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得了中年癌嗎?請看看這23條!

你是這個時代的中年人嗎?

我周圍的朋友, 大多是“中年人”。

什麼是中年人呢?有人說, 年齡到了四十歲, 就是中年人了;也有人說,

心態上對人生沒有太多指望了, 就是中年人了。

所以啊, 這些覺得自己開始步入中年的人, 從35歲左右到45歲之間的都有。

這個年齡段的中年人, 大致有如下特徵, 看看你符合多少條:

在農村或小縣城長大, 通過高考進入到一線二線城市生活。

畢業後進入到了當時很熱門的單位:政府、外企、大國企等單位工作。

年輕時很上進, 到了30多歲的時候, 基本上是單位的業務骨幹。

不搖號時, 就有了第一輛大概十幾萬的車, 現在也沒什麼換車的想法了。

為了孩子上學, 買了學區房或者置換大房子。

已經還完了房貸。 沒還完的, 每個月也不是很多, 不用為房貸發愁。

在工作上遇到了天花板, 中層居多, 穩定但沒有更多的上升空間

隨著行業的變遷,

工作的單位不吃香了, 十年前的好單位, 今天成了雞肋。

就業時沒有互聯網企業;後來是瞧不起互聯網企業, 現在也去不了互聯網企業。

該拿到的, 職位、薪水、學位、證書, 似乎都拿到了, 沒什麼想學的新東西了。

想創業, 沒太多本錢, 覺得自己年齡大了, 風險也太大了。

繼續呆下去, 不知道會不會遇到企業倒閉——這誰都說不準。

家裡上有老人, 已近垂暮;下有孩子, 還未成年。

公事、私事, 一大堆的事情整天忙不完。

自己的愛好一點兒也不提不起精神, 刷手機、打遊戲是唯一的樂趣。

對旅行已經沒有了興趣。 如果不是為了孩子, 哪兒也不想去。

可以稱為朋友的人, 十幾年來, 就那麼幾個。

整天的話題, 要麼是重複之前陳舊的話題, 要麼就是孩子的教育。

沒有靠譜的理財規劃, 股市、房市的投資都沒賺大錢, 現金並不多, 總不夠花。

身體已經明顯走下坡路, 開始關注健身、健康的話題, 還沒有堅持實際的行動。

覺得自己這輩子, 就這樣了。 孩子的未來, 也不樂觀。

不知道如何度過自己的後半生, 也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走好一生的路。

我不知道, 由於個體的差異, 有多少人符合這23條。 但是, 我覺得, 是不是絕大多數的同齡人, 都會有十幾條以上符合呢?

如果你符合20條以上, 你就是中年人的典範。

如果你符合15—19條, 你就是標準的中年人。

如果你符合10—14條, 你就已近開啟了中年人的大門。

如果你符合在10條以下, 那麼, 你還有救, 趕緊離中年人群體遠點兒。

那麼, 請告訴我, 你實際的年齡又是多少歲呢?

你有沒有在半夜驚醒?

我的一位朋友, 自己很坦誠地說自己是中年人, 遇到了中年危機——雖然, 在外人看起來, 他是年輕有為、事業有成的榜樣。

有人問他, “你怎麼知道你有中年危機呢?”

他說:很簡單。 就是某一天, 工作和生活都很平常的一天。 在晚上入睡之後, 半夜裡, 我忽然驚醒, 我問我自己, “你這一輩子就是這樣了嗎?”然後, 我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還有滿臉的淚水。

從那天開始, 雖然我仍然看著很正常地去上班, 在家裡忙裡忙外。 但是, 那個半夜我自問的問題, 一直都伴隨著我, 我怎麼躲也躲不開。

無論我找什麼藉口, 告訴自己混得還不錯;無論我怎樣去比較, 想尋求心理的安慰。

但是, 我很真實地知道:我-過-得-其-實-並-不-好!

我的這位朋友, 是從事醫學相關工作的, 他形容這種中年危機就像是“一種癌症”——中年癌。

和很多癌症一樣, 中年癌的癌細胞, 會在不知不覺地侵入你的身體。 然後, 在沒有什麼病痛的情況下, 逐步侵害你的身心。 它的早期排查同樣是很難的, 等到症狀很明顯的時候, 往往也基本上是無藥可救了。

中年癌的病因

這種中年癌, 並不是在中年混得不好的人得的。 相反, 反而是很多在中年的時候, 已經獲得了相當的成就的人, 更容易患上。 這種情況, 有些類似三高的“富貴病”。

往往是年輕的時候, 考上了很好的大學, 進入到了很好的單位, 事業也有所成就的人, 更容易得上。

我們這一代中年人怎麼就

年紀輕輕得了中年癌了呢?

其一、我們是聽話的一代。

我們小時候,被稱為是“幸運的一代”,因為我們的父母,經歷過餓肚子,經歷過社會動盪。而我們基本上是溫飽足夠,有學能上的一代人。

我們所受的教育裡面,好學生、乖學生是最高的要求,就是學習要好,性格要乖,這就是家長、老師、社會對我們的最高期望。我們那個時候,是好好學習準備做“事業的接班人”的。

我們就這樣一路上到了大學。可是,大學畢業之後,我們發現發生了變化,就是要麼分配的地方並不好,要麼就是已經開放自主擇業了。就算到了政府單位,也忽然發現分房和高福利也在這個時期終止了。

但是,我們還是很聽話,並沒有抱怨和找麻煩,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公務員、考外企、去考研、去應聘……找到自己的第一個落腳點。

其二、我們過於追求穩定。

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就告訴我們說,“好好讀書,上了好大學,找到個‘坐辦公室’的鐵飯碗。冬天凍不著、夏天冷不著,喝著茶,看著報紙,開著會,就把班兒上了。”

真的,我在那個時候,就覺得這樣的“坐辦公室”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

於是,當我們大學畢業之後,是不太願意從事“行銷”“市場”“業務”這些在外面跑的工作的。寧可工資低一些,也要當去銀行,去政府,去國企,去學校……那樣,才有面子。

去到一個單位之後,我們往往還很努力,像學校裡爭當好學生一樣。我們不計較工資待遇,自己還要繼續學習進步,就是為自己以後一輩子要做的這份“工作”做好。

我們為自己的這份工作自豪,這就是我們的歸屬和家,從來沒有想到過要跳槽、離職這類看起來就很“負面”的詞彙。

其三、我們骨子裡比較清高。

我們上學的時候,能感受到家長和整個社會對“讀書”的尊重。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雖然是封建社會的讀書論,但也塑造我們這一代部分的價值觀。

在同學裡,學習好的——考試成績高,就贏得家長、老師、社會的讚譽,其他特長的孩子,體育、文藝等,都在學校裡抬不起頭。普遍的共識,就是學習不好的才會去搞文體。至於學習成績差,又沒有特長的,基本上被公認為是“陪練”,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未來。

因為尊崇讀書人,所以,全社會就容忍學生就應該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就可以“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這些就造就了我們戴著眼鏡、不修邊幅、文弱的身體、脆弱的心理……所謂典型清高的文人形象。

其四、我們對新生事物不敏感。

有了穩定工作,較高的社會地位,我們就在很年輕的時候,對新生事物不敏感了。

很簡單,一旦社會上有出挑的事物出現,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非正常的”“和我無關的”“會失敗的”。

那個時候,“個體戶”是學習不好的人、沒有正經工作的人才會去做的糊口小生意的工作;“去企業”是進不了“事業單位”的次要選擇,“企業單位”的人見到“事業單位”的人,自動矮幾分。

其五、我們沒有財富教育。

好好工作,拿死工資。

這是我們曾經為之驕傲的一句話。所謂“死”,在這裡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無論怎麼變化,工資“肯定”都會有的;還有一個,就是一直拿工資拿到“死”。

於是,股票這類高風險的投資,是和我們絕緣的,從心底裡,總是覺得那是“不務正業”“錢來得不正當”。房產呢,自己有了一套住著,還買房子幹什麼呢?租出去很麻煩,而且,當個包租公包租婆,說出去多不好聽啊。

剛上班的時候,薪水的確不高,但經過十多年的奮鬥,加上時機也好,房子也買了,工資也漲了,還算夠用。

不過,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有些看不懂了。幾十萬買的房子,隨隨便便就漲到幾百萬;一個學區的房子,稍微看得上的竟然都要一兩千萬。還有現在的孩子都流行出國讀書,那又是一大筆的錢。而中年人的待遇,這些年來,漲幅實在是跟不上時代了。

這些,對於中年人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其六、我們沒有生存意識。

我們年輕的時候,以為只要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就會有好日子過。

於是,我們按照這個軌跡,進入大學,進入單位,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十幾二十年。

但是,幾乎是一夜之間,有的改革說來就來,部門說撤就撤;企業說關門就關門,業務說沒有一點兒都沒有……還有更恐怖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很多的行業,媒體也好,銀行也好,商業也好,往往是一個行業整體的崩塌,前面辛辛苦苦積累的根基,全都白費了。

由於太相信穩定的工作,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會“下崗”,更沒有考慮過自己要去以往根本瞧不上的企業應聘。而實際的情況是,這十幾年之後,這些有互聯網基因的新的企業,反而瞧不上自己了。

至於創業,那不就是之前的“個體戶”嘛,哪裡會有之前的工作那樣的“旱澇保收”,一分一毫都要靠自己去掙回來,自己可沒有那個能耐。

其七、我們的視野太窄。

我們讀書的時候,家長把我們的視線、精力、時間,都給遮罩起來了。“讀好書,其他的都不用你管”。於是,我們就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知道。

曾經,人們都看手機,不看報紙了,我們不知道;人們都在網上訂酒店、買東西了,我們不知道;人們不看電視,看定制的視頻了,我們不知道;人們的食物有機了,開車用電了,我們不知道;人們在網上上學了,用App操作家電了,我們不知道……

等我們知道了,看到身邊的人用了,已經成為趨勢了,說實話,什麼都晚了。

其八、我們自主性太差。

我們前面四十年的人生,都是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做成什麼樣才算好。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說的就是這一代的中年癌患者。

上學聽老師的,上班聽領導的,回家聽媳婦的,走到馬路上聽員警的。無論我們在哪個場景下,我們都不用自己去想該怎麼去做。

就算遇到問題,我們也會去尋求領導、組織、家庭的説明,無論是單位的事情,還是家庭的事情,都有人幫助我們去解決,去面對。

也就是說,我們從來沒有單獨去面對整個的社會,以及,整個的世界。

只要把工作做好了,領導就會滿意,領導滿意了,工資就會高,職位就會升;只要把房子車子買了,家人就會滿意,家人滿意了,也就不用去琢磨可能遇到的困難了。

但是,當單位沒有了,也不能支撐更好的生活的時候,我們該怎樣去做呢?很多中年人,似乎從來都沒有想過。

中年癌的治療

我忽然想起來,在自己35歲左右的時候,我真的是很明顯地患上了“中年癌”。

那個時候,我在傳媒集團裡擔任一個雜誌的執行主編,已經五六年了。看起來,有很穩定的年薪收入,也有職業的尊嚴。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雖然做了管理之後,遠離第一線的採訪、寫作、編輯工作,但也算是事業的一個高峰。

不僅是高峰,也算是一個頂峰。因為已經做到了主編,要麼是再去辦一份刊物,要麼是繼續升到報系、集團裡。但是,熱愛寫作的我,實在不想走那一條路。這也就意味著,我會在主編的位置上停留很長一段時間。

生活上,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早年間給自己定下的“人生奮鬥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那個時候,我也會問自己,“還想得到什麼呢?”

但是,我不快樂!

這個不快樂,只有我自己知道。就算我的事業上屢有成就,生活中也有欣喜,但是,我的內心,就是不快樂。

這種奇怪的心情低落,讓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能跟別人說,只能自己怪自己“太矯情”。但是,時間長了,這種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了。我開始很低落,脾氣也不好。

甚至,我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我去查憂鬱症的症狀,發現真有很多都符合,這讓我更加恐慌。

好在,這個時候,有一位摯友,已經經歷過“中年癌”的他,只用一句話,就讓我下定了辭職北上的決心。他說:不開心的生活為什麼要繼續?!

於是,我只用了五分鐘就做出了影響全家未來幾十年的決定:辭職,搬家,從頭來過!

說實話,治療病痛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我北上治病的這些年,的確很痛苦,尤其是創業的公司面臨困境的時候。但是,無論外界的環境如何,我的身心反而遠離了“中年癌”。

就算在最困難,近一年都沒有收入的時候,我還每天早上去跑步,假期還和全家一起去旅行。這些代價全部都算上,我真的覺得:值!

當然,不是說我的“中年癌”就此徹底治好了。它還隨時存在著,但是,我基本上找到了應對它的方法。

其實,我並不知道,自己的經歷,能夠給其他的病友有什麼樣的幫助。但是,我這些年的感受,就是把我們的病因找到,反其道而行之,就會找到治療中年癌的方法。

其一、聽從自己的內心,好好想想,自己最願意做的事情是什麼,自己願意過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其二、就算有很多的想法,還不成熟,有些事情,做起來會吃虧上當,但是,不妨增加一些這方面的體驗和經驗。

其三、糾正“文化人”的虛榮心,把自己的腳落在實處。把自己的學歷、頭銜、職位——既然這些東西不能每天貼在腦門上——不妨都放在垃圾桶裡。

其四、只要是不違反現有法律的東西,都不要沒有理由地去懷疑、去批判,試著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所有的新生事物。

其五、去嘗試做一些事情,親自去掙錢,哪怕是很小的錢。去理解獲取財富的第一步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其六、在保證家庭運行的前提下,給自己幾個月的時間,去做自己內心熱愛的事情,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其七、抱著開放、寬容、學習的心態,去沒有去過地方,認識陌生人,瞭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瞭解不同的人生經歷。

其八、讓自己的興趣,任性一些,重新煥發新生。甚至,獨立嘗試做一些你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最後,我們都知道,很多癌細胞都是潛伏在我們的身體裡的。我們就算得了癌症,也並非是徹底根治。與癌共生,反而是比較現實可行的方式。

中年癌也是一樣,我們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染上。

但是,我們的態度,一不是就此投降,甘願受它的折磨,被它支配,直到我們的餘生。二不是徹底斷絕,想把它趕出自己的身體,一點兒都不剩。

我們要隨時審視我們的身心,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晚上睡得踏實嗎?我早上期待著起床投入新的一天嗎?我今天過得開心嗎?我熱愛每天一起相處的人嗎?我期待更多不確定的變化嗎?我想嘗試不同的生活嗎?我還保有很強的好奇心嗎?

總之,只要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裡,還有新鮮的血液在流淌,能夠感受到心臟激動的砰砰跳動。那麼,無論我們活到什麼年紀一,哪怕到了七十歲、八十歲,我們也不會得上這個“中年癌”的。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其一、我們是聽話的一代。

我們小時候,被稱為是“幸運的一代”,因為我們的父母,經歷過餓肚子,經歷過社會動盪。而我們基本上是溫飽足夠,有學能上的一代人。

我們所受的教育裡面,好學生、乖學生是最高的要求,就是學習要好,性格要乖,這就是家長、老師、社會對我們的最高期望。我們那個時候,是好好學習準備做“事業的接班人”的。

我們就這樣一路上到了大學。可是,大學畢業之後,我們發現發生了變化,就是要麼分配的地方並不好,要麼就是已經開放自主擇業了。就算到了政府單位,也忽然發現分房和高福利也在這個時期終止了。

但是,我們還是很聽話,並沒有抱怨和找麻煩,憑著自己的努力,考公務員、考外企、去考研、去應聘……找到自己的第一個落腳點。

其二、我們過於追求穩定。

小時候,我們的父母就告訴我們說,“好好讀書,上了好大學,找到個‘坐辦公室’的鐵飯碗。冬天凍不著、夏天冷不著,喝著茶,看著報紙,開著會,就把班兒上了。”

真的,我在那個時候,就覺得這樣的“坐辦公室”的工作,是最好的工作。

於是,當我們大學畢業之後,是不太願意從事“行銷”“市場”“業務”這些在外面跑的工作的。寧可工資低一些,也要當去銀行,去政府,去國企,去學校……那樣,才有面子。

去到一個單位之後,我們往往還很努力,像學校裡爭當好學生一樣。我們不計較工資待遇,自己還要繼續學習進步,就是為自己以後一輩子要做的這份“工作”做好。

我們為自己的這份工作自豪,這就是我們的歸屬和家,從來沒有想到過要跳槽、離職這類看起來就很“負面”的詞彙。

其三、我們骨子裡比較清高。

我們上學的時候,能感受到家長和整個社會對“讀書”的尊重。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雖然是封建社會的讀書論,但也塑造我們這一代部分的價值觀。

在同學裡,學習好的——考試成績高,就贏得家長、老師、社會的讚譽,其他特長的孩子,體育、文藝等,都在學校裡抬不起頭。普遍的共識,就是學習不好的才會去搞文體。至於學習成績差,又沒有特長的,基本上被公認為是“陪練”,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未來。

因為尊崇讀書人,所以,全社會就容忍學生就應該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就可以“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這些就造就了我們戴著眼鏡、不修邊幅、文弱的身體、脆弱的心理……所謂典型清高的文人形象。

其四、我們對新生事物不敏感。

有了穩定工作,較高的社會地位,我們就在很年輕的時候,對新生事物不敏感了。

很簡單,一旦社會上有出挑的事物出現,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非正常的”“和我無關的”“會失敗的”。

那個時候,“個體戶”是學習不好的人、沒有正經工作的人才會去做的糊口小生意的工作;“去企業”是進不了“事業單位”的次要選擇,“企業單位”的人見到“事業單位”的人,自動矮幾分。

其五、我們沒有財富教育。

好好工作,拿死工資。

這是我們曾經為之驕傲的一句話。所謂“死”,在這裡有另外一層含義,就是無論怎麼變化,工資“肯定”都會有的;還有一個,就是一直拿工資拿到“死”。

於是,股票這類高風險的投資,是和我們絕緣的,從心底裡,總是覺得那是“不務正業”“錢來得不正當”。房產呢,自己有了一套住著,還買房子幹什麼呢?租出去很麻煩,而且,當個包租公包租婆,說出去多不好聽啊。

剛上班的時候,薪水的確不高,但經過十多年的奮鬥,加上時機也好,房子也買了,工資也漲了,還算夠用。

不過,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有些看不懂了。幾十萬買的房子,隨隨便便就漲到幾百萬;一個學區的房子,稍微看得上的竟然都要一兩千萬。還有現在的孩子都流行出國讀書,那又是一大筆的錢。而中年人的待遇,這些年來,漲幅實在是跟不上時代了。

這些,對於中年人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負擔。

其六、我們沒有生存意識。

我們年輕的時候,以為只要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就會有好日子過。

於是,我們按照這個軌跡,進入大學,進入單位,勤勤懇懇地工作了十幾二十年。

但是,幾乎是一夜之間,有的改革說來就來,部門說撤就撤;企業說關門就關門,業務說沒有一點兒都沒有……還有更恐怖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很多的行業,媒體也好,銀行也好,商業也好,往往是一個行業整體的崩塌,前面辛辛苦苦積累的根基,全都白費了。

由於太相信穩定的工作,所以,從來沒有考慮過會“下崗”,更沒有考慮過自己要去以往根本瞧不上的企業應聘。而實際的情況是,這十幾年之後,這些有互聯網基因的新的企業,反而瞧不上自己了。

至於創業,那不就是之前的“個體戶”嘛,哪裡會有之前的工作那樣的“旱澇保收”,一分一毫都要靠自己去掙回來,自己可沒有那個能耐。

其七、我們的視野太窄。

我們讀書的時候,家長把我們的視線、精力、時間,都給遮罩起來了。“讀好書,其他的都不用你管”。於是,我們就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知道。

曾經,人們都看手機,不看報紙了,我們不知道;人們都在網上訂酒店、買東西了,我們不知道;人們不看電視,看定制的視頻了,我們不知道;人們的食物有機了,開車用電了,我們不知道;人們在網上上學了,用App操作家電了,我們不知道……

等我們知道了,看到身邊的人用了,已經成為趨勢了,說實話,什麼都晚了。

其八、我們自主性太差。

我們前面四十年的人生,都是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做成什麼樣才算好。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說的就是這一代的中年癌患者。

上學聽老師的,上班聽領導的,回家聽媳婦的,走到馬路上聽員警的。無論我們在哪個場景下,我們都不用自己去想該怎麼去做。

就算遇到問題,我們也會去尋求領導、組織、家庭的説明,無論是單位的事情,還是家庭的事情,都有人幫助我們去解決,去面對。

也就是說,我們從來沒有單獨去面對整個的社會,以及,整個的世界。

只要把工作做好了,領導就會滿意,領導滿意了,工資就會高,職位就會升;只要把房子車子買了,家人就會滿意,家人滿意了,也就不用去琢磨可能遇到的困難了。

但是,當單位沒有了,也不能支撐更好的生活的時候,我們該怎樣去做呢?很多中年人,似乎從來都沒有想過。

中年癌的治療

我忽然想起來,在自己35歲左右的時候,我真的是很明顯地患上了“中年癌”。

那個時候,我在傳媒集團裡擔任一個雜誌的執行主編,已經五六年了。看起來,有很穩定的年薪收入,也有職業的尊嚴。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雖然做了管理之後,遠離第一線的採訪、寫作、編輯工作,但也算是事業的一個高峰。

不僅是高峰,也算是一個頂峰。因為已經做到了主編,要麼是再去辦一份刊物,要麼是繼續升到報系、集團裡。但是,熱愛寫作的我,實在不想走那一條路。這也就意味著,我會在主編的位置上停留很長一段時間。

生活上,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早年間給自己定下的“人生奮鬥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那個時候,我也會問自己,“還想得到什麼呢?”

但是,我不快樂!

這個不快樂,只有我自己知道。就算我的事業上屢有成就,生活中也有欣喜,但是,我的內心,就是不快樂。

這種奇怪的心情低落,讓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能跟別人說,只能自己怪自己“太矯情”。但是,時間長了,這種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了。我開始很低落,脾氣也不好。

甚至,我一度懷疑自己得了憂鬱症。我去查憂鬱症的症狀,發現真有很多都符合,這讓我更加恐慌。

好在,這個時候,有一位摯友,已經經歷過“中年癌”的他,只用一句話,就讓我下定了辭職北上的決心。他說:不開心的生活為什麼要繼續?!

於是,我只用了五分鐘就做出了影響全家未來幾十年的決定:辭職,搬家,從頭來過!

說實話,治療病痛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我北上治病的這些年,的確很痛苦,尤其是創業的公司面臨困境的時候。但是,無論外界的環境如何,我的身心反而遠離了“中年癌”。

就算在最困難,近一年都沒有收入的時候,我還每天早上去跑步,假期還和全家一起去旅行。這些代價全部都算上,我真的覺得:值!

當然,不是說我的“中年癌”就此徹底治好了。它還隨時存在著,但是,我基本上找到了應對它的方法。

其實,我並不知道,自己的經歷,能夠給其他的病友有什麼樣的幫助。但是,我這些年的感受,就是把我們的病因找到,反其道而行之,就會找到治療中年癌的方法。

其一、聽從自己的內心,好好想想,自己最願意做的事情是什麼,自己願意過的生活方式是什麼。

其二、就算有很多的想法,還不成熟,有些事情,做起來會吃虧上當,但是,不妨增加一些這方面的體驗和經驗。

其三、糾正“文化人”的虛榮心,把自己的腳落在實處。把自己的學歷、頭銜、職位——既然這些東西不能每天貼在腦門上——不妨都放在垃圾桶裡。

其四、只要是不違反現有法律的東西,都不要沒有理由地去懷疑、去批判,試著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所有的新生事物。

其五、去嘗試做一些事情,親自去掙錢,哪怕是很小的錢。去理解獲取財富的第一步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其六、在保證家庭運行的前提下,給自己幾個月的時間,去做自己內心熱愛的事情,看看會有什麼事情發生。

其七、抱著開放、寬容、學習的心態,去沒有去過地方,認識陌生人,瞭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瞭解不同的人生經歷。

其八、讓自己的興趣,任性一些,重新煥發新生。甚至,獨立嘗試做一些你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最後,我們都知道,很多癌細胞都是潛伏在我們的身體裡的。我們就算得了癌症,也並非是徹底根治。與癌共生,反而是比較現實可行的方式。

中年癌也是一樣,我們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染上。

但是,我們的態度,一不是就此投降,甘願受它的折磨,被它支配,直到我們的餘生。二不是徹底斷絕,想把它趕出自己的身體,一點兒都不剩。

我們要隨時審視我們的身心,經常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晚上睡得踏實嗎?我早上期待著起床投入新的一天嗎?我今天過得開心嗎?我熱愛每天一起相處的人嗎?我期待更多不確定的變化嗎?我想嘗試不同的生活嗎?我還保有很強的好奇心嗎?

總之,只要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裡,還有新鮮的血液在流淌,能夠感受到心臟激動的砰砰跳動。那麼,無論我們活到什麼年紀一,哪怕到了七十歲、八十歲,我們也不會得上這個“中年癌”的。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