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開荒之旅丨續航478km 騰勢500教你如何高原撒歡!

“87%濕度的海南, 72℃高溫的吐魯番, 海拔5013米的西藏, -40℃極寒的漠河。 ”

如果你稍微瞭解一點燃油車標定和路試的相關知識, 以上“高濕、高溫、高原、高寒”的四種試驗場, 你一定不會陌生。

對於一輛燃油SUV來說, 汽車“四高”就是品質的試金石, 只有集齊這四種狀態下的合格表現, 才能最終被送抵消費者手中, 開啟越山向海之路。

而之於一輛電動SUV, 電動機先天的特性, 決定了車輛行駛狀態對於“四高”的天生不敏感, 但是要想和燃油SUV一樣在高原馳騁, 電動車顯然還要面對很多困難。

比如說首當其衝的動力電池低溫衰減, 地理知識告訴我們:高度每上升100米, 溫度就會下降0.6℃。 對於海拔5013米, 你可以計算一下這裡的4月份的氣溫大概是多少。

再者便是電耗的倍增, 關於電耗提升, 你大概可以腦補一副燃油車爬坡費油的畫面, 電動機油耗增加和這個原理本質上是一致的。

還有充電的問題,

高原上人煙稀少, 城與城之間的間隔都比較遠, 短時間內頻繁充電幾乎沒有可能。

這樣一來, 高原就成為了電動車的“黃金試車場”, 基本集齊了電動車的幾大難題於一身, 所以你見過電動車征服漠河、征服京滬線、征服海南島, 卻並不多見一輛電車輕易的爬上高原,

至少目前出現在的也只有特斯拉。

騰勢500此番試駕是從拉薩往返林芝, 會翻過標定海拔5013m的米拉山口, 且全程沒有任何充電樁以及補電的地方。 這不僅是對騰勢500來的一個挑戰, 更是一次實打實的電動車“開荒之旅”。

開荒之旅!410km高原不充電

從拉薩到林芝, 海拔由150km的抬升和260km的下降構成, 大致是一個鈍角三角形的形狀。 由海拔3558米的拉薩出發, 走過一小段林拉高速, 轉至318國道一直攀登至海拔5031米的米拉山口, 再行駛至海拔3100米的林芝。 高速路段只占整個路程的一小部分, 這意味著在318國道上, 騰勢500要爬不少高坡, 直至最高海拔的米拉山口。

出發時, 我們試駕的車輛表顯續航里程為423km, 接近滿電的狀態, 清零行程, 重新統計, 我們來看看騰勢500究竟可以在高原跑出怎樣的成績?

剛開始爬坡, 電耗的升高就通過續航里程的快速衰減, 呈現在了儀錶盤上, 當車輛行駛至本次行程的制高點——5013米的米拉山口時, 表顯續航里程已經只剩下了150km, 要知道, 我們這才剛剛走過這段行程的150km, 還有260km等待我們去完成。

時間已經是下午兩點,以目前的速度前進,到達林芝鐵定是晚上了,如果再充電一次,幾點到達簡直不敢想,正當我們思考騰勢如何在這茫茫雪山之上,給我們建一個專屬充電場時,伴隨著持續不斷的下坡,車輛的里程開始持續回升。

巔峰時期,表顯直接恢復到了299km續航,而這時我們距離林芝已經只剩下200km出頭的距離,這一刻一車人懸著的心才逐漸平復下來,一邊喘著粗氣,一邊驚呼“原來如此”。

晚上八點抵達林芝時,車輛的續航里程還剩下68km,根據車載電腦的資料統計這一趟9小時43分鐘的行程,我們共行駛了410.2km,實際消耗電量52.7kWh,平均下來的百公里電耗約為12.85kWh,對於高原地區的這一電耗,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這也是一台135kW的電機跑出來的。

征服高原!騰勢500的天時地利人和

對於這一次“開荒之旅”,最終以一場有驚無險的意料之中圓滿結束,而綜合來看,還是要得益於各種因素下的天時地利人和,騰勢500才能完成這次創舉。

首先還必須要歸功於騰勢本身產品力的提升。騰勢500在電池系統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容量由老款的62kWh升級至70kWh,能量密度由老款的95.6Wh/kg提升至105.72Wh/kg,百公里耗電量也從老款的17.4kWh/100km降低至15.9kWh/100km,這使得新車的綜合最大續航里程提升至451km,60公里/小時等速續航里程提升至635km。

比較亮眼的資料在於,電池容量提升以後,車輛反而“減肥”了40kg,續航的提升,沒有建立在簡單的堆砌電池組數量上,這一點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當然,能夠快速提升續航里程,還要得益於騰勢500優秀的能量回收系統,根據工程師的介紹,騰勢500的這套能量回收系統,在NEDC的工況下,能量回收率可以在20%以上。騰勢500擁有“經濟”和“運動”這兩種駕駛模式,以及“ON”和“PLUS”動力回收系統的級別可選。

在“ON”(標準版)模式之下,能量回收的極限被控制在了60%左右,對於行駛的影響並不是特別的明顯;而“Plus”則是加強版的動能回收,在這一模式之下,鬆開油門踏板的速度衰減非常明顯,甚至下坡基本可以不用踩制動踏板,僅有控制加速踏板即可,當時速超過90km,能量回收便可以達到100%,也就是進入完全的能量回收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能量回收系統會在總電能低於90時自動啟動,亦可以手動關閉。

再者,騰勢500執行的戴姆勒標準也讓品質亮眼了不少。根據資料顯示,戴姆勒負責了騰勢500的製造工藝、品質環控制體系、供應商體系以及測試標準的工廠,比亞迪僅擔任技術提供的角色。生產設備源自海外、衝壓模組來自戴姆勒供應鏈從海外轉運回國、焊點採用與戴姆勒·賓士同樣技術、車身強度高於德國汽車工業標準,這些都是騰勢在品質上的優勢。

其次是地利。拉薩到林芝這段路程,前段的陡坡爬升雖然讓騰勢500耗電不少,但是接下來的下坡路段又讓能量回收大顯風頭,正式這樣的油膩地形,才能讓騰勢500有了充分表現的機會。

往返的路上,無論是318國道,還是林拉高速車輛都不是太多,所以整體車隊可以按照80-00公里/小時的勻速行駛,這恰恰是純電動車最經濟的時速區間,顯然勻速行駛也為這一“開荒之旅”提供了根本保障。

當然,人和也成為了這段行程的有一大亮點。對於平時習慣大腳給油和彈射起步的測評編輯們,顯然林拉公路兩側的百里桃花成功吸引了注意,對於這大好河山,又豈能粗鄙的呼嘯而過,一邊悠然的開著車,一邊感受春天的氣息。溫柔的駕駛風格,讓這樣的長途測評,更加的富有詩情畫意。

里程之外!不一樣的騰勢500

寫在最後這一點,還想談談里程之外的一些事情。

比較欣慰的一點是騰勢500變“美”了。更低的俯衝視覺,全車LED燈源,更多淩厲鍍鉻飾條,更為誇張的五幅輪轂,平底的雙幅方向盤、再搭配有溫度感受的暖色飾條,給人以更多的溫暖和質感。這樣的革新是理性而且能得到消費者認同的,同樣的點綴其實早已經應用在賓士E級上。

簡潔設計風格,圓潤的車身整體造型,內飾的簡潔大氣,以及各種控制按鍵的排列佈局,都給人一種點到為止和恰到好處的舒適感。

其次是“戴姆勒式”的駕駛質感。顯然騰勢得到了戴姆勒在底盤方面的真傳,良好的過彎循跡性,輕巧的轉彎姿態,讓你無法想像自己駕駛的是一台兩噸的小胖子,而偏舒適的底盤調校,顯然也讓這款車的乘坐感再次得以提升。

需要吐槽的是全新設計的智慧互聯系統,不是說它不好用,只是將“返回”鍵集成在啟動按鈕上,以及雙指右劃開啟隱藏功能表等等,這些設計似乎還有些“反人類”,軟體的操作邏輯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總的來看,在國內生產的電動車當中,騰勢一直都是以低調的“大哥”形象出現,從續航、充電效率、行駛品質上都表現的非常均衡。本次世界屋脊上的“開荒之旅”,一方面為騰勢500的超長續航和優秀品質做出了背書,另一方面也是為電動車的活動範圍,開拓出了全新的領域。

時間已經是下午兩點,以目前的速度前進,到達林芝鐵定是晚上了,如果再充電一次,幾點到達簡直不敢想,正當我們思考騰勢如何在這茫茫雪山之上,給我們建一個專屬充電場時,伴隨著持續不斷的下坡,車輛的里程開始持續回升。

巔峰時期,表顯直接恢復到了299km續航,而這時我們距離林芝已經只剩下200km出頭的距離,這一刻一車人懸著的心才逐漸平復下來,一邊喘著粗氣,一邊驚呼“原來如此”。

晚上八點抵達林芝時,車輛的續航里程還剩下68km,根據車載電腦的資料統計這一趟9小時43分鐘的行程,我們共行駛了410.2km,實際消耗電量52.7kWh,平均下來的百公里電耗約為12.85kWh,對於高原地區的這一電耗,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這也是一台135kW的電機跑出來的。

征服高原!騰勢500的天時地利人和

對於這一次“開荒之旅”,最終以一場有驚無險的意料之中圓滿結束,而綜合來看,還是要得益於各種因素下的天時地利人和,騰勢500才能完成這次創舉。

首先還必須要歸功於騰勢本身產品力的提升。騰勢500在電池系統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容量由老款的62kWh升級至70kWh,能量密度由老款的95.6Wh/kg提升至105.72Wh/kg,百公里耗電量也從老款的17.4kWh/100km降低至15.9kWh/100km,這使得新車的綜合最大續航里程提升至451km,60公里/小時等速續航里程提升至635km。

比較亮眼的資料在於,電池容量提升以後,車輛反而“減肥”了40kg,續航的提升,沒有建立在簡單的堆砌電池組數量上,這一點還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當然,能夠快速提升續航里程,還要得益於騰勢500優秀的能量回收系統,根據工程師的介紹,騰勢500的這套能量回收系統,在NEDC的工況下,能量回收率可以在20%以上。騰勢500擁有“經濟”和“運動”這兩種駕駛模式,以及“ON”和“PLUS”動力回收系統的級別可選。

在“ON”(標準版)模式之下,能量回收的極限被控制在了60%左右,對於行駛的影響並不是特別的明顯;而“Plus”則是加強版的動能回收,在這一模式之下,鬆開油門踏板的速度衰減非常明顯,甚至下坡基本可以不用踩制動踏板,僅有控制加速踏板即可,當時速超過90km,能量回收便可以達到100%,也就是進入完全的能量回收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能量回收系統會在總電能低於90時自動啟動,亦可以手動關閉。

再者,騰勢500執行的戴姆勒標準也讓品質亮眼了不少。根據資料顯示,戴姆勒負責了騰勢500的製造工藝、品質環控制體系、供應商體系以及測試標準的工廠,比亞迪僅擔任技術提供的角色。生產設備源自海外、衝壓模組來自戴姆勒供應鏈從海外轉運回國、焊點採用與戴姆勒·賓士同樣技術、車身強度高於德國汽車工業標準,這些都是騰勢在品質上的優勢。

其次是地利。拉薩到林芝這段路程,前段的陡坡爬升雖然讓騰勢500耗電不少,但是接下來的下坡路段又讓能量回收大顯風頭,正式這樣的油膩地形,才能讓騰勢500有了充分表現的機會。

往返的路上,無論是318國道,還是林拉高速車輛都不是太多,所以整體車隊可以按照80-00公里/小時的勻速行駛,這恰恰是純電動車最經濟的時速區間,顯然勻速行駛也為這一“開荒之旅”提供了根本保障。

當然,人和也成為了這段行程的有一大亮點。對於平時習慣大腳給油和彈射起步的測評編輯們,顯然林拉公路兩側的百里桃花成功吸引了注意,對於這大好河山,又豈能粗鄙的呼嘯而過,一邊悠然的開著車,一邊感受春天的氣息。溫柔的駕駛風格,讓這樣的長途測評,更加的富有詩情畫意。

里程之外!不一樣的騰勢500

寫在最後這一點,還想談談里程之外的一些事情。

比較欣慰的一點是騰勢500變“美”了。更低的俯衝視覺,全車LED燈源,更多淩厲鍍鉻飾條,更為誇張的五幅輪轂,平底的雙幅方向盤、再搭配有溫度感受的暖色飾條,給人以更多的溫暖和質感。這樣的革新是理性而且能得到消費者認同的,同樣的點綴其實早已經應用在賓士E級上。

簡潔設計風格,圓潤的車身整體造型,內飾的簡潔大氣,以及各種控制按鍵的排列佈局,都給人一種點到為止和恰到好處的舒適感。

其次是“戴姆勒式”的駕駛質感。顯然騰勢得到了戴姆勒在底盤方面的真傳,良好的過彎循跡性,輕巧的轉彎姿態,讓你無法想像自己駕駛的是一台兩噸的小胖子,而偏舒適的底盤調校,顯然也讓這款車的乘坐感再次得以提升。

需要吐槽的是全新設計的智慧互聯系統,不是說它不好用,只是將“返回”鍵集成在啟動按鈕上,以及雙指右劃開啟隱藏功能表等等,這些設計似乎還有些“反人類”,軟體的操作邏輯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

總的來看,在國內生產的電動車當中,騰勢一直都是以低調的“大哥”形象出現,從續航、充電效率、行駛品質上都表現的非常均衡。本次世界屋脊上的“開荒之旅”,一方面為騰勢500的超長續航和優秀品質做出了背書,另一方面也是為電動車的活動範圍,開拓出了全新的領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