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專訪IDEO合夥人:用設計思維打造秘魯最創新的私立學校

混設計圈的一定聽過IDEO的大名, 這家來自矽谷的設計諮詢公司以設計絕佳的科技產品成名, 全世界第一台筆記型電腦以及蘋果公司的第一個滑鼠都出自IDEO。

在《快公司》雜誌評出的全球最具創新能力的25家公司中, IDEO位列第10, 且前9位都用過IDEO的設計。

這家極具商業及科技基因的設計公司在2011年接手了一個來自教育產業的案子, 客戶是秘魯的一位元商業大亨, 他給IDEO提了一個要求——重新設計秘魯的學校體系, 讓更多秘魯的孩子能以負擔得起的價格接受更高品質的教育。 但問題是, 在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開展的全球教育調查中, 秘魯的教育水準長年處於墊底的位置。

IDEO用了六個月的時間調研, 最終在幾所試點學校推出了這套叫做Innova的學校體系, 四年時間過去了, Innova學校成了秘魯最大的私營教育系統, 學生的數學成績是全國平均水準的三倍, 溝通能力成績是全國平均水準的兩倍。

一個設計公司重塑了整套教育體系, 怎麼做到的?我們專訪了IDEO副合夥人、教育業務執行總裁Sandy Speicher , 她也是Innova專案的總負責人, 來聽聽這次跨界創新背後的秘密。

Sandy Speicher設計師也能做教育

中歐商業評論(以下簡稱CBR):先介紹一下Innova這個專案在秘魯的最新情況?

Sandy Speicher:到今年, Innova在秘魯已經有29所學校了, 大概擁有2萬名學生, 1000多名老師, 同時學校在以每年6-8所的速度增加, 我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 在秘魯建成70所學校。

CBR:你們在確定方案之前花了6個月的調研時間, 這在IDEO的各種專案中算是一個比較長的前期準備時間嗎?

Sandy Speicher:其實IDEO的項目並沒有一個標準的準備時間週期, 但是由於Innova這個項目涉及到設計一整套學校體系, 複雜程度較高, 所以前期花的時間會更多, 而且是這樣, 每當你就某個設計細節深入研究下去, 花的時間就會更長, 你可以想像重新設計一所學校會牽涉到多少變數和利益相關人。 我們在花了6個月確認了基本框架後, 隨後的8個月也依然在跟秘魯方面保持溝通,

每6周就要飛去秘魯應對隨時出現的新問題。

Innova這個項目很有意思的是它本身會“生長”, 我指的是所需要的人力, 專案初期, 我們的核心團隊一共只有5個人, 其中1個是商業設計師、1個系統設計師、1個溝通設計師、1個建築師還有1個研究員。 但到專案結束的時候, 我們整個團隊有14個人, 其中有6個是商業設計師。

CBR:但你們的任務是要重建一個學校體系, 這些商業設計師、建築師、溝通設計師等團隊成員聽上去好像都跟教育不搭邊?

Sandy Speicher:你說得沒錯, 大眾的一般認知是做類似的教育項目一定要是教育專業的人才行, 而我們整個團隊沒有人研究過教育, 看起來好像不合理, 但如果退一步看, 整個“重新設計一所學校”這個命題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設計問題,

設計問題的核心是解決人的問題。

也就是說, 如何在秘魯打造一個更好的學校體系, 這件事關聯到多少利益相關人?比如有學生、家長、教師、政府、投資方等等, 只是教育專業的人才未必能夠懂得如何調和好這些群體的利益, 而思路對路的設計師可以做到。 而且Innova這個項目並不僅僅靠設計團隊, 秘魯那邊的客戶團隊也一樣重要。

Innova的投資人在秘魯擁有很大的商業項目, 他們在物流、金融、服務等領域有深厚的經驗積累, 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從他們身上攫取智慧, 説明他們用新的視角看問題。 對我們而言, 只需要不停地保持學習, 然後更好地和他們的知識進行整合。

低價、有效、可複製

CBR:所以當你們花了這麼多時間之後, 對要解決的秘魯教育問題有什麼新的認識?

Sandy Speicher:傳統的秘魯公立教育的教學方式是這樣的: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記筆記,每天放學回家家長都能看到孩子記錄滿滿的筆記本,但這個過程並不意味著“學習”發生了,看看秘魯在全球教育測試的排名就知道了,這種“不走心”的教學方式並不有助於學生的成長。

另一方面,秘魯有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產階級,他們渴望他們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因為很多這些中產階級的家長自己小時候並沒有受過多好的教育,所以他們深知好的教育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但問題又來了,如果選擇那些教育品質相對上乘的私立學校,這意味著要花費自己收入的30%-50%,這筆開銷對中產階級而言顯然太貴。

Innova學校最後的收費是每個學生每月130美元,而好的私立學校要比這個價格貴上兩到三倍。當這些家長帶著孩子來到Innova學校,他們很自然地會發現這所造型頗有格調的學校在相鄰的生活社區中顯得多麼與眾不同,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學校到底在教些什麼,但他們心底會有一種成就感,覺得自己為孩子的教育盡了心。

CBR:除了框定一個能夠承擔的價格,這個項目還要考慮哪些要素?

Sandy Speicher:設定一個中產階級能夠負擔起的價格只是第一步,Innova要能持續下去還需要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可複製,或者說它能夠實現規模化;二是它能切實解決現存教育的問題,即可執行性。因為如果新設計的學校系統不能有效率地快速複製,就靠那麼一兩所樣板學校,哪怕它們被證明有多麼完美,其實並沒有多大實際價值。另外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設計的這套體系到底能不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CBR:價格低廉、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規模化,你們對這三個核心目標會有優先順序排序嗎?

Sandy Speicher:說實話,這幾個核心要素是需要一併考慮的,它們本身是一種非線性的發展狀態,我們的整體思路並不是從設計一所完美的學校體系開始,而是徹底打破從零開始,比如我們的目標是要在秘魯建立200所這樣的學校,那我們會去測算需要多少師資力量,這些師資力量有沒有可能一次性引進,如果沒有,我們是不是要打造一個後備教師培養體系?

再比如,建造學校很大的一塊成本是土地,未來幾年地產價格的走勢我們要如何去考慮,如果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我們就要先確保拿到地,而不是一所一所地推進。所以重新設計一個學校更多的要從生態體系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靜態地看其中的每個變數。

CBR:能舉幾個在Innova這個項目裡你們實際的設計創新例子嗎?

Sandy Speicher:首先在教學模式上,我們考慮用一種混合學習模式取代原來的教師主導式教學,也就是說學生有“自主學習”(solo time)和“小組學習”(group time)兩個學習場景,並且全部基於數位平臺,實現個性化和資料量化,家長可以在網上瞭解孩子的學習進程,讓學習這件事變得好玩起來。

“混合學習”模式

採用這種混合學習的模式還能極大地提升教師的使用效率,在“小組學習”模式下,平均1個教師分到30個學生,但到“自主學習”時,1個教師可以照看60個學生,而且教室之前的牆板是可移動的,教師這個稀缺資源一下子變得更加可得了,也讓這個學校的運營成本下降了。

教室裡的可移動牆壁

其次,之前說過,土地也是和教師一樣重要並稀缺的資源,我們一直在想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空間,在秘魯,教學樓是有限高的,最高只能3層,我們就想為什麼不能在室外的屋頂設計一個學習空間呢?結果讓我們很意外,當你走上屋頂看到孩子們坐在野餐桌上擺弄著電腦,那種感覺真像是在大學校園,學生會覺得非常自由,他們第一次對學習有了掌控力,有種主人翁的感覺。

屋頂的學習空間

另外一個創新點在於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因為在秘魯這樣缺乏優質教師的國家,如何讓教師們認可Innova跟別的學校不一樣,這一點很關鍵。我們為教員提供了一個網上教師資源中心,其實是一個資料庫,裡面存有18000多個基於最新教學方法而設計的自訂課程方案。教師之間也可以互動起來,他們教學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同時我們也和相關大學對接,一同培養後備師資力量。

CBR:你提到了好幾次技術在這次重塑學校中扮演的角色,但秘魯的孩子之前可能比較少接觸過比如互聯網、電腦和各種軟體應用,最開始需要一個適應期嗎?

Sandy Speicher:技術是整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Innova這個項目裡,它不只意味著工具屬性,對學生家長而言,在這個價格的私立學校能裝配有各種技術手段的教學方式,這本身是具有象徵意義的。

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擔心學生能不能順利使用這些技術去輔助他們的學習,為此我們做了各種預測,哪些部分需要向他們解釋,具體操作要如何指導等等,然後我們開展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試驗專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一款英文學習應用,而秘魯學生本身是說西班牙的,正當我們戰戰兢兢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這些學生居然在1天之內就能熟練這個軟體,他們居然自己會用Google翻譯,這連我們自己都沒想到,然後這種方式瞬間病毒性地傳播開了。

更神奇的是,我們的資料顯示85%的學生有校外登陸記錄,所以我們一開始的種種預測其實都不成立,事實上,孩子對技術的使用是一個非常自然而然的過程,他們會用各種創造性的方式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在這個過程反倒是在向他們學習。

CBR:很好奇你們每一個設計想法的形成流程是什麼樣的?

Sandy Speicher:之前也說到,雖然我們對教育並不精通,但我們有一個針對這類問題的流程,那就是關注人、瞭解人,教育絕不只是和學生相關,這裡有太多的利益相關人。

在調研初期,我們整整花了6周時間“浸泡”在秘魯,瞭解和這個問題相關人群的需求到底是什麼,然後提出各種設想,再拿這些“如果”去和客戶討論,有的時候討論會非常激烈,“是這個、不是那個”,最後找到所有人最有共鳴的點子去詳細設計。

對中國的啟示

CBR:最後來聊一聊中國,雖然和秘魯的國情有所差異,但中國同樣面臨巨大的教育挑戰,最核心的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在你看來,Innova的經驗對中國有哪些借鑒意義?

Sandy Speicher:我看任何問題都會把它當作一個設計問題,所以你問的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問題,雖然我對中國的教育狀況不是非常瞭解,但我大概知道一些情況,比如中國的農村非常缺教師、孩子的父母多外出務工、配套的基礎設施也沒跟上等等,所以設計思路就要圍繞這些方面展開,其實這個問題很適合拋給你們的雜誌讀者,因為Innova這個案例很大的一個意義在於,商業可以在教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像Innova的創始人,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位秘魯商業大亨,他自己覺得他做了各種為秘魯中產階級服務的服務產業,是時候做教育了,其實教育行業也是服務行業,而且他越來越覺得秘魯要想取得更長遠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人才輸送通道是不可能的,這麼做既有社會意義也能實現盈利,而且民眾也會歡迎。

所以對中國的借鑒意義可能在於,中國的商業領袖有沒有可能更多地介入到教育領域,我們已經在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看到越來越多服務於中產階級的私立教育,中國是不是也可能到達這個階段,出現更多價廉質優的私立教育去彌補公立教育的不足。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作者潘鑫磊。

對要解決的秘魯教育問題有什麼新的認識?

Sandy Speicher:傳統的秘魯公立教育的教學方式是這樣的: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記筆記,每天放學回家家長都能看到孩子記錄滿滿的筆記本,但這個過程並不意味著“學習”發生了,看看秘魯在全球教育測試的排名就知道了,這種“不走心”的教學方式並不有助於學生的成長。

另一方面,秘魯有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產階級,他們渴望他們的孩子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因為很多這些中產階級的家長自己小時候並沒有受過多好的教育,所以他們深知好的教育對一個孩子有多重要。但問題又來了,如果選擇那些教育品質相對上乘的私立學校,這意味著要花費自己收入的30%-50%,這筆開銷對中產階級而言顯然太貴。

Innova學校最後的收費是每個學生每月130美元,而好的私立學校要比這個價格貴上兩到三倍。當這些家長帶著孩子來到Innova學校,他們很自然地會發現這所造型頗有格調的學校在相鄰的生活社區中顯得多麼與眾不同,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學校到底在教些什麼,但他們心底會有一種成就感,覺得自己為孩子的教育盡了心。

CBR:除了框定一個能夠承擔的價格,這個項目還要考慮哪些要素?

Sandy Speicher:設定一個中產階級能夠負擔起的價格只是第一步,Innova要能持續下去還需要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可複製,或者說它能夠實現規模化;二是它能切實解決現存教育的問題,即可執行性。因為如果新設計的學校系統不能有效率地快速複製,就靠那麼一兩所樣板學校,哪怕它們被證明有多麼完美,其實並沒有多大實際價值。另外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設計的這套體系到底能不能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CBR:價格低廉、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規模化,你們對這三個核心目標會有優先順序排序嗎?

Sandy Speicher:說實話,這幾個核心要素是需要一併考慮的,它們本身是一種非線性的發展狀態,我們的整體思路並不是從設計一所完美的學校體系開始,而是徹底打破從零開始,比如我們的目標是要在秘魯建立200所這樣的學校,那我們會去測算需要多少師資力量,這些師資力量有沒有可能一次性引進,如果沒有,我們是不是要打造一個後備教師培養體系?

再比如,建造學校很大的一塊成本是土地,未來幾年地產價格的走勢我們要如何去考慮,如果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我們就要先確保拿到地,而不是一所一所地推進。所以重新設計一個學校更多的要從生態體系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靜態地看其中的每個變數。

CBR:能舉幾個在Innova這個項目裡你們實際的設計創新例子嗎?

Sandy Speicher:首先在教學模式上,我們考慮用一種混合學習模式取代原來的教師主導式教學,也就是說學生有“自主學習”(solo time)和“小組學習”(group time)兩個學習場景,並且全部基於數位平臺,實現個性化和資料量化,家長可以在網上瞭解孩子的學習進程,讓學習這件事變得好玩起來。

“混合學習”模式

採用這種混合學習的模式還能極大地提升教師的使用效率,在“小組學習”模式下,平均1個教師分到30個學生,但到“自主學習”時,1個教師可以照看60個學生,而且教室之前的牆板是可移動的,教師這個稀缺資源一下子變得更加可得了,也讓這個學校的運營成本下降了。

教室裡的可移動牆壁

其次,之前說過,土地也是和教師一樣重要並稀缺的資源,我們一直在想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空間,在秘魯,教學樓是有限高的,最高只能3層,我們就想為什麼不能在室外的屋頂設計一個學習空間呢?結果讓我們很意外,當你走上屋頂看到孩子們坐在野餐桌上擺弄著電腦,那種感覺真像是在大學校園,學生會覺得非常自由,他們第一次對學習有了掌控力,有種主人翁的感覺。

屋頂的學習空間

另外一個創新點在於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因為在秘魯這樣缺乏優質教師的國家,如何讓教師們認可Innova跟別的學校不一樣,這一點很關鍵。我們為教員提供了一個網上教師資源中心,其實是一個資料庫,裡面存有18000多個基於最新教學方法而設計的自訂課程方案。教師之間也可以互動起來,他們教學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同時我們也和相關大學對接,一同培養後備師資力量。

CBR:你提到了好幾次技術在這次重塑學校中扮演的角色,但秘魯的孩子之前可能比較少接觸過比如互聯網、電腦和各種軟體應用,最開始需要一個適應期嗎?

Sandy Speicher:技術是整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Innova這個項目裡,它不只意味著工具屬性,對學生家長而言,在這個價格的私立學校能裝配有各種技術手段的教學方式,這本身是具有象徵意義的。

其實一開始我們也擔心學生能不能順利使用這些技術去輔助他們的學習,為此我們做了各種預測,哪些部分需要向他們解釋,具體操作要如何指導等等,然後我們開展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試驗專案,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一款英文學習應用,而秘魯學生本身是說西班牙的,正當我們戰戰兢兢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這些學生居然在1天之內就能熟練這個軟體,他們居然自己會用Google翻譯,這連我們自己都沒想到,然後這種方式瞬間病毒性地傳播開了。

更神奇的是,我們的資料顯示85%的學生有校外登陸記錄,所以我們一開始的種種預測其實都不成立,事實上,孩子對技術的使用是一個非常自然而然的過程,他們會用各種創造性的方式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在這個過程反倒是在向他們學習。

CBR:很好奇你們每一個設計想法的形成流程是什麼樣的?

Sandy Speicher:之前也說到,雖然我們對教育並不精通,但我們有一個針對這類問題的流程,那就是關注人、瞭解人,教育絕不只是和學生相關,這裡有太多的利益相關人。

在調研初期,我們整整花了6周時間“浸泡”在秘魯,瞭解和這個問題相關人群的需求到底是什麼,然後提出各種設想,再拿這些“如果”去和客戶討論,有的時候討論會非常激烈,“是這個、不是那個”,最後找到所有人最有共鳴的點子去詳細設計。

對中國的啟示

CBR:最後來聊一聊中國,雖然和秘魯的國情有所差異,但中國同樣面臨巨大的教育挑戰,最核心的是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在你看來,Innova的經驗對中國有哪些借鑒意義?

Sandy Speicher:我看任何問題都會把它當作一個設計問題,所以你問的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問題,雖然我對中國的教育狀況不是非常瞭解,但我大概知道一些情況,比如中國的農村非常缺教師、孩子的父母多外出務工、配套的基礎設施也沒跟上等等,所以設計思路就要圍繞這些方面展開,其實這個問題很適合拋給你們的雜誌讀者,因為Innova這個案例很大的一個意義在於,商業可以在教育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像Innova的創始人,就是之前提到的那位秘魯商業大亨,他自己覺得他做了各種為秘魯中產階級服務的服務產業,是時候做教育了,其實教育行業也是服務行業,而且他越來越覺得秘魯要想取得更長遠的發展,沒有一個穩定的人才輸送通道是不可能的,這麼做既有社會意義也能實現盈利,而且民眾也會歡迎。

所以對中國的借鑒意義可能在於,中國的商業領袖有沒有可能更多地介入到教育領域,我們已經在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看到越來越多服務於中產階級的私立教育,中國是不是也可能到達這個階段,出現更多價廉質優的私立教育去彌補公立教育的不足。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作者潘鑫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