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結婚53年 從未紅過臉

年輕時的程丕錚和張素玲

都說婚姻是一座圍城, 兩個生活環境不同、性格各異, 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 要在一起度過漫長的日子, 激情退去, 每日面對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家務活的瑣碎繁雜、孩子的撫養教育、老人的贍養, 還要共同面對經濟的壓力, 如果沒有堅實的感情基礎以及互相體諒的心, 堅持下來並不容易。 所幸, 我們身邊還有不少金婚夫妻, 他們風風雨雨50年, 從青春年少到蒼蒼白髮, 互相陪伴, 互相鼓勵, 最終成為兒女的依靠、年輕人的榜樣。 18日上午, 記者來到帝和·左岸香頌社區, 81歲的程丕錚和76歲的張素玲老人就居住在這裡, 他們已經結婚53年了, 對於婚姻, 他們有著自己的理解與堅持。

兩地分居 雖苦也甜

程丕錚老人精神矍鑠,

聲音洪亮, 性格開朗, 他說自己已經81歲, 讓記者都吃了一驚, 因為他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對於這一點, 他也很自豪。 “我經常出去溜達著玩, 和人聊天的時候, 很多人問我有70了沒?我告訴他們, 比70多一點。 ”程丕錚說。

對於年輕時的經歷, 程丕錚說, 自己“工農兵學商”都幹過。 他出生于夏邑縣胡橋鄉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 後來考上了新鄉師院(即現在的河南師範大學), 畢業後來到石家莊鐵道兵學院教書, 後來響應國家號召, 下連隊當兵鍛煉, 做了一年鐵道兵。 1965年, 他經媒人介紹, 認識了夏邑縣的小學教師張素玲, 二人很快走進了婚姻殿堂。 1970年, 程丕錚轉業到商丘市, 後來又回到夏邑縣做了無線電廠的一名工人, 再然後下海成了商人,

最終又被調回商丘從事教育工作, 多年來兜兜轉轉, 最終還是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將所學的專業知識用在了教書育人上。

1965年至1970年, 程丕錚在石家莊工作, 張素玲在夏邑縣教學, 二人雖是新婚燕爾, 但不得不分居兩地。 程丕錚在部隊, 每年只有一次探親假, 每次連話還沒顧得上好好說就又要回部隊了。 家裡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妻子獨自打理, 他心裡充滿了愧疚。 “好在我有寒暑假, 他不能回來, 我就去找他。 ”一到放假, 張素玲就奔向石家莊, 享受二人的團聚時光。 後來, 程丕錚轉業回商丘, 雖然二人相距僅有50公里, 但當時的交通不發達, 通信也不好, 二人還是處於兩地分居的狀態。 直到程丕錚打了報告, 講述了家裡的困難後,

張素玲才來到商丘市工作, 兩人終於可以像普通夫妻一樣了。

有了困難 一起克服

二人在商丘工作後, 首先遇到的困難不是兩人之間的磨合問題, 而是來自于老家的親戚鄰居們。 “農村老家能出來一個上班的不容易, 他們覺得吃商品糧的人無所不能, 大到看病, 小到坐火車, 無論啥事都來找我, 一個兩個還不要緊, 經常來人讓我覺得吃不消。 ”程丕錚老人回憶起以前的事情仍然是感慨萬千。 他說, 最怕的不是給大家幫忙, 怕的是他們互相比較, 這個親戚來了, 家裡困難, 給炒了兩個菜;那個親戚來了, 剛好趕上發工資, 給炒了四個菜, 兩人回去一聊, 吃兩個菜的親戚就很生氣, 回老家的時候自己就會挨數落, 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張素玲老人對此倒是很看得開,雖然每次家裡來了客人都是她炒菜、做飯,但她沒有任何怨言。後來,程丕錚的同事、朋友、老鄉家裡遇到困難了,也經常來家裡吃飯,她每次都熱情招待,從不因自己的辛苦和丈夫吵架。有時候自己家已經吃過飯了,還會再給別人單獨做一頓。“誰沒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幫人家一把就幫一把,自己辛苦點沒啥。”張素玲老人說。

對於這一點,程丕錚非常感激。自己一直忙於事業,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退休之後,他的閒置時間增多了,廚藝也越練越好。近一年來,張素玲身體不好,雖然女兒們都十分孝順,但程丕錚堅持不給孩子找麻煩,他每天變著花樣給老伴做飯。張素玲不喜運動,胃口也受影響,程丕錚就把肉絲剁碎,韭菜切成丁,再打入雞蛋,給老伴烙韭菜盒子吃。他說,越是胃口不好越是要注意營養搭配。“我這一年多多虧他照顧了!”張素玲簡單的一句話是對老伴的最高評價。

“求同存異”的愛好

退休過後,二人過上了清閒舒適的晚年生活,程丕錚喜歡鍛煉身體,每天都要走上三四公里。孩子們想要給他買輛電動車或者三輪車,都被他拒絕了。他說,出遠門就坐公車,近的就走路,對身體特別好。張素玲由於身體原因,這一年多不太運動了,但她原來也喜歡出去溜達。雖然同樣是鍛煉,兩人卻從不一起出去。“我喜歡討論國家大事,和年齡相仿的老頭才有共同話題,遇到了就能說半上午。她都是和一幫老姐妹出去,挖挖野菜啥的,我對這不感興趣。”程丕錚笑著說。

除了鍛煉,程丕錚還愛看報紙,每天他都會仔細讀一遍,遇到喜歡的內容還會做筆記。他拿來厚厚的三大本,記者翻看後發現,很多都是關於養生的內容,一筆一畫寫得十分認真,有的還寫上自己的理解。同樣愛養生,張素玲喜歡剪報,報刊雜誌上只要是有關養生的內容,她都會細心剪下來,多年的堅持讓她裝了一肚子養生小竅門和小偏方。家裡孩子有一些健康方面的小問題,都喜歡問她。

教育子女 盡心盡力

程丕錚和張素玲共生育了三個女兒,在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她們性格平和,穩重包容,每個人都成了父母的好女兒、公婆的好兒媳、孩子的好媽媽、丈夫的好妻子。

她們的小女兒程靜告訴記者,爸爸媽媽相敬如賓,一輩子從未紅過臉,給姐妹三人做出了好榜樣,她們對父母也是孝順有加。“我結婚後特別注意孝順公婆,即便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媽媽都是告訴我,讓我對長輩要包容、尊敬,現在我的孩子都上初中了,公婆走到哪都誇我,說我像親閨女一樣。”程靜說。愛是相互的,兩位老人的三個女婿也都特別孝敬,這讓老人很是開心。

對自己的第三代,兩位老人更是愛護有加,愛的付出必然會帶來回報,外孫子、外孫女對姥姥、姥爺也很親近。程靜大姐家的女兒在廈門讀研究生,她經常打電話讓姥姥、姥爺過去玩。“我媽現在特別怕冷,廈門天氣暖和,我準備在那給兩位老人租套房子,讓他們在那長住。但他們覺得我孩子還小,一定要留在家給我幫忙。父母就是這樣,我們在他們眼裡永遠都是小孩,他們永遠都為我們著想。”程靜說。

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張素玲老人對此倒是很看得開,雖然每次家裡來了客人都是她炒菜、做飯,但她沒有任何怨言。後來,程丕錚的同事、朋友、老鄉家裡遇到困難了,也經常來家裡吃飯,她每次都熱情招待,從不因自己的辛苦和丈夫吵架。有時候自己家已經吃過飯了,還會再給別人單獨做一頓。“誰沒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幫人家一把就幫一把,自己辛苦點沒啥。”張素玲老人說。

對於這一點,程丕錚非常感激。自己一直忙於事業,很少幫妻子做家務,退休之後,他的閒置時間增多了,廚藝也越練越好。近一年來,張素玲身體不好,雖然女兒們都十分孝順,但程丕錚堅持不給孩子找麻煩,他每天變著花樣給老伴做飯。張素玲不喜運動,胃口也受影響,程丕錚就把肉絲剁碎,韭菜切成丁,再打入雞蛋,給老伴烙韭菜盒子吃。他說,越是胃口不好越是要注意營養搭配。“我這一年多多虧他照顧了!”張素玲簡單的一句話是對老伴的最高評價。

“求同存異”的愛好

退休過後,二人過上了清閒舒適的晚年生活,程丕錚喜歡鍛煉身體,每天都要走上三四公里。孩子們想要給他買輛電動車或者三輪車,都被他拒絕了。他說,出遠門就坐公車,近的就走路,對身體特別好。張素玲由於身體原因,這一年多不太運動了,但她原來也喜歡出去溜達。雖然同樣是鍛煉,兩人卻從不一起出去。“我喜歡討論國家大事,和年齡相仿的老頭才有共同話題,遇到了就能說半上午。她都是和一幫老姐妹出去,挖挖野菜啥的,我對這不感興趣。”程丕錚笑著說。

除了鍛煉,程丕錚還愛看報紙,每天他都會仔細讀一遍,遇到喜歡的內容還會做筆記。他拿來厚厚的三大本,記者翻看後發現,很多都是關於養生的內容,一筆一畫寫得十分認真,有的還寫上自己的理解。同樣愛養生,張素玲喜歡剪報,報刊雜誌上只要是有關養生的內容,她都會細心剪下來,多年的堅持讓她裝了一肚子養生小竅門和小偏方。家裡孩子有一些健康方面的小問題,都喜歡問她。

教育子女 盡心盡力

程丕錚和張素玲共生育了三個女兒,在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她們性格平和,穩重包容,每個人都成了父母的好女兒、公婆的好兒媳、孩子的好媽媽、丈夫的好妻子。

她們的小女兒程靜告訴記者,爸爸媽媽相敬如賓,一輩子從未紅過臉,給姐妹三人做出了好榜樣,她們對父母也是孝順有加。“我結婚後特別注意孝順公婆,即便有意見不合的時候,媽媽都是告訴我,讓我對長輩要包容、尊敬,現在我的孩子都上初中了,公婆走到哪都誇我,說我像親閨女一樣。”程靜說。愛是相互的,兩位老人的三個女婿也都特別孝敬,這讓老人很是開心。

對自己的第三代,兩位老人更是愛護有加,愛的付出必然會帶來回報,外孫子、外孫女對姥姥、姥爺也很親近。程靜大姐家的女兒在廈門讀研究生,她經常打電話讓姥姥、姥爺過去玩。“我媽現在特別怕冷,廈門天氣暖和,我準備在那給兩位老人租套房子,讓他們在那長住。但他們覺得我孩子還小,一定要留在家給我幫忙。父母就是這樣,我們在他們眼裡永遠都是小孩,他們永遠都為我們著想。”程靜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