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人怎麼看表演 看韓熙載家的“晚會節目單”

□記者游曉鵬

古時候, 年三十是一個莊嚴的日子, 家家戶戶該拜神拜神, 該敬祖敬祖, 該熬福熬福, 想看春晚, 對不起沒有。 藝人這天也要回家過年, 而且也沒有人突發奇想搞一個拼盤晚會去揮霍這個一年中最嚴肅的時刻, 不管你是大戶人家還是小老百姓, 否則會顯得無比另類。

但是, 古代春節基本上官員們都是放假的, 中國在秦漢甚至更早已經有了公假規定, 一直到清代、民國, 在春節前後都大體設置有立春、元正(元旦)、正月歲首、元宵等節慶假期, 老百姓這些天也會放下手裡的活計, 只要營生還過得好,

也一定會熱熱鬧鬧地過節, 討個吉利。

雖然年三十沒有春晚, 但進入臘月開始, 古人就安排了很多“節目”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 孔子的弟子子貢曾經觀看過臘八節祭祀的場面, “一國之人皆若狂”的大眾狂歡把他震驚得有些懷疑人生, 孔子倒是看得開, 說這是“百日之勞, 一日之樂”, 大家忙了一年, 應該盡情放鬆一下。 當時, 齊國的狂歡盛會辦得格外火爆, 引得天下男女往而觀之, 其中包括鄰國的魯莊公, 他不顧君主的身份也要淘票一張, 最後在史書上落下了“非禮”之名。 這倒不是魯莊公在派對上的非禮美女, 而是跨越國境去幹這個事, 實在不成體統。

那時候這種場面會有什麼節目呢?主要是樂舞。 8000年前, 中國人就製作出了精良的古笛,

人們對音律已經認識很深, 樂舞發展起來後, 幾乎每個時代都有代表作, 傳說中黃帝時有《雲門》, 唐堯時有《咸池》, 夏禹時有《大夏》, 這些多為群舞, 現場仿效山林穀溪之聲歌唱, 敲打以鹿皮蒙面的缶, 擊打清脆的石磬, 彈奏有十五根弦的瑟, 舞隊則會扮成百獸紛紛起舞, 場面震撼而隆重。

這些光聽描述相當簡陋, 無法跟今天晚會的聲光電相比, 但隨著社會發展, 人們不僅會第一時間把各種先進工藝、技術運用到刀槍劍戟這些軍事項目上, 也會用到娛樂事業上, 改善各種樂器。 先秦時期, 中國誕生了較早的藝人, 包括享譽後世的鼓琴高手伯牙、韓國歌者韓娥、秦國的男高音秦青等。

韓娥曾應邀到齊國開過一場演唱會,

她的代表作是《曼聲哀哭》, 大約是今天楊宗緯的風格, 能把全場老幼弄得垂涕相對。 假如那時有春晚, 這個節目一定會被導演PASS掉。 對了, 餘音繞梁這個詞也是從韓娥這來的。 還有聲振林木的秦青等, 他不僅唱得好, 還是一位知名導師。 其中, 有位學員叫薛譚, 學了一段覺得可以了想走, 導師沒說什麼, 臨別時突然引吭高歌, 響遏行雲, 薛譚聞之大驚, 回敬了導師一個轉身, 繼續深造。 當然, 還有聞名樂壇的“鄭衛之音”, 當時豫中豫北一帶堪稱流行音樂之都, 所以才有韓娥這樣的歌星能出國走穴, 直到漢朝, “鄭聲”都是娛樂圈裡最流行、賣相最好的唱法, 並屢屢引發一些藝術保守派的攻擊。

秦漢及以後, 樂舞百戲、弦管歌舞大約都是宮廷裡和有錢人家自家包場子欣賞的常見專案,

娛樂事業極度發達, 節目不光有樂舞, 還有了雜技、幻術、角抵(相撲)等節目, 這些雜技的精彩程度或許不亞於今天, 在數目龐大的漢畫像石中, 它們是畫師表現的重點之一。 那時候, 如同今天的春晚一樣, 各種節目拼盤組合的盛大演出, 老百姓還是很少有機會看的, 但是貴族們屢見不鮮, 為了討巧, 節目也在不斷創新, 所以即使是以享盡人間之樂聞名的秦二世, 也常常沉溺于宮裡的這些表演, 那看得真是心無旁騖, 李斯有急事來商量他都不搭理, 護著遙控器不撒手。

如今, 人們習慣除夕夜一邊吃飯一邊看春晚, 在古代, 這是相當高端的室內活動, 有能力把宴飲和節目結合起來的只可能是達官貴人。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有吃有玩有看的夜宴或許能從史書或者章回小說裡找出來一些, 但留下畫面的似乎只有韓熙載家的那一次。

韓熙載給南唐後主李煜打工, 南陽人, 曾隱居嵩山, 南渡後當了中書舍人, 但他一點都不像他的老闆一樣“愛上層樓”, 因為他真的是“愁”, 北方強鄰趙匡胤咄咄逼人, 李煜想提拔韓熙載為宰相, 韓熙載完全沒興趣。 為啥?曾經他也屢獻國策, 但頻遭冷遇, 戰機早已貽誤, 自知回天無力但又不敢違抗君命, 只好徹夜宴飲排遣憂憤。 李煜也有意思, 聽說之後就找了畫家顧閎中跑到韓家“竊觀”, 偷偷看完憑著記憶畫下了長長的《韓熙載夜宴圖》。 李煜隨後把這組證據如山的狗仔照扔到了韓熙載面前, 試圖勸誡,不料韓熙載“視之安然”。

這是一個不太正能量的故事,卻讓我們知道了當時的一場歌舞夜宴大體是什麼樣子。畫卷共分五部分,包括聽樂、觀舞、歇息、清吹和送客全過程。演出開始,韓熙載坐在榻上,桌上擺著菜肴,八九位賓客和陪侍包括伴奏圍攏著聽一位女子彈琵琶,旁邊還坐著整場演出的導演——一位教坊副使,教坊是當時的官方娛樂機構,下一個要表演綠腰舞的小姑娘王屋山也立在身後,等待上場。隨著晚會進行,韓熙載亢奮起來,脫了袍子給王屋山伴鼓,不知道韓老爺有沒有大喊大家high起來,總之,晚宴的氣氛達到高潮。之後大家都有點累了,韓熙載穿上外衣回到榻上,又恢復了滿面愁雲,心不在焉,火燭已經燃了一半,預示著夜宴已經差不多了。此時,茶點被端上來,六位女子開始吹奏舒緩的簫樂,直至曲終人散。韓熙載穿上便服,起身與賓客揮手告別,幾位賓客還與女演員們依依不捨,不知是不是索要簽名。

說這是一段錄影都不為過。不過至少畫家是厚道的,主角韓熙載無奈多於荒廢,完美演繹了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西元970年韓熙載去世,強大的北宋在幾年後就統一南北。這幅《韓熙載夜宴圖》卻成為記錄古代娛樂宴飲的經典,宋摹本流傳至今,帶著它曾經的故事在故宮博物院供人唏噓。

試圖勸誡,不料韓熙載“視之安然”。

這是一個不太正能量的故事,卻讓我們知道了當時的一場歌舞夜宴大體是什麼樣子。畫卷共分五部分,包括聽樂、觀舞、歇息、清吹和送客全過程。演出開始,韓熙載坐在榻上,桌上擺著菜肴,八九位賓客和陪侍包括伴奏圍攏著聽一位女子彈琵琶,旁邊還坐著整場演出的導演——一位教坊副使,教坊是當時的官方娛樂機構,下一個要表演綠腰舞的小姑娘王屋山也立在身後,等待上場。隨著晚會進行,韓熙載亢奮起來,脫了袍子給王屋山伴鼓,不知道韓老爺有沒有大喊大家high起來,總之,晚宴的氣氛達到高潮。之後大家都有點累了,韓熙載穿上外衣回到榻上,又恢復了滿面愁雲,心不在焉,火燭已經燃了一半,預示著夜宴已經差不多了。此時,茶點被端上來,六位女子開始吹奏舒緩的簫樂,直至曲終人散。韓熙載穿上便服,起身與賓客揮手告別,幾位賓客還與女演員們依依不捨,不知是不是索要簽名。

說這是一段錄影都不為過。不過至少畫家是厚道的,主角韓熙載無奈多於荒廢,完美演繹了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西元970年韓熙載去世,強大的北宋在幾年後就統一南北。這幅《韓熙載夜宴圖》卻成為記錄古代娛樂宴飲的經典,宋摹本流傳至今,帶著它曾經的故事在故宮博物院供人唏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