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高校專業設置當有“動態調整律”

在未來兩年內,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擬停招資訊工程、市場行銷等11個專業。 這是學校第二次大規模叫停那些相對低效的專業。 過去5年, 杭電已撤銷或停招了6個專業。 “這次停招力度最大, 占學校現有53個專業的20%左右。 ”停招的都是相對不能體現學校特色化辦學的專業, 且都有大資料作支援。 (4月12日浙江教育報)

自砍專業、自我瘦身, 且一下子砍掉“占學校現有53個專業的20%左右”——這樣的氣度和手筆, 在國內高校治理史上來說, 恐怕也是不多見的。 當然,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起2017年, 中山大學發佈消息稱, 調整或暫停18個本科專業的2017年招生,

由於包含其在國內頗具影響的社會工作專業, 一石激起千層浪。

綜合型大學也好, 專業性高校也罷, 在專業設置上, 有個動態調整的機制, 總比“開門就不打烊”的死撐著要強得多。 比如杭電今年將停招的11個專業, 大資料分析表現也都“不夠好”:其中有4個專業“專業轉出率過高”, 有4個專業“分流情況不理想”, 至於物聯網工程專業, 儘管在各類權威排名中表現不錯, 但國內相關專業知識體系很不健全, 而電腦科學與技術專業完全可以把物聯網納入其中……綜合考量, 祭出“藥方”。 最終的目標, 大概還是“集中資源攥緊拳頭做強專業”。

這些年來, 伴隨著高校擴招的浪潮, “專業濫設”之弊可謂路人皆知。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李立國說,

“像新聞學, 我印象當中, 全國3000多所本科院校, 900多所都開設了新聞學本科專業, 每年培養的新聞學專業人才將近50萬人, 大量的畢業生不從事新聞專業有關的工作。 ”此前, 教育部曾披露, 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內申報設立7個以上新專業, 更為誇張的是, 有所大學竟然一下子申報新設立56個本科專業。 跟風設置、盲目上馬, 最後的結果呢, 前些年還在盛傳一個笑話:說高校傳媒專業課上, 老師頗有興致地播放的教學案例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劇《公關小姐》。 大路貨的專業、裹腳布的教材, 泛泛的培養體系, 不說誤人子弟, 起碼離“高品質教育”有著十萬八千里。

高校專業設置上的問題, 大概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一哄而上。

被主管部門點名的電子商務、動畫等低就業率的“熱門專業”, 很多是高校湊熱鬧、拍腦袋的決策行為。 二是一站到底。 專業只增不減, 大而全、多而濫, 礙於面子、迫於形象, 很少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三是一路綠燈。 別人有的我也有、別人無的我還有, 貪大求快、貪熱求洋, 專業設置率性而隨意, 反正無人究責、無以監管。 因此, 高校治理體系之弊便在專業設置上一覽無餘。

這是個唯變不變的新時代。 CPI是動態的, 最低工資標準、個稅起征點等亦在動態調整;社會是動態的, 820萬高校畢業生和6.5%左右的GDP增速亦在動態更新。 杭電以大資料來“砍”專業, 當從高校作為上升為監管作為。 一言蔽之, 作為高校的專業設置, 恐怕也應該有自己的合法守序的“動態調整律”,

以此因應依法治校的時代邏輯、以此紓解千校一面的歷史癥結。

作者:鄧海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