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北大高材生與父母決裂:你把我當“驕傲”,我把你當“毒藥”!

昨天, 科長看了一則紅星新聞的消息, 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一位高考理科狀元

北大畢業、留美研究生

卻長達12年不回家過春節

拉黑父母, 與其決裂6年

他書寫萬字書信控訴父母“罪行”

為了解決自己長期壓抑的心理問題

他甚至準備攻讀心理學博士

他是父母可以高談闊論的驕傲, 父母卻是紮在他心頭的一根肉刺。

王猛將自己與家庭決裂的根源歸結為父母從小對自己的“過度關愛”: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

他寫下萬字長文, 並發給了一些要好的朋友, 告訴這些年輕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當我們深愛一件事物的時候, 我們會想要佔有, 想要緊緊鎖住它不讓它飛走。

可事實是, 任何控制都會遭遇反彈。

在王猛眼裡, 父母是控制孩子的出類拔萃的模範, 而自己就像個木偶被父母嚴格操控著所有一切。

控制著裝, 會讓孩子更自卑

王猛說, 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

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小學時, 班裡搞文藝演出, 班主任要求大家穿齊膝短褲參加, 可王猛的母親卻不由分說地非讓他穿長褲, 結果整個演出只有王猛沒按要求著裝。

當所有人都把異樣的眼光投向自己的時候, 試想一下, 孩子會是什麼心情?

你是會尊重孩子的穿衣意願, 還是會強行要求孩子聽從自己的命令?

控制社交, 會造成孩子有社交障礙

王猛是大院子弟, 從上小學到高中畢業, 所有的生活圈子幾乎都在這個院子裡, “包括朋友, 都是他們(父母)認識、瞭解或者聽過的, 跳出學校的幾乎沒有。 ”

有一次王猛在外參加奧數考試不小心丟失資料夾, 找回後發現被人劃壞並塗抹, 母親不但沒有一絲安慰, 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封閉的社交環境導致王猛在步入社會之後, 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工作不順利, 處處受挫。

回想一下, 你有沒有嚴格限制孩子的社交?除了學校和家裡,

你會帶孩子通過其他管道接觸外界嗎?

遠程操控, 會讓孩子想方設法逃離

王猛上大學時好不容易離開了家, 父母卻又安排了在北京的大姨“照顧”他:不斷給他打電話, 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瞭解他的情況。

即便是出國留學, 父母依然沒“放過”他, 找了在國外的老朋友繼續“照顧”他, 即便他已經明確提出這個“老朋友”人品有問題, 和他相處不來, 父母也不以為然, 反而告訴他要學會和所有人相處。

最後的結果就是王猛下定決心與父母徹底決裂, 可惜他的父母到現在都想不明白, 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

控制的作用是相反的。 當父母希望孩子活在自己制定的規則當中, 你應該這樣, 不應該那樣, 起初孩子可能會遵從,

但等孩子慢慢成長感受到被束縛被壓制的時候, 就會想方設法逃離父母的控制。

而逃離的方式要麼就是離得遠遠的, 要麼就是跟父母對著幹, 用對抗來報復父母。

仔細想想, 孩子該上幼稚園的時候, 你捨得放手嗎?你會讓老師一天不間斷地彙報孩子的行程嗎?

龍應台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比起關愛,放手更考驗父母的素質。

學會接納分離

孩子不是玩偶,永遠長不大,總有一天,他們要掙脫我們的懷抱,飛向廣闊的天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放手,學會接納分離。

不要用約定和承諾來控制孩子

果果媽跟孩子制定了一個規則,每天只能吃兩塊糖,為此,她還把糖放到了高處,讓孩子夠不著。

可她發現,孩子竟然會搬來小凳子偷糖吃。果果媽開始反思自己對孩子的管理,她決定改換方針政策,讓孩子自己管糖罐子。

她對孩子說:“糖罐子你自己管著,不過糖吃多了牙齒會壞,有多疼你是知道的,所以你還是每天吃兩塊,好嗎?我們先來數一下糖罐子裡還有多少塊糖,夠你吃幾天,等你吃完之後媽媽再給你買新的回來!”

孩子開心地和媽媽一起數糖,一共20塊,夠吃10天。過了幾天,果果媽悄悄去數裡的糖,發現孩子真的一塊都沒有多吃。

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當我們從控制者的角色中退出,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力時,必然會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讓教育效果翻倍:

第一控制了孩子的吃糖數量,第二增強了孩子的自控力,第三把孩子撒謊和弄虛作假的行為制止在搖籃裡。

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孩子的成長是以身體去體驗生活,親自感受生活的磨礪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一路的摸爬滾打都是人生最寶貴得經歷,是人生中獨一無二的美好記憶。

只有孩子真正體驗過了,他們的智力才會發展。

比如小孩愛玩刀,一味地嚇唬、呵斥並沒什麼用。孩子會趁著我們一時疏忽,越發放縱,什麼危險玩什麼。

我們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達到傷害的臨界狀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種感覺。

有過刀子體驗的孩子,外出時被繩子纏住,他才會尋找類似刀子的尖銳物品去割斷繩子,這就是智力發展。而只學習過刀子很危險這個結論的孩子,是沒有能力自救的。

控制就等於扼殺精神生命。家長控制力越強,孩子未來發彈的力度就會更大。

而孩子反抗的代價,輕則親子疏離,重則親情決裂,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龍應台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比起關愛,放手更考驗父母的素質。

學會接納分離

孩子不是玩偶,永遠長不大,總有一天,他們要掙脫我們的懷抱,飛向廣闊的天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放手,學會接納分離。

不要用約定和承諾來控制孩子

果果媽跟孩子制定了一個規則,每天只能吃兩塊糖,為此,她還把糖放到了高處,讓孩子夠不著。

可她發現,孩子竟然會搬來小凳子偷糖吃。果果媽開始反思自己對孩子的管理,她決定改換方針政策,讓孩子自己管糖罐子。

她對孩子說:“糖罐子你自己管著,不過糖吃多了牙齒會壞,有多疼你是知道的,所以你還是每天吃兩塊,好嗎?我們先來數一下糖罐子裡還有多少塊糖,夠你吃幾天,等你吃完之後媽媽再給你買新的回來!”

孩子開心地和媽媽一起數糖,一共20塊,夠吃10天。過了幾天,果果媽悄悄去數裡的糖,發現孩子真的一塊都沒有多吃。

這個案例讓我們看到,當我們從控制者的角色中退出,把信任還給孩子,讓孩子獲得自我管理的權力時,必然會喚起孩子內心的自尊感和責任感,讓教育效果翻倍:

第一控制了孩子的吃糖數量,第二增強了孩子的自控力,第三把孩子撒謊和弄虛作假的行為制止在搖籃裡。

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孩子的成長是以身體去體驗生活,親自感受生活的磨礪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一路的摸爬滾打都是人生最寶貴得經歷,是人生中獨一無二的美好記憶。

只有孩子真正體驗過了,他們的智力才會發展。

比如小孩愛玩刀,一味地嚇唬、呵斥並沒什麼用。孩子會趁著我們一時疏忽,越發放縱,什麼危險玩什麼。

我們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慢慢達到傷害的臨界狀態,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這種感覺。

有過刀子體驗的孩子,外出時被繩子纏住,他才會尋找類似刀子的尖銳物品去割斷繩子,這就是智力發展。而只學習過刀子很危險這個結論的孩子,是沒有能力自救的。

控制就等於扼殺精神生命。家長控制力越強,孩子未來發彈的力度就會更大。

而孩子反抗的代價,輕則親子疏離,重則親情決裂,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科學家庭育兒團隊原創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