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警惕“自媒體江湖”侵蝕語文

【文化評析】

作者:湯嘉琛

如果我們認為高品質的閱讀是有意義的, 認定紮根于文化基因的基本語法、表達邏輯、文字美感值得追求, 每個人就都應該對文字多一些敬畏。

據媒體報導, 如今野蠻生長的自媒體生態, 催生出了一條專業靠“做號”牟利的灰色產業鏈。 他們像流水線一樣炮製“10萬+”, 靠抄襲、拼湊事實、巧立標題甚至誇大造謠來獲取高閱讀量, 進而獲得月入數萬元的灰色收益。

筆者無法用專業知識去解釋:為何有些文章明明沒有什麼營養, 甚至可以稱為“資訊垃圾”, 依然有那麼多人甘之如飴?但對於公號運營者來說,

除非完全不在乎閱讀量, 否則很難與這種吊詭的閱讀偏好對抗。 於是我們看到, 一些嚴肅媒體也開始放棄嚴謹與專業, 在選題、格調、遣詞造句上越來越像低俗小報。

在以閱讀量“論英雄”的“自媒體江湖”, 寫作與閱讀的遊戲規則完全變了。 為了討好讀者, 很多寫作者的姿態與底線一降再降, 以為這樣就算抓住了“新媒體轉型”的救命稻草。 但是, 無論對個人還是媒體機構來說, 那些刻意迎合的文章、生搬硬套的網語、“套路”滿滿的標題、充滿水分的閱讀量, 真的比什麼都重要?

有些資深媒體人, 為了利益變成一個狂熱的“標題黨”和謠言“二傳手”;還有一些公號, 每篇文章都在模仿那些“爆款”, 故意把文章生硬斷句成一種難讀的怪胎……自媒體“爆款文章”成了產業鏈,

無疑是當前淺層次閱讀在牟利層面的終端展示。 相較於個別自媒體人的墮落, 這種組織化的運作, 對這個時代的語文影響更甚。 它在很大程度上侵蝕著我們的話語生態, 日益變得淺薄媚俗。

當手機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要對抗當下這種流行的淺薄, 似乎頗有難度。 但筆者依然覺得, 如果我們認為高品質的閱讀是有意義的, 認定紮根于文化基因的基本語法、表達邏輯、文字美感值得追求, 每個人就都應該對文字多一些敬畏。 至少, 那些專業寫作者和媒體機構, 不應隨波逐流。

《光明日報》( 2017年04月13日 02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