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文化知識集錦

1、【一元】宇宙的開始和人在未出生前的混沌狀態。

漢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謂一元者, 大始也。 ”《漢書·董仲舒傳》:“《春秋》謂一元之意, 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 元者辭之所謂大也。 謂一為元者, 視大始而欲正本也。 ”

2、【兩儀】陰、陽。

《易經》:“易有太極, 始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指陰陽, 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

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 是為兩儀

3、【三才】天、地、人。

《周易·繫辭下》:“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 有地道焉, 兼~~而兩之。 ”《三字經》:“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

三才圖會

4、【四象】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古人把東、南、西、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像為四種動物形象, 叫做“四象”。

東方七宿:如同飛舞在春天初夏夜空的巨龍, 故而稱為“東宮蒼龍”;

北方七宿:似蛇、龜出現在夏天秋初的夜空, 故而稱為“北宮玄武”。

西方七宿:猶猛虎躍出深秋初冬的夜空, 故而稱為“西宮白虎”。

南方七宿:像一隻展翅飛翔的朱雀, 出現在寒冬早春的夜空, 故而稱為“南宮朱雀”。

5、【五行】金、木、水、火、土

《尚書‧洪范》, 曰:“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 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 它強調整體概念, 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

五行圖

6、【六合】上、下、東、西、南、北。

上下和東西南北四方, 即天地四方, 泛指天下或宇宙。 《史記·秦始皇本紀》:“六合之內, 皇帝之土。 ”

7、【七星】天樞、天旋、天機、天權、玉衡、開陽、搖光。

即北斗七星:天樞(貪狼)、天璿(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 其名始見於漢代緯書《春秋運鬥樞》。

8、【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八卦傳說起源於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 伏羲氏在天水卦臺山始畫八卦。 讀音:乾qián、坤kūn、震zhèn、巽xùn、坎kǎn、離lí、艮gèn、兌duì。

9、【九宮】乾宮、坎宮、艮宮、震宮(四陽宮)、中宮、(四陰宮)巽宮、離宮、坤宮、兌宮。

將天宮以井字劃分九個等份, 在晚間從地上觀天的七曜與星宿移動, 可知方向及季節等資訊。 對於古代天文學來說, 九宮圖非常重要。 以正中的方位為中宮, 對應四正四隅八宮方向。 其方位觀念亦廣泛用於地理(九州觀念)、軍事(佈陣行營)、書法及武術方面。

九宮和八卦的方位對應關係:一宮坎(北), 二宮坤(西南),三宮震(東),四宮巽(東南),五宮(中),六宮乾(西北),七宮兌(西),八宮艮(東北),九宮離(南)。

九宮地支圖

10、【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11、【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12、【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三皇:一指歷史時期,即“三皇時代(西元前?年-西元前3077年)”;二為人物合稱,指天皇、地皇、人皇,又指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或指羲皇(伏羲)、媧皇(女媧)、農皇(神農),《春秋緯運鬥樞》記載:“伏羲、女媧、神農。”

三皇圖

13、【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五帝是指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明君主,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五帝為“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

三皇五帝圖

14、【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傳說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15、【五嶽】〖中嶽〗河南嵩山、〖東嶽〗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恒山。

16、【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古代的說法不同,如《國語》、《史記》中的五湖專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17、【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海猶言天下,多將五湖四海聯繫一起,喻指全國各地。

18、【三清】玉清、上清、太清。

三清是道教最高尊神,玉清之主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靈寶天尊,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即道祖太上老君。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最高神,開天闢地、歷劫度人、傳道授法的大神。

19、【四禦】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

四禦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又稱“四輔”。

20、【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稱,分別供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21、【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22、【十八羅漢】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十八羅漢圖

23、【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拔舌地獄、[第二層]剪刀地獄、[第三層]鐵樹地獄、[第四層]孽鏡地獄、[第五層]蒸籠地獄、[第六層]銅柱地獄、[第七層]刀山地獄、[第八層]冰山地獄、[第九層]油鍋地獄、[第十層]牛坑地獄、[第十一層]石壓地獄、[第十二層]舂(chōng)臼地獄、[第十三層]血池地獄、[第十四層]枉死地獄、[第十五層]磔(zhé)刑地獄、[第十六層]火山地獄、[第十七層]石磨地獄、[第十八層]刀鋸地獄。

損公肥私、行賄受賄者死後進[第十六層]火山地獄,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死後將打入[第十七層]石磨地獄。

24、【五臟】心、肝、脾、肺、腎。

髒,古稱藏。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髒。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

五臟圖解

25、【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26、【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四書就是《四書集注·朱熹集注》這部書之簡稱。也是朱熹所指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四書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編撰時間間隔達一千八百年。

27、【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儒家的五聖經。溫柔寬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詞比事,《春秋》教也。

28、【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八股即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兩股互相對偶的文字,共為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29、【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30、【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六書,指漢字的六種構造條例,是後人根據漢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則:象形、 指事、 形聲、會意、 轉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主要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31、【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

所謂“九勢”,就是關於筆勢的九種方法、法則。

32、【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魏正始年間(240-249)此七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圖

33、【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學者名人,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書·李白傳》載此八人為“酒中八仙人”。杜甫有《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圖

34、【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東晉譙秀的《蜀記》一書中稱他們為“蜀之八仙”。

35、【揚州八怪】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鄭板橋)、高翔、汪士慎。

揚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高會民)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又名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

36、【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在北宋時期的書法藝術領域,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被後世並稱為北宋四大家。

37、【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唐宋文壇以他們的文學成就最高,流傳最廣,故稱唐宋八大家。

38、【十三經】《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十三經為十三部儒家的經典著作,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

39、【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40、【四大古典戲曲】元代王實甫《西廂記》、明代湯顯祖《牡丹亭》、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清代洪升《長生殿》。

41、【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42、【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是我國傳統婚禮儀式,《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規定“婚”的程式。

43、【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六藝現代解釋,包括“禮、樂、射、禦、書、數”等六種技藝。

44、【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學名詞。語出《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一般認為風、雅、頌是詩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

45、【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十惡”是指直接危及君主專制統治秩序以及嚴重破壞倫常關係的重大犯罪行為。在《北齊律》“重罪十條”基礎上,隋朝《開皇律》正式確立十惡制度,唐朝沿襲之。(@高會民)犯十惡者,“為常赦所不原”。

46、【五彩】青、黃、赤、白、黑。

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

47、【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音即五聲音階。五聲音階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順序,從宮音開始到羽音,依次為:宮 商 角(jué) 徵(zhǐ) 羽。

48、【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49、【八旗】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于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

八旗鎧甲

50、【八仙】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鐘離(鐘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雲)、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八仙,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型。

八仙圖

51、【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52、【五常】仁、義、禮、智、信。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53、【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五倫,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係準則。

54、【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三姑指的是三種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是佛教的滿二十歲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稱為比丘尼,俗稱尼姑。道姑:是道教的。卦姑:是專門占卦的。

55、【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56、【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漢·揚雄《太玄·數》:“九屬:一為元孫,二為曾孫,三為仍孫,四為子,五為身,六為父,七為祖,八為曾祖父,九為高祖父。”

57、【五穀】稻、黍、稷、麥、豆。

58、【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和期待。

二宮坤(西南),三宮震(東),四宮巽(東南),五宮(中),六宮乾(西北),七宮兌(西),八宮艮(東北),九宮離(南)。

九宮地支圖

10、【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11、【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12、【三皇】伏羲、女媧、神農。

三皇:一指歷史時期,即“三皇時代(西元前?年-西元前3077年)”;二為人物合稱,指天皇、地皇、人皇,又指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或指羲皇(伏羲)、媧皇(女媧)、農皇(神農),《春秋緯運鬥樞》記載:“伏羲、女媧、神農。”

三皇圖

13、【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五帝是指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五位聖明君主,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五帝為“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kù]、堯、舜”。

三皇五帝圖

14、【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傳說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15、【五嶽】〖中嶽〗河南嵩山、〖東嶽〗山東泰山、〖西嶽〗陝西華山、〖南嶽〗湖南衡山、〖北嶽〗山西恒山。

16、【五湖】鄱陽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蘇〗、洪澤湖〖江蘇〗、巢湖〖安徽〗。

近代一般以洞庭湖、鄱陽湖、太湖、巢湖、洪澤湖為“五湖”。古代的說法不同,如《國語》、《史記》中的五湖專指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

17、【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四海猶言天下,多將五湖四海聯繫一起,喻指全國各地。

18、【三清】玉清、上清、太清。

三清是道教最高尊神,玉清之主為元始天尊,上清之主是靈寶天尊,太清之主乃道德天尊即道祖太上老君。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最高神,開天闢地、歷劫度人、傳道授法的大神。

19、【四禦】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祇。

四禦為道教天界尊神中輔佐“三清”的四位尊神,又稱“四輔”。

20、【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

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稱,分別供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21、【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四川青城山。

22、【十八羅漢】坐鹿羅漢、歡喜羅漢、舉缽羅漢、托塔羅漢、靜坐羅漢、過江羅漢、騎象羅漢、笑獅羅漢、開心羅漢、探手羅漢、沉思羅漢、挖耳羅漢、布袋羅漢、芭蕉羅漢、長眉羅漢、看門羅漢、降龍羅漢、伏虎羅漢。

十八羅漢是指佛教傳說中十八位永住世間、護持正法的阿羅漢,由十六羅漢加二尊者而來。他們都是歷史人物,均為釋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羅漢主要流行於唐代,至唐末,開始出現十八羅漢,到宋代時,則盛行十八羅漢了。十八羅漢的出現;可能與中國文化中對十八的傳統偏好有關。

十八羅漢圖

23、【十八層地獄】[第一層]拔舌地獄、[第二層]剪刀地獄、[第三層]鐵樹地獄、[第四層]孽鏡地獄、[第五層]蒸籠地獄、[第六層]銅柱地獄、[第七層]刀山地獄、[第八層]冰山地獄、[第九層]油鍋地獄、[第十層]牛坑地獄、[第十一層]石壓地獄、[第十二層]舂(chōng)臼地獄、[第十三層]血池地獄、[第十四層]枉死地獄、[第十五層]磔(zhé)刑地獄、[第十六層]火山地獄、[第十七層]石磨地獄、[第十八層]刀鋸地獄。

損公肥私、行賄受賄者死後進[第十六層]火山地獄,貪官污吏、欺壓百姓之人死後將打入[第十七層]石磨地獄。

24、【五臟】心、肝、脾、肺、腎。

髒,古稱藏。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髒。由於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所以五臟在人體生命中起著重要作用。

五臟圖解

25、【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26、【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四書就是《四書集注·朱熹集注》這部書之簡稱。也是朱熹所指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書。四書的作者包括孔子、子思、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編撰時間間隔達一千八百年。

27、【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儒家的五聖經。溫柔寬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詞比事,《春秋》教也。

28、【八股】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八股即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兩股互相對偶的文字,共為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29、【六子全書】《老子》、《莊子》、《列子》、《荀子》、《揚子法言》、《文中子中說》。

30、【漢字六書】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六書,指漢字的六種構造條例,是後人根據漢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則:象形、 指事、 形聲、會意、 轉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主要是“造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

31、【書法九勢】落筆、轉筆、藏峰、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

所謂“九勢”,就是關於筆勢的九種方法、法則。

32、【竹林七賢】嵇康、劉伶、阮籍、山濤、阮咸、向秀、王戎。

魏正始年間(240-249)此七人,常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圖

33、【飲中八仙】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

指唐朝嗜酒的八位學者名人,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新唐書·李白傳》載此八人為“酒中八仙人”。杜甫有《飲中八仙歌》。

飲中八仙圖

34、【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

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東晉譙秀的《蜀記》一書中稱他們為“蜀之八仙”。

35、【揚州八怪】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鄭板橋)、高翔、汪士慎。

揚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說互有出入。(@高會民)據李玉棻《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八怪”為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鄭燮(又名鄭板橋)、高翔和汪士慎。

36、【北宋四大家】黃庭堅、歐陽修、蘇軾、王安石。

在北宋時期的書法藝術領域,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被後世並稱為北宋四大家。

37、【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唐宋文壇以他們的文學成就最高,流傳最廣,故稱唐宋八大家。

38、【十三經】《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十三經為十三部儒家的經典著作,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

39、【四大文化遺產】《明清檔案》、《殷墟甲骨》、《居延漢簡》、《敦煌經卷》。

40、【四大古典戲曲】元代王實甫《西廂記》、明代湯顯祖《牡丹亭》、清代孔尚任《桃花扇》、清代洪升《長生殿》。

41、【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老殘遊記》、曾樸《孽海花》。

42、【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是我國傳統婚禮儀式,《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規定“婚”的程式。

43、【六藝】禮、樂、射、禦、書、數。

出自《周禮·保氏》:“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六藝現代解釋,包括“禮、樂、射、禦、書、數”等六種技藝。

44、【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詩經學名詞。語出《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一般認為風、雅、頌是詩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的表現手法。

45、【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十惡”是指直接危及君主專制統治秩序以及嚴重破壞倫常關係的重大犯罪行為。在《北齊律》“重罪十條”基礎上,隋朝《開皇律》正式確立十惡制度,唐朝沿襲之。(@高會民)犯十惡者,“為常赦所不原”。

46、【五彩】青、黃、赤、白、黑。

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

47、【五音】宮、商、角、徵、羽。

五音即五聲音階。五聲音階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順序,從宮音開始到羽音,依次為:宮 商 角(jué) 徵(zhǐ) 羽。

48、【四大名瓷窯】河北的瓷州窯、浙江的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福建的德化窯。

49、【八旗】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紅、鑲紅、正藍、鑲藍。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于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創立,初建時設四旗:黃旗、白旗、紅旗、藍旗。1614年因“歸服益廣”將四旗改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合稱八旗,統率滿、蒙、漢族軍隊。

八旗鎧甲

50、【八仙】鐵拐李(李玄/李洪水)、漢鐘離(鐘離權)、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何曉雲)、呂洞賓(呂岩)、韓湘子、曹國舅(曹景休)。

八仙,是指民間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眾說不一。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定型。

八仙圖

51、【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52、【五常】仁、義、禮、智、信。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53、【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五倫,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係。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係準則。

54、【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三姑指的是三種宗教的出家女性:尼姑:是佛教的滿二十歲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稱為比丘尼,俗稱尼姑。道姑:是道教的。卦姑:是專門占卦的。

55、【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56、【九屬】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漢·揚雄《太玄·數》:“九屬:一為元孫,二為曾孫,三為仍孫,四為子,五為身,六為父,七為祖,八為曾祖父,九為高祖父。”

57、【五穀】稻、黍、稷、麥、豆。

58、【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孟薑女》、《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與許仙》。

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和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