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女兒腎結石,我走上了這條路……

2007年的某天, 婆婆逛家樂福被促銷員推薦了“施恩”奶粉。 吃了4罐奶粉, 兩歲半的思思開始莫名其妙地哭鬧, 一提起來把尿, 就紅頭脹臉地哭, 在大人手上像鯉魚一樣地打挺, 尿色發白, 翻著泡沫, 散發著從來沒有的味道, 像是臭雞蛋夾雜著香精。

思思爸爸有一天很緊張地帶回來一張報紙, 上面關於“腎結石寶寶”的報導, 症狀跟思思很是相似。 沒想到關於三聚氰胺的新聞一個接一個, 我突然意識到:壞了, 可別是那個美國奶粉“施恩”也有!

於是, 第二天早上, 我們趕緊抱著孩子去打B超篩查。 華西附二院的掛號大廳裡人山人海,

一片嘈雜。 都是抱著孩子的年輕父母和長輩, 搭話的第一句都是:“我家的娃吃的XX(奶粉), 你家的吃的啥?”

一個大媽抱著孫子懊悔地說:“我大兒媳婦是空姐, 都是飛外國的時候買奶粉, 我還怪她矯情浪費, 我錯了我錯了, 我才是個瓜的哦!現在好了, 這老二的娃趕緊得打B超。 ”說話間, 懷裡抱著的老二的娃, 吐出一個泡泡。

抱著思思到了診室, 人群包圍中的醫生好像是在流水線上的工人, 並不問孩子吃了什麼品牌的奶粉、有什麼症狀, 只要是家長抱著娃擠進去, 便抬頭簡短一句:“奶粉娃?”

父母點點頭, 還沒有開口, 醫生就刷刷開出一張彩超單—— “去查!”

等到我們和思思擠進B超室, 已經是下午3點。 探頭蘸著潤滑液在思思小腹上滑動, 醫生直接遞給我一張B超診斷單:“雙腎點狀強回聲, 最大直徑3mm。 ” 診室醫生抓過思思的B超單瞄了一眼, 說:“你這個結石不大, 多喝水!爭取排出去!喝點中成藥, 看哈能不能幫助排出去腎結石!”

思思還沒有滿月的時候, 她爸爸像哄著貓咪睡覺一樣去撫摸她眉心,

可小嬰兒的皮膚太嫩了, 第二天女兒的眉心就一片出血的紅點。 我當時很憤怒:“哪個喊你去摸的!我生下來的玉一樣完美無缺的寶寶, 指甲像珍珠貝, 皮膚白白嫩嫩, 弄傷了, 賠起!”

可現在, 她的腎臟裡面嵌進去了結石, 還有好幾顆, 怎麼才能弄得出來呢?誰賠我呢?

2010年之前, 我連國都沒有出過。 但女兒得了腎結石之後, 我開始瘋狂搜索:紐西蘭移民, 澳大利亞移民, 加拿大移民。 我參加移民公司的講座, 全盤相信移民顧問的各種說辭, 簡直失去了判斷。 那種狂熱的想“走出去”的狀態, 伴隨了我兩三年。

沒想到接下來, 等著我的是一個移民掉坑的故事。

先是碰上了一個騙子仲介, 說“457澳洲工作簽證”可以辦, 需要15萬人民幣的仲介費,

先交4萬, 其它的費用到了澳洲, “再從工資裡扣”。 仲介說, 這是一個捷徑, “雅思”過不過沒關係, 關鍵是要“包裝”, 他們收的這4萬, 就是要“包裝你成為‘移民局’認可的合格的工作者”。

我傻乎乎交了費用, 1年後, 我們已經取得了“州擔保”, 官網上顯示:結果已經寄出。 可等到收到結果, 才發現是一封拒簽信。 拒絕的原因, 簽證官不肯說。

後來我才知道了真相。 原來, “457”過簽率本來就很低, 仲介說“暢通無阻”, 敢敞開用假材料包裝, 賭的只是一個概率:“10個裡面有1個簽成功的, 15萬塊就到手了, 至於另外9個被拒簽的, 至少交了4萬塊錢給仲介免費的用了1年, 錢退不退, 解釋權在仲介。 ”簽證官當然會覺得材料不對勁, 但怕申請人打官司, 不敢直接說“你在造假”,

而是選擇使用自由裁量權, 拒掉你。

有了“457”的教訓, 我的腦袋終於清醒了一點點。 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良心的仲介, 填了評估表兩三天, 她打回來電話, 直接說:“你的條件不好。 ” “我知道, 文科生, 大專, 工作不加分, 沒有英語成績。 ”

“但是你可以學法語, 遞交加拿大的一個省份。 如果你的‘遞料’能被接收,那麼到面試的時候,只要你能夠證明法語有‘B2’水準,英語能夠正常交流,面試就有75%的幾率成功通過。面試只有兩個鐘頭,好好準備,很容易過的!”

2011年春天,我終於決定:工作直接辭掉,脫產學法語!

仲介所說的“B2水準”,加拿大官方說法是:需要學習750到1000個小時,達到口頭“有邏輯、順暢地表達”,能“聽懂非專業領域內的大部分內容”。

我常常和女兒一起玩跳梯子的遊戲——其實只是為了“多喝水、多跳”,排出腎結石。在社區中心花園的樓梯上,我們母女一步步往下跳,然後比賽著喝純淨水,喝完又一步步跳上去。背包裡的MP3伸出耳機塞在我耳朵裡,聽著宛如天書的法語。

回到家,要哄思思早點睡覺,她睡著了我才能繼續和法語“死磕”。

我給女兒編故事:“有一天,媽媽做了一個夢,一個仙女告訴我:學會兩門外語就能飛……” 5歲的思思呼的一下從被窩裡坐起來,眼睛瞪得圓圓的:“真的嗎?!” 是的,是真的,至少媽媽相信它是真的。

法語考試五花八門,不像雅思有“機經”可以借鑒,全靠自己摸索。我失敗了一次,兩次,三次,口語超越“B2”的時候,聽力就不行;聽力超越“B2”了,口語又掉了下去。

因為我常常搜索“法語考試”,國內的搜尋引擎總有彈窗出來:“代考法語B2,只要4萬人民幣!”仲介也說,有客戶找代考了,也考過了,花的錢肯定沒有自己的學費多。但是代考這件事,她不鼓勵,她只知道,有的客戶自己一句法語不會說,給了她非常漂亮的成績單。

說我沒對代考有動心過,那是假的。但如果靠代考提交了成績單,我在面試的時候能說得清楚嗎?如果我到外國後被發現造假給攆回來,我的思思到哪裡接著上學?

還是算了吧,還是繼續考吧。

2013年,我斷斷續續地工作,將法語課程讀到了第750小時,而最終把4個“B2”拿下。

考試在法國領事館,是TCF (Test de connaissance du français,法語知識測試)並加試口語和寫作。

當天有四五個考生,一水兒嫩蔥似的大學生,以及在領事館工作的美女前臺。看到我“德高望重”的年紀,每個同學進了“小黑屋”出來後,都會悄悄給我說一聲他們印象最深的那道題,然後送我一聲bon courage(祝你好運)走人。

從B1到C2的題,我愣是都沒聽懂題!也因此法國帥哥已經充分知道我法語有多渣,到了“C2”級別時,最後一道題他是逐詞讀給我的: Qu'est ce que tu penses la nostalgie?(你怎麼看待“懷鄉”?)

我聽成了:Qu'est ce que tu penses l'Australian?(你怎麼看待澳大利亞人?)心想:我的天啊,可以這樣評價人家澳大利亞人嗎?法國和澳大利亞有什麼仇什麼怨呢?我該怎麼把“政治正確”的點踩准呢?

考官看我入定的眼神,直接用拼音了:la n-o-s-t-a-l-g-i-e!並且用大白話解釋說:quelqu'un quine veut pas du tout de partir de son pays,son village !(就是一個留戀故土、不願意離開的人!)

這題目像是個打開的閘門,讓我的感性完全衝破了好不容易學會的“B2”理性分析。我對著考官語氣激烈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沒有故鄉的……每一種植物都嘗試把自己種子發射得遠遠地,借著風、動物的皮毛、人類的力量。為什麼它們要這樣做?因為沒有足夠的陽光,空氣和水。每一代都得告別自己的故鄉,每一代都得撒播自己的種子。這,就是命運。

考官被這樣機關槍一樣的回答嚇了一跳,身子往椅子上後仰,安撫的連連說:“J'ai très bien compris ton opinion。(我特別理解你的觀點。)”

2016年,我們終於等到了取簽信(可以去辦移民簽證了)。

告別成都的那個冬天,女兒班上的小朋友,每一個都配備著口罩。我們到了講法語的蒙特利爾。如果來這裡旅遊,那麼只會Combien ça coûte(多少錢)就夠了。可要在這裡生活,每天都覺得我的法語“B2”是假的,“C1”都不夠真——魁北克人說話好像含了一個胡桃,音節滾動一下就飛快地過去,留下我蒙頭蒙腦反復追問。

這裡雖然只有7萬華人,但有著一個龐大而粘稠的華人網上社群。腳還沒落地,“移友”們已經拉我加入無數個群。自媒體的讀者群,傳銷群,拼單群,二手物品交換群,練車的教練群。

出國之前,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雪,是九寨溝的兩寸積雪。離開前,作為推薦人之一,阿部前來送行。他說:“新移民不是landing paper(移民紙)上記載的時間,還有你的眼睛、你的面孔。三年五年以後,你安靜下來,知道自己在哪裡,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然後你像糖融進水,鹽放進湯,融入了加拿大。”

“每一個新移民都不認這個命,一代代新移民都要往上面掙扎。所有的人所有的結果彙集起來成為河流,這就是命運。我在蒙特利爾十幾年,看到新移民人來又人去,像是候鳥來這兒打一個轉,歇一歇腳。如果有一天你放下來你在職業上的追求,不再折騰,願意專心專意的做一個媽媽,蒙特利爾永遠都是你的家。”

“無論你去哪裡,必須要記住,一代移民能夠混出頭的幾率是很小的。就像一片樹葉開不出花。能夠開花的是你背後的小姑娘,他們這一代才能夠真正融入主流社會,真正做出成就。”

第一代移民有太多的烙印,少量的錢、不通的語言、沒有任何社會關係……可是就是這麼一群人卻從最基礎的底層職業做起,慢慢完成財富的積累,在異國他鄉慢慢生根發芽。

陣痛的辛酸屬於第一代人,無上的榮耀同樣屬於他們。是他們努力消除移居海外人的不適,是他們為下一代開啟了面向新世界的曙光。讓下一代有機會融入主流社會,真正擁有燦爛的人生。

如果你的‘遞料’能被接收,那麼到面試的時候,只要你能夠證明法語有‘B2’水準,英語能夠正常交流,面試就有75%的幾率成功通過。面試只有兩個鐘頭,好好準備,很容易過的!”

2011年春天,我終於決定:工作直接辭掉,脫產學法語!

仲介所說的“B2水準”,加拿大官方說法是:需要學習750到1000個小時,達到口頭“有邏輯、順暢地表達”,能“聽懂非專業領域內的大部分內容”。

我常常和女兒一起玩跳梯子的遊戲——其實只是為了“多喝水、多跳”,排出腎結石。在社區中心花園的樓梯上,我們母女一步步往下跳,然後比賽著喝純淨水,喝完又一步步跳上去。背包裡的MP3伸出耳機塞在我耳朵裡,聽著宛如天書的法語。

回到家,要哄思思早點睡覺,她睡著了我才能繼續和法語“死磕”。

我給女兒編故事:“有一天,媽媽做了一個夢,一個仙女告訴我:學會兩門外語就能飛……” 5歲的思思呼的一下從被窩裡坐起來,眼睛瞪得圓圓的:“真的嗎?!” 是的,是真的,至少媽媽相信它是真的。

法語考試五花八門,不像雅思有“機經”可以借鑒,全靠自己摸索。我失敗了一次,兩次,三次,口語超越“B2”的時候,聽力就不行;聽力超越“B2”了,口語又掉了下去。

因為我常常搜索“法語考試”,國內的搜尋引擎總有彈窗出來:“代考法語B2,只要4萬人民幣!”仲介也說,有客戶找代考了,也考過了,花的錢肯定沒有自己的學費多。但是代考這件事,她不鼓勵,她只知道,有的客戶自己一句法語不會說,給了她非常漂亮的成績單。

說我沒對代考有動心過,那是假的。但如果靠代考提交了成績單,我在面試的時候能說得清楚嗎?如果我到外國後被發現造假給攆回來,我的思思到哪裡接著上學?

還是算了吧,還是繼續考吧。

2013年,我斷斷續續地工作,將法語課程讀到了第750小時,而最終把4個“B2”拿下。

考試在法國領事館,是TCF (Test de connaissance du français,法語知識測試)並加試口語和寫作。

當天有四五個考生,一水兒嫩蔥似的大學生,以及在領事館工作的美女前臺。看到我“德高望重”的年紀,每個同學進了“小黑屋”出來後,都會悄悄給我說一聲他們印象最深的那道題,然後送我一聲bon courage(祝你好運)走人。

從B1到C2的題,我愣是都沒聽懂題!也因此法國帥哥已經充分知道我法語有多渣,到了“C2”級別時,最後一道題他是逐詞讀給我的: Qu'est ce que tu penses la nostalgie?(你怎麼看待“懷鄉”?)

我聽成了:Qu'est ce que tu penses l'Australian?(你怎麼看待澳大利亞人?)心想:我的天啊,可以這樣評價人家澳大利亞人嗎?法國和澳大利亞有什麼仇什麼怨呢?我該怎麼把“政治正確”的點踩准呢?

考官看我入定的眼神,直接用拼音了:la n-o-s-t-a-l-g-i-e!並且用大白話解釋說:quelqu'un quine veut pas du tout de partir de son pays,son village !(就是一個留戀故土、不願意離開的人!)

這題目像是個打開的閘門,讓我的感性完全衝破了好不容易學會的“B2”理性分析。我對著考官語氣激烈地說:我們這一代人是沒有故鄉的……每一種植物都嘗試把自己種子發射得遠遠地,借著風、動物的皮毛、人類的力量。為什麼它們要這樣做?因為沒有足夠的陽光,空氣和水。每一代都得告別自己的故鄉,每一代都得撒播自己的種子。這,就是命運。

考官被這樣機關槍一樣的回答嚇了一跳,身子往椅子上後仰,安撫的連連說:“J'ai très bien compris ton opinion。(我特別理解你的觀點。)”

2016年,我們終於等到了取簽信(可以去辦移民簽證了)。

告別成都的那個冬天,女兒班上的小朋友,每一個都配備著口罩。我們到了講法語的蒙特利爾。如果來這裡旅遊,那麼只會Combien ça coûte(多少錢)就夠了。可要在這裡生活,每天都覺得我的法語“B2”是假的,“C1”都不夠真——魁北克人說話好像含了一個胡桃,音節滾動一下就飛快地過去,留下我蒙頭蒙腦反復追問。

這裡雖然只有7萬華人,但有著一個龐大而粘稠的華人網上社群。腳還沒落地,“移友”們已經拉我加入無數個群。自媒體的讀者群,傳銷群,拼單群,二手物品交換群,練車的教練群。

出國之前,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雪,是九寨溝的兩寸積雪。離開前,作為推薦人之一,阿部前來送行。他說:“新移民不是landing paper(移民紙)上記載的時間,還有你的眼睛、你的面孔。三年五年以後,你安靜下來,知道自己在哪裡,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然後你像糖融進水,鹽放進湯,融入了加拿大。”

“每一個新移民都不認這個命,一代代新移民都要往上面掙扎。所有的人所有的結果彙集起來成為河流,這就是命運。我在蒙特利爾十幾年,看到新移民人來又人去,像是候鳥來這兒打一個轉,歇一歇腳。如果有一天你放下來你在職業上的追求,不再折騰,願意專心專意的做一個媽媽,蒙特利爾永遠都是你的家。”

“無論你去哪裡,必須要記住,一代移民能夠混出頭的幾率是很小的。就像一片樹葉開不出花。能夠開花的是你背後的小姑娘,他們這一代才能夠真正融入主流社會,真正做出成就。”

第一代移民有太多的烙印,少量的錢、不通的語言、沒有任何社會關係……可是就是這麼一群人卻從最基礎的底層職業做起,慢慢完成財富的積累,在異國他鄉慢慢生根發芽。

陣痛的辛酸屬於第一代人,無上的榮耀同樣屬於他們。是他們努力消除移居海外人的不適,是他們為下一代開啟了面向新世界的曙光。讓下一代有機會融入主流社會,真正擁有燦爛的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