭,就說明了兒子長期生活在家暴的環境中,雖然他經常與母親爭吵,內心卻依然愛母親多過父親。

兩個員警角色中,雖然女主用看板斥責警方不作為,但故事並沒有朝著受害者家屬與警方對峙的方向發展。因為威洛比局長並非一個腐敗官僚,他早已身患絕症,並且在小鎮深得民心。

威洛比局長內心深處是非常希望將兇手繩之于法的,但他也知道這種案件告破的希望很渺茫,因此他用三封遺書告別家人,向女主道歉,並鼓勵下屬繼續追查這個案件。

狄克森是一名有暴力傾向和種族歧視的員警,在女主用看板羞辱威洛比局長之後,他多次找女主和廣告商的麻煩,甚至把廣告商從二樓窗戶扔了下去。

但狄克森也是一名富有正義感的員警,當他收到威洛比局長的信件後,為了保護案件卷宗不惜被大火燒傷;當他目睹體制腐敗,任由嫌犯逍遙法外後,感到信仰崩塌,甚至萌生了自殺的想法。

而那個被狄克森從二樓扔下去的廣告商,也是一個複雜多面的形象。他一方面是市儈的,多次向女主索要租金,另一方面又有自己的原則,頂住壓力拒不撤掉廣告。

當他看到痛扁自己的狄克森全身燒傷躺在病床上,雖然很憤怒的拒絕對方道歉,最後還是遞給狄克森一杯果汁,表現了這個角色善良的一面。

3、開放式結局

雖然《三塊看板》的主線是尋找兇手,但是一個好劇本通常都沒有真相大白的環節,反倒是那種欲言又止、似是而非的開放式結局能夠引起觀眾的討論。

影片最後,狄克森找到了一個嫌犯,DNA卻與案件不符,但狄克森知道他一定是其他奸殺案的兇手,於是和女主通了個電話,被仇恨折磨的女主得知有一名嫌犯逍遙法外,當即同意與狄克森一起去嫌犯的家裡。

在路上的時候,女主和狄克森討論要怎樣對待那個嫌犯,要不要殺死他?他們沒有做出決定,小鎮奸殺案的真正兇手是誰,影片也沒有給出答案。

主人公只能通過“私刑正義”的方式消弭內心的仇恨,這再一次表達了影片創作者對司法體制的失望。

值得慶倖的是,經過一系列的衝突,女主終於不再像刺蝟一樣,傷害身邊那些企圖幫助她的人們,狄克森也收斂了暴戾的性格,雖然他失去了警徽,卻得到了主持正義的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