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華為魔咒”正在蔓延,每個人都會遇到這個天花板,你要怎樣面對

貓哥跟老李是多年的朋友, 節前小聚, 發現一直養尊處優的他比我這個創業者還顯滄桑, 掩飾不住的疲憊。

老李自打畢業就在一個中小規模的銀行工作,

一路奮鬥成了分行行長, 在那些銀行“利潤好的不好意思公佈”的年份裡, 老李最愛組織聚會, 高朋滿座, 一圈聊下來, 全是他的關係戶, 存錢的大主顧, 理財的大客戶, 一水兒的高淨值, 很是風光了幾年。

話說家裡有個在銀行上班的, 親戚都不得安生, 有的時候要辦卡, 有的時候要存款, 有的時候要買理財, 雖然說業績考核的壓力比較大, 但老李完全可以應付的下來, 可是自打去年銀行體系“穿透靈魂的金融監管”開始之後, 老李的苦日子就開始了。

銀行大監管上周貓哥在《郭樹清上任一年幹了啥?罰單開到手軟, 銀行行長高危!出來混總要還的!你還敢把錢存在銀行裡嗎?》這篇文章裡給大家描述過,

具體到老李身上, 就是有很多會議要開, 有很多文件要學, 有很多客戶要溝通, 也可能有很多雷要扛。

繼續呆著身心俱疲, 40來歲的老李第一次有了跳槽的衝動, 然後, 尷尬就來了。 在積極接觸各類崗位半年之後, 老李感慨:我這銀行行長跳個槽怎麼比大學生找工作還困難?

01

困難是正常的。

在HR的世界裡, 有35歲定律, 如果你去看用工單位的年齡要求, 多數崗位會要求“35歲以下”!

為什麼?

從人的生理發展來講, 35歲是一個分界線, 多數人在學習能力、工作精力、思維活躍度等方面會出現顯著的下滑趨勢, 因為組建家庭、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問題使他在工作中無法傾盡全力。

但35歲定律之前主要針對藍領和基層白領。

過去三十年拜人口紅利所賜,

源源不斷的年輕人製造了蒸蒸日上的gdp。

而依靠學歷、能力通過最初幾輪廝殺的職場人, 在35歲時一部分人早已成了中高管理者, 而另一部分員工雖然不承擔管理職能, 但多數公司為了員工發展會提供諸如“專家”“技術”這樣的晉升體系。

這些人運氣好的可以升職, 不甘心的可以創業, 最差也能混吃混喝到退休。 他們就是所謂中產中層的主力人群。

如果要跳槽, 更多的是通過業內推薦、獵頭等方式展開, 他們是打破35歲定律的中高端人才, 中產中層的主力人群。

可惜這種狀況逐漸成為過去時了, 標誌性事件就是去年此時發生的華為退休事件。

02

貓哥給他起了個名字, 叫“華為的魔咒”, 略誇張, 但不這麼寫不足以表達我對這一趨勢的擔心。

2017年的2月, 華為心聲社區爆出一則通知, 為保持公司年輕化, 華為退休政策即將微調, 從“45歲可以退休”改變了“45歲須退休”, 兩字之差, 含義迥然。

之後曝出更可怕的事情, 華為要“清洗”中國區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 這些員工當初派駐海外, 服務當地運營專案, 同時“傳幫帶”當地員工, 工作的差不多就都回國了, 但運營商投資越來越少, 華為積攢的交付維護人員越來越多, 即便體量大如華為也絕冗餘。 所以任正非決定動手。

表面看起來, 這是華為狼性文化的一部分:定期換血, 提拔新銳。

財報上的體現是因為利潤不佳:2016年華為的銷售在增長, 但是利潤基本沒怎麼增加。

但核心的問題是因為面對互聯網衝擊,

傳統電信運營收入增長乏力, 設備投資疲軟, CT領域已經見頂。 面對亞馬遜、阿裡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的衝擊, 不論是運營商還是設備巨頭都面臨數位化轉型的困境。

任正非自然是看得清楚, 所以有了這樣的表態:“華為不為不奮鬥者買單, 30多歲別光想躺床上數錢, 華為不養吃白飯的人。 ”

我們知道華為的薪酬體系是一個“奮鬥者協議政策”, 經歷過黃金年代, 一個級別不高的老員工, 年收入也抵得上大多數互聯網公司中高層的水準。 但是在危機時代, 這就有了問題了, 拿著可觀分紅的老員工跟精力旺盛的新員工相比, “性價比”並不高。

70歲的任正非要的是狼文化和戰鬥力, 而拖家帶口拿著高福利的中年老員工顯然越來越跟不上趟了。

於是任正非不忍了。

03

華為魔咒的核心,是因為技術反覆運算、商業模式的更新速度太快,任何一個行業或者企業,不論怎樣風光過,危機到來的速度比你預想的快,個體穩定的職業發展越來越難,一年的經驗能用十年的好日子,現在不行了。

以前很多人找老李為了給孩子安排工作,不惜花十來萬走關係找個銀行裡月薪五千的穩定崗位,但是2017年,銀行業裁員兇猛,據統計各大行裁員總計超過5萬人,主要的就是各個營業部的櫃員,因為目前已有15家銀行的離櫃率超過90%,像招商銀行零售電子管道綜合櫃面替代率達到97.79%,移動金融來勢洶洶,你有多久沒有去銀行找櫃員做業務了?

2017年還有一件事情引人關注。老牌的製造商海爾,老闆張瑞敏要消滅中層,因為很多中層無用且高薪,實在是企業的大負擔。其實張老闆把這件事做了好幾年,累計去掉了一萬多個中層,出路兩條:要麼創業要麼離開。 

很多中層覺得委屈,感覺自己像紙巾一樣用完被扔了,其實他們沒有明白張老闆的苦心,不做斷腕之舉,海爾離死也不遠。

海爾是典型的流水線企業,但張瑞敏認為流水線一定會被顛覆,因為流水線的效率帶來的是大規模製造,但是今天是要求大規模定制。

海爾的組織體系是仿造日本的科層制,但去中心化、扁平管理的年代,科層制顯得太過臃腫低效。

大老闆們總需要看得遠些,而很多中層是等到厄運來臨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04

我們的很多焦慮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東西超過了自己的認知,超過了自己的駕馭能力。各行各業都在超速運轉,對能力、體力、人脈、學習能力、深入思考能力都要求很高。

比如做零售業,以前做實體,鍛煉好幾年終於明白了怎麼做坪效分析,怎麼做營運可控費用分析、連帶率……但發現主流成了電商,努力學習吧,總算明白了活躍用戶量、轉化、留存、複購、GMV……但發現微商來勢洶洶,粉絲數、流失率、傳播率、好評率、分享率、回饋率……這些可怎麼整?

看起來都是賣貨,但每個領域背後的運營方式完全是不同的領域。當你努力更上潮流,2017年最火的概念是新零售!無人貨架又要來了……

這種趨勢是普遍的,哪怕是娛樂業。以前拍個電影,搞定導演、演員、編劇、院線也就差不多了,但在各路資本的推波助瀾下,一個電影就是一個金融產品,保底、對賭、各路私募、通道你都需要懂,不然很難賺到錢。

而且這一切還在加速,AI的話題還沒炒熱,區塊鏈就來了,“幣圈一日,股市一年”。

你好容易弄清楚了分散式、共識機制,還有拜占庭經濟學等著你……

所以你要麼跟上,要麼等著被淘汰。

老李是能認識到這些的,但他的轉型之路並不順暢,他聊過五六個消費金融、科技金融的公司,但無一能成,阻礙就是幾個:職位、薪水、擔心體力跟不上,最主要的居然是,領導都比他小!

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到底哪一個更重要?這確實是個問題。

05

老李的困惑是很多這個年紀的人的通病,高不成低不就,沒有牛到爭相拉攏的程度,但也不肯屈就。我們嘲笑他練了20年的屠龍技,發現龍沒了——離開體系,他的能力和外部的相容性不夠強。

和他同類的人很多,如感迷茫,貓哥建議你這麼做:

❶ 成名要趁早,規劃也要趁早

很少有人對自己的未來做出判斷並且做有效的投資,最晚30歲,你應該考慮這些問題。

❷ 終身學習,快速學習,深度學習

未來判斷人年齡的不是生理年齡也不是心理年齡,而是你的思維年齡。很多人二十多歲大腦就像自動閉合了,不再接收什麼新觀念、新技術、新趨勢,這樣的人遲早被拋棄。

泛泛瞭解是不夠的,因為資訊交換便捷,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泛泛瞭解,但這顯然不足以支撐你立足職場,盡可能的快速學習、深度學習成為必須。

❸ 有效社交

很多人在35歲之後會精選自己的社交圈,甚至沒有突破,有統計表明,你的收入,就是經常交往的五六個人的平均數。有效社交,至少你的圈子能夠不斷的有新趨勢、新潮流的攝入。

❹ 多掙點錢

重複貓哥庸俗的價值觀:我們所面臨的絕大部分焦慮,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於是任正非不忍了。

03

華為魔咒的核心,是因為技術反覆運算、商業模式的更新速度太快,任何一個行業或者企業,不論怎樣風光過,危機到來的速度比你預想的快,個體穩定的職業發展越來越難,一年的經驗能用十年的好日子,現在不行了。

以前很多人找老李為了給孩子安排工作,不惜花十來萬走關係找個銀行裡月薪五千的穩定崗位,但是2017年,銀行業裁員兇猛,據統計各大行裁員總計超過5萬人,主要的就是各個營業部的櫃員,因為目前已有15家銀行的離櫃率超過90%,像招商銀行零售電子管道綜合櫃面替代率達到97.79%,移動金融來勢洶洶,你有多久沒有去銀行找櫃員做業務了?

2017年還有一件事情引人關注。老牌的製造商海爾,老闆張瑞敏要消滅中層,因為很多中層無用且高薪,實在是企業的大負擔。其實張老闆把這件事做了好幾年,累計去掉了一萬多個中層,出路兩條:要麼創業要麼離開。 

很多中層覺得委屈,感覺自己像紙巾一樣用完被扔了,其實他們沒有明白張老闆的苦心,不做斷腕之舉,海爾離死也不遠。

海爾是典型的流水線企業,但張瑞敏認為流水線一定會被顛覆,因為流水線的效率帶來的是大規模製造,但是今天是要求大規模定制。

海爾的組織體系是仿造日本的科層制,但去中心化、扁平管理的年代,科層制顯得太過臃腫低效。

大老闆們總需要看得遠些,而很多中層是等到厄運來臨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04

我們的很多焦慮是因為越來越多的東西超過了自己的認知,超過了自己的駕馭能力。各行各業都在超速運轉,對能力、體力、人脈、學習能力、深入思考能力都要求很高。

比如做零售業,以前做實體,鍛煉好幾年終於明白了怎麼做坪效分析,怎麼做營運可控費用分析、連帶率……但發現主流成了電商,努力學習吧,總算明白了活躍用戶量、轉化、留存、複購、GMV……但發現微商來勢洶洶,粉絲數、流失率、傳播率、好評率、分享率、回饋率……這些可怎麼整?

看起來都是賣貨,但每個領域背後的運營方式完全是不同的領域。當你努力更上潮流,2017年最火的概念是新零售!無人貨架又要來了……

這種趨勢是普遍的,哪怕是娛樂業。以前拍個電影,搞定導演、演員、編劇、院線也就差不多了,但在各路資本的推波助瀾下,一個電影就是一個金融產品,保底、對賭、各路私募、通道你都需要懂,不然很難賺到錢。

而且這一切還在加速,AI的話題還沒炒熱,區塊鏈就來了,“幣圈一日,股市一年”。

你好容易弄清楚了分散式、共識機制,還有拜占庭經濟學等著你……

所以你要麼跟上,要麼等著被淘汰。

老李是能認識到這些的,但他的轉型之路並不順暢,他聊過五六個消費金融、科技金融的公司,但無一能成,阻礙就是幾個:職位、薪水、擔心體力跟不上,最主要的居然是,領導都比他小!

生活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到底哪一個更重要?這確實是個問題。

05

老李的困惑是很多這個年紀的人的通病,高不成低不就,沒有牛到爭相拉攏的程度,但也不肯屈就。我們嘲笑他練了20年的屠龍技,發現龍沒了——離開體系,他的能力和外部的相容性不夠強。

和他同類的人很多,如感迷茫,貓哥建議你這麼做:

❶ 成名要趁早,規劃也要趁早

很少有人對自己的未來做出判斷並且做有效的投資,最晚30歲,你應該考慮這些問題。

❷ 終身學習,快速學習,深度學習

未來判斷人年齡的不是生理年齡也不是心理年齡,而是你的思維年齡。很多人二十多歲大腦就像自動閉合了,不再接收什麼新觀念、新技術、新趨勢,這樣的人遲早被拋棄。

泛泛瞭解是不夠的,因為資訊交換便捷,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泛泛瞭解,但這顯然不足以支撐你立足職場,盡可能的快速學習、深度學習成為必須。

❸ 有效社交

很多人在35歲之後會精選自己的社交圈,甚至沒有突破,有統計表明,你的收入,就是經常交往的五六個人的平均數。有效社交,至少你的圈子能夠不斷的有新趨勢、新潮流的攝入。

❹ 多掙點錢

重複貓哥庸俗的價值觀:我們所面臨的絕大部分焦慮,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